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楊德昌
0 #導演#
楊德昌(Edward Yang,1947-2007),電影導演及編劇,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1歲時移居臺灣。1986年發行的作品《恐怖分子》獲第23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等多個海內外大獎。1991年獨立發行的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獲第28屆臺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2001年作品《一一》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獲得臺灣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其作品深刻、理性,有強烈的社會意識,被稱作“臺灣社會的手術刀” ,在世界影壇享有盛譽。
  • 中文名: 楊德昌(chang)
  • 外文名: Edward Yang
  • 出生日期: 1947年11月6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guo)
  • 民族: 漢族
  • 出生地: 上(shang)海
  • 星座: 天蝎座
  • 生肖:
  • 畢業院校: 國立交通大學、佛(fo)羅里達(da)大學
  • 去世日期: 2007年6月29日(ri)
  • 職業職位: 導演(yan)、編劇
  • 代表作品: 《光陰的故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
  • 主要成就: 洛(luo)杉磯影(ying)(ying)評人(ren)協會(hui)獎(jiang)最(zui)佳(jia)外語片、紐約影(ying)(ying)評人(ren)協會(hui)獎(jiang)最(zui)佳(jia)外語片、美(mei)國(guo)影(ying)(ying)評人(ren)協會(hui)獎(jiang)最(zui)佳(jia)影(ying)(ying)片、戛納國(guo)際電影(ying)(ying)節(jie)最(zui)佳(jia)導(dao)演、臺灣電影(ying)(ying)金馬獎(jiang)終身(shen)成(cheng)就獎(jiang)
詳(xiang)細介(jie)紹 PROFILE +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1949年(nian)2月,年(nian)僅(jin)1歲的(de)(de)(de)楊德(de)昌(chang)(chang)隨父母遷(qian)至臺灣。小學時候的(de)(de)(de)楊德(de)昌(chang)(chang)功(gong)課(ke)并(bing)不大太好(hao),和老師關系冷淡。在60年(nian)代(dai)的(de)(de)(de)臺灣,楊德(de)昌(chang)(chang)度過了他(ta)略顯孤寂的(de)(de)(de)少(shao)年(nian)時代(dai),直到(dao)高(gao)中才有所轉變(可參見《牯嶺街少(shao)年(nian)殺人事(shi)件》)。 受(shou)哥哥的(de)(de)(de)影響(xiang),楊德(de)昌(chang)(chang)酷愛漫畫(hua)(hua),經(jing)常在墻壁上涂(tu)鴉亂畫(hua)(hua)。他(ta)接觸的(de)(de)(de)漫畫(hua)(hua)從本省漫畫(hua)(hua)家到(dao)手冢冶蟲的(de)(de)(de)日本漫畫(hua)(hua)系列,并(bing)嘗試自己編畫(hua)(hua),中學時他(ta)自編自畫(hua)(hua)的(de)(de)(de)漫畫(hua)(hua)故(gu)事(shi)已經(jing)在班上傳閱。可以說,楊德(de)昌(chang)(chang)深受(shou)手冢冶蟲漫畫(hua)(hua)作品中對(dui)于(yu)人性(xing)(xing)光輝的(de)(de)(de)信念,以及悲(bei)劇(ju)結局中對(dui)人性(xing)(xing)肯(ken)定的(de)(de)(de)影響(xiang)。

1965年,楊(yang)德(de)昌考(kao)上了位于(yu)臺灣新(xin)竹的國(guo)立交通大(da)學,后(hou)來成為(wei)杰出校友的他就(jiu)讀(du)于(yu)控制工程系并于(yu)1969年畢業。

小時(shi)候的(de)楊德昌也隨父親去看電影,對(dui)于電影的(de)興趣屬于逐漸濃厚增強,從(cong)小時(shi)候看的(de)《血戰(zhan)勇士(shi)堡(bao)》,到中學時(shi)喜歡大衛·里恩(en)的(de) 《阿(a)拉伯的(de)勞倫斯(si)》和《湯(tang)姆·瓊(qiong)斯(si)》,直到后來喜歡上并且看了(le)很(hen)多遍后才終于明白(bai)的(de)費里尼《八又(you)二(er)分之(zhi)一(yi)》。

赴美求學

大學(xue)時(shi)候的楊德昌已(yi)經(jing)深受西方思潮和風尚的影響,迫切(qie)想(xiang)要(yao)出去(qu)臺灣以外(wai)的地(di)方闖蕩,于是還沒(mei)畢(bi)業(ye)(ye)時(shi)的楊德昌即主動希(xi)望(wang)出國體驗外(wai)面的世界。 1970年(nian)楊德昌赴(fu)美(mei),在(zai)(zai)佛(fo)羅里(li)達(da)州(zhou)立(li)大學(xue)攻讀電機工(gong)程專業(ye)(ye)。碩士(shi)畢(bi)業(ye)(ye)后,他于1974年(nian)前往南加州(zhou)大學(xue)學(xue)習(xi)電影課程。畢(bi)業(ye)(ye)后,楊德昌后來以電腦工(gong)程師身份往西雅圖華(hua)盛頓大學(xue)從事計(ji)算機軟件設(she)計(ji),并在(zai)(zai)那里(li)工(gong)作了7年(nian)。

回臺從影

1981年春天(tian)楊德昌回臺,在余(yu)為彥執導的《1905年的冬(dong)天(tian)》中擔當編劇(ju)、制片(pian)助理(li)和演員(yuan)。而從(cong)《1905年的冬(dong)天(tian)》里,亦可隱隱窺見(jian)楊德昌在編劇(ju)上強(qiang)烈的社(she)會(hui)觸角和人(ren)物在特定社(she)會(hui)背境中的興趣(qu)。

1982年由臺(tai)灣(wan)中央電(dian)(dian)影(ying)公司陶德(de)辰(chen)(chen)策(ce)劃(hua),陶德(de)辰(chen)(chen)、楊(yang)德(de)昌、柯一正、張毅四(si)人(ren)合(he)作拍(pai)攝了四(si)段(duan)式影(ying)片《光陰(yin)的(de)(de)故事(shi)》(In Our Time 1982)。影(ying)片用四(si)段(duan)人(ren)生(sheng)不(bu)同階段(duan)的(de)(de)故事(shi)來(lai)表現人(ren)際關系(xi)與男女關系(xi)的(de)(de)演變(bian)、人(ren)的(de)(de)成長和臺(tai)灣(wan)30年來(lai)社(she)(she)會形(xing)態的(de)(de)變(bian)遷,由此突破了臺(tai)灣(wan)70年代(dai)以(yi)來(lai)政治(zhi)宣傳(chuan)片和瓊瑤愛情劇占據電(dian)(dian)影(ying)市場的(de)(de)局(ju)面,開創關注(zhu)社(she)(she)會和家庭生(sheng)活的(de)(de)充滿(man)情趣(qu)的(de)(de)實驗電(dian)(dian)影(ying)時(shi)代(dai)。《光陰(yin)的(de)(de)故事(shi)》因此被稱作臺(tai)灣(wan)新(xin)電(dian)(dian)影(ying)的(de)(de)開山之作。以(yi)新(xin)人(ren)身份參與拍(pai)攝的(de)(de)楊(yang)德(de)昌憑借第(di)二段(duan)《指望》一鳴驚(jing)人(ren),自(zi)此楊(yang)德(de)昌也走(zou)上了臺(tai)灣(wan)新(xin)電(dian)(dian)影(ying)的(de)(de)舞(wu)臺(tai)。

1983年(nian)(nian)的(de)(de)作品(pin)《海灘的(de)(de)一天》,獲得美(mei)國休斯敦國際影(ying)(ying)展評(ping)審(shen)團推薦金(jin)牌(pai)獎(jiang)、第二十(shi)八(ba)屆亞太電(dian)影(ying)(ying)展最佳攝(she)影(ying)(ying)獎(jiang)。楊德昌兼任導演(yan)和編(bian)劇,通(tong)過兩(liang)個(ge)女(nv)人(ren)(ren)(分別由張艾嘉(jia)與胡茵夢飾(shi)演(yan))的(de)(de)一場對(dui)話(hua),交(jiao)代(dai)出30年(nian)(nian)來整(zheng)個(ge)臺灣社(she)會的(de)(de)面貌,在(zai)歐洲片的(de)(de)外觀中(zhong)(zhong)流露出中(zhong)(zhong)國式的(de)(de)感(gan)情(qing),用(yong)精密細致(zhi)的(de)(de)手法(fa)具(ju)體概括了當時臺灣中(zhong)(zhong)產階級的(de)(de)整(zheng)個(ge)人(ren)(ren)際關系面貌,對(dui)愛情(qing)、婚(hun)姻、親情(qing)、事業等各方(fang)面都(dou)做了相當深(shen)刻的(de)(de)探討,復(fu)雜的(de)(de)結構方(fang)法(fa)和開放(fang)式的(de)(de)結婚(hun)。

1985年,由楊(yang)德昌(chang)(chang)(chang)執(zhi)導、侯孝賢和蔡琴擔(dan)任男(nan)女(nv)主角的(de)(de)《青(qing)梅竹馬(ma)》,作為臺(tai)(tai)灣新電影(ying)代表(biao)(biao)作之(zhi)一的(de)(de)影(ying)片表(biao)(biao)現了楊(yang)德昌(chang)(chang)(chang)對(dui)臺(tai)(tai)北(bei)社會生(sheng)活、都市文(wen)化的(de)(de)個人觀察,作品獲得(de)瑞士洛迦諾國(guo)際電影(ying)節國(guo)際影(ying)評家協會獎。可以說楊(yang)德昌(chang)(chang)(chang)對(dui)于臺(tai)(tai)北(bei)的(de)(de)現代主義式關注,始自《青(qing)梅竹馬(ma)》,之(zhi)后(hou)關注臺(tai)(tai)北(bei)的(de)(de)都市生(sheng)活和城市文(wen)化也成了楊(yang)德昌(chang)(chang)(chang)作品的(de)(de)一個明顯特征,自此楊(yang)德昌(chang)(chang)(chang)的(de)(de)視線就(jiu)完全集(ji)中在時下(xia)的(de)(de)臺(tai)(tai)北(bei)(《牯嶺街少(shao)年殺人事件》除外(wai))。

1986年的作品(pin)《恐怖分(fen)子》獲(huo)第(di)23屆(jie)臺灣金馬獎(jiang)最佳(jia)影(ying)片獎(jiang)和第(di)四十屆(jie)瑞士(shi)洛迦諾(nuo)國際電(dian)影(ying)節銀豹獎(jiang),國際影(ying)評(ping)人獎(jiang)和英(ying)國電(dian)影(ying)協會最具(ju)創意(yi)和想象力(li)獎(jiang)、第(di)32屆(jie)亞太電(dian)影(ying)節最佳(jia)編劇(ju)獎(jiang)。同(tong)年11月(yue)6日,在臺北(bei)第(di)二區(qu)濟南(nan)路69號屋(屋主(zhu)正是楊德昌本(ben)人),楊德昌、侯孝賢、陳國富、賴聲川、吳念真、焦雄屏等(deng)54名臺灣青(qing)年電(dian)影(ying)人簽(qian)訂了“臺灣電(dian)影(ying)宣言”。

獨立時代

1989年(nian),楊德昌(chang)(chang)成立“楊德昌(chang)(chang)電影”獨立制(zhi)片(pian)公司,開始獨立電影創作工作。

1991年(nian)(nian)(nian),其獨立制片(pian)公司出(chu)品(pin)了(le)(le)《牯嶺街(jie)(jie)少(shao)年(nian)(nian)(nian)殺(sha)人事(shi)(shi)件》(A Brighter Summer Day)。《牯嶺街(jie)(jie)少(shao)年(nian)(nian)(nian)殺(sha)人事(shi)(shi)件》是楊德(de)昌集(ji)十(shi)年(nian)(nian)(nian)大(da)成的經典(dian)之作(zuo),長達4個小時。楊德(de)昌用自己穩健的影(ying)像描繪(hui)了(le)(le)20世(shi)紀60年(nian)(nian)(nian)代燈光昏黃(huang)的臺北夜市,影(ying)片(pian)結構(gou)嚴謹(jin)、細節生動(dong),有著(zhu)龐雜但是清晰(xi)的人物(wu)關系、繁(fan)蕪但不凌亂的敘事(shi)(shi)編(bian)排(pai)。《牯嶺街(jie)(jie)少(shao)年(nian)(nian)(nian)殺(sha)人事(shi)(shi)件》獲(huo)(huo)(huo)第(di)二十(shi)八屆(jie)臺灣金馬獎(jiang)最佳(jia)(jia)作(zuo)品(pin)獎(jiang)、最佳(jia)(jia)編(bian)劇獎(jiang),并獲(huo)(huo)(huo)最佳(jia)(jia)導演(yan)提(ti)名。同時獲(huo)(huo)(huo)第(di)三(san)十(shi)六屆(jie)亞太電(dian)影(ying)節最佳(jia)(jia)作(zuo)品(pin)獎(jiang)、第(di)十(shi)三(san)屆(jie)南特(te)三(san)大(da)洲最佳(jia)(jia)導演(yan)獎(jiang)、第(di)四屆(jie)東京國際電(dian)影(ying)節評委會特(te)別獎(jiang)。1992年(nian)(nian)(nian)楊德(de)昌又憑借該片(pian)獲(huo)(huo)(huo)得了(le)(le)新(xin)加坡國際電(dian)影(ying)節最佳(jia)(jia)導演(yan)獎(jiang)。當年(nian)(nian)(nian),他還曾為亞洲合作(zuo)電(dian)影(ying)臺灣編(bian)《夜來香》當制片(pian)人。

1994年,楊德昌編導的(de)《獨立時代》(A Confucian Confusion)獲(huo)第三十(shi)一(yi)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和最佳導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評(ping)為1994臺灣十(shi)大華語片之一(yi)。

2000年,楊德昌執導的電(dian)影(ying)《一一》被法國(guo)媒體形容為“把生命的詩篇透(tou)過(guo)電(dian)影(ying)傳頌(song)吟唱(chang)”。 該(gai)影(ying)片獲得當年戛納國(guo)際(ji)電(dian)影(ying)節最佳導演獎的殊(shu)榮。

2000年(nian)之后,楊德昌把精力投入到(dao)了動(dong)(dong)畫片《追風》的(de)籌備上面,武俠動(dong)(dong)畫《追風》的(de)故(gu)事背景設置在一千年(nian)前的(de)開封,以(yi)成龍為人物原(yuan)型。

2007年(nian),楊德昌于美國因(yin)病(bing)逝世。

主要作品

年代(dai) 名(ming)稱 備注

1981 1905年的冬天(tian) 編劇 & 演員

1982 指望 《光(guang)陰的故事(shi)》第二段,導演 & 編劇

1983 海(hai)灘的(de)一(yi)天 導演(yan) & 編劇(ju)

1985 青梅竹馬 導演(yan) & 編劇

1986 恐怖分子 導演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導演 & 編劇(ju)

1994 獨立(li)時代 導演 & 編劇

1996 麻將 導演 & 編劇

2000 一(yi)一(yi) 導(dao)演 & 編劇

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 2000 ? ?第53屆戛納國(guo)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yuan)-最佳導演獎 ? ?一(yi)一(yi) ? ?(獲獎) ? ?

? 2000 ? ?第53屆戛納國際電(dian)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lv)獎 ? ?一(yi)一(yi) ? ?(提(ti)名) ? ?

? 1994 ? ?第47屆戛納國(guo)際電影節(jie)主競賽單元-金棕櫚(lv)獎 ? ? 獨(du)立時代 ? ?(提名)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1996 ? ?第46屆(jie)柏林(lin)國(guo)際電影節阿弗雷德·堡爾獎-榮譽提及 ? ?麻(ma)將 ? ?(獲獎) ? ?

? 1996 ? ?第46屆柏(bo)林國(guo)際電影(ying)節主(zhu)競(jing)賽(sai)單元-金熊獎 ? ? 麻將 ? ?(提(ti)名(ming)) ?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1991 ? ?第4屆(jie)東京(jing)國際電影(ying)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te)別獎(jiang)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jiang)) ? ?

? 1991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評(ping)人費比(bi)西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獲獎) ? ?

? 1991 ?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ying)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ying)節大獎(jiang) ? ? 牯(gu)嶺(ling)街少年殺人事件(jian) ? ?(提名(ming)) ? ?

釜山國際電影節

? 2007 ? ?第12屆釜山國際(ji)電影節亞(ya)洲年度(du)電影人獎(jiang) ? ?(獲獎(jiang)) ? ?

? 2007 ? ?第12屆(jie)釜山國際電(dian)影(ying)節(jie)榮譽(yu)獎 ? ? (獲獎) ? ?

洛迦諾國際電(dian)影節

? 1987 ? ?第(di)40屆洛(luo)迦諾(nuo)國際(ji)電影節銀豹獎 ? ?恐怖份子 ? ?(獲獎) ? ?

? 1985 ? ?第(di)38屆洛迦諾國(guo)際(ji)電影節國(guo)際(ji)影評家協會獎(jiang) ? ?青(qing)梅竹馬 ? ?(獲獎(jiang)) ?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2002 ? ?第21屆香(xiang)港電(dian)影金像獎最佳亞(ya)洲電(dian)影獎 ? ?一一 ? ?(提名) ? ?

臺灣電影金馬獎

? 2007 ? ?第44屆臺灣(wan)電影金馬獎(jiang)終身(shen)成(cheng)就(jiu)獎(jiang) ? ?(獲(huo)獎(jiang)) ? ?

? 1994 ? ?第28屆臺灣(wan)電影金馬獎最原創劇本獎 ? ?獨立時代 ? ?(獲獎) ? ?

? 1994 ? ?第(di)31屆臺灣電(dian)影(ying)(ying)金馬獎最佳影(ying)(ying)片獎 ? ?獨立(li)時代 ? ?(提(ti)名) ? ?

? 1994 ? ?第31屆(jie)臺灣電影金馬(ma)獎最佳導演獎 ? ?獨立時代 ? ?(提名) ? ?

? 1994 ? ?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jia)服裝設(she)計獎 ? ?獨立(li)時代 ? ?(提名) ? ?

? 1991 ? ?第28屆臺灣電影(ying)金馬獎最佳(jia)影(ying)片獎 ? ?牯嶺街(jie)少(shao)年殺人事件(jian) ? ?(獲(huo)獎) ? ?

? 1991 ? ?第28屆臺灣電影(ying)金馬獎(jiang)最佳原創劇本獎(jiang) ? ?牯嶺街少(shao)年殺(sha)人事件 ? ?(獲(huo)獎(jiang)) ? ?

? 1991 ? ?第28屆臺(tai)灣電(dian)影金馬獎最佳導(dao)演(yan)獎 ? ?牯嶺街少年殺(sha)人事件 ? ?(提名(ming)) ? ?

? 1991 ? ?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彩(cai)色(se)影片(pian)美術設計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ren)事(shi)件(jian) ? ?(提名) ? ?

? 1986 ? ?第2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zui)佳影片獎 ? ?恐怖份(fen)子 ? ?(獲獎) ? ?

? 1986 ? ?第(di)23屆臺灣電影(ying)金馬獎(jiang)最原(yuan)創(chuang)劇本獎(jiang) ? ?恐怖份(fen)子 ? ?(提名) ? ?

? 1983 ? ?第2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zui)佳影片獎 ? ?海灘的一天 ? ?(提名) ? ?

? 1983 ? ?第20屆(jie)臺灣電(dian)影金馬獎(jiang)最佳導演獎(jiang) ? ?海(hai)灘的一天 ? ?(提名) ? ?

? 1983 ? ?第2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jia)原(yuan)創劇(ju)本獎 ? ? 海灘(tan)的一天(tian) ? ?(提(ti)名) ? ?

華語(yu)電影(ying)傳媒大(da)獎

? 2002 ? ?第2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zui)佳電影獎 ? ?一(yi)一(yi) ? ?(獲獎) ? ?

? 2002 ? ?第(di)2屆華語電影傳媒(mei)大獎(jiang)最佳(jia)導演獎(jiang) ? ?一一 ? ?(獲(huo)獎(jiang)) ? ?

? 2001 ? ?第1屆華語電(dian)影(ying)傳媒大獎最佳電(dian)影(ying)獎 ? ? 一(yi)一(yi) ? ?(獲(huo)獎) ? ?

歐洲電影獎

? 2000 ? ?第(di)13屆(jie)歐洲(zhou)電影獎環球銀幕獎 ? ?一一 ? ?(提名) ? ?

法國電影凱撒獎

? 2001 ? ?第(di)26屆法國電(dian)影凱撒獎(jiang)最佳外(wai)國電(dian)影獎(jiang) ? ? 一一 ? ?(提名) ? ?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jie)

? 1996 ? ?第(di)9屆新(xin)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dao)演獎 ? ?麻將(jiang) ? ?(獲獎) ? ?

? 1992 ? ?第5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jie)最(zui)佳導演獎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shi)件(jian) ? ?(獲獎) ? ?

亞太影展

? 1991 ? ?第36屆亞太影展最(zui)佳作品(pin)獎(jiang) ? ?牯嶺(ling)街(jie)少年(nian)殺人事件(jian) ? ?(獲獎(jiang)) ? ?

? 1986 ? ?第32屆亞太影展最(zui)佳編劇獎 ? ?恐怖(bu)分子 ? ?(獲(huo)獎) ? ?

其他獎項

? 2001 ? ?美國影評人協(xie)會(hui)最佳電影 ? ?一一 ? ?(獲獎) ? ?

? 2000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hui)獎(jiang)最佳外語片獎(jiang) ? ?一一 ? ?(獲獎(jiang)) ? ?

? 2000 ? ?紐約影評人協(xie)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 ?一(yi)一(yi) ? ?(獲獎) ? ?

? 1986 ? ?英(ying)國電影協(xie)會最具創(chuang)意和想象力(li)獎 ? ?恐怖分子 ? ?(獲(huo)獎) ? ?

? 1986 ? ?意大利(li)貝沙(sha)洛電影節 ? ?恐怖分子 ? ?(獲獎) ? ?

? 1986 ? ?英國國家編劇獎 ? ?恐怖分子 ? ?(獲獎) ? ?

? 1982 ? ?休斯敦(dun)國(guo)際電(dian)影節評審團(tuan)推(tui)薦金牌獎 ? ?指望 ? ?(獲獎) ? ?

本(ben)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歲月(yue)靜好 】編(bian)輯上傳提(ti)供(gong),詞(ci)(ci)條(tiao)屬于(yu)開放詞(ci)(ci)條(tiao),當前頁面所(suo)展示的詞(ci)(ci)條(tiao)介紹涉及宣傳內容(rong)屬于(yu)注冊用(yong)戶個人編(bian)輯行(xing)為,與(yu)【楊(yang)德(de)昌】的所(suo)屬企業/所(suo)有人/主(zhu)體(ti)無關(guan),網站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信息的準(zhun)確性、真實(shi)性,也不(bu)代表本站立場(chang),各項數(shu)據信息存在(zai)更(geng)新不(bu)及時的情(qing)況,僅供(gong)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zhun)。如果(guo)頁面內容(rong)與(yu)實(shi)際情(qing)況不(bu)符,可點擊“反饋(kui)”在(zai)線向網站提(ti)出修(xiu)改,網站將核實(shi)后進行(xing)更(geng)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用戶提供信(xin)息存(cun)儲(chu)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ji)上(shang)傳提供”的文章/文字(zi)均是注(zhu)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dai)表本站觀點,版權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jia)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何問(wen)題(ti),請(qing)及時聯系(xi)我(wo)們,我(wo)們將在第(di)一(yi)時間刪除(chu)或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產權(quan)(quan)(quan)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限(xian)于文字、圖(tu)片(pian)、圖(tu)表、著作權(quan)(quan)(quan)、商標權(quan)(quan)(quan)、為用戶(hu)提供的(de)商業信(xin)息等(deng)),非(fei)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
提交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00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930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784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71473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