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hua)廣場(chang)是博樂市具有豐厚民(min)族文化(hua)底蘊(yun)的旅游景點(dian)之一。廣場(chang)位于博爾塔(ta)拉蒙古自(zi)治州首府博樂市城(cheng)市中心位置,總面(mian)積平方米,是一個(ge)集(ji)休(xiu)閑、文化(hua)、辦公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場(chang)所。
西(xi)部(bu)文化廣場分(fen)為(wei)四個部(bu)分(fen):一是西(xi)遷(qian)廣場(包括(kuo)風(feng)雨(yu)平臺、廣場、亭子(zi)廊、音樂(le)噴泉、浮(fu)雕及百米畫廊),起名(ming)(ming)源察(cha)(cha)哈爾西(xi)遷(qian)概(gai)述。清朝(chao)平定準噶爾叛亂后,為(wei)填補西(xi)蒙(meng)古(gu)(gu)準噶爾部(bu)被(bei)削(xue)弱(ruo)而出現的(de)邊疆(jiang)力量空缺和(he)抵御沙俄的(de)擴張(zhang)和(he)大兵(bing)壓(ya)進(jin)的(de)形勢。清廷(ting)于乾隆(long)27年(nian)至29年(nian)(1762-1764年(nian))從(cong)張(zhang)家(jia)口(kou)一帶(dai)察(cha)(cha)哈爾部(bu)中分(fen)兩批選派2千(qian)名(ming)(ming)官兵(bing)攜(xie)眷到伊犁、博爾塔拉、塔城一帶(dai)駐守邊疆(jiang)。察(cha)(cha)哈爾蒙(meng)古(gu)(gu)官兵(bing)除領取朝(chao)廷(ting)軍餉(xiang)外,還(huan)通過(guo)進(jin)行農牧業生產豐衣足食。如今居(ju)住(zhu)在溫(wen)泉、博樂(le)市境內的(de)蒙(meng)古(gu)(gu)族絕大多數為(wei)西(xi)遷(qian)察(cha)(cha)哈爾蒙(meng)古(gu)(gu)后裔(yi)。
二是(shi)東歸廣場(包括花壇、花架、沙坑、戲水池、小賣茶室),起名源于土(tu)爾(er)扈(hu)特東歸概述(shu)。土(tu)爾(er)扈(hu)特于17世紀20年代西遷至伏爾(er)加河(he)下游一帶游牧,歷時(shi)140余年。進入18世紀,俄(e)羅(luo)斯逐漸強(qiang)大(da),四處(chu)擴(kuo)張(zhang),土(tu)爾(er)扈(hu)特部落不堪(kan)忍受,在年僅27歲的(de)(de)汗王渥巴錫(xi)的(de)(de)率領下,于1771年1月,伏爾(er)加河(he)東岸的(de)(de)三萬三千余戶,約17萬人(ren),毅(yi)然踏上東歸祖國的(de)(de)征(zheng)程(cheng),一路損失約10萬人(ren)口。1771年7月初抵達伊犁時(shi),僅存7萬余人(ren)。
三是廣場(chang)綜合(he)樓,內設(she)老年(nian)活動中心、青少年(nian)宮、放映廳(ting)、射擊(ji)場(chang)、保齡球等,建筑面(mian)積(ji)11900多平方米。是博樂市老年(nian)、青少年(nian)文(wen)化交流、強身(shen)健體(ti)的好場(chang)所(suo)。
四是廣場水(shui)渠,是指從象(xiang)征賽(sai)里木湖的(de)“西遷噴泉池”到象(xiang)征艾(ai)比(bi)湖的(de)“東歸(gui)戲(xi)水(shui)池”的(de)一(yi)條渠道,寓(yu)意著養育了(le)43萬(wan)博爾塔拉(la)各族人民的(de)博爾塔拉(la)河。兩側的(de)樹木草坪(ping),寓(yu)意著博爾塔拉(la)河澆灌的(de)萬(wan)畝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