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獨角犀牛
0 票數:0 #犀牛#
獨角犀屬(學名:Rhinoceros):僅有二種動物,爪哇犀和印度犀。與大部分犀牛不同的是,它們只有一個角。體肥笨拙,體長2-4米,肩高1.5-1.9米,體重900-3000千克之間。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無毛;耳呈卵圓形,頭大而長,頸短粗,長唇延長伸出;頭部有實心的獨角,起源于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犬齒;尾細短,身體呈黃褐、褐、黑或灰色。
  • 中文學名: 獨角犀屬
  • 拉丁學名: Rhinoceros
  • 英文名: One-horned Rhino
  • 別稱: 印度犀(xi),大獨(du)角犀(xi)
  • 界: 動物界
  • 門: 脊(ji)索動(dong)物門
  • 亞門: 脊椎(zhui)動(dong)物亞門(men)
  • 綱: 哺乳綱
  • 亞綱: 真(zhen)獸亞(ya)綱(gang)
  • 目: 奇蹄目
  • 亞目: 角型亞目
  • 科: 犀科
  • 屬: 獨角(jiao)犀(xi)屬(shu)
  • 種: 爪哇犀,印度(du)犀
詳細介紹 PROFILE +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精靈世界"提供, 反饋

基本介紹

獨角犀(xi)(xi),又(you)名印(yin)度(du)犀(xi)(xi)、大獨角犀(xi)(xi),屬(shu)哺(bu)乳綱,奇蹄目,犀(xi)(xi)科,曾廣布(bu)(bu)于(yu)印(yin)度(du)、尼泊(bo)爾和(he)不丹,但數量已經很稀少(shao)。在我國西藏東南地區可能還有少(shao)量分布(bu)(bu),但數量極少(shao),已被列(lie)為國際(ji)瀕危(wei)物種。

常見種類

中(zhong)文名(ming)(ming)稱 學(xue) 名(ming)(ming) 命(ming)名(ming)(ming)者及年代

1 爪哇(wa)犀(xi) 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1822

2 印度(du)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Linnaeus,1758

生長與分布

分布于尼泊爾、印(yin)度東北部、爪哇島的西(xi)開普國家公園(yuan)(yuan)和越南(nan)的Tien國家公園(yuan)(yuan)。

形態及特征

獨角犀(xi)屬與大(da)部分犀(xi)牛不同的是,它們只有一(yi)個角。包含二個種類:印度犀(xi)(Rhinoceros unicornis)和(he)爪哇犀(xi)(Rhinoceros sondaicus)。體(ti)肥笨拙,體(ti)長2-4米(mi),肩(jian)高(gao)1.5-1.7米(mi),肩(jian)高(gao)1.5-1.7米(mi),體(ti)重(zhong)900-3000千(qian)克之間。前后肢均三趾(zhi);皮厚粗(cu)(cu)糙,并于肩(jian)腰等處成褶皺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da)部無(wu)(wu)毛;身(shen)上(shang)有明顯(xian)的皮褶,皮上(shang)還有許多圓釘(ding)頭(tou)(tou)似的小(xiao)鼓包,好像披著一(yi)層厚厚的鎧(kai)甲。耳呈(cheng)卵圓形(xing),頭(tou)(tou)大(da)而長,頸短粗(cu)(cu),長唇延長伸出;頭(tou)(tou)部有實(shi)心(xin)的獨角,起源于真皮,角脫落仍能復生;無(wu)(wu)犬齒;尾細短,身(shen)體(ti)呈(cheng)黃(huang)褐(he)、褐(he)、黑或灰色。

生活習性

喜歡棲息(xi)在高草(cao)地、蘆葦(wei)(wei)地和(he)沼澤草(cao)原(yuan)地區。主要在清晨和(he)傍晚覓(mi)食(shi)草(cao)、蘆葦(wei)(wei)和(he)細樹枝等。但皮褶之間(jian)的皮膚很細嫩,容易受(shou)到(dao)蚊(wen)蟲(chong)叮咬,因而它們幾乎每(mei)天都進行泥浴,清除(chu)并防止蚊(wen)蟲(chong)叮咬。雌犀(xi)3-4歲成(cheng)熟(shu),雄犀(xi)7-9歲成(cheng)熟(shu)。每(mei)產1仔,2月(yue)(yue)底至4月(yue)(yue)底出(chu)生,孕(yun)期約(yue)17個月(yue)(yue)。新生幼犀(xi)體(ti)長1-1.2米,肩高約(yue)60厘米,體(ti)重約(yue)65千克,幼犀(xi)每(mei)天可增重2-3千克,約(yue)兩歲斷乳(ru)。壽命可達50年。

價值及其他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bao)護聯(lian)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hong)色名錄ver 3.1。

易危(VU)——1種;極(ji)危(CR)——1種。

列入《華(hua)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保(bao)護動(dong)物

外交贈送

2018年6月,中尼雙方簽署關于《贈送(song)兩對亞(ya)洲獨(du)角(jiao)犀(xi)牛(niu)的(de)諒(liang)解備忘(wang)錄》后,兩對亞(ya)洲獨(du)角(jiao)犀(xi)牛(niu)已(yi)先后落戶(hu)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和上海野生動物園。9月26日,尼泊爾首次向我中國(guo)贈送(song)兩對亞(ya)洲獨(du)角(jiao)犀(xi)牛(niu)用于繁育(yu)研究和展(zhan)示教(jiao)育(yu)。

本(ben)百(bai)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精靈世界 】編輯(ji)上傳提供(gong),詞(ci)條(tiao)屬于(yu)(yu)開放詞(ci)條(tiao),當前頁(ye)面(mian)所展示的(de)詞(ci)條(tiao)介紹涉及宣傳內容(rong)屬于(yu)(yu)注冊用戶個人(ren)編輯(ji)行為(wei),與【獨角犀牛(niu)】的(de)所屬企(qi)業(ye)/所有人(ren)/主體無關,網(wang)站(zhan)(zhan)(zhan)不(bu)完全(quan)保(bao)證內容(rong)信(xin)息的(de)準(zhun)確性、真實性,也不(bu)代表本站(zhan)(zhan)(zhan)立(li)場,各項(xiang)數據信(xin)息存在更新不(bu)及時的(de)情況,僅(jin)供(gong)參考,請以官(guan)方(fang)發布(bu)為(wei)準(zhun)。如果頁(ye)面(mian)內容(rong)與實際情況不(bu)符,可(ke)點擊“反饋”在線向(xiang)網(wang)站(zhan)(zhan)(zhan)提出修改,網(wang)站(zhan)(zhan)(zhan)將核實后進行更正(zheng)。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gong)信息存(cun)儲空(kong)間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dai)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ru)有(you)侵(qin)權、虛(xu)假信息、錯誤(wu)信息或(huo)任何問題,請(qing)及(ji)時(shi)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zai)第一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信息(xi)的知(zhi)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kuo)但不限于(yu)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提供的商(shang)業信息(xi)等(deng)),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05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54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462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570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