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袁宗道
0 票數:0 #文人#
袁宗道(1560年3月12日—1600年12月9日),字伯修,號玉蟠、又號石浦,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學家、官員。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太子右庶子。“公安派”的發起者和領袖之一,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稱“公安三袁”,反對復古擬古,主張“從學生理,從理生文”。著有《白蘇齋集》22卷行世。其詩文創作不事模擬,率真自然。
  • 中文名: 袁宗道
  • 出生日期: 1560年03月(yue)12日
  • 性別: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族(zu)
  • 出生地: 湖(hu)北公安
  • 星座: 雙魚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1600年12月09日(ri)
  • 職業職位: 翰林院(yuan)修撰,太(tai)子右庶子
  • 代表作品: 《白蘇齋(zhai)集》
  • 主要成就: “公安派”的(de)發起者(zhe)和領(ling)袖之一,與弟宏道、中道并稱“三袁”
詳細介(jie)紹 PROFILE +

人物簡介

明世(shi)宗嘉靖三十九(jiu)年(1560年)二月十六日,袁(yuan)宗道(dao)生于湖廣公安(an)縣長安(an)里(今湖北荊州市公安(an)縣)。

明神宗萬歷十(shi)(shi)四年(nian)(nian)(nian)(1586)禮部(bu)會試第一(yi),殿試中二甲(jia)第一(yi)名進士(傳臚),次年(nian)(nian)(nian)任翰(han)林(lin)院(yuan)編(bian)修,授庶吉士,在復古派極盛一(yi)時(shi)的情況下,他獨推白居易、蘇軾(shi),成為公安派的代(dai)表人(ren)物之一(yi)。萬歷二十(shi)(shi)五年(nian)(nian)(nian)(1597年(nian)(nian)(nian))八(ba)月(yue),以翰(han)林(lin)院(yuan)修撰(zhuan)充東宮講官,“雞鳴而入,寒(han)暑不輟(chuo)”。萬歷二十(shi)(shi)六年(nian)(nian)(nian)(1598年(nian)(nian)(nian)),三袁共同發(fa)起,在北京(jing)西(xi)郊崇國寺組織(zhi)“蒲桃社”,吟詩撰(zhuan)文(wen),抨(peng)擊“七子(zi)”。

萬歷二十八年(nian)(1600年(nian))十一月四日,在北京“竟以憊極而卒(zu)”。終年(nian)四十歲。明光(guang)宗繼位,贈禮部右(you)侍郎。為人神清氣秀,穩(wen)健平和。居官15年(nian),“省交游,簡應酬”,“不妄(wang)取(qu)人一錢”,身(shen)為東宮講(jiang)官,死(si)后(hou)竟僅余囊中(zhong)數金(jin),幾至不能歸葬(zang)。

著有《白(bai)蘇齋集》22卷(juan)行世。他(ta)的(de)詩文創作(zuo)無人云亦云之作(zuo),多是有感而發、率真自然(ran)之作(zuo)。代(dai)表(biao)作(zuo)有《戒(jie)壇(tan)山(shan)一》、《上(shang)方山(shan)》、《小西(xi)天一》等,但他(ta)的(de)創作(zuo)如袁宏道一樣(yang)存在著內容貧乏的(de)缺點(dian),這也(ye)是由他(ta)的(de)創作(zuo)思想(xiang)導致的(de)。

袁宗道欽

慕(mu)白居易(yi)、蘇(su)軾,書齋取名為“白蘇(su)齋”。明萬歷年間,王世貞、李(li)攀龍(long)為代表的(de)擬(ni)古文(wen)風仍(reng)有(you)較(jiao)大(da)影響,袁(yuan)(yuan)宗道(dao)極力反對,與(yu)其(qi)(qi)弟袁(yuan)(yuan)宏道(dao)、袁(yuan)(yuan)中道(dao)志同道(dao)合,人(ren)稱公安派。他認為文(wen)章(zhang)要旨在于(yu)辭達(da)。古文(wen)遺達(da),學(xue)古應(ying)學(xue)其(qi)(qi)達(da),“學(xue)其(qi)(qi)意(yi),不必(bi)泥其(qi)(qi)字句(ju)”。而文(wen)章(zhang)欲(yu)辭達(da),須先有(you)“理(li)(li)”(思想學(xue)問),“從學(xue)生理(li)(li),從理(li)(li)生文(wen)”,如先秦及(ji)漢(han)唐(tang)宋諸名家(jia),“皆理(li)(li)充于(yu)腹而文(wen)隨之(zhi)”。其(qi)(qi)次要有(you)真(zhen)(zhen)情實感(gan),“心中本無可喜事而欲(yu)強笑,亦無可哀事而欲(yu)強哭,其(qi)(qi)勢(shi)不得不假借模擬(ni)耳”(以(yi)上(shang)均見《論(lun)文(wen)》)。從這種觀點出發,他的(de)詩(shi)文(wen)創作不事模擬(ni),率真(zhen)(zhen)自然。游記(ji)散(san)(san)文(wen)如《戒壇山一(yi)》、《上(shang)方山一(yi)》、《小西(xi)天一(yi)》等;簡(jian)牘散(san)(san)文(wen)如《答(da)同社(she)二(er)》、《寄(ji)三弟之(zhi)二(er)》、《答(da)友(you)人(ren)》等,都(dou)情運筆(bi)端,真(zhen)(zhen)切感(gan)人(ren)。論(lun)說文(wen)如《讀(du)大(da)學(xue)》、《讀(du)論(lun)語》中某些章(zhang)節,淺顯通(tong)達(da),警辟有(you)味。但他的(de)多數散(san)(san)文(wen)以(yi)士大(da)夫(fu)的(de)閑情逸興、說理(li)(li)談禪為主要內容,社(she)會意(yi)義不大(da)。詩(shi)歌創作又遜于(yu)散(san)(san)文(wen),少有(you)佳作。

在(zai)(zai)袁(yuan)氏三兄弟中(zhong),對“公(gong)安派”文(wen)學理論(lun)的(de)(de)形成(cheng),各(ge)自都發(fa)(fa)揮了獨特的(de)(de)作(zuo)用。在(zai)(zai)反復的(de)(de)理論(lun)斗爭中(zhong),三袁(yuan)組成(cheng)了一(yi)個有序的(de)(de)梯隊(dui)。最先反對復古的(de)(de)先鋒當數袁(yuan)宗(zong)道。正如文(wen)學評論(lun)家錢謙(qian)益(yi)在(zai)(zai)《列朝(chao)詩集小(xiao)品》中(zhong)所說:“公(gong)安一(yi)派”實自伯修(袁(yuan)宗(zong)道字(zi))發(fa)(fa)之(zhi)。”袁(yuan)宗(zong)道很早(zao)就推崇(chong)白(bai)居易(yi)和蘇(su)軾,他把自己的(de)(de)書齋就命名為“白(bai)蘇(su)”,其義就是提倡(chang)通俗的(de)(de)、接近口語的(de)(de)文(wen)字(zi),做到作(zuo)品明白(bai)易(yi)懂。

貢獻影響

文學主張主要是:

(1)反對承襲,主張通變。公(gong)安派諸人猛(meng)烈抨擊前后七子(zi)的(de)句擬字摹、食古(gu)不化傾向,他們對文壇“剽竊成(cheng)風,眾口一響”的(de)現象提出(chu)尖銳的(de)批評,袁宗道還(huan)一針見(jian)血地指出(chu)復古(gu)派的(de)病源“不在模(mo)擬,而在無識”(《論文》)。

(2)獨抒(shu)性(xing)靈,不(bu)拘格套。所謂“性(xing)靈”就是(shi)作家(jia)的(de)個性(xing)表現和真情發露(lu),接近于李贄的(de)“童心說”。

(3)推重民(min)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xue)(xue)。公安派重視(shi)從民(min)間(jian)文學(xue)(xue)中汲取營養,這是和(he)他們的文學(xue)(xue)發(fa)展(zhan)觀與創新論相(xiang)聯系的,對提高(gao)那一(yi)時(shi)期民(min)間(jian)文學(xue)(xue)和(he)通俗文學(xue)(xue)的社會地(di)位有(you)一(yi)定(ding)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體(ti)上頗(po)有功績(ji),“一掃(sao)王(wang)(世貞)、李(攀龍)云霧”(《公安縣志·袁(yuan)中(zhong)郎傳(chuan)(chuan)》),游(you)記、尺牘、小(xiao)品也(ye)很(hen)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zi)成一家。但他(ta)們在現實生活中(zhong)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shi)或自(zi)然景物(wu),缺乏(fa)深(shen)厚的(de)社會內容,因而(er)創作題材(cai)愈(yu)來愈(yu)狹窄。其仿效者(zhe)則“沖口而(er)出,不復檢(jian)點”,“為俚(li)(li)語,為纖巧,為莽(mang)蕩”,以至“狂瞽交扇,鄙俚(li)(li)大(da)行”(錢謙益《列朝詩(shi)集小(xiao)傳(chuan)(chuan)》)。后人評論公安派文學主張的(de)理論意義超(chao)過他(ta)們的(de)創作實踐,是為公允之(zhi)論。

在中(zhong)國文學史(shi)上,像三(san)袁(yuan)這(zhe)樣的一(yi)母所生(sheng)三(san)兄弟能同時期躍登大雅之林(lin),又在哲學思想、政治傾向、文學觀點(dian)、創(chuang)作風(feng)格(ge),以(yi)及性情、氣質方面高(gao)度的和(he)諧一(yi)致,并(bing)且能夠互相配合實(shi)現文學革新(xin)的目標,是(shi)絕無僅(jin)有的。這(zhe)不但(dan)是(shi)文學史(shi)上的佳話,更是(shi)一(yi)個奇跡。

其他信息

他極力反對前(qian)后(hou)七子的擬(ni)(ni)(ni)古主義,與弟(di)弟(di)袁(yuan)宏道(dao)、袁(yuan)中道(dao)志同道(dao)合(he),人(ren)公安三袁(yuan)。他反對貴古賤今、模(mo)擬(ni)(ni)(ni)古人(ren),強(qiang)(qiang)調(diao)作(zuo)家要(yao)有(you)思(si)想修養,文章(zhang)要(yao)有(you)思(si)想內容(rong),而絕不(bu)是在形式上模(mo)秦仿(fang)漢。他說心中本(ben)無可(ke)喜之事(shi)而欲(yu)強(qiang)(qiang)笑(xiao),亦無可(ke)哀之事(shi)而欲(yu)強(qiang)(qiang)哭,氣(qi)勢(shi)不(bu)得不(bu)假借(jie)模(mo)擬(ni)(ni)(ni)耳(《論文》),就是說,文章(zhang)要(yao)有(you)真情(qing)實感。他的詩(shi)文創作(zuo)實踐(jian)了他的理論,率真自然(ran),不(bu)事(shi)模(mo)擬(ni)(ni)(ni)。游記散文如《戒壇(tan)山(shan)一》、《上方山(shan)一》、《小西(xi)天一》等,簡牘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di)之二》等,真切(qie)感人(ren)。他的散文缺(que)點是社會(hui)意義不(bu)大。詩(shi)歌(ge)創作(zuo)上,少有(you)佳作(zuo)。著有(you)《白蘇齋類集》。

二十七歲(sui)時會(hui)試第一,官翰林(lin)院庶吉士(shi)、編修,曾向(xiang)焦及李贄弟子僧深有(you)問學(xue)(xue)。萬歷十七年(nian)(1589年(nian))歸里,鉆研學(xue)(xue)術,以禪(chan)宗思想研究(jiu)儒學(xue)(xue),著(zhu)《海蠡篇》(今佚)。九(jiu)年(nian)后復入京,官右庶子,任東(dong)宮講席。

他的多數散(san)文以(yi)士大夫的閑(xian)情(qing)逸興、說理談禪為(wei)主(zhu)要內(nei)容。詩歌創作又遜于散(san)文,少有佳作。著有《白蘇(su)齋類集》22卷。另著有雜劇兩種及詞(ci)若干,已佚(yi)。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歲月靜好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袁宗道】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ping)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ce)用戶(hu)提供(gong)信息(xi)存儲(chu)空(kong)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gong)”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hu)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如(ru)有(you)侵權、虛(xu)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huo)任何(he)問題,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shan)除或(huo)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dan)不限于文字(zi)、圖(tu)片、圖(tu)表、著作(zuo)權、商標(biao)權、為(wei)用戶提供的商業(ye)信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xi)或使用。
提交(jiao)說明(ming):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36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93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1693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891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