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zhong)國(guo)水稻科學》創刊于1986年(nian),是由中(zhong)(zhong)華人(ren)民共(gong)和(he)國(guo)農業(ye)部主管(guan)、中(zhong)(zhong)國(guo)水稻研究所主辦的(de)農業(ye)科技學術性期刊,面向中(zhong)(zhong)國(guo)國(guo)內外公(gong)開發行(xing)。
據2019年5月(yue)《中國水稻科學(xue)(xue)》編輯部官網顯(xian)示(shi),《中國水稻科學(xue)(xue)》編委(wei)會顧(gu)問有4人(ren)、委(wei)員有41人(ren)。
據2019年(nian)5月7日(ri)中國知網(wang)顯示,《中國水(shui)稻(dao)科(ke)學(xue)》共出版文獻2554篇、總被下載583067次(ci)、總被引66074次(ci)、(2018版)復合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子(zi)為(wei)1.588、(2018版)綜(zong)合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子(zi)為(wei)1.007。據2019年(nian)5月7日(ri)萬方數據知識服(fu)務平臺(tai)顯示,《中國水(shui)稻(dao)科(ke)學(xue)》載文量為(wei)1903篇、基金論文為(wei)1651篇、被引量為(wei)40702次(ci)、下載量為(wei)87001次(ci);根據2015年(nian)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水(shui)稻(dao)科(ke)學(xue)》影(ying)(ying)響(xiang)因(yin)子(zi)為(wei)1.77。
1986年,《中國水稻(dao)科(ke)學》創(chuang)刊。
1990年(nian),該刊以(yi)季刊穩定發行。
2004年(nian),該刊刊期由季刊變更為(wei)雙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kan)成為中國原(yuan)國家新聞出版廣(guang)電(dian)總局第(di)一批認定學術期刊(kan)。
報道內容
《中國水稻科(ke)學》主要(yao)報道以(yi)水稻為研究對象的(de)原始論文(wen)。
主要欄目
《中國水稻科學》設有研(yan)(yan)究(jiu)(jiu)報告、研(yan)(yan)究(jiu)(jiu)簡報、研(yan)(yan)究(jiu)(jiu)快報、研(yan)(yan)究(jiu)(jiu)簡訊、實驗(yan)技術、學術專論、文(wen)獻綜述等欄目。
據2019年5月《中國水稻科學》編輯部官網顯示,該刊編委會顧(gu)問有4人、委員有41人。
職務 姓名 所在(zai)單(dan)位
顧問 盧永根 華南農業大(da)學
閔紹楷 中國水稻研究所(suo)
袁(yuan)隆平 國(guo)家(jia)雜交(jiao)水(shui)稻(dao)工程技術(shu)中心
翟虎渠(qu) 中國農業科學院
委(wei)員(以姓(xing)氏的拼音為序) 曹衛星 南京農業大學
陳(chen)溫福(fu) 沈陽農業大學稻作研究(jiu)室
程家(jia)安 浙江(jiang)大學
程式華 中國水稻研究所
韓(han)斌 中(zhong)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jiu)中(zhong)心(xin)
何祖華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jiu)所
胡(hu)培松(song) 中國水(shui)稻研究所
金千瑜 中國水稻研究所(suo)
李家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
李西(xi)明 中國水稻(dao)研究(jiu)所
廖西元 中(zhong)國(guo)水(shui)稻研(yan)究所
劉光杰 中(zhong)國水稻研究所
盧(lu)寶(bao)榮 復(fu)旦(dan)大學(xue)生(sheng)物多樣(yang)性科學(xue)研究所
青先國 湖南省科(ke)學技(ji)術協會
彭(peng)友(you)良 中國農業大學植(zhi)物病理(li)學系(xi)
彭于(yu)發 中國農業科學(xue)院植(zhi)物保護研究所(suo)
錢前 中(zhong)國水稻研究所(suo)
阮劉青 中(zhong)國(guo)水稻研究所
任光(guang)俊(jun)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yan)究所
宋祥甫 上海市農業(ye)科學院
舒慶堯 浙(zhe)江大學
萬(wan)建(jian)民 中國(guo)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王才林 江(jiang)蘇省農業科學院(yuan)糧食作為研究所
王磊(lei) 中國水稻研(yan)究所
吳建利 中國水(shui)稻(dao)研究所
謝華安 福(fu)建省農業(ye)科學院
薛勇彪 中國(guo)科學院遺(yi)傳與(yu)發(fa)育(yu)研究所
楊長(chang)登 中國(guo)水(shui)稻研究所
楊劍波 安徽省農業科(ke)學院
楊建昌 揚州大學(xue)農學(xue)院農學(xue)系(xi)
余柳(liu)青 中國水(shui)稻(dao)研究(jiu)所
張桂權 華南農業大學農學系(xi)
張紅生 南(nan)京農(nong)業大(da)學農(nong)學院
張志濤 中國(guo)水稻研(yan)究(jiu)所
鄭康樂 中國(guo)水稻研究所
朱德峰 中(zhong)國水稻研究所(suo)
朱(zhu)立煌 中國科學(xue)院遺(yi)傳與發育生物學(xue)研究所
朱(zhu)英國 武漢(han)大學生命科學學院(yuan)
朱有(you)勇 云南農業大(da)學
朱智(zhi)偉(wei) 中國水(shui)稻研究所
莊杰云 中國水稻研(yan)究所(suo)
《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水稻(dao)科(ke)(ke)(ke)學(xue)(xue)(xue)(xue)》被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科(ke)(ke)(ke)技(ji)期(qi)刊(kan)數據(ju)(ju)(ju)庫(ku)(ku)、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農林文獻數據(ju)(ju)(ju)庫(ku)(ku)、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生物(wu)(wu)學(xue)(xue)(xue)(xue)文摘(zhai)數據(ju)(ju)(ju)庫(ku)(ku)、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科(ke)(ke)(ke)技(ji)論(lun)文統計與分析數據(ju)(ju)(ju)庫(ku)(ku)、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科(ke)(ke)(ke)學(xue)(xue)(xue)(xue)引文索引數據(ju)(ju)(ju)庫(ku)(ku)、CEPS中(zhong)(zhong)文電子期(qi)刊(kan)服(fu)務數據(ju)(ju)(ju)庫(ku)(ku)、聯合國(guo)(guo)(guo)糧農組織(FAO)的(de)(de)Agris數據(ju)(ju)(ju)庫(ku)(ku)、國(guo)(guo)(guo)際(ji)應用生物(wu)(wu)科(ke)(ke)(ke)學(xue)(xue)(xue)(xue)中(zhong)(zhong)心(xin)(xin)(CABI)的(de)(de)CAB Abstracts數據(ju)(ju)(ju)庫(ku)(ku)、美(mei)國(guo)(guo)(guo)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數據(ju)(ju)(ju)庫(ku)(ku)、美(mei)國(guo)(guo)(guo)Chemical Abstracts數據(ju)(ju)(ju)庫(ku)(ku)、美(mei)國(guo)(guo)(guo)Thomson Scientific數據(ju)(ju)(ju)庫(ku)(ku)、國(guo)(guo)(guo)際(ji)水稻(dao)研究所(IRRI)的(de)(de)水稻(dao)文獻數據(ju)(ju)(ju)庫(ku)(ku)、日本科(ke)(ke)(ke)學(xue)(xue)(xue)(xue)技(ji)術文獻速報(bao)、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生物(wu)(wu)學(xue)(xue)(xue)(xue)文摘(zhai)、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農業文摘(zhai)、全國(guo)(guo)(guo)報(bao)刊(kan)索引、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學(xue)(xue)(xue)(xue)術期(qi)刊(kan)文摘(zhai)、CA化(hua)學(xue)(xue)(xue)(xue)文摘(zhai)(美(mei))(2014)、JST日本科(ke)(ke)(ke)學(xue)(xue)(xue)(xue)技(ji)術振興機構數據(ju)(ju)(ju)庫(ku)(ku)(日)(2018)、CSCD中(zhong)(zhong)國(guo)(guo)(guo)科(ke)(ke)(ke)學(xue)(xue)(xue)(xue)引文數據(ju)(ju)(ju)庫(ku)(ku)來源(yuan)期(qi)刊(kan)(2017-2018年度)(含擴(kuo)展版(ban)(ban))、北京(jing)大學(xue)(xue)(xue)(xue)《中(zhong)(zhong)文核(he)心(xin)(xin)期(qi)刊(kan)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ban)(ban)、1996年第二(er)版(ban)(ban)、2000年版(ban)(ban)、2004年版(ban)(ban)、2008年版(ban)(ban)、2011年版(ban)(ban)、2014年版(ban)(ban)、2017年版(ban)(ban))等數據(ju)(ju)(ju)庫(ku)(ku)或檢索刊(kan)物(wu)(wu)等收(shou)錄。
據2019年(nian)5月7日中國知網顯示(shi),《中國水稻科學》共出(chu)版文獻(xian)2554篇。
據2019年5月7日萬方數據知(zhi)識服務平臺顯(xian)示,《中(zhong)國(guo)水稻科學(xue)》載文量(liang)為1903篇(pian)。
據2019年5月7日中(zhong)國知(zhi)網顯示,《中(zhong)國水稻科學(xue)》總被(bei)下載583067次、總被(bei)引(yin)66074次、(2018版)復合影響因(yin)子(zi)為(wei)(wei)1.588、(2018版)綜合影響因(yin)子(zi)為(wei)(wei)1.007。
據2019年5月7日萬(wan)方數據知(zhi)識服務平臺(tai)顯示,《中國水稻科學(xue)》被引量為40702次(ci)、下載量為87001次(ci);根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bao)告(擴(kuo)刊版(ban))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zi)為1.77,在(zai)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257名(ming)(ming),在(zai)農作物類(41種)中排第2名(ming)(ming)。
1990年,《中國水稻(dao)科學》獲得國家新聞(wen)出版署(shu)舉辦(ban)的中國期(qi)(qi)刊(kan)展覽印(yin)制質量獎評比三等(deng)獎、浙(zhe)江省自然(ran)科學期(qi)(qi)刊(kan)編輯協會優秀科技期(qi)(qi)刊(kan)一等(deng)獎。
1992年(nian),該刊(kan)(kan)(kan)獲(huo)得農(nong)業部(bu)優(you)秀科(ke)(ke)技(ji)期刊(kan)(kan)(kan)、中國農(nong)業科(ke)(ke)學院(yuan)優(you)秀科(ke)(ke)技(ji)期刊(kan)(kan)(kan)、浙江省科(ke)(ke)技(ji)期刊(kan)(kan)(kan)編輯學會(hui)優(you)秀科(ke)(ke)技(ji)期刊(kan)(kan)(kan)、首屆全國優(you)秀科(ke)(ke)技(ji)期刊(kan)(kan)(kan)評比(bi)二等(deng)獎(jiang)。
1994年,該(gai)刊(kan)(kan)獲得浙江(jiang)省(sheng)科(ke)技期(qi)(qi)刊(kan)(kan)編輯學(xue)會優秀科(ke)技期(qi)(qi)刊(kan)(kan)一(yi)等獎。
1995年,該刊(kan)獲得(de)浙江省期刊(kan)抽評(ping)一等獎。
1997年,該刊(kan)被評(ping)(ping)為浙江省科技(ji)期刊(kan)編輯學會優秀(xiu)科技(ji)期刊(kan)。獲(huo)得國家科委、中宣部(bu)、新聞(wen)出版署(shu)聯(lian)合舉辦(ban)的第二屆(jie)全國優秀(xiu)科技(ji)期刊(kan)評(ping)(ping)比三等獎。
1998年,該刊(kan)(kan)獲得浙(zhe)江省科技(ji)(ji)期(qi)刊(kan)(kan)編輯學會優(you)秀科技(ji)(ji)期(qi)刊(kan)(kan)一等獎(jiang)。
2000年(nian),該刊獲得(de)浙江(jiang)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優秀科技期刊一等(deng)獎。
2001年(nian),該刊(kan)入(ru)選中國期刊(kan)方(fang)陣雙百(bai)期刊(kan)。
2002年(nian),該刊獲(huo)得浙(zhe)江(jiang)省科(ke)技(ji)期刊編輯學會優秀(xiu)科(ke)技(ji)期刊一等獎(jiang)。
2005年,該刊入選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2006年,該刊獲得浙江省科(ke)(ke)技(ji)期(qi)刊編輯學(xue)會精品科(ke)(ke)技(ji)期(qi)刊獎。
2007年,該刊(kan)入(ru)選(xuan)首屆浙(zhe)江(jiang)期(qi)刊(kan)方(fang)陣工程精優型(xing)期(qi)刊(kan)群期(qi)刊(kan)。
2008年(nian),該刊獲得浙江省科技(ji)期(qi)刊編輯學會優秀科技(ji)期(qi)刊精品獎,被評為中(zhong)國(guo)精品科技(ji)期(qi)刊、百種中(zhong)國(guo)杰出(chu)學術期(qi)刊。
2009年,該刊(kan)入選RCCSE中國(guo)權威學(xue)術期(qi)刊(kan)、第四屆華東地(di)區優秀期(qi)刊(kan)。
2010年(nian),該刊(kan)獲得浙江省科技期(qi)(qi)刊(kan)編(bian)輯學會(hui)優秀(xiu)科技期(qi)(qi)刊(kan)精品獎。
2011年,該刊被評為(wei)中國精品科(ke)技(ji)期刊。
2012年(nian),該刊(kan)被中國國際(ji)影響力(li)優秀學術(shu)期刊(kan)、第五屆華東地(di)區優秀期刊(kan)。
2013年、2015年、2018年,該(gai)刊連續三(san)屆入選中(zhong)國百強報刊。
1.來稿須附單位同意(yi)發表的(de)(de)推薦信,作者所在單位負責稿件(jian)內容的(de)(de)保(bao)密、真實性、作者排名(ming)(ming)、知識產權等(deng)的(de)(de)審查。并(bing)提供作者簡介。作者來自不同單位時,排名(ming)(ming)順(shun)序還須取得(de)各(ge)有關單位的(de)(de)同意(yi)。文責由作者自負。
2.文稿(gao)要求。數據可(ke)靠,論點(dian)明確,文字(zi)簡練。電子文檔格式為Word格式。
3.文(wen)稿內容。一般應(ying)包括(kuo)中文(wen)題名(ming)、作者姓(xing)(xing)名(ming)及(ji)工作單位——英文(wen)題名(ming)、作者姓(xing)(xing)名(ming)及(ji)工作單位——Abstract和Key words——中文(wen)摘要(yao)和關鍵詞——引言(yan)——材(cai)料(liao)與(yu)方法——結果與(yu)分析——討(tao)論(lun)——謝辭——參考文(wen)獻。綜述、專論(lun)、學術討(tao)論(lun)等的正(zheng)文(wen)內容根據(ju)具體情況進行書寫。
4.基金項目(mu)(mu)(mu)(mu)。獲得基金資助產生的文章(zhang)以(yi)“基金項目(mu)(mu)(mu)(mu)”為(wei)標識注明(ming)基金項目(mu)(mu)(mu)(mu)名稱(cheng)并(bing)在圓(yuan)括號(hao)內注明(ming)其編號(hao),放在芒(mang)果(guo)视频下载下方(fang)。多項基金項目(mu)(mu)(mu)(mu)時依(yi)次羅(luo)列,以(yi)“;”隔開。
5.摘要(yao)(Abstract)。摘要(yao)是對所研究(jiu)的(de)問題、方法和結(jie)果的(de)準確(que)概括(kuo)的(de)簡短(duan)陳述(shu)。摘要(yao)應具有獨(du)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quan)文,就(jiu)能獲(huo)得必要(yao)的(de)信息。
6.關鍵詞(ci)(Key words)。系反映文(wen)(wen)章的主題內容的詞(ci)匯和術語(yu)。一般每篇3~8個,附在(zai)中英(ying)文(wen)(wen)摘要(yao)下方
7.引言。扼要(yao)地概述研究(jiu)工(gong)作(zuo)(zuo)的目的、范圍、相(xiang)關領(ling)域(yu)的前人(ren)工(gong)作(zuo)(zuo)和(he)知識(shi)空白、理論(lun)基礎和(he)分析、研究(jiu)設(she)想、研究(jiu)方法和(he)實驗設(she)計、預期結(jie)果和(he)意義等。
8.材料與(yu)方(fang)法。清楚地(di)交(jiao)代(dai)試驗設計、研究(jiu)對象及研究(jiu)方(fang)法等(deng)。研究(jiu)對象的(de)名(ming)稱,如(ru)水(shui)稻(dao)品種(zhong)、肥料、農藥(yao)、土壤、病蟲(chong)害等(deng)名(ming)稱應(ying)交(jiao)代(dai)清楚;還應(ying)交(jiao)代(dai)試驗的(de)范圍(wei)、重(zhong)復次數(shu)及樣(yang)本大小(xiao)。對一般(ban)的(de)研究(jiu)方(fang)法注明出處即可。結果(guo)與(yu)分(fen)析。利(li)用(yong)圖、表及文字進(jin)行合(he)乎邏輯的(de)分(fen)析,務求精練通順。
11.討(tao)論(lun)。著重(zhong)于研究中(zhong)新(xin)的發現(xian)和重(zhong)要方(fang)面,以及(ji)從中(zhong)得出(chu)的結論(lun)。
12.文(wen)內(nei)標題(ti)。文(wen)內(nei)標題(ti)力求(qiu)簡短,一(yi)般(ban)不超過(guo)30字,標題(ti)內(nei)盡量不用(yong)標點符號。標題(ti)左頂格書寫。文(wen)內(nei)標題(ti)層次(ci)不宜過(guo)多(duo),一(yi)般(ban)為3~4級(ji),分別以如1、1.1、1.1.1、1.1.1.1的(de)方式表(biao)示。
13.圖和表(biao)(Figures and Tables)。圖、表(biao)力求精練,凡用文字(zi)能較簡單地說明的問題,盡量(liang)不(bu)用圖和表(biao)。
14.計量單位(wei)(wei)。采(cai)用法(fa)定(ding)(ding)計量單位(wei)(wei)的名稱和(he)符(fu)號。單位(wei)(wei)名稱和(he)符(fu)號請參(can)照《中華人民共和(he)國法(fa)定(ding)(ding)計量單位(wei)(wei)》的規定(ding)(ding),采(cai)用符(fu)號表示(shi)。
15.標(biao)點(dian)符(fu)號。標(biao)點(dian)符(fu)號按(an)(an)照(zhao)國家標(biao)準GB/T 15838-1995《標(biao)點(dian)符(fu)號用法》執(zhi)行。外(wai)文中(zhong)的(de)(de)標(biao)點(dian)按(an)(an)照(zhao)外(wai)語(yu)(yu)的(de)(de)規范和習(xi)慣(guan)。外(wai)文縮略語(yu)(yu),采用國際(ji)上慣(guan)用的(de)(de)縮略語(yu)(yu)。
16.品種(zhong)名(ming)(ming)稱。外(wai)國品種(zhong)名(ming)(ming)的外(wai)文名(ming)(ming)稱,一般(ban)可照搬原文,不必譯寫成(cheng)漢(han)字(zi)形式。人名(ming)(ming)及地(di)名(ming)(ming),外(wai)國人名(ming)(ming)一般(ban)照搬原文,外(wai)國地(di)名(ming)(ming)應譯成(cheng)漢(han)字(zi),但小(xiao)地(di)名(ming)(ming)可以原文表(biao)示(shi)。
17.參考文(wen)獻(xian)(xian)(xian)。參考文(wen)獻(xian)(xian)(xian)僅列(lie)實際引用(yong)者。避(bi)免引用(yong)摘要作為參考文(wen)獻(xian)(xian)(xian)。正文(wen)中(zhong)參考文(wen)獻(xian)(xian)(xian)引用(yong)處用(yong)阿拉伯(bo)數字加方括(kuo)號在上(shang)角標出。文(wen)末參考文(wen)獻(xian)(xian)(xian)表按正文(wen)中(zhong)出現的先(xian)后順(shun)序編號。
18.請登錄中國水稻科學網站在線投(tou)稿系統(tong)進行投(tou)稿。
《中國水(shui)稻科(ke)學》編委(wei)會(hui)領導
職務 名單
主任委員、主編 程式華
副主任委員 孫宗修、萬建民(min)、鄭康樂、阮劉(liu)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