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原形
山西一富戶為母祝壽,請戲班子唱《汾河灣》等戲。《汾河灣》反映的是薛仁貴和柳英環的戲劇故事。賓客散后,富戶之母問戲班子薛仁貴和柳英環最后的結局,戲班班主說,據師祖相傳,薛仁貴因軍務在身不敢久留,數日后又別妻回到軍中。柳英環常年來生活困苦,疾病纏身,又加之思夫心切,便病逝寒窯。
富母聽后悒悒不樂,懨懨成病。富子到處求醫,百藥無效。最后當地有一名醫聞知根由,便說:“心病還需心藥醫。”于是,富子懸巨賞征求薛仁貴團圓的劇本。某文人杜撰了一位“薛平貴”,劇名《王寶釧》。戲曲情節大同小異,只是為迎合富母心態,薛平貴登上了西涼國的王位,王寶釧成了正宮皇后,夫貴妻榮。戲演出后,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從此,舞臺上便有了“兩薛”并存的戲曲。
事有湊巧,也許是人們對于故事的贊賞,西安城南曲江大雁塔附近有個五典坡村村西有一孔破舊窯洞(現位于西安曲江新區曲江池遺址公園內——“城市之窗”),窯洞上沿題有“古寒窯”,相傳是當年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等待丈夫薛平貴歸來的地方。窯前還有一座祠廟,有著供奉王寶釧與薛平貴的塑像,祠柱上一副對聯:
“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千余歲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水,想見冰心。
史料考證
據史料考證,歷史上并無薛平貴。但他和王寶釧因何現身于舞臺?并且自古以來,多個戲劇劇種都出現了“兩薛并演”的現象呢?
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山西一富戶為母祝壽請戲班子唱《汾河灣》等戲。該戲反映的是薛仁貴和柳銀環的事。
另一種說法是,薛仁貴后來被封為平遼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隨薛仁貴從龍門(河津)遷到京城(今西安市)。后來,山西人以當地出了一個薛仁貴為榮,又是唱戲,又是修建寒窯。陜西人歷來愛與山西爭個高低,認為薛仁貴家人后來一直生活在陜西,卻讓山西人出盡了風頭。他們便也編了一出戲,由于不敢違背歷史,于是將薛仁貴變成了薛平貴,柳銀環變成王寶釧,一個虛構杜撰之戲便出爐了。
影視戲曲
電視歌仔戲
1980年《薛平貴出世》
1983年《紅鬃烈馬》
1992年10月12日《乞丐與千金》
1998年《薛平貴與王寶釧》
電視劇
1994年《王寶釧》
1999年6月28日《王寶釧與薛平貴》,又名《乞丐郎君千金女》
2012年4月19日《薛平貴與王寶釧》主演:陳浩民、宣萱
越調
王寶釧與薛平貴邂逅而遇,互傾愛慕之情,丞相王允嫌貧愛富,將寶釧逐出家門;西涼夏國來犯,平貴別窯從軍,魏虎嫉賢妒能,屢屢加害平貴;薛平貴戰場被救,代戰公主以身相許,王寶釧孤守寒窯、苦等苦盼一十八載……
薛平貴得代戰公主之助,攻破長安,拿下王允、魏虎,自立為帝。分封寶釧、代戰及蘇龍;斬魏虎,欲殺王允,經寶釧求情,始赦免;又迎請王母,共慶團圓。
在戲曲舞臺上,《汾河灣》《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薛剛反唐》等上演的是薛仁貴及其后代的戲。而《王寶釧》《三擊掌》《大登殿》等戲演的則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戲。
京劇
京劇《紅鬃烈馬》是京劇傳統劇目,全劇13場,可以分折子演出,分別是《花園贈金》《彩樓配》《三擊掌》《鬧窯降馬》《別窯投軍》《誤卯三打》《母女會》(《探寒窯》)《鴻雁修書》《趕三關》《武家坡》《算軍糧》《銀空山》《大登殿》。
另外,也有“王八出”和“薛八出”之分:王八出,就是以王寶釧為主要故事線索的八出戲,包括:《花園贈金》《彩樓配》《三擊掌》《平貴別窯》《探寒窯》《武家坡》《算糧》《大登殿》。
秦腔
秦腔《五典坡》是秦腔傳統劇目,分《飄彩》《三擊掌》《別窯》《探窯》《趕坡》《算糧》《大登殿》等折戲。該劇為生、旦、凈、丑行當齊全的唱做工并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