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島位于沙特阿拉伯、也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和科威特、約旦、伊拉克、以色列等國位于阿拉伯半島上。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向西它與非洲的邊界是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東它與伊朗隔波斯灣和阿曼灣相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風帶控制,幾乎整個半島都是熱帶沙漠氣候區并有面積較大的無流區。半島沿波斯灣周圍有大量石油儲藏,給阿拉伯半島上臨波斯灣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詳細
印度半島也稱印度次大陸(又稱南亞次大陸或印巴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的陸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是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世界第二大半島。由于受喜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面積又小于通常意義上的大陸,所以稱為次大陸。總面積約為20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3億。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于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于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代夫位處海洋地殼。
詳細
中南半島是東南亞的一個半島,因處于中國南方,中國譯為中南半島,古代受到中國和印度的影響,國際上稱為“印度中國”。中南半島位于中國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中國海,屬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為東亞大陸與群島之間的橋梁,面積約為206.5萬平方千米。中南半島氣候濕熱,植被繁茂,半島的主要河流及山脈為中國所延伸過來,故有“山同脈,水同源”之說,中南半島文明歷史悠久,語言極具復雜扭曲。
詳細
阿拉斯加半島,位于白令海的布里斯托爾灣與太平洋之間,長約800千米。阿留申山脈縱貫全境,構成半島骨架。多火山。終年受阿拉斯加暖流和極地太平洋氣團影響,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1月氣溫0℃左右,7月10~14℃,年降水量達1000~3000毫米,秋冬較多。沿海多霧和風暴。植被以草甸為主,背風谷地有以鐵杉和西特卡云杉為主要成分的針葉林分布。山地雪線很低,介于海拔200~400米。
拉布拉多半島是北美洲最大半島,世界第四大半島,為美洲大陸最東端。東部屬紐芬蘭省,西部和西南部屬魁北克省。位于加拿大東部,哈得孫灣與大西洋及圣勞倫斯灣之間。東南以貝爾島海峽與紐芬蘭島相隔,北以哈得孫海峽與巴芬島為界,東北隔戴維斯海峽與格陵蘭島為界。西有渥太華群島,貝爾徹群島。西北有曼賽爾島,諾丁漢島。西南有詹姆斯灣,北有昂加瓦灣。東南有安蒂科斯蒂島,南部有米斯塔西尼湖。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北角,其瀕臨波羅的海、挪威海及北歐巴倫支海,與俄羅斯和芬蘭北部接壤,北至芬蘭,意為“斯堪的納維亞人居住的之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兩個國家即西部的挪威和南邊的瑞典,斯堪的納維亞山脈(Scandinavian Mountains)橫亙于兩個國家之間,整個半島長1850千米,面積75萬平方千米,是歐洲最大的半島,半島西部屬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島嶼和峽灣;東、南部地勢較平整,半島的氣候屬溫帶氣候,其北端嚴寒。
索馬里半島,是非洲最大的半島,面積約75萬平方公里,因其形狀很象犀牛的角,人們就形象地稱它為“非洲之角”。索馬里半島占索馬里全部和埃塞俄比亞東凸部,是非洲東北突出海中的半島、非洲之角。半島北部由與亞丁灣平行的平頂山塊和山嶺組成,北坡陡峭,南坡平緩,海拔1000~1800米,最高點蘇魯德峰海拔2408米。半島南部為蓋拉索馬里高原的一部分 ,海拔500~1500米,為輕度切割的波狀高原,多間歇性小河。
楚科奇半島,英文名稱:Chukchi Peninsula,是位于歐亞大陸的最東北端的半島。北臨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南為白令海,最東端為杰日尼奧夫角,隔白令海峽與阿拉斯加州相對,面積約73.77萬平方千米。楚科奇半島屬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管轄,傳統居民為楚科奇族,科里亞克族等,主要產業為采礦,捕獵,捕魚以及馴鹿養殖等。
伊比利亞半島(Ibérian Peninsula)位于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比利牛斯山脈在半島東北部,為天然界線與法國連接。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對望。面積約58.4萬平方公里,人口5200多萬。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和英屬直布羅陀。伊比利亞半島又稱比利牛斯半島,歐洲第二大半島,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意大利等國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希臘等國所在的巴爾干半島并稱為南歐三大半島)。
小亞細亞半島(Asia Minor Peninsula),又稱安納托利亞半島,亞洲西部的半島,位于土耳其境內,主要由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土耳其西部低矮山地組成,陸地面積約為約53萬平方公里,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甜菜、棉花、煙草等,也有伊斯坦布爾、圣索菲亞大教堂等著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