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東莞十大古建筑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南社(she)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qun)
南社村和塘尾村古建筑群景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南社村明清建筑群位于東莞市東茶山鎮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是有八百多年歷史的珠江三角洲的古村落。村內明清所建民居、祠堂、門樓、古巷、古井、古墓等融為一體。塘尾明清古村落位于東莞市石排鎮塘尾村,現存建筑多為明清所建,紅石做門、窗框和砌墻基,水磨青磚清水墻,保存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建筑構件,遺留歷代眾多的生活、生產用具。2006年批準為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02
黎氏大(da)宗(zong)祠
黎氏大宗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中堂鎮潢涌村,屬于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祠堂具有濃厚的嶺南建筑特色,祠深48米,寬24米,前有包臺,兩側有廂房,東西共有房15間,占地面積2360平方米,祠堂面積1337平方米,是東莞現存較大的宗祠之一。在1993年,黎氏大宗祠為東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3
林則徐銷煙(yan)池與虎門炮臺舊址
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于198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包含林則徐銷煙池和虎門炮臺舊址兩個重點文物保護。林則徐銷煙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海灘,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主持將收繳到的英、美等國輸入到中國的2萬余箱、共2376254斤鴉片當眾銷毀在這兩個池內。虎門炮臺在珠江口虎門兩岸。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帝國主義在廣東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1年2月25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提督關天培率軍英勇抗擊。
04
可園
可園位于東莞市區西博廈村,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嶺南園林的代表作,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合稱清代嶺南四大園林。可園占地面積為2204平方米,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臺、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可園收藏有可園創建人張敬修以及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藝術作品,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5
卻金亭(ting)碑(bei)
卻金亭碑位于東莞市莞城區北門外光明路、教場街街口,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立,碑文內容為紀念明代番禺縣尹李愷卻金不受的廉政故事。卻金亭碑是中國明代對外貿易,中泰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在研究明代對外貿易及涉外稅制改革方面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當前進行的黨政廉政建設也有深刻的重要的意義。2006年“卻金亭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06
村頭村遺址(zhi)
村頭村遺址位于東莞虎門鎮村頭村西的大山園,面積約1萬平方米,因1987年廣深高速公路修建而發現,1989年、1993年經兩次發掘面積3375平方米,約占遺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廣東省青銅時代早期遺址發掘面積最大的一處。遺址堆積厚1-3米,可分早晚兩期,晚期為明代中晚期村落遺址;早期是一處大型聚落遺址。出土石器、骨角器一千多件。1989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7
金鰲洲塔
金鰲洲塔位于東莞市萬江金鰲洲村,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天啟四年(1624年)落成,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塔始乾隆二年(1737年),因塔傾圮而重修。現金鰲洲塔為平面8角9層,紅石基礎,腔梯閣式青磚塔。塔高50米,屬樓塔剎采用生鐵鑄成,上豎1個銅葫蘆,頂層棱角有8個響鈴。金鰲洲塔是東莞市最高的文物建筑,1989年6月金鰲洲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08
大嶺山抗日根(gen)據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一處,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三大隊機關所在地的建筑群體,屬于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舊址包括9處文物點。其中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6處抗日舊址位于大王嶺村,醫務所、中山書院、連平聯鄉辦事處3處舊址分別位于甕窯村、油古嶺村和連平髻嶺村。于1978年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9
康王(wang)廟(靈應祠(ci))
康王廟位于東莞市石排鎮橫山村上寶潭自然村,又名靈應祠。康王廟始建年代不詳,雍正年間、道光八年(1828)、光緒十四年重修,原為祭祀玄天大帝北帝的廟宇,后擺放康王神像,始稱康王廟。康王廟首進梁架裝飾精美,屋脊陶塑、康王神像和神龍椅保存完好。正殿供奉玄天大帝北帝,左殿供奉華光、關帝、康王,右殿供奉泰歲、醫靈、獻善。2001年康王廟被評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0
蔣光鼐故居(ju)
蔣光鼐故居又名荔蔭園,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南柵村三蔣自然村。荔蔭園初創于清道咸年間,是抗日名將蔣光鼐祖父蔣理祥手創,以廣植荔枝得名。蔣光鼐故居主體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積223平方米,園前一幢小洋房叫“紅荔山房”,建于1930年。1946年,蔣光鼐故居重修,1986年,蔣光鼐家屬將故居捐獻給國家,現已成蔣先生故居——荔蔭園已被列為廣東省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加載更多(duo)

東莞十大(da)古(gu)建筑,主要依(yi)據地區的宮殿建筑、民居(ju)、禮制性(xing)祭祀建筑、宗(zong)教建筑、陵墓建筑、軍(jun)事防御(yu)體系、橋梁建筑、紀念性(xing)和(he)點(dian)綴性(xing)建筑、娛(yu)樂性(xing)建筑以及古(gu)典園林等(deng)景(jing)點(dian)進行選擇,其次通過比較古(gu)建筑的歷(li)史背景(jing)、規模、要素(su)等(deng)進行篩選,并綜合參考(kao)互(hu)聯網相關排(pai)行榜(bang)/榜單進行推(tui)薦(jian),榜單僅供(gong)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zheng)。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gong)信(xin)(xin)息存儲空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供(gong)”的(de)文(wen)章/文(wen)字均是(shi)注冊用戶自(zi)主發布(bu)上傳,不(bu)代表本站觀點(dian),版權歸原作(zuo)者所有(you),如(ru)有(you)侵權、虛假(jia)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di)一(yi)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guan)信息的知(zhi)識產權歸(gui)網站方(fang)所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wen)字、圖片、圖表(biao)、著作權、商標(biao)權、為(wei)用戶提供(gong)的商業信息等),非經許可(ke)不(bu)得抄(chao)襲或(huo)使(shi)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8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6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70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