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李四光-地質學家

摘要:李四光,湖北黃岡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李四光-地質學家


李四光-中國地質力學的創始人-地質學家介紹

人物小結:

偉大的(de)(de)愛國(guo)主(zhu)義(yi)者(zhe)(zhe),世(shi)界著名的(de)(de)科(ke)(ke)(ke)(ke)學家(jia)(jia)(jia),古生物學家(jia)(jia)(jia),地(di)層學家(jia)(jia)(jia),大地(di)構(gou)造學家(jia)(jia)(jia),地(di)質學家(jia)(jia)(jia),第四紀(ji)冰(bing)川學家(jia)(jia)(jia),教育家(jia)(jia)(jia)和社會(hui)(hui)活動家(jia)(jia)(jia),中(zhong)國(guo)地(di)質力學的(de)(de)創始人(ren),中(zhong)國(guo)現代地(di)球科(ke)(ke)(ke)(ke)學和地(di)質工(gong)(gong)作(zuo)奠(dian)基人(ren),中(zhong)國(guo)現代地(di)質學的(de)(de)開拓者(zhe)(zhe),新中(zhong)國(guo)地(di)質事業的(de)(de)主(zhu)要(yao)奠(dian)基人(ren)之一,主(zhu)要(yao)領導人(ren),第二、三(san)、四屆全(quan)國(guo)政協(xie)副(fu)主(zhu)席,地(di)質部部長,中(zhong)國(guo)科(ke)(ke)(ke)(ke)學院(yuan)副(fu)院(yuan)長,中(zhong)國(guo)科(ke)(ke)(ke)(ke)學技術協(xie)會(hui)(hui)主(zhu)席,世(shi)界科(ke)(ke)(ke)(ke)學工(gong)(gong)作(zuo)者(zhe)(zhe)協(xie)會(hui)(hui)副(fu)主(zhu)席。

李四光簡介:

1889年10月26日 出生于湖北省(sheng)黃岡(gang)縣(xian)回龍鎮下張家灣村。

1904—1907 年(nian)留(liu)學日本,入東(dong)京宏文學院普通科學習。

1905年8月 在東京加入(ru)中國(guo)同盟會。

1907年—1910年7月 入大阪高(gao)等工業學校舶用(yong)機(ji)關科學習造船機(ji)械。畢業歸國后任(ren)湖北中(zhong)等工業學堂教(jiao)師。

1911年10月—1912年8月 先后(hou)任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事,湖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chang),湖北省同盟會支部書記。

1913年10月(yue)(yue)—1918年6月(yue)(yue) 入(ru)英國伯明(ming)翰大學(xue),先學(xue)采(cai)礦(kuang),后學(xue)地質(zhi)學(xue)。畢業時獲自(zi)然科學(xue)碩士學(xue)位。

1920年 歸國,任(ren)北京大學(xue)地質系教授。

1928年 任中央研(yan)究(jiu)(jiu)院地質研(yan)究(jiu)(jiu)所所長(chang)。

1931年 英國伯明翰大(da)學授(shou)予自然科學博(bo)士學位。

1934年—1936年4月 在英講學,接受挪威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37年(nian)11月 率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遷(qian)廣西桂林。

1948年8月 赴(fu)英出席在倫敦(dun)召開的第(di)18屆(jie)國際地(di)質學(xue)大會(hui)。

1950年5月 回到北京。出席(xi)中(zhong)(zhong)國人民政治協(xie)商會議第一屆(jie)全(quan)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任中(zhong)(zhong)國科學院副院長(chang),中(zhong)(zhong)國地質工作計劃指(zhi)導(dao)員會主任,中(zhong)(zhong)華全(quan)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he)會主席(xi)。

1951年(nian)4月 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zhe)協會執(zhi)行委員會副(fu)主(zhu)席。

1951年(nian)8月 擔任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校長(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

1952年9月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6年(nian)2月 成(cheng)立地質力學(xue)研究室,兼(jian)室主任,1958年(nian)室改成(cheng)所(suo),兼(jian)任所(suo)長。

1958年6月(yue) 被蘇聯科學院授予(yu)國外院士。8月(yue)任中國科學院原子能委員會主(zhu)任。9月(yue)任中國科學技術(shu)協會主(zhu)席。12月(yue)加入(ru)中國共產黨。

1969年4月(yue) 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jiu)屆中央委員會(hui)委員。

1970年8月 任國務院科教(jiao)組(zu)組(zu)長。

1971年4月29日 逝世于北京。

科學救國

李四光(guang)在(zai)農(nong)村生活了近14個(ge)年頭。從五六(liu)歲起,他(ta)就(jiu)在(zai)父親教(jiao)書(shu)的私(si)塾里讀書(shu),還要(yao)幫著母親打(da)柴、舂米、推磨(mo)、提(ti)水……,艱(jian)苦的生活培養了他(ta)刻(ke)苦奮斗的精神和倔強(qiang)的性格。

太平(ping)天國革(ge)命運動(dong)之后,洋務派興起,湖北辦(ban)起了許多(duo)新(xin)學堂,以(yi)講新(xin)學而標(biao)新(xin)立異(yi)。李四光被(bei)深(shen)深(shen)地吸引,他只(zhi)身前去(qu)投考,以(yi)優異(yi)成(cheng)績被(bei)錄取。

在新(xin)學堂里,他如饑(ji)似(si)渴地學習(xi)新(xin)知識,由于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被(bei)省里選作官費留學生,送到(dao)日本(ben)學造船。

李四光在日本度過了7年,在那里,他參加了孫中山先(xian)生領(ling)導(dao)的(de)中國同盟會。

李(li)四(si)光回國后第二年,辛(xin)亥革命(ming)爆發,他(ta)(ta)(ta)參加(jia)了(le)漢(han)口的(de)保(bao)衛戰,作為新被(bei)(bei)任(ren)命(ming)的(de)湖北(bei)軍政府理財部(bu)參議,他(ta)(ta)(ta)親自(zi)組(zu)織(zhi)碼頭工人(ren)和(he)人(ren)力車夫運軍火、上前線。隨(sui)后,他(ta)(ta)(ta)被(bei)(bei)選(xuan)為湖北(bei)軍政府實業(ye)部(bu)部(bu)長。正當李(li)四(si)光準備大干一番事業(ye)之時(shi),辛(xin)亥革命(ming)失敗了(le)。他(ta)(ta)(ta)發憤專心于(yu)科(ke)學技術的(de)研究,走“科(ke)學救國”之路。他(ta)(ta)(ta)去英國留學,先是學采礦,以后轉到地質。他(ta)(ta)(ta)祈盼著有一天(tian),得見政治(zhi)清明之世,為祖國貢(gong)獻(xian)自(zi)己的(de)青春和(he)熱(re)血。

留學(xue)生(sheng)活并不(bu)輕松。為了(le)維(wei)持(chi)不(bu)斷上漲的(de)學(xue)費,李四(si)光假期到礦山(shan)去做工。在(zai)伯明翰大(da)學(xue)的(de)6年里,他不(bu)僅專(zhuan)業(ye)學(xue)習成績優秀,而且熟練(lian)地(di)掌握了(le)英(ying)語,先后獲得了(le)學(xue)士學(xue)位和博(bo)士學(xue)位。畢業(ye)后,他婉言拒絕(jue)了(le)一家礦山(shan)的(de)高薪聘請,接受了(le)蔡元培先生(sheng)的(de)邀請,回到祖國,在(zai)北京大(da)學(xue)地(di)質系(xi)擔任教授。

第四紀冰川的發現

李四光(guang)到北大地質系后,主(zhu)講(jiang)巖(yan)石學(xue)(xue)(xue)(xue)(xue)和高等巖(yan)石學(xue)(xue)(xue)(xue)(xue)兩門課(ke)程,他以(yi)嚴謹的冶(ye)學(xue)(xue)(xue)(xue)(xue)作風贏得(de)了學(xue)(xue)(xue)(xue)(xue)生的尊(zun)重。他經常(chang)帶(dai)學(xue)(xue)(xue)(xue)(xue)生到野外進行實地教(jiao)學(xue)(xue)(xue)(xue)(xue),邊(bian)看(kan)邊(bian)講(jiang)。一(yi)個山(shan)頭、一(yi)個溝谷、一(yi)堆石子、一(yi)排裂縫,他都不放過(guo)。學(xue)(xue)(xue)(xue)(xue)校(xiao)經費(fei)不足,他帶(dai)領學(xue)(xue)(xue)(xue)(xue)生白手起(qi)家(jia)搞建設(she),將學(xue)(xue)(xue)(xue)(xue)習環境(jing)收拾(shi)得(de)十分雅靜。

在(zai)教學(xue)(xue)的(de)(de)同時,他(ta)對研(yan)究工作也不(bu)放(fang)松,他(ta)一(yi)生中(zhong)(zhong)在(zai)地(di)質學(xue)(xue)方面(mian)的(de)(de)主要(yao)貢獻,如(ru)古生物(wu)蜒科(ke)的(de)(de)鑒(jian)定方法(fa)、中(zhong)(zhong)國第四紀冰川的(de)(de)發現(xian)和(he)地(di)質力學(xue)(xue)的(de)(de)創立,都是在(zai)這(zhe)期間開(kai)始的(de)(de)。在(zai)研(yan)究過(guo)程中(zhong)(zhong),他(ta)從不(bu)為已有的(de)(de)觀點和(he)學(xue)(xue)說所束縛,而是按照自然規律,去尋找尚(shang)未被(bei)人們(men)認(ren)識和(he)掌(zhang)握的(de)(de)真理(li)。因此(ci),他(ta)能(neng)不(bu)斷提(ti)出創造性的(de)(de)見解,并(bing)敢于向一(yi)些(xie)舊觀點提(ti)出挑戰。

例(li)如,從19世(shi)紀(ji)以來(lai),就不斷有德國(guo)(guo)(guo)(guo)、美國(guo)(guo)(guo)(guo)、法國(guo)(guo)(guo)(guo)、瑞(rui)典(dian)等國(guo)(guo)(guo)(guo)的(de)(de)(de)地(di)質學家到(dao)中國(guo)(guo)(guo)(guo)來(lai)勘探礦(kuang)產,考察(cha)地(di)質。但是(shi),他們都沒有在(zai)(zai)中國(guo)(guo)(guo)(guo)發(fa)現過冰川(chuan)現象。因此,在(zai)(zai)地(di)質學界(jie),“中國(guo)(guo)(guo)(guo)不存在(zai)(zai)第四紀(ji)冰川(chuan)”已經成為一(yi)個定論。可是(shi),李四光(guang)在(zai)(zai)研究蜒(yan)科(ke)化石(shi)(shi)期間,就在(zai)(zai)太行山東麓發(fa)現了一(yi)些(xie)很像冰川(chuan)條(tiao)痕石(shi)(shi)的(de)(de)(de)石(shi)(shi)頭。他繼(ji)續在(zai)(zai)大(da)(da)同盆(pen)地(di)進行考察(cha),越來(lai)越相信自己的(de)(de)(de)判斷,于是(shi),他在(zai)(zai)中國(guo)(guo)(guo)(guo)地(di)質學會第三次(ci)全體會員(yuan)大(da)(da)會上(shang)大(da)(da)膽地(di)提出了中國(guo)(guo)(guo)(guo)存在(zai)(zai)第四紀(ji)冰川(chuan)的(de)(de)(de)看法。到(dao)會的(de)(de)(de)農商(shang)部(bu)顧問(wen)、瑞(rui)典(dian)地(di)質學家安(an)特生輕蔑地(di)一(yi)笑,予以否定。

為(wei)了讓(rang)人們能接受這(zhe)一(yi)事實,他繼續(xu)尋(xun)找(zhao)更(geng)多的冰川(chuan)遺(yi)跡(ji)。10年以后,他不僅得出廬山有大量冰川(chuan)遺(yi)跡(ji)的結論(lun),而且認(ren)為(wei)中國第(di)四紀冰川(chuan)主要是山谷冰川(chuan),并(bing)且可劃為(wei)三次冰期。

當李四(si)光的這個學(xue)(xue)(xue)術(shu)觀點再次在全國(guo)地(di)(di)質學(xue)(xue)(xue)會上發表以后,引起了1934年著名的廬山(shan)辯論。在半封建半殖民地(di)(di)的舊(jiu)中國(guo),中國(guo)的科學(xue)(xue)(xue)家(jia)低人一等,外國(guo)學(xue)(xue)(xue)者(zhe)(zhe)中有(you)相當一部分(fen)人是(shi)帶著民族主義和種(zhong)族歧(qi)視情緒到中國(guo)來的。因此(ci),盡管大(da)量事實擺在眼前,幾(ji)位外國(guo)學(xue)(xue)(xue)者(zhe)(zhe)并沒有(you)改變他們(men)的觀點。

1936年,李四(si)光又到(dao)(dao)黃山(shan)考察,寫(xie)了“安徽黃山(shan)之第四(si)紀冰(bing)川(chuan)(chuan)現象(xiang)”的論文(wen),此文(wen)和幾(ji)幅冰(bing)川(chuan)(chuan)現象(xiang)的照片,引起了一(yi)(yi)(yi)些中(zhong)外學(xue)者的注意,德國(guo)地(di)質學(xue)教授費斯曼到(dao)(dao)黃山(shan)看罷回來贊(zan)嘆(tan)道:“這是(shi)一(yi)(yi)(yi)個翻天覆(fu)地(di)的發現。”李四(si)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第一(yi)(yi)(yi)次得(de)到(dao)(dao)外國(guo)科(ke)學(xue)家(jia)的公(gong)開承認。可是(shi),他知道,這還遠遠不夠(gou),他干(gan)脆把家(jia)搬到(dao)(dao)廬山(shan)上(shang),又在廬山(shan)腳下建立了一(yi)(yi)(yi)個冰(bing)川(chuan)(chuan)陳列館,起名(ming)叫“白石陳列館”(后被國(guo)民(min)黨海軍炸(zha)毀(hui))更(geng)深入細(xi)致地(di)進行冰(bing)川(chuan)(chuan)研究。

李四(si)光關于冰(bing)川的多年研究,在1937年完稿的《冰(bing)期之(zhi)廬山》中得到全(quan)面闡述。可惜由于抗戰爆發,這部書10年后才得以出版。

李四光名言

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學到的知(zhi)識(shi)全部(bu)奉獻給(gei)我親(qin)愛的祖國。

真正的(de)(de)(de)(de)科(ke)(ke)學精神(shen),是(shi)要從正確的(de)(de)(de)(de)批評和(he)自我批評發展出來的(de)(de)(de)(de)。真正的(de)(de)(de)(de)科(ke)(ke)學成果,是(shi)要經(jing)得起事實考驗的(de)(de)(de)(de)。有了這(zhe)樣雙重的(de)(de)(de)(de)保障(zhang),我們(men)就可(ke)以放心大膽地去(qu)做,不會自掘妄自尊(zun)大的(de)(de)(de)(de)陷阱。

科學(xue)尊重事實,不(bu)能胡(hu)亂編造理由來附會一(yi)部(bu)學(xue)說。

科學是(shi)老(lao)老(lao)實實的(de)東(dong)西,它要靠許許多多人民(min)的(de)勞動和智慧(hui)積(ji)累(lei)起來。

不(bu)懷疑不(bu)能(neng)見真理,所以我希望(wang)大(da)家都(dou)取懷疑態度,不(bu)要為(wei)已成的學說(shuo)所壓(ya)倒。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為注冊(ce)用(yong)戶提供(gong)信(xin)息存(cun)儲(chu)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zi)均是注冊(ce)用(yong)戶自主(zhu)發布上(shang)傳,不代(dai)表(biao)本(ben)站(zhan)觀點(dian),更不表(biao)示(shi)本(ben)站(zhan)支(zhi)持購買和交易(yi),本(ben)站(zhan)對網頁(ye)中內容(rong)的合(he)法(fa)性、準確性、真實性、適用(yong)性、安(an)全(quan)性等(deng)概不負責(ze)。版權(quan)歸原(yuan)作(zuo)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xu)假信(xin)息、錯誤信(xin)息或任(ren)何(he)問題,請及(ji)時聯系我(wo)(wo)們,我(wo)(wo)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3844885個品牌入駐 更新518029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024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2920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