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nian)(nian)高中畢(bi)(bi)業(ye),為下(xia)放知青;1976年(nian)(nian)就(jiu)讀于冶金醫(yi)專,1979年(nian)(nian)畢(bi)(bi)業(ye),任(ren)職于武鋼衛生處流(liu)行(xing)病(bing)醫(yi)生。
1979年開始發表(biao)文學作(zuo)品。著有《池(chi)莉文集》(七卷)、小(xiao)(xiao)說(shuo)《煩惱人(ren)生》、《不談愛情》、《水與火的(de)纏綿(mian)》、《有了快感(gan)你(ni)就喊》、《看麥(mai)娘》、《寫到飛的(de)境界》等,長篇小(xiao)(xiao)說(shuo)《來(lai)來(lai)往往》、《小(xiao)(xiao)姐,你(ni)早(zao)》以及散(san)文隨(sui)筆集多部。
散(san)文作品(pin)《怎么愛你也不夠(gou)》、《真實的(de)日子(zi)》、《給你一(yi)輪(lun)新太(tai)陽》、《老武漢》等(deng)(deng),作品(pin)集(ji)《池莉小(xiao)說精選》、《一(yi)夜盛開如玫(mei)瑰》、《生活秀》、《懷念聲名(ming)狼藉(jie)的(de)日子(zi)》等(deng)(deng)。
獲全國(guo)優秀中篇小(xiao)說(shuo)獎(jiang),首屆魯迅(xun)文(wen)(wen)(wen)學(xue)獎(jiang)、紅河文(wen)(wen)(wen)學(xue)獎(jiang)、小(xiao)說(shuo)選(xuan)(xuan)刊獎(jiang)、小(xiao)說(shuo)月報百花獎(jiang)、“大家”文(wen)(wen)(wen)學(xue)獎(jiang)、湖北屈原文(wen)(wen)(wen)學(xue)獎(jiang)、金鳳文(wen)(wen)(wen)藝獎(jiang),以(yi)及《人民文(wen)(wen)(wen)學(xue)》、《十月》、《當代》、《小(xiao)說(shuo)月報》、《上海文(wen)(wen)(wen)學(xue)》、《中篇小(xiao)說(shuo)選(xuan)(xuan)刊》等刊物等各種文(wen)(wen)(wen)學(xue)獎(jiang)50余項。有(you)多部(bu)小(xiao)說(shuo)被(bei)改(gai)編為電(dian)影(ying)、電(dian)視,有(you)各種文(wen)(wen)(wen)字譯(yi)本。
1983年,參加成(cheng)人高考,入武漢大學中(zhong)文系成(cheng)人班,就(jiu)讀于漢語言文學專業。
1987年畢(bi)業,任(ren)武漢市文聯(lian)《芳草(cao)》編輯部文學編輯。
1990年(nian),調入武漢(han)文學(xue)院,為(wei)專業作家。
1995年,任文(wen)學院院長(chang)。
2000年,任武(wu)漢市文聯主席。
2007年9月22日當選(xuan)湖北省文(wen)聯副主(zhu)席。
2010年,她又推出了中篇《有了快感你就喊》。
2014年(nian),池莉(li)最新漢口(kou)故事集《漢口(kou)情(qing)景》上市。該書(shu)收錄了池莉(li)眾多作品的(de)最新修(xiu)訂版。
池莉的(de)許(xu)多作(zuo)品獲(huo)得(de)了巨(ju)大成功,《生活秀(xiu)》獲(huo)全國優秀(xiu)中篇小(xiao)說獎,魯迅文學(xue)獎以(yi)及《人民文學(xue)》,《十月》,《當代》,《小(xiao)說月報》,《大家》,《中篇小(xiao)說選刊》等(deng)各種文學(xue)獎50余項。有多部(bu)小(xiao)說被改編為電影,電視(shi)。
2009年3月28日,于香港大學召(zhao)開(kai)中國文化研究會“第一屆(jie)池莉小說研討會”,召(zhao)集人為(wei)伍(wu)懷璞教(jiao)(jiao)授(shou)、李思齊(qi)教(jiao)(jiao)授(shou)、黎活仁博士和余(yu)境熹先生。
2012年憑(ping)借(jie)中(zhong)篇小說《她(ta)的城(cheng)》獲得文學獎(jiang)——“中(zhong)國作家”鄂爾多斯(si)文學獎(jiang),頒獎(jiang)詞是:《她(ta)的城(cheng)》以平民態度(du),講述(shu)了3個武漢女人在這座(zuo)城(cheng)市里的婚姻(yin)遭遇和(he)生命成長歷程。簡約的故事設置(zhi)中(zhong),凸顯了作者對(dui)生活(huo)細(xi)微之處的洞察與穿透(tou),而飽含于人物情節敘述(shu)里的溫情,則體現了作者對(dui)于世(shi)俗生活(huo)的豐富(fu)性與多元性的理解(jie)和(he)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