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nian)09月至1982年(nian)07月,在復(fu)旦(dan)大學化(hua)學系(xi)學習,獲(huo)理學學士學位。
1982年(nian)09月(yue)至1987年(nian)10月(yue),為復旦大學化學系碩博連讀研究(jiu)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10月(yue)至(zhi)1989年08月(yue),在復旦(dan)大學化學系(xi)任教。
1989年08月至1995年05月,獲德國(guo)洪(hong)堡基金和馬(ma)普基金資助,在(zai)德國(guo)馬(ma)普協(xie)會Fritz-Haber研究(jiu)所進行合作研究(jiu)。
1995年05月,回國(guo)后任(ren)中(zhong)(zhong)國(guo)科學(xue)院大(da)連化學(xue)物理研究(jiu)所(suo)研究(jiu)員(yuan)、中(zhong)(zhong)國(guo)科學(xue)院研究(jiu)生院(現中(zhong)(zhong)國(guo)科學(xue)院大(da)學(xue))教授。
1997年08月至2000年08月,先后任中國(guo)科(ke)學(xue)(xue)院大連(lian)化學(xue)(xue)物理研究所所長(chang)助理和副所長(chang)。
2003年至2015年,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
2000年(nian)08月(yue)至2007年(nian)02月(yue),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suo)所(suo)長。
2009年03月(yue)(yue)至2014年05月(yue)(yue),任(ren)中國科學(xue)院沈陽分院院長。
2013年,任(ren)中國科學(xue)院大(da)連(lian)化學(xue)物理研究(jiu)所學(xue)術委員會(hui)主任(ren)。
2015年07月至2017年06月,任復旦(dan)大學常務副(fu)校長。
2017年7月(yue)24日(ri),被免去(qu)復旦大學常務副(fu)校(xiao)長職務,同年任中(zhong)國科學技術(shu)大學校(xiao)長。
2018年3月18日,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6年(nian)(nian)-2000年(nian)(nian),香港(gang)求(qiu)是“杰出青年(nian)(nian)學(xue)者獎”。
2005年,獲國(guo)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2年,獲(huo)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2015年,獲周(zhou)光召基(ji)(ji)金會基(ji)(ji)礎科學(xue)獎(jiang)。
1995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zhu)。
2009年(nian),當(dang)選為(wei)為(wei)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年,獲(huo)第(di)六屆(jie)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15年,獲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
2015年11月,入(ru)選(xuan)“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du)科技(ji)創新人物(wu)”候(hou)選(xuan)人。
2016年,獲國際天然(ran)氣轉化杰出成就獎,被(bei)評為中央電視臺(tai)2016年度十(shi)大科(ke)技創新(xin)人物。
2016年5月(yue),獲中國(guo)化學會(hui)-中國(guo)石油化工股份有(you)限公司化學貢獻獎。
2017年1月,被評為(wei)2016年度最(zui)具影響(xiang)力(li)的十大(da)“科技創新(xin)人物(wu)“。
2017年,獲德(de)國化學工程和(he)生物技術協會(hui)(hui)和(he)德(de)國催化協會(hui)(hui)催化成就獎。
2018年,獲陳嘉庚化學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