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品牌分類   知識分類          
移動端
  • 買購網APP
  • 手機版Maigoo
  
★★★★★

初中必背100個化學方程式

100個初中必背化學方程式 初中化學方程式配平題100道
本文章由 MAIGOO榜單研究員855號(hao) 上傳提供 2025-03-04 評論 0
化學方程式也稱為化學反應方程式,是一種用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能夠準確表示出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變化關系。那么你知道初中常見的化學方程式有哪些嗎?初中必背的化學方程式又有哪些嗎?本文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100個初中必背化學方程式,上榜的有:一氧化碳燃燒化學方程式、鎂條燃燒化學方程式、電解水化學方程式、鹽酸和燒堿化學方程式、氫氣還原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等,下面就一起隨MaiGoo小編來詳細了解下吧。
  • 01
    一氧(yang)化碳燃燒化學(xue)方程式
    綜(zong)合指數(shu):97.5
    02
    鎂條燃燒(shao)化學(xue)方程式
    綜合指數:96.5
    03
    電解(jie)水化學方程式
    綜(zong)合指數(shu):94.9
    04
    鹽(yan)酸和燒堿(jian)化學方程式
    綜(zong)合指數(shu):93.3
    05
    氫(qing)氣還原氧化鐵化學方程式
    綜合指(zhi)數:91.7
    06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化學(xue)方程式
    綜合指(zhi)數:90.1
    07
    甲烷燃燒化學方程式
    綜合指數:88.5
    08
    鋅和稀硫酸(suan)化學方程式
    綜(zong)合指數:87.5
    09
    鐵和硫(liu)酸銅溶液化學(xue)方程式
    綜(zong)合指數:85.9
    10
    大(da)理石和(he)稀鹽酸(suan)化(hua)學方程式
    綜合指數:84.3

100個必背的初中化學方程式榜單,cnpp小編盤點了一些(xie)初中課本(ben)涉及的化學公式,依據其重要性(xing)/常(chang)考(kao)性(xing),并(bing)綜合參考(kao)互聯網(wang)相(xiang)關排行榜(bang)進行總結。榜(bang)單僅供(gong)參考(kao),不具唯一性(xing),數據截(jie)至2024年(nian)1月22日(ri),如(ru)有疑問,歡(huan)迎在末尾評(ping)論/交流。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初中必背100個化學方程式
1、一氧化碳燃燒化學方程式
在初中化學方程式大全中,想必大家對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都十分熟悉,它是初中化學中需要掌握的一個基本知識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氣中點燃時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燃燒時會發出藍色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CO+O 2=點燃=2CO2。這個反應是初中化學中燃燒反應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是學生學習化學反應和化學方程式的基礎知識點之一。
2、鎂條燃燒化學方程式
鎂條一般指制備成條狀的金屬鎂,外觀為有金屬光澤的銀白色固體,化學符號為Mg,是初中化學實驗中常見的金屬材料。當點燃鎂條,讓其在空氣中燃燒,這個反應過程中鎂條會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Mg+ O2=點燃=2MgO。這個也是初中化學中燃燒反應的一個典型代表,為初中化學方程式必背的知識點。
3、電解水化學方程式
電解水是初中重要知識點,指水經過電解之后所生成的產物。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2H2O=通電=2H2↑+ O2↑。通過化學方程式可知,每2個分子的水完全反應可生成2個分子的氫氣和1個分子的氧氣,其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2:2:1。這類初中化學方程式配平題,為常見的分解反應知識點,也是中考的常見考點之一。配平化學方程式是保證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的過程,對于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和規律非常重要。
4、鹽酸和燒堿化學方程式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酸堿中和反應是重點知識。中和反應指酸和堿互相交換成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通式:酸+堿→鹽+水)。在中和反應中,完全中和反應是指酸堿恰好完全反應。初中階段我們常見的酸堿中和反應就是用燒堿(氫氧化鈉)和酸鹽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其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另外,在實際生產應用中,人們常用中和反應改良土壤酸堿性、治療胃酸過多、處理廢水。
5、氫氣還原氧化鐵化學方程式
這個化學反應屬于初中知識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氧化劑是三氧化二鐵,還原劑是氫氣。其化學方程式為:3H2+2Fe2O3=高溫=2Fe+3H2O。在氫氣還原氧化鐵的反應過程中,氧化鐵中的鐵離子(Fe3+)被還原成鐵原子(Fe),而氫氣中的氫原子(H)被氧化成氫離子(H+);反應現象有水珠生成,固體顏色由紅色變成銀白色。氫氣還原氧化鐵的反應在工業上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在鋼鐵工業中用來從鐵礦石中提取鐵。
6、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化學方程式
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和水,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可以作為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特征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a(OH)2+ CO2= CaCO3↓+ H2O。這個反應是初三化學中所學的復分解反應,其方程式也是必背的初三化學方程式。通過這個反應,學生可以了解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的反應原理和產物,加深對復分解反應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該反應如果繼續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沉淀還會消失,生成碳酸氫鈣,沉淀又溶解了,化學方程式為:CaCO3↓+ CO2+H2O=Ca(HCO3)2。
7、甲烷燃燒化學方程式
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初中所有化學方程式中需要牢記的重點知識,也是中考的常見考點之一。甲烷的含氫量在所有烴中是最高的,達到了25%,因此相同質量的氣態烴完全燃燒,甲烷的耗氧量最高。甲烷的燃燒反應通常被稱為燃燒反應。而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取決于其是否完全燃燒。當甲烷完全燃燒時,其化學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當甲烷不完全燃燒時,其化學方程式為:2CH4+3O2=2CO+4H2O,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8、鋅和稀硫酸化學方程式
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為化學中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在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例子中,常見的鋅和稀硫酸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Zn+H2SO4=ZnSO4+H2↑,它也是100個初中必背化學方程式之一。這個反應現象有固體溶解,同時放出氣體。
9、鐵和硫酸銅溶液化學方程式
在金屬單質+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例子中,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也是置換反應中的典型代表。鐵和硫酸銅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后,鐵被氧化成硫酸亞鐵(FeSO4),而銅則作為副產品析出;化學方程式為:Fe+ CuSO4=FeSO4+ Cu。在這個過程中,鐵逐漸溶解并在表面形成紅色的固體,這是因為鐵被氧化成了亞鐵離子,而原本的藍色溶液會逐漸變淺,最終變成淡綠色,且有紅色金屬生成。Maigoo小編提醒,Fe在置換反應中只能生成亞鐵,即Fe2+。
10、大理石和稀鹽酸化學方程式
在初中化學方程式配平題中,酸+鹽生成新酸、新鹽,也是需要學生牢記的內容,屬于復分解反應。其中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就是典型的代表,它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在此過程中,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這個反應現象為白色固體溶解,生成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 更多初中必背化學方程式盤點:

    鐵在空(kong)氣中氧化:2Fe+3O2=2Fe2O3

    鐵在氧氣(qi)中燃(ran)燒:3Fe+ 2O2 點燃(ran) Fe3O4

    銅在空氣中受熱(re):2Cu+ O2△2CuO

    鋁在空氣中燃(ran)燒(shao):4Al+ 3O2 點燃(ran) 2Al2O3

    氫氣在空氣中(zhong)燃燒:2H2+ O2 點燃 2H2O

    紅磷在空氣(qi)中燃燒:4P+ 5O2 點燃 2P2O5

    硫粉在(zai)空(kong)氣中燃燒:S+ O2 點(dian)燃 SO2

    碳在氧(yang)氣中(zhong)充分燃(ran)(ran)燒:C+ O2 點燃(ran)(ran) CO2

    碳在氧氣中不(bu)充分燃燒:2C+ O2 點(dian)燃 2CO

    酒精在空氣中(zhong)燃燒:C2H5OH+ 3O2 點燃 2CO2+ 3H2O

    氫(qing)氣(qi)和(he)氮氣(qi)反應:N2+3H2=2NH3

    加熱氧化汞:2HgO△2Hg+ 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 MnO2+ O2↑

    加熱氯酸鉀:2KClO3=(MnO2△)=2KCl+3O2↑

    加熱堿(jian)式碳酸銅(tong):Cu2(OH)2CO3△2CuO+ H2O+ CO2↑

    高溫煅(duan)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CO2↑

    碳酸不穩定(ding)而分解:H2CO3 = H2O+ CO2↑

    過氧化(hua)氫分解(jie):2H2O2=MnO2=2H2O+ O2↑

    氫氣還原氧(yang)化銅:H2+ CuO△Cu+ H2O

    鎂(mei)還原(yuan)氧化銅(tong):Mg+ CuO△Cu+ MgO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高(gao)溫2Cu+ CO2↑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高溫4Fe+ 3CO2↑

    焦炭還原(yuan)四氧(yang)化(hua)三(san)鐵:2C+ Fe3O4 高溫 3Fe+ 2CO2↑

    一氧(yang)化碳還原(yuan)氧(yang)化銅:CO+ CuO 加熱(re) Cu+ CO2

    一氧化(hua)碳(tan)還原氧化(hua)鐵:3CO+ Fe2O3 高溫(wen) 2Fe+ 3CO2

    一氧化(hua)碳還原(yuan)四(si)氧化(hua)三鐵:4CO+ Fe3O4 高溫(wen) 3Fe+ 4CO2

    甲烷的(de)形成:3C+ 2H2O=CH4+2CO

    二氧(yang)化碳(tan)可溶于水:H2O+ CO2=H2CO3

    生石灰溶于水(shui):CaO+ H2O = Ca(OH)2

    氧化鈉溶于水:Na2O+ H2O = 2NaOH

    三氧化(hua)硫溶于水:SO3+ H2O = H2SO4

    銅和(he)稀硫酸(suan):Cu+H2SO4=CuSO4+H2↑

    鐵(tie)和稀(xi)硫酸:Fe+ H2SO4 = FeSO4+ H2↑

    鎂和(he)稀硫(liu)酸:Mg+ H2SO4 = MgSO4+ H2↑

    鋁和稀硫酸:2Al+3H2SO4 = Al2(SO4)3+3H2↑

    鋅和稀鹽酸(suan):Zn+ 2HCl =ZnCl2+ H2↑

    鎂(mei)和稀鹽酸:Mg+ 2HCl =MgCl2+ H2↑

    鋁和稀鹽(yan)酸(suan):2Al+ 6HCl =2AlCl3+ 3H2↑

    鐵和稀(xi)鹽酸(suan):Fe+ 2HCl = FeCl2+ H2↑

    鐵和亞硫酸:Fe+H2SO3=FeSO3+H2O

    鐵和(he)硫酸鈉反應(ying):Fe+Na2SO4=FeSO4+2Na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CuSO4=ZnSO4+ Cu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fan)應:Cu+ Hg(NO3)2=Cu(NO3)2+ Hg

    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zhi):2NaOH+ CO2=Na2CO3+ H2O

    苛(ke)性鈉吸(xi)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SO2=Na2SO3+ H2O

    苛性鈉吸收三氧(yang)化硫氣體:2NaOH+ SO3=Na2SO4+ H2O

    消石灰吸(xi)收二氧化(hua)硫(liu):Ca(OH)2+ SO2=CaSO3 ↓+ H2O

    氧化鐵和稀(xi)鹽(yan)酸反應(ying):Fe2O3+ 6HCl=2FeCl3+ 3H2O

    氧化(hua)鐵和稀硫(liu)酸(suan)反應(ying):Fe2O3+ 3H2SO4=Fe2(SO4)3+ 3H2O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fan)應:CuO+ 2HCl=CuCl2+ H2O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fan)應(ying):CuO+ H2SO4=CuSO4+ H2O

    氧化鎂(mei)和稀(xi)硫酸反應:MgO+ H2SO4=MgSO4+ H2O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2HCl=CaCl2+ H2O

    鹽酸和氫氧化(hua)鉀反(fan)應:HCl+ KOH=KCl+ H2O

    鹽酸和氫氧(yang)化鈣反應:2HCl+Ca(OH)2=CaCl2+ 2H2O

    鹽(yan)酸(suan)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Cu(OH)2=CuCl2+ 2H2O

    鹽酸(suan)和氫氧化(hua)鐵反(fan)應:3HCl+Fe(OH)3=FeCl3+ 3H2O

    氫氧(yang)化鋁(lv)藥物(wu)治(zhi)療胃(wei)酸(suan)過多:3HCl+ Al(OH)3=AlCl3+ 3H2O

    硝酸和燒堿反應:HNO3+NaOH=NaNO3+H2O

    硝酸和(he)氫反(fan)應:8HNO3+3H2=3NH4NO3+4H2O

    硝(xiao)酸(suan)和(he)銅反應:4HNO3+Cu=Cu(NO3)2+2H2O+2NO2

    硫酸(suan)和(he)燒堿反應(ying):H2SO4+ 2NaOH=Na2SO4+ 2H2O

    硫酸和氫氧化銅(tong)反(fan)應:H2SO4+ Cu(OH)2=CuSO4+ 2H2O

    硫酸(suan)和氫氧化鐵(tie)反應:3H2SO4+ 2Fe(OH)3=Fe2(SO4)3+ 6H2O

    硫酸和氫氧化(hua)鉀反(fan)應:H2SO4+ 2KOH=K2SO4+ 2H2O

    硫(liu)酸和(he)氧(yang)化鉀(jia)反應:H2SO4+K?O=K2SO4+H2O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huo)器的原理):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ying): MgCO3+ 2HCl=MgCl2+ H2O+ CO2↑

    鹽(yan)酸(suan)和硝酸(suan)銀溶液反(fan)應:HCl+ AgNO3=AgCl↓+ HNO3

    硫酸(suan)和碳酸(suan)鈉反應:Na2CO3+ H2SO4=Na2SO4+ H2O+ CO2↑

    硫酸(suan)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BaCl2=BaSO4↓+ 2HCl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CuSO4=Cu(OH)2↓+ Na2SO4

    氫(qing)氧化鈉(na)與(yu)氯化鐵:3NaOH+ FeCl3=Fe(OH)3↓+ 3NaCl

    氫(qing)氧(yang)化鈉(na)與氯(lv)化鎂:2NaOH+ MgCl2=Mg(OH)2↓+ 2NaCl

    氫氧化鈉與氯(lv)化銅:2NaOH+ CuCl2=Cu(OH)2↓+ 2NaCl

    氫(qing)氧化(hua)鈣與(yu)碳酸鈉(na):Ca(OH)2+ Na2CO3=CaCO3↓+ 2NaOH

    硫(liu)酸鈉和(he)氯化鋇:Na2SO4+ BaCl2=BaSO4↓+ 2NaCl

    氯化鈉(na)溶液(ye)和硝酸銀溶液(ye):NaCl+ AgNO3=AgCl↓+ NaNO3

    硫(liu)酸銅晶(jing)體受熱分解(jie):CuSO4·5H2O 加熱 CuSO4+ 5H2O

    無(wu)水硫酸銅(tong)作干燥劑:CuSO4+ 5H2O=CuSO4·5H2O

    氧(yang)化鎂和二氧(yang)化碳反(fan)應:MgO+CO2=MgCO3

    乙(yi)酸(suan)和碳酸(suan)鈉反應(ying):CH3COOH+Na2CO3=CH3COONa+CO2+H2O

    氫氧化鈉(na)和(he)硫化鐵反應:2NaOH+FeS=Na2S+Fe(OH)2

    二氧化硫和碘反應:SO2+I2=I2SO4

    氧化亞鐵(tie)和氫氣反應:3FeO+4H2=Fe3O4+2H2O

    氧(yang)化(hua)亞鐵和氯化(hua)氫反應:2FeO+4HCl=Fe2Cl4+2H2O

    硫酸銅(tong)和(he)堿反應:CuSO4+2KOH=Cu(OH)2+K2SO4

    硫酸鋅(xin)和堿反應:ZnSO4+2NaOH=Zn(OH)2+Na2SO4

    亞硫酸銅和氧化鋁反應:5CuSO3+Al2O3+3H2O=2Al(OH)3+5CuO+3SO2

    堿金(jin)屬和鹽酸反應:2M+2HCl=2MCl+H2↑(其中M代表堿金(jin)屬如Li、Na、K等(deng))

更多相關榜單
  • 01
    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
  • 02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
  • 03
    鋁熱反應化學方程式
  • 04
    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化學方程式
  • 05
    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化學方程式
  • 06
    氧化鐵與鹽酸反應化學方程式
  • 07
    氯化氫和氧氣反應化學方程式
  • 08
    氮氣與氧氣反應化學方程式
  • 09
    二氧化硅和碳反應化學方程式
  • 10
    乙烯燃燒反應化學方程式
  • 01
    碳酸鈣CaCO3
  • 02
    氫氧化銅Cu(OH)2
  • 03
    氫氧化鎂Mg(OH)2
  • 04
    氫氧化鋁Al(OH)3
  • 05
    碳酸鋇BaCO3
  • 06
    氫氧化鐵Fe(OH)3
  • 07
    硫酸鋇BaSO4
  • 08
    氯化銀AgCl
  • 09
    氫氧化鈣Ca(OH)2
  • 10
    硫酸鈣CaSO4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注明(ming)“MAIGOO編(bian)輯”、“MAIGOO榜單研究員”、“MAIGOO文章編(bian)輯員”上傳(chuan)提供的(de)所有作(zuo)(zuo)品,均為MAIGOO網原創、合(he)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shi)用(yong)的(de)作(zuo)(zuo)品,未經本(ben)網授(shou)(shou)權不得轉載、摘編(bian)或利用(yong)其它(ta)方式使(shi)用(yong)上述(shu)作(zuo)(zuo)品。已經本(ben)網授(shou)(shou)權使(shi)用(yong)作(zuo)(zuo)品的(de),應在(zai)授(shou)(shou)權范圍內使(shi)用(yong),并(bing)注明(ming)“來源:MAIGOO網”。違反上述(shu)聲明(ming)者,網站會追責到底。 推薦入榜>>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