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lin)市第一中(zhong)學(xue)簡稱桂林(lin)一中(zhong)。學(xue)校前(qian)身(shen)是1937年(nian)在(zai)南京創立的國立漢民(min)中(zhong)學(xue),抗戰爆(bao)發以后遷到桂林(lin),解放后更為現(xian)名。
截至2012年10月18日,學(xue)(xue)校有高、初(chu)中教學(xue)(xue)班50個,在(zai)校學(xue)(xue)生2332人,教職工188人,占(zhan)地面(mian)積80畝。
截(jie)至2012年(nian)5月31日,學校有教職工188人(ren),其中有高、中級教師116人(ren);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ren),自治區(qu)級優秀教師4人(ren),國家A、B、C類人(ren)才和教學能手12人(ren);有碩士研究生5人(ren)。
2003年(nian),學(xue)(xue)(xue)校(xiao)成為廣西普(pu)通中(zhong)學(xue)(xue)(xue)一級學(xue)(xue)(xue)校(xiao),自治區科技教育(yu)示范(fan)學(xue)(xue)(xue)校(xiao),傳統體(ti)育(yu)運動田徑(jing)項目傳統學(xue)(xue)(xue)校(xiao),體(ti)、衛、藝工作先(xian)進學(xue)(xue)(xue)校(xiao),連續十年(nian)榮(rong)獲(huo)自治區愛科學(xue)(xue)(xue)月先(xian)進集體(ti),桂林市(shi)語言(yan)文字規(gui)范(fan)化示范(fan)學(xue)(xue)(xue)校(xiao),桂林市(shi)文明單位等30多(duo)項光榮(rong)稱號。
2007年,學(xue)校成(cheng)功舉辦了中國、日本、韓(han)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此(ci)外,學(xue)校的田(tian)徑、航(hang)模、舞蹈、美術等興趣小組多次在全國、全區比賽中獲獎。
2009年9月,學校(xiao)首批(pi)被教育部授予(yu)”創建以校(xiao)為本(ben)科研制度(du)建設(she)基地”。
校訓(xun):修(xiu)身(shen)、明(ming)理、勵志、成學
校風:文明、和(he)諧、務(wu)實、求(qiu)新
教風:敬業、愛生、博學、善教
學(xue)風:樂(le)學(xue)、勤學(xue)、善學(xue)、活(huo)學(xue)
主(zhu)題:托起明天的太陽
內涵:穿山和塔山代表桂林,在穿山和塔山的圖案中蘊藏“H”,變形的“H”既是“H”又是“1”,
代表(biao)漢民中(zhong)學(xue)和桂林市(shi)第(di)一(yi)中(zhong)學(xue),表(biao)示桂林市(shi)第(di)一(yi)中(zhong)學(xue)繼承漢民中(zhong)學(xue)文化(hua)傳統,
紅色代表噴薄欲(yu)出(chu)的紅日,綠色代表生機勃勃的桂(gui)林市第一中學教育。
寓意:桂(gui)林市(shi)第(di)一中學托起明天的太(tai)陽(yang)。
唐楚三 太平洋投資管(guan)理有限公司(si)董(dong)事長,執行總(zong)裁(cai)
秦(qin)裔工 著名書(shu)法家
賈蕾仕 足球名記
桂林一中(zhong)的前身是(shi)國(guo)(guo)立“漢民(min)中(zhong)學(xue)(xue)”(胡漢民(min)是(shi)中(zhong)國(guo)(guo)國(guo)(guo)民(min)黨元(yuan)老(lao))。為抗日救(jiu)國(guo)(guo)培植青年(nian)學(xue)(xue)生,著(zhu)名文史學(xue)(xue)家、詞曲學(xue)(xue)家、教(jiao)育家任中(zhong)敏先(xian)生于1937年(nian)在南京創(chuang)辦了漢民(min)中(zhong)學(xue)(xue),并(bing)擔任校長。
抗戰爆(bao)發后,學校被(bei)迫于1938年2月遷至廣西桂林穿山(shan),招收(shou)初、高中共(gong)14個班,附小8個班。
為了籌措辦學(xue)經費,任中敏(min)校(xiao)(xiao)長(chang)多次到東南(nan)亞華僑(qiao)中募(mu)捐,為學(xue)校(xiao)(xiao)修建(jian)了擁有(you)400米(mi)環行跑道、足球、籃球、排球、體操(cao)占地(di)30多畝的(de)大(da)操(cao)場,修建(jian)了可容(rong)1000人(ren)的(de)大(da)禮堂,可供600人(ren)住宿的(de)宿舍。學(xue)校(xiao)(xiao)面(mian)向全國(guo)招生(sheng)(sheng),當(dang)時在校(xiao)(xiao)學(xue)生(sheng)(sheng)中僅僑(qiao)生(sheng)(sheng)就(jiu)有(you)200多人(ren),流(liu)亡生(sheng)(sheng)200人(ren)。據(ju)桂(gui)林文史資料記載,1941年(nian)至1943年(nian)間來學(xue)校(xiao)(xiao)講(jiang)演過的(de)名人(ren)就(jiu)有(you):詩人(ren)柳亞子,地(di)質(zhi)學(xue)家李(li)四光,教育家梁漱溟(ming),戲劇家田(tian)漢、歐陽(yang)予倩和李(li)濟深(shen)、熊佛(fo)西、鄭顯通、卜紹(shao)周等。徐悲鴻(hong)(在學(xue)校(xiao)(xiao)的(de)辦公(gong)室(shi)上了電影)、李(li)仁、徐眉生(sheng)(sheng)還到學(xue)校(xiao)(xiao)兼課。郭沫若來校(xiao)(xiao)參觀(guan),即興賦詩贊揚任校(xiao)(xiao)長(chang)辦學(xue)精(jing)神:“平原門下士,任昉(fang)名流(liu)。衣缽能傳否?風去郁未休。鵝湖新講(jiang)座,虎觀(guan)舊陽(yang)秋。粗糲儒酸(suan)好,能先天下憂”。
1943年(nian)2月,學(xue)(xue)校(xiao)請準教育部(bu)改為國(guo)立漢民中學(xue)(xue),初、高(gao)中增至(zhi)16個班(ban)。
1944年日本入侵桂林,任中敏校長親率弟子遷徙(xi)數(shu)千里,輾轉永福(fu)壽城,最后到貴(gui)州(zhou)榕江(jiang),寄居貴(gui)州(zhou)師范學校內(nei),班(ban)級縮為12個班(ban)。
1945年11月(yue),抗(kang)戰(zhan)勝(sheng)利后再(zai)度(du)遷(qian)回桂林(lin)穿(chuan)山復課。
1946年夏,充實(shi)教學(xue)設備,建永久性校舍。
1949年,全國解(jie)放,黨和政府接管漢(han)民中(zhong)學(xue)。
1950年3月,國立漢(han)民中(zhong)學更名為桂林市第一中(zhong)學。
1966年5月“文(wen)(wen)化(hua)大革命(ming)”開始(shi)后(hou),學(xue)校秩序(xu)混亂,教學(xue)無法安排(pai)。1968年底,“復課(ke)鬧革命(ming)”,學(xue)校開始(shi)上課(ke)。政治課(ke)一般學(xue)習毛澤(ze)東著作、語錄和黨中(zhong)央關于“文(wen)(wen)化(hua)大革命(ming)”的文(wen)(wen)件。語文(wen)(wen)課(ke)以(yi)部分毛澤(ze)東著作和詩(shi)詞以(yi)及《人民(min)日(ri)報》《解放軍報》和《紅(hong)旗》雜志的社論文(wen)(wen)章(zhang)為(wei)主要教材(cai)。早讀(du)改(gai)為(wei)“天天讀(du)”,學(xue)習“老三篇(pian)”(《為(wei)人民(min)服務(wu)》、《紀念(nian)白求恩》、《愚公移山》)。體育課(ke)改(gai)為(wei)軍事體育課(ke)。音樂、圖畫(hua)改(gai)為(wei)革命(ming)文(wen)(wen)藝課(ke)。
1978年開始,二(er)年制高中畢業班(ban)(二(er)年級(ji))實行(xing)文、理(li)分(fen)科(ke)教(jiao)學,文科(ke)班(ban)不設(she)理(li)、化課(ke)(ke)(ke),理(li)科(ke)班(ban)不設(she)歷史、地理(li),增(zeng)加數(shu)(shu)學科(ke)的教(jiao)學內容。1980年,取(qu)消農業基礎知識(shi)課(ke)(ke)(ke),恢復圖(tu)畫、音(yin)樂課(ke)(ke)(ke)。各(ge)中學開始使用全國(guo)統編教(jiao)材,數(shu)(shu)學科(ke)課(ke)(ke)(ke)本分(fen)為代數(shu)(shu)、幾何、三(san)角,政(zheng)治課(ke)(ke)(ke)改為初一、二(er)年級(ji)授(shou)《青(qing)年修養》和《政(zheng)治常識(shi)》,初三(san)授(shou)《社會發展(zhan)史》。
1987年(nian)(nian)7月,根據市(shi)教(jiao)育(yu)局《桂(gui)林市(shi)中(zhong)(zhong)學思想政治課改革實(shi)驗的初(chu)步(bu)計劃》的規定,從1988年(nian)(nian)秋季(ji)起(qi),該校(xiao)初(chu)一年(nian)(nian)級(ji)(ji)統(tong)一開(kai)設(she)《公(gong)民》課,初(chu)二開(kai)設(she)《社會發展(zhan)簡史(shi)》,初(chu)三(san)開(kai)設(she)《社會主(zhu)(zhu)義建設(she)》;該校(xiao)高(gao)中(zhong)(zhong)一年(nian)(nian)級(ji)(ji)統(tong)一開(kai)設(she)《共(gong)產主(zhu)(zhu)義人生觀》課,高(gao)二年(nian)(nian)級(ji)(ji)仍教(jiao)《辯證(zheng)唯物主(zhu)(zhu)義常(chang)識》,高(gao)三(san)年(nian)(nian)級(ji)(ji)開(kai)設(she)《政治常(chang)識》課。
2006年6月1日,搬遷到原桂林旅專(zhuan)校址辦學,占地面積(ji)80畝。
2011年(nian)5月,中國(guo)教(jiao)(jiao)育學(xue)會(hui)音(yin)樂(le)教(jiao)(jiao)育分會(hui)第九屆中小學(xue)音(yin)樂(le)教(jiao)(jiao)育協作(zuo)交流會(hui)在(zai)該(gai)校舉行。
2012年2月,該(gai)校與廣西師范大學教育(yu)(yu)科學學院(yuan)結(jie)成教育(yu)(yu)聯盟。
2014年6月,桂林市第三(san)期(qi)現代教(jiao)育名(ming)家大講堂(tang)學術報告會在該(gai)校舉行。
2015年5月(yue),桂林市第四(si)期教(jiao)育名家大講堂學術報告會在該校(xiao)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