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華陽國志》
0 票數:0 #文學名著#
《華陽國志》又名《華陽國記》,作者常璩,地方志著作,是由東晉時期成漢常璩撰寫于晉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的一部專門記述古代中國西南地區地方歷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全書共12卷,約11萬字。本書是以正史《史》、《漢》為難修志,既充分發揮了方志記載地方的優勢也達到了不亞于正史的史料價值,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方志。
  • 中文名: 華陽國志
  • 類型: 地方志
  • 作者: 常璩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精靈世界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華陽國志》】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內容僅為介紹詞條基本情況,本站不提供觀看和下載,請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請到官方平臺。 反饋
詳細(xi)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華(hua)陽(yang)國志》又名《華(hua)陽(yang)國記》,地方志著(zhu)作,是由東晉時期成漢(han)常璩撰寫于晉穆帝永和(he)四年至永和(he)十(shi)年(348年—354年)的一部專(zhuan)門記述古代(dai)中國西(xi)南地區地方歷史、地理、人物(wu)等的地方志著(zhu)作。

全書(shu)分為巴志(zhi),漢中志(zhi),蜀志(zhi),南中志(zhi),公孫述(shu)、劉二牧(mu)志(zhi),劉先(xian)主(zhu)志(zhi),劉后主(zhu)志(zhi),大同志(zhi),李(li)特、李(li)雄、李(li)期、李(li)壽(shou)、李(li)勢志(zhi),先(xian)賢士(shi)女總贊,后賢志(zhi),序志(zhi)并士(shi)女目(mu)錄等,共12卷,約(yue)11萬字(zi)。

《華(hua)陽(yang)國志》記錄(lu)了從遠古(gu)到(dao)東晉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記錄(lu)了這些地方的出產和歷史人物(wu)。洪亮吉認為,此書與(yu)《越絕書》均是(shi)中國現存(cun)最早的地方志。

內容介紹

《華(hua)陽國志》原作《華(hua)陽國記》。“華(hua)陽”一(yi)名,最早(zao)見于(yu)《尚(shang)書(shu)·禹貢》:“華(hua)陽黑(hei)水為梁州(zhou)。”意思(si)是說梁州(zhou)北至華(hua)山(shan)之陽,西至黑(hei)水之濱。

常璩在《華(hua)陽(yang)國志·序(xu)志》中說:“唯有天漢,鑒亦有光。實司群望,表我華(hua)陽(yang)。”且(qie)注釋說將漢水(shui)作為華(hua)陽(yang)地區的(de)標志。

《華(hua)陽國志》所記地區(qu)為(wei)《禹貢(gong)》九州之(zhi)梁(liang)州,其地因在華(hua)山之(zhi)陽、漢水之(zhi)南而得(de)名為(wei)“華(hua)陽”。它(ta)記載了公元四(si)世紀中葉以前,今(jin)四(si)川(chuan)、重慶(qing)、云南、貴(gui)州三省以及(ji)甘肅、陜西(xi)、湖北部分地區(qu)的(de)歷史(shi)、地理。此書體制完備(bei),內(nei)容(rong)豐富,考證翔(xiang)實,史(shi)料可靠,是研究古代西(xi)南地方史(shi)和西(xi)南少數民(min)族(zu)史(shi)以及(ji)蜀(shu)漢、成漢史(shi)的(de)重要史(shi)料。

《華陽國志(zhi)(zhi)》全(quan)(quan)書十二(er)(er)卷,約十一(yi)(yi)萬(wan)字。全(quan)(quan)書內(nei)容,大體(ti)由三(san)部分(fen)(fen)組成:一(yi)(yi)至(zhi)(zhi)(zhi)四卷主(zhu)要記(ji)載巴、蜀(shu)、漢(han)中(zhong)、南中(zhong)各郡(jun)的(de)歷史、地理,其中(zhong)也記(ji)載了(le)這(zhe)(zhe)一(yi)(yi)地區的(de)政治史、民族史、軍事史等(deng),但以(yi)(yi)記(ji)地理為主(zhu),其類似(si)于“正(zheng)史”中(zhong)的(de)地理志(zhi)(zhi);五至(zhi)(zhi)(zhi)九卷以(yi)(yi)編年(nian)體(ti)的(de)形式記(ji)述了(le)割據巴蜀(shu)的(de)公孫述、劉(liu)焉劉(liu)璋父(fu)子、劉(liu)備(bei)劉(liu)禪父(fu)子和李(li)氏成漢(han)四個割據政權以(yi)(yi)及西(xi)晉統(tong)一(yi)(yi)時期的(de)歷史,這(zhe)(zhe)一(yi)(yi)部分(fen)(fen)略似(si)“正(zheng)史”中(zhong)的(de)本紀;十至(zhi)(zhi)(zhi)十二(er)(er)卷記(ji)載了(le)梁、益、寧三(san)州從(cong)西(xi)漢(han)到東晉初年(nian)的(de)“賢士列女”,這(zhe)(zhe)部分(fen)(fen)相(xiang)當(dang)于“正(zheng)史”中(zhong)的(de)列傳。

劉琳(lin)在《華陽國志校注·前言(yan)》里指出:“從(cong)內容來(lai)說,是(shi)歷史(shi)(shi)、地理、人物三結合;從(cong)體裁來(lai)說,是(shi)地理志、編年史(shi)(shi)、人物傳三結合。”常璩(qu)將歷史(shi)(shi)、地理、政治、人物、民族、經濟、人文等綜合在一部書中,這點無論是(shi)從(cong)體例上(shang)還是(shi)內容上(shang),都具備了方志的(de)(de)性(xing)質,但又明(ming)顯區(qu)別于傳統方志只(zhi)偏重(zhong)于記載某一地區(qu)的(de)(de)特點,這種區(qu)別,正(zheng)是(shi)常璩(qu)之《華陽國志》在中國方志史(shi)(shi)上(shang)的(de)(de)一個偉大創(chuang)舉,也(ye)是(shi)《華陽國志》千百年來(lai)能(neng)挺(ting)拔于方志之林并成為方志之鼻祖的(de)(de)主(zhu)要原因之一。

《華(hua)陽國志》自(zi)成書(shu)以來(lai),受到歷(li)代(dai)學者的高度評價和(he)推崇。唐代(dai)著名史評家劉知幾在(zai)《史通(tong)·雜述》中說:“郡書(shu)者,矜其鄉賢(xian),美(mei)其邦族。施于本國,頗得流行;至于他方,罕(han)聞愛異。其如常璩之詳(xiang)審……而能傳諸(zhu)不朽,見美(mei)來(lai)裔者,蓋無幾焉。”

北宋(song)學(xue)者呂大(da)防在《華陽國志·序》中也說:“蜀記之(zhi)可觀,未有過于此者。”徐廣的(de)《晉(jin)記》,范曄(ye)的(de)《后漢書(shu)(shu)》,裴松之(zhi)的(de)《三國志注》,劉昭的(de)《續漢志注》,李(li)膺的(de)《益州記》,酈(li)道元的(de)《水經注》,賈(jia)思勰的(de)《齊民要術》,唐初修的(de)《晉(jin)書(shu)(shu)》以及司馬光(guang)的(de)《資(zi)治通鑒》等,都大(da)量(liang)取材于《華陽國志》。

當(dang)代人對于古代西南(nan)的(de)研究,都把《華陽國(guo)(guo)志》作為重(zhong)要(yao)的(de)史料。尤其是攥寫(xie)四川、重(zhong)慶、云南(nan)、貴(gui)州等(deng)地方的(de)史志,更是離不開《華陽國(guo)(guo)志》。

綜上所(suo)述,鑒于《華陽(yang)(yang)國(guo)志(zhi)》在研(yan)究(jiu)(jiu)(jiu)古(gu)(gu)代西(xi)南史方面可提(ti)供重(zhong)要的史料價值(zhi),以及后人(ren)因研(yan)究(jiu)(jiu)(jiu)此書產生了大量(liang)研(yan)究(jiu)(jiu)(jiu)成果(guo)。而這(zhe)些研(yan)究(jiu)(jiu)(jiu)成果(guo),得益于《華陽(yang)(yang)國(guo)志(zhi)》中關于古(gu)(gu)代西(xi)南地區(qu)政治(zhi)、經(jing)濟(ji)、歷(li)史、地理、物產資源、生態、民族(zu)、文化(hua)等(deng)多(duo)(duo)方面的記(ji)載,其成果(guo)對于今人(ren)研(yan)究(jiu)(jiu)(jiu)西(xi)南社會發展、探究(jiu)(jiu)(jiu)西(xi)南經(jing)濟(ji)發展規律等(deng)諸多(duo)(duo)研(yan)究(jiu)(jiu)(jiu)領域提(ti)供了歷(li)史依據和參考價值(zhi)。

作者介紹

這(zhe)部書(shu)的作者常璩,字(zi)道將,蜀郡江源縣(今(jin)四(si)川崇州(zhou)市(shi)一帶)人。生平事跡不詳,巴氐(di)人李雄、李特(te)在四(si)川一帶建(jian)立(li)了成漢(han)政(zheng)(zheng)權,他曾(ceng)在這(zhe)個政(zheng)(zheng)權任散騎常侍、掌著作。晉穆帝(di)和三年(公(gong)元347年),晉朝(chao)派大(da)將桓(huan)(huan)溫西進(jin)進(jin)攻(gong)成漢(han),他曾(ceng)勸李勢投(tou)降,桓(huan)(huan)溫以常璩為參軍,隨(sui)至建(jian)康。他的著作除《華陽國志》見存(cun)外,其余都佚亡(wang)了。

其他信息

研究現狀

從(cong)前的(de)目(mu)錄書,或(huo)者把它列為(wei)霸史(shi)(shi),或(huo)者把它列為(wei)偽史(shi)(shi),也有歸入別(bie)名(ming)或(huo)雜史(shi)(shi)的(de)。但(dan)是從(cong)來(lai)沒有人把它列入地方(fang)志(zhi)(zhi)。根(gen)據它敘述(shu)古代云南、貴(gui)州(zhou)、四川、重慶三省一(yi)市的(de)歷史(shi)(shi)地理情況來(lai)看(kan),作為(wei)地方(fang)志(zhi)(zhi)比較合理。

國內學人對《華(hua)陽國志(zhi)(zhi)(zhi)(zhi)》的研究(jiu),相(xiang)當(dang)長一(yi)段(duan)時間里(li),只(zhi)是(shi)停留在(zai)史料的引用上。從(cong)(cong)20世紀初至(zhi)1979年,對《華(hua)陽國志(zhi)(zhi)(zhi)(zhi)》的研究(jiu)比較緩慢(man),因為(wei)《華(hua)陽國志(zhi)(zhi)(zhi)(zhi)》自問世至(zhi)20世紀前的一(yi)千(qian)六百多(duo)年間,竟未出現過一(yi)本注(zhu)釋,也(ye)沒有出現過一(yi)部整理研究(jiu)的專著。也(ye)就是(shi)說,對《華(hua)陽國志(zhi)(zhi)(zhi)(zhi)》的研究(jiu),確切地說是(shi)從(cong)(cong)20世紀開始的,但是(shi)前80年的研究(jiu)速度相(xiang)對緩慢(man),而(er)這一(yi)時期的研究(jiu)成(cheng)果也(ye)不多(duo)。

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有著名學者朱士嘉對《華陽國志》版本的研究論文《華陽國志版本考略》,有著名學者顧頡剛寫于40年代的《<蜀王本紀>與<華陽國志>所記蜀國事》,有姚思廉《<華陽國志><晉書·地理志>互勘》等等。

而(er)這一時(shi)期,對《華(hua)陽國(guo)志》的研究最(zui)具代表(biao)性的當數著(zhu)名歷(li)史地理(li)學(xue)家、民族史學(xue)家任乃強(qiang)先生,他著(zhu)手搜集資料并對《華(hua)陽國(guo)志》進行(xing)校勘、標點(dian)、考證、注釋(shi)、輯(ji)佚等一系列工作,并于1961年就完成了初稿。

據《華(hua)陽國(guo)志校補圖注(zhu)·跋》記載(zai),十(shi)年浩(hao)劫(jie)中(zhong),其初(chu)稿(gao)(gao)第(di)一、二稿(gao)(gao)分(fen)別留在川大歷史系、川大圖書館(guan)。此初(chu)稿(gao)(gao)曾先(xian)后經馮漢驥(ji)、蒙文通、徐中(zhong)舒,劉運(yun)壽、呂(lv)子(zi)方各位著(zhu)名學者的審閱,第(di)三稿(gao)(gao)經過張秀(xiu)熟(shu)先(xian)生的批(pi)注(zhu)。

真正對《華(hua)陽(yang)國(guo)(guo)志(zhi)》的(de)研究和整理(li)取得豐碩成果是(shi)從1980年到20世紀末的(de)這20年間,尤其是(shi)1984年和1987年,由巴蜀書社出版的(de)劉(liu)琳之(zhi)《華(hua)陽(yang)國(guo)(guo)志(zhi)校注》和上海古籍出版出版的(de)任(ren)乃強(qiang)之(zhi)《華(hua)陽(yang)國(guo)(guo)志(zhi)校補圖(tu)注》,兩部(bu)專(zhuan)著相(xiang)繼問(wen)世,成為《華(hua)陽(yang)國(guo)(guo)志(zhi)》整理(li)研究工作繁(fan)榮興盛的(de)標志(zhi)。

特別(bie)是《華陽國志校(xiao)補圖注(zhu)》,1991年榮獲全(quan)國首(shou)屆古籍整理(li)一(yi)等(deng)獎,1993年又榮獲全(quan)國首(shou)屆國家圖書獎。

另外還是在198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劉重來之《常璩與<華陽國志>》。進入21世紀,對《華陽國志》整理和研究的專著有2007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汪啟銘、趙靜合著的《華陽國志譯注》以及2008年巴蜀書社出版的由劉重來、徐適端主編的《<華陽國志>研究》,并(bing)出現了大量與《華陽國志》有關的學(xue)術論(lun)文(wen)。

除(chu)此之(zhi)外,另(ling)有大(da)量碩士(shi)生(sheng)論文以《華陽國志》為題材,不乏見解獨到(dao)、頗見功力之(zhi)作。

《華陽國志珍(zhen)(zhen)本(ben)(ben)匯刊》第一次將《華陽國志》歷代(dai)重要版(ban)(ban)本(ben)(ben)以及(ji)輯佚、校(xiao)勘成(cheng)果加以匯編,并以影印的(de)方式(shi)出版(ban)(ban),這(zhe)既便于保存各種珍(zhen)(zhen)貴(gui)的(de)版(ban)(ban)本(ben)(ben),又有利于今人(ren)和(he)后人(ren)能夠參校(xiao)各個版(ban)(ban)本(ben)(ben)作進一步(bu)研究(jiu),因(yin)而具(ju)有重要的(de)文獻價值(zhi)和(he)研究(jiu)價值(zhi)。

書末附有《百年<華陽國志>研(yan)究(jiu)論著目(mu)(mu)錄》,將百年(nian)來國內(nei)外學者研(yan)究(jiu)《華陽國志》論著成(cheng)果目(mu)(mu)錄按照一定的體例加以編排,為研(yan)究(jiu)者提供方便(bian)。該叢書由李勇(yong)先、高志剛主編,李勇(yong)先撰寫《前言》,高志剛作《序(xu)》,2014年(nian)12月成(cheng)都時代出(chu)版隆重出(chu)版。

版本

刊本

《尚(shang)書·禹貢》稱華(hua)陽(yang)(yang)黑水為梁州,所(suo)以這部(bu)書名為《華(hua)陽(yang)(yang)國(guo)志(zhi)》。這部(bu)書敘(xu)述蜀(shu)漢(han)史(shi)實(shi)較(jiao)陳壽《三國(guo)志(zhi)》為詳。如諸葛亮平定南中,《三國(guo)志(zhi)·蜀(shu)志(zhi)》僅寥寥數語,而(er)《華(hua)陽(yang)(yang)國(guo)志(zhi)》卻有長篇論述。晉代蜀(shu)中史(shi)事也(ye)較(jiao)他書為詳。南朝宋范(fan)曄撰《后漢(han)書》,對西南地(di)區(qu)史(shi)多取(qu)材于它(ta)。可(ke)以這樣(yang)認為,他是研究古代西南各族人民歷史(shi)、地(di)理最早也(ye)是最重要的文獻(xian)。

根據文獻記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呂大防在成都做官時,曾經刊刻過這部書。呂氏刻本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他為這書寫的序現在還保存下來。南宋李

相關內容推薦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ce)用戶(hu)提(ti)供(gong)信(xin)息存儲(chu)空(kong)間(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ti)供(gong)”的(de)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hu)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zhan)觀(guan)點,更不表示本站(zhan)支持購買和交易(yi),本站(zhan)對網頁中內容的(de)合法性、準確性、真實(shi)性、適用性、安全性等概不負(fu)責。版(ban)權(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虛假信(xin)息、錯(cuo)誤信(xin)息或任何(he)問題,請及(ji)時(shi)(shi)聯系(xi)我們(men),我們(men)將(jiang)在第(di)一時(shi)(shi)間(jian)刪除(chu)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794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3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865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170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