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53年,進入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就讀大學本科。
1957年,在北京大學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之后進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工作,先后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當選中國輻射防護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202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中國輻射防護學科發展初期。
1963年,提出了中國的實用保健物理學框架,在保證核武器研制和核能發展中,完成了多項監測技術和方法,對中國輻射防護學科體系和基礎結構的建立、開拓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自20世紀70年代,率先開展、參與并指導完成了“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主持完成了“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工作。
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了“制訂核電站輻射防護的原則和主要數值限”等文章,在秦山核電站選址的環境影響審查中起了重要作用,從那時起步并一直延續的“能源與環境”的系統研究,為中國核電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技術基礎。推動“輻射事故和應急體系”的建立,在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立方面作了開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編制“國家輻射防護標準”。提出了“放射性廢物管理應以地質處置為中心的觀點”,奠定了中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的基礎。
學術論著
先后發表論文260余篇,出版專著40本,譯著34本。
1963年《致電離輻射劑量學》
1979年《放射性碘的污染和防護》
1986年《限制公眾遭受天然輻射源照射的原則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報告》
1987年《輻射防護手冊 第1分冊 輻射源與屏蔽》
1987年《放射性廢物管理》
1988年《輻射防護手冊 第2分冊 輻射防護監測技術》
1989年《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文集》
1990年《輻射防護手冊 第3分冊 輻射安全》
1990年《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文集 續》
1990年《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1991年《輻射防護手冊 第5分冊 輻射危害與醫學監督》
1991年《環境危害評價 公眾健康危害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1993年《燃煤排放物中有害物質的測定與分析》
1996年《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1996年《輻射防護及相關學科論文集》
1997年《輻射防護的現狀與未來》
2002年《秦山核電站運行十周年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2004年《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英文版》
2004年《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2005年《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管理》
2005年《在放射攻擊事件中人員輻射照射的防護》
2007年《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上 下》
2007年《電離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
2008年《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2007年建議書》
2009年《高放廢物地質處置戰略研究》
2010年《中國輻射水平》
2011年《核與輻射防護手冊》
2011年《核與輻射事故(事件)中的社會響應問題》
2011年《輻射安全手冊》
2013年《核燃料循環前段與后段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2014年《輻射安全手冊精編》
2015年《核與輻射安全》
2015年《內陸核電廠及核能發展中的幾個重要安全、環境問題研究》
2016年《中國裂變核能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2016年《放射性廢物最小化研究總論》
榮譽表彰
1996年,獲得摩爾根學術獎。
1997年,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榮譽稱號。
2001年,獲得全國環境保護杰出貢獻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