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中國十大生命科學領軍人物 生命科學專家盤點 中國偉大生命科學家有誰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1-06-03 ★★★ 發布 反饋 0
導語 / INTRODUCTION
生命科學是一門圍繞人展開的科學,最終目的在于闡明生命的本質,有效地控制,能動地改造和利用生命活動,聽起來遙遠又深奧其實卻和我們息息相關,許多生命科學專家都為著人類的生存而努力,你知道中國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都有哪些嗎?本文就為大家帶來了中國十大生命科學領軍人物,包括屠呦呦、談家楨、貝時璋、巴德年、蒲慕明、張鋒等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shi)大生命科(ke)學(xue)領軍人物(wu)
  • TOP榜
  • 關注榜
  • 投票榜
中國十大生命科學領軍人物,本榜單主要依據生命科學家領域貢獻/影響力/獲得榮譽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為我喜歡的投票>>
中國十大生命科(ke)學領軍人物
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多年,獲得臨床醫學界最高獎項“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成為首位問鼎該獎的中國人。其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突出貢獻,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從而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她也是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maigoo小編認為中國偉大的生命科學家非她莫屬。【 詳細>>】
談家楨是中國現代遺傳科學奠基人,從事遺傳學研究和教學七十余年,發表了100余篇學術論文。其發現瓢蟲色斑遺傳的“鑲嵌顯性現象”,被認為是經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補充和現代綜合進化理論的關鍵論據。20世紀50年代,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中國的摩爾根”,就這位中國生命科學專家將“基因”一詞帶入中文。【 詳細>>】
貝時璋是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細胞學、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其主要研究包括動物個體發育、細胞常數、再生、中間生、性轉變、染色體結構、細胞重建、昆蟲內分泌腺、甲殼類動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以關于細胞重建的研究最為突出。鑒于他長期從事實驗細胞學研究取得的成就,德國土濱根大學又于1978年、1988年和2003年三次授予博士學位。他為為中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中國國家天文臺將1996年發現的第36015號小行星命名為“貝時璋星”。【 詳細>>】
巴德年是中國最著名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之一,二十世紀80年代初因其免疫學的研究有多項成果在國內國際處于領先水平,成為中國癌生物療法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他長期致力于腫瘤免疫研究,二十世紀80年代初在世界上首次發現抗胸腺自家抗體,從而為高血壓大鼠的免疫功能低下找到了原因,發表SCI收錄論文共2000余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三年獲得項目達450余項,總數列全國醫學院校第一。【 詳細>>】
蒲慕明是公認的中國生命科學領軍人物,主要從事細胞膜生物物理、神經軸突導向機制、神經營養因子與神經突觸可塑性的關系、突觸可塑性的機制、神經環路功能等領域的研究。他在神經生物學的研究中發明和發展了一系列新理論技術,創造了神經生長中對導向分子的反映,并闡明了神經生長進行方向決策時細胞類的信號傳導機制,對理解神經環路的發育機制,大腦如何儲存長時間記憶以及如何修復腦神經損傷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推動了神經生理學與計算神經科學的發展,2016年獲得格魯伯神經科學獎。【 詳細>>】
張鋒是最受關注的華裔生物學家之一,他是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在遺傳學和神經科學領域對兩種革命性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飾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并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2014年其被《Nature》雜志評選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2016年獲得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同年被湯森路透評為2015年全世界19位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同時他是名單中唯一的生物醫學工程學者,也是最年輕的科學家,2017年獲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二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 詳細>>】
高福是中國生命科學十大牛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主要從事T細胞識別、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禽流感等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播的機制研究等。他的一系列成果為中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及基于病毒囊膜蛋白與宿主互作的藥物設計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科技界贏得了國際聲譽。截至2017年高福他先后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并擔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負責人,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 詳細>>】
施一公是最著名的中國生命科學家之一,主要從事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的研究。在Smad對TGF-的調控機理、磷酸酶PP2A的結構生物學方面做出過有國際影響的工作。2003年由于他在細胞凋亡和TGF-信號傳導等領域的杰出工作,破解了這一類生命科學之謎,當時年僅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學會頒發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成為這一獎項設立17年以來首位獲獎的華裔學者。2014其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獎勵他過去15年運用X-射線晶體學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他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同年獲得愛明諾夫獎,并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詳細>>】
鄧宏魁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專家,在《Nature》、《Science》、《Cell》、《Cell Stem Cell》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論文被引用1萬余次。在干細胞研究領域做出多項開創性的貢獻,尤其在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命運轉變方面在國際上做出了一系列開拓性工作。他提出細胞命運決定的“蹺蹺板模型”為研究細胞命運決定提供了全新的視角,2019年入選英國《Nature》雜志發布2019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 詳細>>】
王曉東是國內最權威的生命科學領域專家之一,研究重點是細胞凋亡的生物化學途徑和生物化學過程。2004年他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多篇學術論文刊登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學術刊物上,成為國際上該領域的知名學者。從1996年他建立起自己的研究室到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在這8年間他的論文成果被其他科學家引用超過了15000次,是過去10年中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2020年獲得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 詳細>>】
陳列平是當代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的先驅者,中國生命科學家中無法忽略的一位。他一直致力于免疫細胞共刺激、共抑制機理及腫瘤免疫治療和免疫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因于全球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腫瘤微環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創以抗體阻斷PD-1/PD-L1通路治療癌癥的方法,在2014年獲得全球免疫學界最高獎項——威廉·科利獎,研究成果亦于2013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當年最為重要的科學突破。【 詳細>>】
饒毅是中國最著名的生命科學家之一,研究方向是高等動物發育的分子信號,細胞遷移的分子機理及其在控制腫瘤轉移的應用。他發現了兩個眼睛在發育中來源于同一形態發生場、求偶的分子控制等原理,并提出了體細胞運動共同分子機理。其還參與過中國多個科學和教育機構的改革和新建,是中國“未來科學大獎”發起科學家之一,多篇科學論文發表于《Nature》、《Science》、《Cell》等頂級科學雜志。【 詳細>>】
陳志堅是知名生命科學專家,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96年起陳志堅在世界一流刊物《cell》《nature》《science》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被各國科學家引用2萬3千多次,1997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工作,先后擔任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2007年他獲得杜奈爾獎,2012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2018年因通過DNA傳感酶cGAS的發現,闡明DNA如何從細胞內部觸發免疫和自身免疫反應而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 詳細>>】

其他中國生命科學專家:

莊小威(發明了突破(po)光學衍射(she)極限的STORM熒光成像(xiang)技術,使得光學顯微鏡分辨(bian)能力接近納米尺度,極大地推動了亞細胞微觀結構的(de)研究(jiu))

簡悅(yue)威(實現了紅(hong)系細(xi)胞特異性(xing)基(ji)因(yin)(yin)轉(zhuan)移(yi)(yi),采用(yong)紅(hong)細(xi)胞生成素(su)多肽與反轉(zhuan)錄病毒(du)載(zai)體外殼(ke)蛋白組成嵌合蛋白,從而實現特異性(xing)基(ji)因(yin)(yin)轉(zhuan)移(yi)(yi),受到(dao)國(guo)際基(ji)因(yin)(yin)治療(liao)領域的(de)廣(guang)泛關注)

謝曉亮(單分子酶(mei)學(xue)的創始(shi)人、單分子生物(wu)(wu)物(wu)(wu)理化學(xue)的奠(dian)基人之一、相(xiang)干拉曼散射(she)顯微成像(xiang)技術和(he)單細胞基因組(zu)學(xue)的開(kai)拓(tuo)者(zhe),在相(xiang)關新興(xing)交叉(cha)學(xue)科做出(chu)了(le)創造性貢獻)

周琪(qi)(在世界上第一次證明(ming)了(le)iPS細(xi)胞的(de)全能性(xing);在體細(xi)胞重(zhong)編程的(de)新方法創建與調控機制研究(jiu)、干細(xi)胞與再(zai)生醫學重(zhong)要細(xi)胞與動物模型的(de)建立等方面(mian)取得(de)了多(duo)項系統性(xing)、創新性(xing)的(de)研究(jiu)成果)

耿(geng)美玉(主導研發了國際首個兼具病程改變(bian)與癥狀改善雙重作用的寡糖(tang)抗(kang)AD新藥GV-971,是16年來國際上首個(ge)3期(qi)臨床(chuang)研究(jiu)成功的抗AD新藥)

閻錫蘊(發現腫瘤血管新靶點CD146,系統揭示其(qi)作用機制;設計(ji)相應的治療性抗體,可(ke)抑瘤;發現了納米酶,發明(ming)了腫瘤診斷新(xin)技術)

金力(揭示疾病的遺(yi)傳易(yi)(yi)感性與自然選(xuan)擇密切相(xiang)關;為研究人類性狀的進化(hua)機(ji)制(zhi)和(he)疾病的遺(yi)傳易(yi)(yi)感性提(ti)出了多個新思(si)路和(he)新策略,推動(dong)了進化(hua)遺(yi)傳學和(he)疾病遺(yi)傳學的發展)

武維(wei)華(在(zai)葉(xie)綠體被(bei)膜(mo)K+/H+跨膜運輸調(diao)節在光合(he)調(diao)節中的(de)作用及機(ji)制、作物(wu)應答(da)干旱和高(gao)鹽脅迫、作物(wu)磷(lin)高(gao)效機(ji)理等(deng)(deng)研(yan)究(jiu)等(deng)(deng)領域取(qu)得(de)了一系列研(yan)究(jiu)結(jie)果)

鄧子新(在眾多細菌的DNA上發現了(le)硫修飾,這是在DNA骨架上發現的第一種生理(li)性修飾,打(da)開了DNA硫(liu)修飾這個全新的科學領域(yu))

程京(首次在國(guo)際上研究(jiu)完成集血液中細(xi)菌分離、胞解及雜交檢測(ce)為一(yi)體的(de)芯(xin)片(pian)實驗室系統(tong),建立(li)了用(yong)于疾(ji)病預(yu)防、診斷及預(yu)后的(de)快速、高(gao)通(tong)量分子分型芯(xin)片(pian)技(ji)術體系;研制出多(duo)項具有(you)無標記、高(gao)通(tong)量檢測(ce)特點的(de)細(xi)胞芯(xin)片(pian)實驗室系統(tong))

丁健(jian)(在藥物(wu)作用(yong)機制探索和生物(wu)標(biao)志(zhi)物(wu)研究(jiu)方面(mian),系統闡明了一系列抗腫瘤化合物(wu)或候選新藥的作用(yong)機制,發現了數個重要的腫瘤生物(wu)標(biao)志(zhi)物(wu))

趙國(guo)屏(主持SARS分(fen)子(zi)流行病(bing)學(xue)和SARS冠狀病毒(du)進化(hua)研究,為認(ren)識(shi)該病毒(du)的動物(wu)源性及其從(cong)動物(wu)間傳播(bo)到人(ren)間傳播(bo),特別是關鍵基因的變異(yi)規律奠(dian)定了基礎)

張學敏(揭示了炎癥(zheng)誘(you)發腫(zhong)瘤過程的系列關鍵(jian)分子事(shi)件,特別(bie)是(shi)在炎癥(zheng)所致細胞周期紊(wen)亂和腫(zhong)瘤耐(nai)藥的機制方(fang)面做(zuo)出了原(yuan)創性發現(xian),為干預“炎癥誘發腫瘤”的進(jin)程提供了理論(lun)基礎)

孟安明(中國最早(zao)從事理(li)論生物(wu)(wu)學、生物(wu)(wu)信息學以及非編碼RNA研究的科研人員之一,二十多年(nian)來在生物信息學領域(yu)進行了系統(tong)的研究)

賀林(揭(jie)示了雌激(ji)素受體(ti)拮抗劑三苯氧(yang)胺(an)誘(you)發子宮內膜癌的(de)分(fen)子機理,克(ke)隆了多(duo)個腫瘤相關基因,為腫瘤分(fen)子生物(wu)學的(de)理論發展作出(chu)貢獻;在世界上(shang)首(shou)次建立了哺乳動物(wu)細胞染色質免疫沉淀技術,為研究(jiu)DNA與蛋白質的相(xiang)互作用作出了重要(yao)貢獻)

更多相關榜單(dan)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注(zhu)明“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gong)”的(de)所有(you)作品(pin),均為(wei)MAIGOO網(wang)(wang)原(yuan)創、合法擁有(you)版權(quan)或有(you)權(quan)使(shi)用(yong)的(de)作品(pin),未經(jing)本(ben)網(wang)(wang)授(shou)權(quan)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yong)其(qi)它方式使(shi)用(yong)上(shang)述作品(pin)。已經(jing)本(ben)網(wang)(wang)授(shou)權(quan)使(shi)用(yong)作品(pin)的(de),應在授(shou)權(quan)范(fan)圍內使(shi)用(yong),并(bing)注(zhu)明“來源:MAIGOO網(wang)(wang)”。違反上(shang)述聲明者,網(wang)(wang)站會追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496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11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