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指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生(sheng)、流行,提供抗(kang)原,使人(ren)發生(sheng)免疫反(fan)應(ying),但不能(neng)使人(ren)生(sheng)病,當真正(zheng)的(de)病毒感染(ran)時,發生(sheng)的(de)二次(ci)免疫反(fan)應(ying)會更(geng)(geng)快更(geng)(geng)強的(de)產(chan)生(sheng)抗(kang)體,消滅(mie)病毒。
政府免費(fei)(fei)向公(gong)民(min)提供,孩(hai)子入(ru)幼兒園、入(ru)小(xiao)學的(de)必需條件。齡兒童(tong)可免費(fei)(fei)接種(zhong)的(de)第一(yi)類(lei)疫苗有11種(zhong)。
家長自費接(jie)種的(de)疫(yi)苗(miao),可選(xuan)擇性接(jie)種。包括狂犬疫(yi)苗(miao)、狂犬免疫(yi)球(qiu)蛋白(bai)、肺炎疫(yi)苗(miao)、水痘疫(yi)苗(miao)、流感疫(yi)苗(miao)等。
已經被(bei)處(chu)理過的(de)死(si)疫(yi)(yi)苗,安全性(xing)更高。一(yi)般不會因為(wei)接種(zhong)這個疫(yi)(yi)苗,而導致相(xiang)關疾病。比如,一(yi)般不會因為(wei)打(da)了乙肝疫(yi)(yi)苗,而得乙肝這種(zhong)病。
還是活著的,帶著一定的致病性抗原。但經(jing)過了特殊(shu)工藝(yi)的(de)處(chu)理(li),疫苗的(de)毒性已經(jing)明顯減(jian)(jian)低。相(xiang)對來說,這(zhe)種減(jian)(jian)毒活疫苗有(you)可能的(de)致病性。
國產疫苗(miao)和(he)進口(kou)疫苗(miao)只是工藝不(bu)同,在防(fang)病效果和(he)安全性上沒(mei)有明顯差(cha)(cha)異,都通過了(le)安全質量認證。所以(yi)如果不(bu)差(cha)(cha)錢,就選進口(kou)的;想要(yao)高性價比,就選國產的。
從國家(jia)檢驗(yan)方(fang)面看,只要是通過國家(jia)檢驗(yan)的疫苗都是安全(quan)有效的!疫苗使用(yong)(yong)于(yu)健(jian)康(kang)人體,總體上安全(quan)性(xing)優于(yu)治(zhi)療用(yong)(yong)的藥(yao)品(pin)。
依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要求,兒童(tong)(tong)在7歲以(yi)內要(yao)完成(cheng)一類(lei)疫(yi)苗11種,一共22針(zhen)次的接種。由國家支付費用,全體(ti)兒童(tong)(tong)必須要(yao)注射的,又稱“計劃免疫(yi)類(lei)疫(yi)苗”,它是保障兒童(tong)(tong)不受傳(chuan)染病威(wei)脅的第一(yi)道防線(xian)。
二類疫苗是第二道防御工事,也稱“計劃免疫外疫(yi)苗(miao)”,由家庭自行承擔接種(zhong)費用(yong),包含十幾種(zhong)疫(yi)苗(miao)。嬰兒出(chu)生后,爸媽都會(hui)從出(chu)生醫(yi)院(yuan)獲得一(yi)份《免疫(yi)預防接種(zhong)證》,上面明確標出(chu)何時適宜接種(zhong)哪(na)類疫(yi)苗(miao)。建議經濟條件許可的家庭(ting),最(zui)好還是給孩子接種(zhong)。
年齡 | 疫苗名稱 / 接種次數 | 可預防的疾病 |
出生時 | 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第一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結核病 |
1月齡 | 乙肝疫苗(第二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2月齡 | 脊灰疫苗(第一次) |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
3月齡 | 脊灰疫苗(第二次)、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 |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4月齡 | 脊灰疫苗(第三次)、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第二次) |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5月齡 |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第三次) |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
6月齡 | 乙肝疫苗(第三次)、流腦疫苗(第一次) |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8月齡 | 麻疹疫苗(第一次) | 麻疹 |
9月齡 | 流腦疫苗(第一次) |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1歲 | 乙腦減毒疫苗(第一次) | 流行性乙型腦炎 |
1.5歲 | 甲肝疫苗(第一次)、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第四次)、麻風腮疫苗(第一次) | 甲型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麻疹、風疹、腮腺炎 |
2歲 | 乙腦減毒疫苗(第二次)、甲肝疫苗(第一次,與前劑間隔6-12個月) | 流行性乙型腦炎、預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
寶寶發熱,感冒或者其他急性疾病(bing)時(shi),需要等寶寶治愈后,才能接種。
寶寶腹瀉,或者正在患有急性傳染(ran)病的寶(bao)(bao)寶(bao)(bao),也是需要(yao)等寶(bao)(bao)寶(bao)(bao)治愈后,才能接種。
接種了過多免疫球蛋白的(de)寶(bao)寶(bao),在(zai)9個月內不宜接種麻(ma)疹疫(yi)苗。
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不宜(yi)接種(zhong),等待病愈后方可(ke)進行接種(zhong)。
體溫超過37.5℃,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jie)(jie)種,應查明病因治愈后再(zai)接(jie)(jie)種。
患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jie)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zhong)。
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有腦炎后(hou)遺癥、癲癇病的小(xiao)兒不宜接種。
嚴重營養不良、先天性免(mian)疫缺陷的(de)小兒不宜接種。
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zhi)的小兒不宜(yi)接種(zhong)。
當孩子有腹瀉時,尤其是每天大便次(ci)數超過4次(ci)的患兒,須待恢復(fu)兩周(zhou)后(hou),才可(ke)服用脊(ji)灰疫(yi)苗(miao)。
注射過多免疫球蛋白,6周內不應接種麻(ma)疹疫苗。
空腹饑餓時不宜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