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江門十大地標建筑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發布 反饋 0
01
開平碉(diao)樓(lou)
開平碉樓錯落分布在整個廣東省開平市境內,據統計,現存1883座,而在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創了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類型——碉樓,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它是中國華工史、華僑史和當時的社會、自然狀況結合的產物,獨具特色。開平碉樓風格多樣,有典型的古希臘、古羅馬和伊斯蘭教等西方建筑特點,融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等風格于一體,又帶上強烈的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為開平帶來一種獨特的社會人文景觀。
02
江門(men)萬(wan)達廣場
江門萬達廣場位于北新商圈內,毗鄰江門市傳統豪宅區,緊鄰江門電視臺與五邑華僑廣場,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整合商業、滿足高端消費需求上得天獨厚,是江門市城市綜合體項目,也是江門商業的城市地標。項目總建筑面積61.52萬平方米,商業面積達21.45萬平方米,由五星級酒店、5A甲級寫字樓、大型購物中心、國際X-LAND影院、soho公寓、精品超市、餐飲美食、休閑娛樂等業態組成,是未來江門的生活新中心、時尚新中心、美食新中心和娛樂新中心。
03
江門市匯悅城
匯悅城,位于江門城市中軸核心,是國際級商業綜合體,珠江三角洲西部商業新地標,是一個集購物、飲食、娛樂、教育、休閑、運動、商業步行街、酒店式公寓、甲級寫字樓于一體化的大型綜合商業中心。匯悅城總建筑面積達21萬平方米,是一個能體現現代商業氣息、時尚購物、設計新穎、布局合理的大型現代商業中心項目。
04
新會人民會堂
人民會堂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廣東起源最早的一座會堂。建成的時候還引起不少轟動,不久接到省委發文,號召每個省縣都要建一座會堂。它附近一帶,九十多年前,叫“縣前頭”,是新會縣的政治、文化中心。1954年,黨向民任新會縣長,他組織當時群眾開始修建人民會堂,修好后一直是新會標志性建筑,其門前廣場也是市民休閑、健身、活動好地方,極具人氣。
05
五邑華僑廣場
江門市五邑華僑廣場坐落于北新區發展大道南側,是江門市標志性建筑,對推動江門市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發展會展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是江門市密切聯系海外僑胞、擴大對外開放的陣地。五邑華僑廣場占地81766平方米,分為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6座會館。6座會館已建成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江門美術館、江門市規劃展覽館。
06
逸豪(hao)酒店
逸豪酒店是江門五星級酒店,作為現代建筑崛起,也是江門人眼中的地標建筑之一。酒店擁有各類豪華客房,可同時容納5千余人同時就餐的龐大各式餐飲經營區域,超過1萬平方米的大型夜總會,設施齊備、先進國際會議中心,和包羅萬有的休閑娛樂項目經營區域。龐大的經營面積、豐富新穎的經營項目和超前的CITYMALL經營理念,令江門逸豪酒店不單只是一家現代化的數字商務酒店,同時還成為了位于城市中心,休閑、度假、購物的多功能廣場。
07
江門站
江門站,原前身為廣珠貨運鐵路江門南站,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鐵路車站,也是江門市的交通地標。江門站是全省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將匯集深茂鐵路、廣佛江珠城際、廣珠鐵路、廣珠城際、江恩城際等多條軌道交通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成為廣東省內除廣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以外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站房以“生命之樹、小鳥天堂”為設計理念,用現代建筑手法將站房中心垂直交通核部分,以“樹”的雛形展現出來,展現現代交通建筑的特有魅力。
08
江(jiang)順(shun)大橋
江順大橋是廣佛江快速通道的重點工程之一,是連接江門市蓬江區與佛山市順德區的重要橋梁,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標準斷面全寬39米。項目路線全長約3.58公里,總投資達21.2億元,大橋主跨700米,是廣東省最長跨徑的斜拉橋。大橋建成后,濱江新城通過江順大橋與佛山順德的主城區直接連接,江門至順德行車只需要20分鐘。作為江門的地標建筑和一項景觀工程,江順大橋亮化工程結合橋體自身的結構特色以及周邊的江岸環境,除了融入“蒲葵”、“碉樓”等地方元素,還采用頂級光電設備,打造出大橋高大上且頗具地域特色的夜間形象。
09
江門濱江體育中心
江門市濱江體育中心項目總建筑面積約20.25萬平方米,用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其中體育場為約40000座甲型中級體育場,體育館為約8500座甲級大型體育館,會展中心為2050展位中型會展游泳館為約2000座甲級中型游泳館。在滿足體育競賽和體育運動功能的同時,兼顧不同需求綜合考慮日常休閑、商業服務、旅游購物、會展演出、教育培訓等,打造全民健身,活力四射的公共開放空間和城市新地標,成為江門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標志性建筑。
10
江門演藝(yi)中心
江門演藝中心是由五個獨立建筑組成群落的大型文化演藝設施,占地面積為413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萬平方米。江門演藝中心的建筑設計理念源于“有生于無”、“陰陽和諧”、“和而不同”等中華文化元素,其建筑造型既包含先進的文化演藝設施元素,又融合了江門地方民俗文化,文化品位較高。同時,它有極強的整體性,三個板塊一氣呵成,緊密相聯,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水平,在國內的中等城市也是領先的,可以打造成為江門市的地標性建筑。
11
中山(shan)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江門市為紀念辛亥革命和孫中山先生,于1927年興建,1930年元旦落成,隨后經過1950年、1965年、1980年三次修葺。2009年,民革江門市委會提出了重建修葺江門市中山紀念堂的建議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撥款450萬元進行了第四次全面修葺,并于2011年7月22日修繕落成并正式對外免費開放。現建筑占地面積950平方米,由放影室、戲臺、化妝間及觀眾坐席等組成,頂部原為工字鋼梁結構,1950年重修后改為鋼筋水泥結構。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12
江門“春燕”雕塑
“春燕”雕塑建成于1986年,以體操運動員飛躍的形象,寓意改革開放后江門市各項事業的騰飛。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蓬江城區的地標式景觀。208年2月,蓬江區城管局組織對江門地標——“春燕“”雕塑組景進行“美化、亮化、綠化、凈化”的綜合改造。現在,春燕煥發了“新容顏”(粉刷翻新)、穿上了“花裙子”(增添時花)、亮起了“七彩燈”(燈飾改造)。
13
江門外海大橋
江門外海大橋全長1770米,橋寬凈(14+2x1.5)米。主橋為(55+7x110+55)米,九孔一聯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連續梁橋,根部梁高5.8米,中部2.5米;建于1986年1月,橋全寬設兩箱,每箱縱向分段長線預制,懸臂拼裝施工,在跨中合攏后,再沿橋中軸采用現澆混凝土將兩箱連成整體。基礎采用打入鋼管斜樁,高樁承臺,雙柱工型墩身。1988年5月1日,大橋建成通車,總造價1.09億元,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為新橋書寫了“外海大橋”的名字。

江門(men)十大地(di)標(biao)建筑排(pai)行榜(bang),MAigoo小編主要依據地(di)區知名(ming)(ming)的古代、現代等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進行選擇,通過(guo)建筑在(zai)相關網(wang)絡旅游平(ping)臺(攜(xie)程、去哪兒、途牛(niu)、飛豬、同程)的口碑評價,公眾知名(ming)(ming)度,網(wang)絡關注指數等情況,并綜合參考互聯(lian)網(wang)相關排(pai)行榜(bang)/榜(bang)單進行推(tui)薦,僅供參考,如有疑問(wen),歡(huan)迎在(zai)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ti)供信息存儲(chu)空間(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jun)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shang)傳,不(bu)代(dai)表(biao)本站觀點,版權(quan)(quan)歸(gui)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an)(quan)、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聯系(xi)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jian)刪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de)知(zhi)識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bao)括但(dan)不限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biao)、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wei)用(yong)戶提供的(de)商(shang)業信息等),非(fei)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35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870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1906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