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云南十大著名道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一邊旅行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昆(kun)明(ming)金殿景(jing)區
金殿景區,始建于1602年,位于昆明市東郊的鳴鳳山麓。因大殿用黃銅鑄成,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而得名,又稱為銅瓦寺。殿內整個建筑雕刻細膩,比例勻稱,造型美觀,且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構古典建筑。金殿景區,它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中國現存較大的純銅鑄殿。
02
真(zhen)慶觀
真慶觀位于中國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拓東路82號,占地2.13公頃,現為昆明市道教協會所在地。真慶觀古建筑群主要由真慶觀、鹽隆祠、都雷府三組古建筑組成。其古建筑群是昆明市區現存占地面積最大,保存明清兩代建筑較多、較完整的古建筑群,對云南的建筑史、藝術史、宗教史及云南與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真慶觀始建于元代,初名真武祠。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重建,更名“真慶觀”,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增建了真慶觀前殿及東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
03
玉皇閣(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
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東麓的玉皇閣古建筑群,其建筑規模之大、觀閣之多,大殿玉皇閣建于明洪武年間,還有會真樓、王母樓、翠微樓、后有太清仙境、南麓有三清殿、玄帝觀、文昌宮、斗姆殿、白鶴觀、真武殿、白衣閣、魁閣、月老殿、吏祖殿、嘉慶樓、灶君樓等古建筑群體,為保山內八景之一。
04
云峰山道觀
云峰山道觀始建于明代。相傳,當時有人逐一鹿,直達山巔,鹿忽不見,只余蹄跡于石間,因詫以為靈異,于是在山中建廟宇。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于崇禎十二年(1639年)登云峰山,在日記中寫道:“(山)頂東西長五丈,南北闊半之,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后三楹奉三教圣人”,“南北夾閣為側樓,半懸空中”,“北祠真武,南祠山神”。該山道觀大多建在山頂的巖石之上,飛檐凌空,獨具特色,享有“空中仙都”之美稱。山中懸崖峭壁間的“云梯三折”,被譽為騰沖十二景觀之首。
05
龍泉觀(云南省昆明市)
龍泉觀,道教宮觀。在云南昆明城北12公里龍泉山麓。《龍泉山道院記》載:洪武已亥年(1395),西平沐公在此擇高地構道院一區,命道士徐日暹主之。不久,長春真人劉淵然到滇,曾居此觀弘道。康熙、光緒《云南通志》載:清康熙間,云貴總督范承勛、巡撫王繼文,按察使許弘勛重修此觀;光緒間,總督岑毓英,巡撫杜瑞聯又有修建。殿宇有祖師殿(供白玉蟾)、北極殿、雷神殿、三清殿、玉皇閣、斗姥閣等。觀內今存唐梅、宋柏、元杉、明茶等古木,又有道光時鑄兩千余斤銅鼎一只,并有碑亭一座,中有自明代以來碑刻二十余方,如朝鮮李侍堯線刻唐梅碑、張三豐行狀碑、劉淵然符箓碑等。
06
三清(qing)宮(云南省臨滄市)
三清宮,原名三教寺, 位于臨滄市臨翔區三教寺巷32號,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由坤道李本厚、李本柱二人就前協署周長公國欽絕業創建,座南朝北,有主殿三個:一殿為三清殿供奉原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中殿為慈航殿即洞經樓:供奉慈航真人,文殊真人,普賢真人及太陰,太陽二位祖師;下殿為凌霄寶殿供奉玉皇大帝、地母、呂祖三位祖師,整個道觀呈日字形建筑,遵循道教尊日敬月而建造。
07
萬(wan)壽宮(gong)(云南省(sheng)昆明市(shi))
萬壽宮位于昆明市北郊元寶山南麓(即龍泉路蒜村段西側山腰),距黑龍潭公園一公里。其前身即蒜村“子孫廟、慶豐庵、土主廟、山神廟”等。“慶豐庵”俗稱“觀音寺”,始建于清朝中期,殿堂二十余間,戲臺一座。“土主廟”也稱大寺。建于清朝嘉慶八年,由當時本村管事李福率眾村民籌建,占地十余畝,歷時十余年完工。
08
永豐道院
永豐道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源鎮甸尾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院。道院內有一株與道院同年齡的桂花樹,樹干枝葉茂盛,秋季花開之時,滿院芳馥,被譽為嵩明縣“桂花之王”。永豐道院歷經風雨興衰,近代由于歷史原因逐漸荒廢。后于2010年,由云南省道教協會會長廖東明道長主持重修。同年正式批準開放,成為道教宗教活動場所。
09
巍寶山道(dao)觀
巍寶山道觀位于魏寶山,于明末清初,許多道士進入該山修煉,而建起的道觀,該山的道教發展到鼎盛時期,道觀香火最旺,先后在此山出家修煉的道士多達數百人,成為道教叢林。巍寶山現存的殿宇布局嚴謹,格式整齊,重檐高閣,在造型上明顯具有少數民族古建筑特色和地方特點。宮觀殿堂內的壁畫,內容豐富多彩,形象逼真傳神。巡山殿是巍寶山的主殿,因傳說太上老君曾封南詔始祖細奴羅為巡山王而得名。當地的彝族同胞每年都要到巡山殿舉行兩次祭祖活動。
10
黑龍宮(gong)
黑龍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城北12公里龍泉山五老峰麓,據《漢書·地理志》載:“益州有黑水神祠。”清朝云貴總督阮元經考證認為黑龍宮即在漢祠舊址。元初此地有廟,后遭兵難被毀。明洪武二十七年改建為龍神祠,景泰四年重修,至清康熙二十九年、光緒八年大修。宮外有兩水潭,一橋連接;南潭色黛,北潭色黃,橋下之水悠流不斷而色不相混,潭中之魚漫游嬉戲而從不過橋。潭水逢大旱之年而不干涸,《重修龍泉觀記》言其是“滇民衣食之源,水旱祈禱之所”。
加載更多

云南十大道觀(guan)排行榜(bang)(bang),主要依據云南道觀(guan)的(de)歷史(shi)、宮觀(guan)文化(hua)、規(gui)模、建筑布局、文物遺存等因(yin)素進行篩(shai)選(xuan),結合(he)(he)道觀(guan)在(zai)(zai)各大相關(guan)平臺網(wang)(wang)站(zhan)(攜程、去哪兒、途牛,飛豬,同程、百度(du))的(de)口碑評價,公眾(zhong)知(zhi)名(ming)度(du),網(wang)(wang)絡關(guan)注指(zhi)數等情況(kuang),并綜合(he)(he)參(can)考互聯網(wang)(wang)相關(guan)排行榜(bang)(bang)/榜(bang)(bang)單進行推薦,榜(bang)(bang)單僅供(gong)參(can)考,希望(wang)對您想(xiang)要了解云南有(you)哪些道觀(guan)能有(you)所幫助。如有(you)疑問,歡(huan)迎在(zai)(zai)末尾評論(lun)/批評指(zhi)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ti)(ti)供信(xin)息(xi)存(cun)儲空間服務,非(fei)“MAIGOO編(bian)輯上傳提(ti)(ti)供”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是注冊用(yong)戶(hu)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dian),版權歸原作者(zhe)所有,如有侵(qin)權、虛(xu)假信(xin)息(xi)、錯誤信(xin)息(xi)或任(ren)何問(wen)題,請及(ji)時(shi)聯系我(wo)(wo)們,我(wo)(wo)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chu)或更(geng)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guan)信(xin)息(xi)的(de)(de)知(zhi)識產(chan)權歸(gui)網(wang)站(zhan)方所(suo)有(包(bao)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供的(de)(de)商業(ye)信(xin)息(xi)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8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9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72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