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5日(ri),林(lin)毅夫生于臺灣省宜蘭(lan)縣,父親林(lin)火樹給他取名(ming)叫林(lin)正義(林(lin)毅夫原名(ming))。
1971年初,19歲的林毅夫進(jin)入臺灣(wan)大學(xue)農工系農機專業學(xue)習,擔任(ren)學(xue)生會主席(xi)。
1975年,林(lin)毅夫以第(di)二名(ming)的成績畢業于陸軍官校正期(qi)生四(si)十四(si)期(qi)步兵科,隨(sui)即(ji)留校擔(dan)任(ren)學生連排(pai)長;第(di)二年考上(shang)國(guo)防公費(fei)臺灣政(zheng)治大學企(qi)業管(guan)理研(yan)究(jiu)所(suo)。
1978年,獲(huo)政大企(qi)管碩士;隨即(ji)返回(hui)軍(jun)中(zhong),派赴金門(men)馬山播音站前(qian)哨擔任陸軍(jun)上尉連長,即(ji)國軍(jun)陸軍(jun)284師851旅步五營第二連連長。
1979年5月,從臺灣泅(qiu)渡到中國大陸定居。
1979年9月至1982年9月,北(bei)京大學經濟(ji)學系政治(zhi)經濟(ji)學專業碩士研究(jiu)生。
1982年9月(yue)至1986年9月(yue),美國芝加(jia)(jia)哥大學(xue)經濟系師從芝加(jia)(jia)哥大學(xue)榮譽教授西(xi)奧多·舒爾(er)茨(Theodore W. Schultz),學(xue)習農業經濟博士研究(jiu)生。
1986年9月(yue)至1987年9月(yue),美(mei)國耶魯大學經濟(ji)發展中心博士(shi)后。
1987年9月至1993年9月,任(ren)國務院農村發展(zhan)研(yan)究中心發展(zhan)研(yan)究所(suo)副所(suo)長(chang)、農村部副部長(chang),兼(jian)北京大(da)學(xue)經濟(ji)系(xi)副教授。
1993年9月(yue)至(zhi)1994年8月(yue),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
1994年8月至2005年5月,任(ren)北京(jing)大學(xue)中國(guo)經(jing)濟研究中心主任(ren)。
2005年5月(yue)至2008年5月(yue),任(ren)全國工商聯副(fu)主(zhu)席、北京大學(xue)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zhu)任(ren)。
2008年(nian)5月(yue)至2012年(nian)5月(yue),任世(shi)界銀行高(gao)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jia),全國(guo)工商聯(lian)副主席。
2012年(nian)(nian)5月(yue)至2012年(nian)(nian)12月(yue),任(ren)全國工商聯副主席(xi)、北京大學國家(jia)發展研究院(yuan)名譽院(yuan)長。
2012年(nian)12月至(zhi)今,任(ren)北(bei)京大學國(guo)家發展(zhan)研究院(yuan)名譽院(yuan)長(chang)、教授。
2013年7月(yue)至2017年11月(yue),任全(quan)國(guo)工商聯專職(zhi)副主席,中國(guo)民間商會副會長。
2018年(nian)3月,任十三(san)屆全國政協(xie)常委(wei)、經濟委(wei)員會副主任。
第(di)七屆(jie)(jie)、八屆(jie)(jie)、九屆(jie)(jie)、十(shi)屆(jie)(jie)全國政(zheng)(zheng)協(xie)(xie)委員,第(di)十(shi)屆(jie)(jie)全國政(zheng)(zheng)協(xie)(xie)經濟委員會(hui)副(fu)主任(ren)(ren),第(di)十(shi)一(yi)屆(jie)(jie)全國人大代表,第(di)十(shi)二屆(jie)(jie)全國政(zheng)(zheng)協(xie)(xie)常(chang)委、經濟委員會(hui)副(fu)主任(ren)(ren), [5] 第(di)十(shi)三屆(jie)(jie)全國政(zheng)(zheng)協(xie)(xie)常(chang)委、經濟委員會(hui)副(fu)主任(ren)(ren)。
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zhong)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2018年(nian)12月(yue)22日,入選(xuan)“中國改(gai)革開放(fang)海歸40年(nian)40人(ren)”榜單。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guo)務院授(shou)予林毅(yi)夫同(tong)志改(gai)革先鋒稱號,頒授(shou)改(gai)革先鋒獎章,并(bing)獲評(ping)經濟體制改(gai)革理論的探索(suo)者。
2018年11月(yue),林毅夫入選100名改革開放杰出(chu)貢獻對象。
2016年9月10日(ri)(星(xing)期六(liu))上午(wu)十一時,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rong)博士(shi)親臨主禮,為世界杰出學者林毅夫(fu)教授頒(ban)授榮(rong)譽博士(shi)學位。
2015年10月(yue)26日(ri),中(zhong)國經(jing)(jing)濟(ji)(ji)理(li)(li)論(lun)界(jie)的最高(gao)(gao)獎(jiang)——中(zhong)國經(jing)(jing)濟(ji)(ji)理(li)(li)論(lun)創新(xin)獎(jiang)揭曉(xiao):以林毅夫研(yan)究組、張軍、樊綱(gang)為主要貢獻人的過(guo)渡經(jing)(jing)濟(ji)(ji)學理(li)(li)論(lun),高(gao)(gao)票(piao)獲(huo)得第七屆中(zhong)國經(jing)(jing)濟(ji)(ji)理(li)(li)論(lun)創新(xin)獎(jiang)。
2007年(nian)10月, 第五(wu)屆(jie)吳(wu)玉(yu)章人(ren)文社(she)會科學(xue)優秀獎。
2006年,北京大學首(shou)屆蔡元培(pei)獎(jiang)。
2006年(nian),“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xing):理論與實踐”榮獲教育部(bu)第(di)四屆中國(guo)高(gao)校人文社(she)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deng)獎。
2006年(nian),“自生能力、經(jing)濟發(fa)展與轉型:理論與實踐”榮(rong)獲北京大學(xue)第十屆人文(wen)社(she)會(hui)科學(xue)研究優秀成(cheng)果獎一等獎。
2006年9月,北京市(shi)第(di)二屆高等學(xue)校教學(xue)名師獎。
2006年4月,首屆張培剛發展經(jing)濟學(xue)研究基金會優秀成果獎。
2005年,全國勞動模(mo)范先進工作者。
2004年(nian),《Development Strategy, Viability, and Economic Convergence》榮獲北京市第(di)八屆哲(zhe)學社會科(ke)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nian),《再論制度、技術(shu)與中國農業發(fa)展(zhan)》榮獲(huo)教育(yu)部(bu)第(di)三屆中國高校(xiao)人文社會(hui)科(ke)學優秀成果一等獎(jiang)。
2002年,《中國的財政分權與(yu)經濟增長》榮獲北(bei)京大(da)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jiang)。
2002年,威(wei)(wei)廉.戴維森客座教授,威(wei)(wei)廉.戴維森學(xue)(xue)院,密西(xi)根大學(xue)(xue)。
2001年(nian),《中國(guo)的財政分權與經濟增(zeng)長》獲第五屆(jie)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lun)文獎。
2001年,《再論(lun)(lun)制度(du)、技術與(yu)(yu)中國農(nong)業(ye)(ye)發展》中第(di)四(si)章“價格雙軌制與(yu)(yu)供給反應(ying):理論(lun)(lun)與(yu)(yu)來自中國農(nong)業(ye)(ye)的經驗證據”榮獲第(di)九屆孫(sun)冶方經濟科學論(lun)(lun)文獎,
2001年5月(yue),首場講座(zuo)(zuo),芝加哥大學經(jing)濟系迪(di).蓋爾約翰遜年度講座(zuo)(zuo)系列。
2001年,“為四化(hua)建設(she)和祖(zu)國統一大業作出突出貢(gong)獻先進臺(tai)胞”榮譽稱號。
2000年,1992年發(fa)(fa)表(biao)(biao)于《美(mei)國(guo)經濟評論(lun)》“中國(guo)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一文被(bei)(bei)美(mei)國(guo)科學信息研(yan)究所(suo)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評為1980至1998年內發(fa)(fa)表(biao)(biao)于國(guo)際經濟學界(jie)刊物上被(bei)(bei)同行引用次數(shu)最高的論(lun)文之一,獲頒(ban)經典引文獎。
2000年,《再論制(zhi)度、技術與中國(guo)農(nong)業發展》獲北京大(da)學第(di)七(qi)屆科研(yan)著(zhu)作獎一等獎,
《技術(shu)變遷與(yu)收(shou)入在(zai)農戶間(jian)的分(fen)配:理論(lun)和來自(zi)中(zhong)國的證據》獲《澳大利(li)亞(ya)農業(ye)與(yu)資源經濟學雜(za)志(zhi)》1999年度最佳論(lun)文獎;
1999年,國家(jia)人事部中(zhong)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jia)。
1999年(nian),世(shi)界(jie)經濟論壇(tan),杰出學者(Fellow)。
1999年,美(mei)國杜克大(da)學亞洲太平洋研(yan)究院(yuan)尼克拉斯杰出演講系列,主(zhu)講人(ren)。
1998年,教(jiao)育部人(ren)文社會(hui)科(ke)學跨世紀優(you)秀人(ren)才。
1998年(nian),國際小麥和玉米(mi)研究所(suo)(綠(lv)色革命發源地)1998年年度杰出經濟學(xue)家(jia)講座。
1998年,《充分信息與國(guo)有企(qi)業(ye)改革》獲1998年北京市第5屆哲學、社會科(ke)學科(ke)研(yan)著作二(er)等獎;
1997年,澳大利亞農業與資(zi)源經(jing)(jing)濟學會(hui)1997年約(yue)翰·克勞夫爵士獎(每(mei)兩年從各國農業經(jing)(jing)濟學家(jia)中選出一位獲獎);
1996年,《中國的奇跡:發展戰略與經(jing)濟改革(ge)》獲1996年北京(jing)市第四屆(jie)哲學社會科學獎科研著作(zuo)獎一等獎;
1996年(nian),《中(zhong)國農業科研優先序》獲1996年北京大(da)學第(di)五屆科研著作獎一等獎。
1993年,“中(zhong)國(guo)的農(nong)村改革(ge)及農(nong)業增長”,美(mei)國(guo)明尼蘇(su)達大學國(guo)際糧(liang)食與農(nong)業政策研究中(zhong)心1993年(nian)度最佳政策論文獎(每年(nian)一(yi)位)。
1992年,《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ye)發展》獲(huo)1992年(nian)度孫冶方經(jing)濟科學(xue)獎(jiang)。
1993年,中國經濟學會,杰出(chu)會員(Fellow)。
1993年,香(xiang)港中文(wen)大(da)學(xue)林大(da)衛經濟(ji)學(xue)家獎。
1993年起,享受(shou)國務院有特殊貢獻專家津(jin)貼。
個(ge)人(ren)小傳被收(shou)入《世界(jie)名(ming)人(ren)錄》、《世界(jie)科(ke)學與(yu)工程名(ming)人(ren)錄》、《國際(ji)(ji)名(ming)人(ren)辭典》、《國際(ji)(ji)年度名(ming)人(ren)》等書(shu)。享(xiang)譽國際(ji)(ji)的學術(shu)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