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鄭州十大著名道觀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旅行人生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中岳(yue)廟
中岳廟,道教著名宮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太室山東麓,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總面積近11萬平方米。廟中有殿、宮、樓、閣等建筑39座近400間,廟內還有古代碑刻73品,漢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廟成為一座主次分明、錯落有致、布局緊湊、色調和諧的龐大建筑群。中岳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
02
鄭州城隍廟(miao)-文廟(miao)
鄭州城隍廟是國務院2013年5月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市商城路東段路北,原名城隍靈佑侯廟。該廟始建于何時,文獻缺乏確切記載。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該廟的建筑以建造精致、結構堅實而著稱。廟內原有碑刻,其中有明初鄭州同知張大猷草書石碑《福贊》、《壽贊》兩通。
03
新鄭軒(xuan)轅廟
軒轅廟位于新鄭市西南具茨山風后嶺山頂,祀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軒轅廟歇山式建筑,坐西向東,創建年代無考。臺基、墻身和屋頂均為石材構成。面闊三間7.35米、進深三間4.8米,高約5米,建筑面積40平方米。南崖宮原有上、中、下三宮,現僅存中宮——軒轅宮。位于新鄭市西南風后嶺南側,與山頂軒轅廟石殿建筑式樣相同,唯體量略小,用石雕金錢窗。明代石寨墻位于具茨山風后嶺頂部,周長4千米,由南北兩座城組成,呈“8”字形連環寨城式。城墻由石塊壘砌而成,依山勢砌筑,寬2~4米,高2.5~5米。
04
東岳廟(河南省(sheng)鄭(zheng)州市)
新鄭東岳廟位于河南省新鄭市東北的龍王鄉霹靂店村東,西距鄭韓故城二十里,原來占地面積360畝,始建年代不清,唐武德四年復置苑陵縣后,開國元勛郭子儀、尉遲敬德重修東岳廟。宋淳化七年鄉老胡堯、谷子、林師政復修。明嘉慶年光祿大夫、太子太師、禮部尚書高尚賢,按察副使、御史高杰。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師高拱立有重修東岳廟碑記。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宣統,歷代官員、生員、百姓都有復修東岳廟石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05
白龍廟(miao)(河(he)南(nan)省鄭州(zhou)市(shi))
新密市白龍廟位于新密市(原密縣)城南十五公里,熊耳山畔,柏崖山前,始建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明永樂年間奉旨重修,順治初年知縣李芝蘭重建,乾隆年間續修,經歷代重修,才有當今之貌。正東一偏門,重檐藍瓦,巍峨壯觀。中間是過道,兩邊是耳房,外面是六角木窗。朱紅色的大門,以及門口兩旁的石獅子,顯得那么威武雄壯。此門1993年修造,2011年重修。一進大門,是個不小的院落。院內佛帳佛旗掛中央,一口大鐘架西廂,描金佛桌堂前擺,青銅爐鼎飄煙香。廟內古木參天,松柏森森,碑石林立,芳草青青。游人寥寥,一派幽靜、肅穆的氣氛。
06
老廟道觀
老廟位于鞏義市東南30公里新中鎮老廟村,又稱玉仙圣母廟。老廟建于唐,明、清屢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 10公頃,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中王廟、玉仙圣母殿;西有火神廟、龍王廟、白衣閣;東有安水殿、玉皇閣、王母行宮等。玉仙圣母殿,面闊 3間,進深5米,硬山磚券無梁殿,黃綠琉璃瓦覆頂;脊上排列八仙慶壽,正中置琉璃寶塔。玉皇閣,面闊3間,進深2間,懸山磚石拱券結構。廟內有明、清重修碑刻數十通。1987年3月4日,被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07
老君(jun)洞(河南省鄭州市(shi))
老君洞位于鄭州市登封太室山南麓,為唐代(公元618—907年)初年茅山宗宗師潘師正所建。潘師正年幼喪父,事母以孝聞。先后拜劉愛道、王遠知為師,先至茅山,后居嵩陽,潛心修道,廣覽博采,修身養性,終成一代大師,潘師正在嵩山弘傳道教五十年,使茅山宗在中原迅速發展,根深葉茂,其門下弟子多有作為,司馬承禎被尊為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師。吳筠著述甚豐,影響后世。在潘師正及其弟子的宣教下,道教在唐代上升到了又一個高峰。老君洞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8
天爺(ye)洞(dong)
天爺洞位于河南新密市城南10公里,平陌鎮龍泉村與超化鎮莪溝村交界處的靈崖山上。天爺洞的魅力有三:一是舊石器文化遺址;二傳說黃帝拜天祭祖的地方;三是中原腹地主要的道教場所。靈崖山又名大仙山,山下洧水環繞,宋大、杞密兩條鐵路穿山而過。山勢巍峨、陡峭,松柏蒼郁,怪石嶙峋。從上到下由大小72洞組成,秀麗幽靜,景色奇麗,各有其名,總稱天爺洞。相傳這個奇幽境被“三皇”看中,定居于此。天爺洞自然景觀奇特,受到游客的青睞。
09
飛龍頂道觀
飛龍頂是我國道教名剎,相傳大禹治水群龍失去生存之地,從此處騰飛升天,故得名飛龍頂。飛龍頂北瀕黃河,南望嵩岳,東臨漢霸二王城,西連牛口峪、虎牢關景區,以廟會活動為旅游熱點。飛龍頂建于明,興盛于清朝,歷史上曾被譽為“中州奇”,文革以前山上道觀規模宏大,分祖師大頂、泰山東頂、華山西頂、南崖閣四個部分,包括宮殿、亭閣數十間,可惜文革時期全部被毀。如今的飛龍頂是當地居民自發捐資重建的,規模已經小了很多,當地老人常說:現在的飛龍頂就好像是當初的一個小模型。
10
東大廟(miao)
涉村東大廟又稱金山寺、中岳后廟、后村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由廟里宋代宣和二年(1120年)的石供床,推測創建年代最晚為宋代。明清時期多次維修。廟坐北面南,東西寬58米,南北長36米,面積2000平方米。廟院橫長,現存山門、戲樓、關圣殿、中王殿、圣母殿、盧醫殿、三官殿、祖師宮、送子觀音殿、白衣閣等建筑,皆為硬山式磚木結構,房屋21間,宋、明、清碑碣13通,石供床2快,院子內、圍墻下還有殘碑十余塊。特別是發現了宋代石供床,宋代石刻在中原地區雖多有發現,但該石供床紀年清楚,題跋清晰,刻工精細,為我們研究宋代鞏縣地名、文化、民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
加(jia)載更多(duo)

鄭州十大(da)道觀(guan)(guan)排行榜,主要依(yi)據鄭州道觀(guan)(guan)的歷史、宮觀(guan)(guan)文化、規模、建筑布局、文物(wu)遺存等因素進行篩選,結合道觀(guan)(guan)在(zai)各大(da)相關平(ping)臺網(wang)站(zhan) (攜程、去哪兒(er)、途牛,飛(fei)豬(zhu),同程、百度)的口碑評價,公眾知名度, 網(wang)(wang)絡關(guan)注(zhu)指數等情(qing)況,并綜合參考互聯網(wang)(wang)相關(guan)排(pai)行(xing)榜/榜(bang)單(dan)進行推薦,榜(bang)單(dan)僅供參考,希(xi)望對您想要了解(jie)鄭州有哪些道觀能(neng)有所(suo)幫助。如(ru)有疑問(wen),歡迎在末(mo)尾評(ping)論/批評(ping)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ce)用戶提(ti)供信息(xi)存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chuan)提(ti)供”的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自主發(fa)布上(shang)傳(chuan),不(bu)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gui)原(yuan)作者所(suo)有(you),如有(you)侵權、虛假信息(xi)、錯誤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ti),請及時(shi)(shi)聯(lian)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時(shi)(shi)間刪除(chu)或(huo)更(geng)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zhan)方所(suo)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zhu)作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息等),非經(jing)許可不得抄襲或使(shi)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862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533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