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20位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數風云人物 上傳提供 ★★ 0
阿道夫·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其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太主義,改組并建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犯下種種罪行,并迫害和屠殺600萬的猶太人。1945年4月30日,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詳細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史稱“小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總統、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二戰后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后,羅斯福對塑造戰后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羅斯福曾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總統,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名。詳細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他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并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寧主義,被全世界的共產主義者普遍認同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同時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詳細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于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勛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國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后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詳細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人稱老羅斯福,荷蘭裔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第26任美國總統。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并在古巴的圣地亞哥戰役中戰功卓越,獲得“圣胡安山英雄”的稱號。1901年,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在任期內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勞工與資本家的和解,開鑿巴拿馬運河,因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1919年1月6日,逝世,享年61歲。詳細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民權主義者,美國民權運動領袖。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馬丁·路德·金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詳細
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乂安省南壇縣人,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締造者,越南勞動黨第一任主席,越南勞動黨(今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51年─1969年)。他是越南共產黨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越南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導師。1941年胡志明組織越南獨立同盟會,領導反法和反日斗爭。二戰結束,主持召開國民大會,發表《總起義號召書》,越南人民在他的領導下成功地發動八月革命,解放了越南全國。詳細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英國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自19世紀初利物浦伯爵以來連任時間最長的英國首相。她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在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在擔任首相前后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志。詳細
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蘇聯最后一任總書記、總統,畢業于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法律系。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期間,推動了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制改革。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阿爾法檢查站”德國統一獎,在美國受頒自由勛章,被授予俄羅斯最高榮譽圣安德烈勛章。當地時間2022年8月30日,因長期重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91歲。詳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尊稱“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1948年1月30日下午5點17分,甘地被反對分子刺殺,享年78歲。詳細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為注(zhu)冊用戶提(ti)供信(xin)息存(cun)儲(chu)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MAIGOO榜單研究(jiu)員(yuan)”、“MAIGOO文章編輯員(yuan)”上傳(chuan)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zhu)冊用戶自主(zhu)發布上傳(chuan),不代(dai)表本(ben)站觀(guan)點,版權歸原作(zuo)者(zhe)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xin)息、錯(cuo)誤信(xin)息或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yi)時間刪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guan)信息的知(zhi)識產權(quan)(quan)(quan)歸網站方所(suo)有(you)(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quan)(quan)、商(shang)標(biao)權(quan)(quan)(quan)、為用戶(hu)提供的商(shang)業信息等),非經許可不得抄(chao)襲或(huo)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