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成都古代十大書院 成都著名的十大書院 成都歷史上有名的十大書院盤點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旅行人生 上傳提供 評論 發布 反饋 0
導語READ

成都(dou)有哪些書院(yuan)(yuan)(yuan)?歷經(jing)宋、元、明等朝代(dai)發展,清代(dai)四川(chuan)書院(yuan)(yuan)(yuan)達到頂(ding)峰時期(qi),書院(yuan)(yuan)(yuan)數量居(ju)于全國第2位(wei)。那(nei)時成都(dou)城區內,四大(da)書院(yuan)(yuan)(yuan)(錦(jin)江書院(yuan)(yuan)(yuan)、墨(mo)池書院(yuan)(yuan)(yuan)、芙蓉書院(yuan)(yuan)(yuan)、潛溪(xi)書院(yuan)(yuan)(yuan))與尊經(jing)書院(yuan)(yuan)(yuan)稱雄,成都(dou)郊縣(xian)繡(xiu)川(chuan)書院(yuan)(yuan)(yuan)(金堂)、崇(chong)陽書院(yuan)(yuan)(yuan)(崇(chong)州(zhou))、萬(wan)春(chun)書院(yuan)(yuan)(yuan)(溫江)、九(jiu)峰書院(yuan)(yuan)(yuan)(彭州(zhou))、唐昌書院(yuan)(yuan)(yuan)(郫縣(xian))等遍地開花。下(xia)面(mian)本文(wen)盤點了成都(dou)著名的(de)十大(da)書院(yuan)(yuan)(yuan),一起去了解下(xia)吧!

成都十大書院
  • 錦江書院
    錦江書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是中國古代書院。在中國歷史上,書院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組織和教育制度。自唐代出現書院,至清朝末年廢書院,書院制度存在達一千年以上。有學者統計,全國歷代書院在6600所以上。書院是我國重要的歷史遺產,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曾出現過三所有名的錦江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2年),四川總督奉旨宣布將尊經書院與1896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學堂合并為四川通省大學堂,同年年底改稱四川省城高等學堂,第二年(1903年)錦江書院并入,即今四川大學前身。
  • 尊經書院
    尊經書院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尊經書院是四川近代高等學校的源頭之一。書院不志科舉,倡導經世致用的思想,教學時放棄傳統書院的八股文內容,除了國學,還教授西方科學知識。老師也多為名士,如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宋育仁、戊戌變法理論思想“托古改制”的提出者廖平等等。“學生多是已經考取了秀才的人,他們都看到了八股文無用,來書院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光緒二十七年(1902年),四川總督奉旨宣布將錦江書院、尊經書院與1896年成立的四川中西學堂合并為四川通省大學堂,后改稱四川省城高等學堂,即今四川大學前身。
  • 芙蓉書院
    位于四川成都。清嘉慶六年(1801)成都知縣張人龍捐俸首倡,縣父老士紳“歡欣踴躍,富者輸其財,能者董其事”,遂建于署北拐棗樹。咸豐四年(1854)改建于青龍街墨池書院內,有大門、二門、講堂、過廳、書舍、寢室、廚房等40余間,“復置水田于本邑三甲,以備經費”。“大憲來視,深加獎許,賜以額”。“規模軒敞,與‘錦江’、‘潛溪’遙相輝映”。又延名師衷以壎等主講,張亦親為講學,竭盡“創造培養之力”。清末廢。
  • 潛溪書院
    位于四川雙流。清乾隆十二年(1747)華陽(今雙流)知縣安洪德建于城東安養鄉潛溪祠原址,故名。祠祀明人宋濂,有祠田800余畝,明末兵亂為寺僧侵占。安洪德鼎力厘清,歸還書院。重修祠宇續祀宋濂并增祀方孝孺等,同時延師課士。山長年修銀200兩,米4.8石,諸生膏火銀共180兩,米45石,由縣府支給。道光十三年(1833)知縣高學濂以書院距城較遠、諸生就學不便,乃購梨花街地重建,而舊院仍稱潛溪祠。清末廢。
  • 墨池書院
    墨池書院,位于四川成都。清道光元年(1821)四川學政聶銑敏捐俸建。有三大院房舍200余間、空地4畝。中為書院,左為東園,右為廉泉精舍。聶任滿回京,留仆居守。十三年聶之子以“其鋪房招佃,收租不足作修補之費”,遂將院中屋宇租給貧民居住,三大院亦日趨坍塌。二十七年總督琦善擬將其并入芙蓉書院。二十九年總督徐澤醇“欲以其地作慈幼堂。邑人呈懇并入芙蓉書院,愿補葺完好”,未果。咸豐三年(1853)學政何紹基以一大院作廉官公所,次年成都知縣段暄與華陽(今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知縣沈廷貴同請于大府,并入“芙蓉”得準。然“是時器具什物已為強者持去,墨弛已為東鄰踞其半矣。復涉訟,歷年始劃定疆界”。以“芙蓉”押銀400余兩并邑人捐助共銀1600余兩修葺完善,“移芙蓉書院于此界中”,以墻右為“芙蓉”,墻左為“墨池”,中留一堂為聶公祠。清末廢。
  • 繡川書院
    位于四川金堂。原名金堂書院。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縣陳舜明捐建于城東。近臨清池,遠面高峰,前為講堂,后為寢室,左右傍舍近百楹。雍正七年(1729)知縣太崇望置學田。十一年世宗特賜帑金以資膏火。乾隆十六年(1751)知縣張南瑛修葺,更名“繡川”。二十六年知縣饒學曦重修并新置學田300余畝。五十八年知縣劉大鏞續置學田10余畝,捐購藏書若干供師生覽讀,邑人陳鈞有記。嘉慶十年(1805)知縣謝惟杰增修院舍。同治三年(1864)知縣徐璞玉又增置學田。邑人傅育賢等掌院多年,督率勤勉。每月官課,定其甲乙,資給膏火筆墨。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為縣立高等小學堂。
  • 崇陽書院
    位于四川崇慶(今崇州)。原名江源書院。清康熙六十年(1721)知州邱紀建于治所西南文昌宮。有講堂、齋舍、書樓、榭亭、庖廚等。乾隆十八年(1753)知州焦廷芝重修,改名“崇陽”。次年署知州胡德琳增置學田。后知州王猶龍又增置學田184畝。時學正楊藩兼山長,“日與諸生講說不倦”。嘉慶十六年(1811)知州丁榮表增修講堂5間,書舍12間,碑亭1座,有學生百余人。山長多由知州延聘地方宿儒擔任。教師由山長延聘縣內或外地學有專攻或著書立說者充任。束修膏火等費由州署學官撥支。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置兩等小學堂。舊址今為崇陽鎮學府街小學。
  • 萬春書院
    位于四川溫江。清乾隆十年(1745)知縣馮中存捐俸建于文廟西隅,取溫江古稱萬春為名。中為講堂名“集賢”,后為師長居室,東西兩側廂房共44間,可容生員近200人。置學田,“延師以督其事”。貯欽定經書數十套供師生閱覽。馮親臨講學,“暇亦時與析其義,訂其疑”。教諸生“非與雕繪章句梯利祿”,必須“修其身有以及于人,齊其家有以化于鄉”,“以孝悌之行植其根本”,“以明體達用之學”“而求諸大道之歸”。遠近諸生負笈接踵而至,“受其甄陶,多所成就”。邑人曾學傳有詩:“升堂步遺蹤,望占意遙集。風雨色蒼蒼,雞鳴聲不息。”光緒三十年(1904)改設師范傳習所。
  • 九峰書院
    位于四川彭縣(今彭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知縣許伯政與士紳建彭門義學于小南街。二十一年知縣朱次臻增修并改名為書院。五十三年知縣謝生晉重修,置學田240畝。道光十三年(1833)知縣毓慶擴建,增學田共330畝。招生童肄業其中。課業以制藝和試帖詩為主。教材除“五經”、《四書集注》外,還讀《四書講義》、《天章炯戒》、《周易折中》、《學政全書》、《性理精義》、《圣諭廣訓》、《明史》、《名教罪人詩草》、《樂善堂全集》、《御制補笙樂》等書共120多種。山長呂調陽長期主講,并以所著《觀象廬叢書》、《論孟疑義》和《足財書》等教授生徒,鼓勵自學經史詩文。常率生徒走出書院,結合本縣山川名勝、風物民情進行教學,開書院教學之新風氣。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為彭縣經緯學堂。
  • 四川國學院
    四川國學院,位于四川成都。清末,當時的四川同全國一樣,宣揚打倒滿清、廢除科舉等行動。宋育仁等提出:學習張之洞在湖北創辦新學──廢除科舉教學后的存古學堂。宣統二年(1910),原陜甘總督楊遇春后人將位于成都外南門街故第獻出,作為存古學堂校址。
成都十大景點
成都國家級景區
成都主題文章推薦閱讀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yong)戶(hu)提(ti)(ti)供(gong)信息(xi)存(cun)儲(chu)空間服務,非“MAIGOO編(bian)輯上傳(chuan)提(ti)(ti)供(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shi)注冊用(yong)戶(hu)自主(zhu)發布上傳(chuan),不代表本站觀點,更(geng)不表示本站支持購買和交(jiao)易(yi),本站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性(xing)(xing)、準(zhun)確性(xing)(xing)、真實性(xing)(xing)、適用(yong)性(xing)(xing)、安全性(xing)(xing)等概不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xi)、錯(cuo)誤信息(xi)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xi)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chu)或(huo)更(geng)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快速提交發布>>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301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58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3871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7778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