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 INTRODUCTION
寧波—東海明珠、人文之邦,融江南水鄉和海港漁城為一體,自古水系發達,古橋眾多。如今寧波留存的古橋數量已經不多。橋對于百姓的重要性從寧波眾多耳熟能詳的地 名可見一斑,如高橋鎮、洞橋村、百梁橋村等。那么,你知道寧波有哪些古橋嗎?下面本文盤點了寧波十大古橋,包括靈橋、奉化廣濟橋、百梁橋、余姚通濟橋、寧波高橋、惠明橋、萬年橋、碧環橋、福星橋、戊己橋等。
寧波十(shi)大古橋排(pai)(pai)行榜(bang),主(zhu)要依據(ju)地區的(de)古橋進(jin)行選(xuan)擇,通過對(dui)比(bi)古橋的(de)歷史(shi)、知名度(du)、結構、長度(du)等條(tiao)件(jian),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xiang)關(guan)排(pai)(pai)行榜(bang)/榜(bang)單進(jin)行推薦,希望對(dui)您想要了解廣東有(you)哪些古橋能有(you)所幫助,僅供(gong)參考,如有(you)疑問,歡(huan)迎在(zai)末尾評論/批評指(zhi)正。
靈橋橫跨于寧波市海曙區與江東區分界的奉化江上,俗稱老江橋,原為船排連鎖而成的浮橋,是寧波古老的大跨度浮橋。始建于唐曾名東津浮橋。由于靈橋位處鬧市,歷代盛況不衰,雖屢修屢壞,屢壞屢建。至清末民初,始有人創議改建。1936年,在寧波旅滬同鄉會資助下,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承建的靈橋正式完工,設計使用期限70年,成為寧波較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建筑之一。2007年,寧波市政府委托同濟大學對靈橋進行了徹底檢查,認為大橋主體結構依然安全。在對其進行必要整修后,現今靈橋依然作為市內主要橋梁為寧波市內交通服務。
【 詳細>>】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與江東區分界
廣濟橋位于奉化區南渡,橫亙于奉化縣江下游,是東南沿海的驛道所徑。北宋建隆二年(961)始建木橋,名“廣濟”。 南宋紹興初(1131)以江石甃兩涯,列石柱為墩,橋面覆之以屋,改建成木石結構廊屋式橋。現存廣濟橋為木石結構廊屋式橋,通長51.68米,寬6.6米。石柱為墩,五縫四孔。每縫石柱6根,都有側腳,上下作榫,基石固定,頭用鎖石鎖住,并用三根大牽木固定。鎖石上鋪梁木,其上為橋板。橋面建廊屋21間,八架梁用六柱,梁架為穿斗與抬梁相結合,上覆小青瓦。
【 詳細>>】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南渡
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在當地人朱文偉、朱用榓父子主持下,建造了一座長達百米,寬7米,高達10米的6墩7孔木梁橋,由于其中6個橋洞中每洞鋪架直徑50厘米大木14根為梁,中間橋洞用16根木梁,合成百梁,故橋名稱“百梁橋”。在本世紀八十年代,這座浙東較大的廊橋被列為文物保護,成為研究古代橋梁科技和開發旅游的熱點,經過多次修護的百梁廊橋又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現長77米,寬8米,橋下木梁為124根,但仍名“百梁”。
【 詳細>>】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
余姚通濟橋,位于浙江余姚,又名舜江橋,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原系木橋,叫德惠橋,后又改名為虹橋,屢建屢毀。到了元朝,有個和尚叫惠興的發起筑石橋,可是沒有造到一半,便去世了。于是有個道士李道寧主持繼續造橋,到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終于建成,定名為通濟橋。橋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題著“海舶過而風帆不解”八個字,可見其高大雄偉之勢。現存的橋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一1731年) 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約4萬,建成當時全長約90米,共106級。通濟橋現為余姚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對象。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高橋,位于寧波高橋鎮,是寧波市十佳名橋之一,建于宋徽宗初年,其歷史頗為悠久。高橋結構精巧非凡,形勢雄偉險峻,又十分實用。袁商說:“(橋)高三丈三尺五寸,長九丈八尺,上下凡六十六級,洞闊三丈八尺。”據現代測量資料:孔高6.8米,拱洞跨水10.3米,全長28.5米,橋面寬4.64米,洞寬4.68米,東西兩邊各有踏階33級。橋建得高,是因為要讓來往船只行駛速度盡可能快捷一點。曾鞏在《廣德湖記》中稱其“航舶過往,風帆不落”。高橋能容兩條官船并肩駛過,張帆疾駛的船只可以不降帆篷,風馳而過。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惠明橋始建于唐,宋、明兩代重修,明正統5年,寧波知府立有 《惠明橋記》碑。惠明橋,作為古鄮縣治通向明州府水陸通道第一橋,至今還留有兩個原通航官船的圓形橋孔,直徑寬達8.3米。這座古橋,雖經宋明兩代的修建,但其規模仍保持原有的宏大氣派。惠明橋所在的惠明港又稱仲夏港或里龍江,即是唐時通向小江湖和南塘河的咽喉,惠明橋對河岸原為阻咸泄洪的蘭浦堰,橋旁曾有建有唐咸通十三年的天王寺。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萬年橋,“以祈愿永久牢固不圮”故名;又因它處于雙峰榧坑村,又名“榧坑橋”。萬年橋系單孔弧圓型石拱橋,橫跨大松溪。乍看上去,萬年橋與別的石拱橋沒有什么兩樣,一樣的拱曲如虹,一樣的亂石堆砌;但在寧海甚至浙東的同類古橋中,它卻擁有多項第一:海拔最高,跨徑最大。關于萬年橋,光緒寧海縣志中未見記載,《寧海交通志》、《寧海縣志》中則有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說法。它全長34米,寬4.8米,高11米,跨徑18米。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碧環橋位于鄞州區五鄉鎮仁久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碧環橋建于明代。在五鄉鎮夾塘村,為單孔拱形石橋。全長11米,寬2.4米,橋堍寬4米。橋面兩側均有浮雕荷葉欄板,各邊五塊。欄板間置望柱各邊六塊,柱頭雕刻蓮花,有復蓮、仰蓮、含蓮等多種形狀,橋堍設彩云紋抱鼓石。跨度僅2米的橋孔容得一條中型的舟船通過,橋基橋墻都用長條石交錯疊砌,有塊石護底。拱橋采用高1米、寬0.6米的拱形大石,分4節并列,砌成的圓拱超過半圓成為“陡拱型”拱圈。因此這一座460余年前的石拱橋,由于它特有的構造和半封閉性的家族私用環境,直至今日仍保存完好。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福星橋位于奉化市大堰鄉常照村東。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五孔石拱橋,通長96.3米,中孔跨度14.9米,余孔跨度各12.6 米,高約10米。橋墩上游一面均壘破水石,橋柱兩邊各有欄柱26個,柱頭雕獅、荷。兩頭有抱鼓石。中軸線上間隔列5塊正方形石板,分別雕松鶴蓮花竹菊鹿等。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戊己橋,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訖舊式紀年中的第一字作橋名,因名“戊己”。戊己橋由3塊長條石并列連成橋面,全長為137.5米,寬1.65米,條石厚0.3米,橋高2.65米。此橋俗稱48洞橋,據說在建造公路時被填了一個橋孔,現存47孔,橋墩厚為0.35米,由長度為3-4米的長條石互相榫接。一望無涯的長橋,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張村通向橋南車家村的捷徑,行走在橋上的腳步聲清脆而悠遠,回蕩在青山綠野之中。
【 詳細>>】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月湖橋位于寧波市海曙區月湖花嶼東南側,又名湖心東橋,是月湖的古跡之一,1981年12月被公布為海曙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宋元豐七年(1804),現存建筑是經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修建的。它為一座石拱橋,橋兩旁置石欄,設有六個望柱,柱頭雕有荷花,橋心鋪荷花石板,具有清代石橋建筑的特點。該橋經過大修,呈修舊如舊,保持原狀。對研究寧波石雕藝術及造橋工藝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望春橋始建于北宋時期 (公元1098年),經多次修繕。全長28米,橋堍寬5米,橋頂寬4米,南北各有32級石階,橋身和橋拱選用規整的梅園石。橋柱和橋欄雕荷葉和仰蓮,橋堍有精致的祥云抱鼓石。“望春橋上望春波,草綠蘋香鳧鴨多。最是城西好風景,夕陽處處起田歌。”這首膾炙人口的鄉土風光詩,就是清代初期的鄞縣經學家、史學家萬斯同 (1638年~1702年),在 《鄮西竹枝詞》中描寫望春橋的。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
寧波(bo)市(shi)歷史(shi)人文(wen)建筑(zhu)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