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九華山十大著名寺廟

本文章由 MAIGOO編(bian)輯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化城寺
化城寺為九華山開山祖寺,歷史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山寺院的“總叢林”。東晉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為庵。唐至德年間(756—758 年)改建,定名為化城寺。初建的原化城寺,早已蕩然無存。現存寺廟的山門和藏經樓為十六世紀所建,而大雄寶殿和后廳為十九世紀重建。這些建筑除四壁磚墻和瓦頂外,內部為木結構。柱、梁、檁、椽全部采用閂縫對榫、互相楔咬的傳統方法,不用一顆釘子。
02
肉(rou)身寶殿(dian)
肉身寶殿是九華山精華、神圣的地方,也是游客來到九華山的必去之地。肉身寶殿始建于唐貞元年間,原為3層石塔,安葬地藏肉身,俗稱肉身塔,又名“地藏墳”。至宋代始建塔院,明代塔院建殿,以殿護塔,規模宏偉,后歷代均有維修。從肉身寶殿北下99級石階到達“定心臺”,定心臺下建有亭、廊,可直通地藏殿。地藏殿正中供巨型地藏銅像,左側供慈明肉身。地藏殿前為彌勒殿,彌勒殿前的碩大的山門為全山佛殿山門之最。
03
祇園(yuan)寺
祗園寺與甘露寺、百歲宮和東巖禪林合稱九華山四大禪林,本名祗樹庵,據說因為釋迦牟尼在世時居住的地方既不是寺,也不是院,而是精舍或園,所以易名祗園,或稱給孤獨園,現代一般稱為祗園寺。據MAIGOO網小編了解,祇園寺始建于明代,祗園寺是九華山宮殿式與民居式組合、規模較大的寺院,由靈官殿、彌勒殿、大雄寶殿、客堂、齋堂、庫院、退居寮、方丈寮和光明講堂、藏經樓等10座單體建筑組成,建筑面積6600平方米。
04
百歲宮
百歲宮與祗園寺、東崖禪寺、甘露寺并稱九華山“四大叢林”,始建于明代,屢有毀建。廟內供奉著明代無瑕和尚的肉身,因其活到126歲才圓寂所以寺廟得名“百歲宮”,無瑕圓寂后尸身一直不腐,是九華山現存古老的肉身,所以百歲宮是到九華山必游的寺廟之一。百歲宮的主體建筑白墻黑瓦,沿著山崖呈南北走向狹長型排布,好似城墻,山上的巖石穿插入寺院內,給寺廟增添了古樸自然的韻味。
05
甘露(lu)寺
甘露寺為九華四大叢林之一,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同時也是九華山佛學院所在。傳說建寺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說是菩薩顯靈普降甘露,奏報朝廷賜廟名為“甘露寺”。寺廟依山巖錯落而建,殿宇恢宏。寺內雕梁畫棟,輝煌而凝重;曲徑回廊,深邃而幽靜。今存大雄寶殿、配殿、寮房、鐘鼓、碑刻等文物。寺外茂林修竹,溪流淙淙。仲秋季節,寺內數十株古楓與山中楓林相映,似紅霞沐浴,如烈焰燃燒,景色艷麗壯觀。
06
旃檀林
旃檀林,又稱“旃檀禪林”,始建于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光緒十二年(1886)定禪和尚募化重建。據傳初建時,僧人伐寺后琵琶形山丘上古樹,見其木質堅硬,紋絡纖細,酷具異香,喻之為佛家珍品——旃檀樹。謂琵琶形山丘與佛經記述的南印度牛頭山(以盛產旃檀樹聞名)相似,因以名寺為“旃檀林”。寺院由4座廳堂式民居和宮殿式大雄寶殿組合而成。寺內梁棟、門窗、佛龕雕刻精美,藏有匾額、碑刻、法器、供器、瓷器、木器等文物。
07
上禪(chan)堂
上禪堂約建于18世紀,山門雖小,殿宇卻寬敞明亮,佛像栩栩如生,為高手之作。現存寺宇系清末建筑,民居式樣,山門開在大殿東側,別具特色。寺內有若平臺小院,隔離市井。大雄寶殿與韋馱殿南北相對,形成一個寬敞明亮的敞廳。大雄寶殿內供釋迦、觀音、地藏、十八羅漢等塑像。韋馱殿中的韋馱像雕刻精細,惟妙惟肖。上禪堂西崖有金沙泉,泉畔新建滴水觀音亭。金沙泉深不盈甌,四時不竭,“金沙泉”三字系唐朝大詩人李白所題。
08
天臺寺
天臺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禪寺”,位于九華山的天臺峰頂,海拔1306米,為九華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天臺寺歷史悠久,相傳唐時金地藏(地藏菩薩)曾在此居住過。因天臺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跡必到之處地,所以往往將天臺稱為九華山主峰,有到九華“不上天臺,等于白來”之說。天臺寺橫臥于天臺、玉屏峰間的凹地上,坐北朝南,塊石木結構,硬山頂,是一座3層走馬通樓的民居式殿宇。
09
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分上、下兩院,上院始建于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擴修。慧居寺背依高山,面臨竹海,環境十分幽美。殿宇恢宏壯觀,金碧輝煌。大殿正面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十八羅漢坐像。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在九華山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因此,九華許多寺廟都塑、繪有道教人物造像,反映出佛、道二教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歷史現象。
10
雙(shuang)溪寺(si)
雙溪寺位于安徽省青陽縣朱備鎮境內,在東側30里處,故稱之為“九華后山”。雙溪寺背山面水,環境清幽,風景秀麗。雙溪寺為省級重點寺院,東北角雙溪講寺上方建有大興和尚肉身堂,內供大興和尚肉身。寺旁巖石下有“潔泉”,其泉水清澈照人,細流涓涓。雙溪水橫流寺前,滔滔汨汨注入青通大河。時而可聞搗衣砧杵之聲,大有“斷續寒砧斷續風”的詩境。寺內廣種花草,芳香襲人,寺外茶園成片,果木成林。
11
小(xiao)天臺
小臺寺位于肉身殿西南不遠處,原名“明心寺”,又名明心禪林,始建于清光年間,為省級重點寺院。1919年比丘尼妙量法師募化重修,后由僧性海住持該寺。1982年九華山管理處重修,現建筑面積達481平方米。該寺坐落于山坡之上,寺前鋪有一千多主的青石板路面。山門朝向西南,巍峨聳立。寺內建筑前面為玉佛殿、齊堂及寮房,三者全為一體,布局嚴整,建筑宏偉,盡顯一代名剎的風姿。
12
古(gu)拜經谷
古拜經臺在天臺峰下,距觀音峰約2華里,通往天臺之路要繞寺而過。該寺始建于唐,經歷代修建,面積898平方米。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 ,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愿庵”(佛教稱金地藏“大愿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拜經臺大雄寶殿,1994年住持僧圣明法師發心重建,建筑面積650平方米。重檐歇頂,框架結構,造型莊重、渾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賢,后面海島觀音,兩旁十八羅漢。

九(jiu)華(hua)山(shan)十大著(zhu)名(ming)寺廟(miao)(miao)榜(bang)單,是MAIGOO網(wang)小編主要(yao)依據(ju)關部門公布的(de)旅游(you)景區(qu)等級劃分或(huo)景點榮譽稱(cheng)號,結合寺廟(miao)(miao)在(zai)各大相關平臺網(wang)站 (攜程(cheng)、去(qu)哪(na)兒、途牛,飛豬(zhu),同程(cheng)、百度)的(de)口碑評價,公眾知(zhi)名(ming)度,網(wang)絡關注指數等情況,并綜合參考(kao)(kao)互聯(lian)網(wang)相關排行榜(bang)/榜(bang)單進行推薦,榜(bang)單僅供參考(kao)(kao),希望對您想要(yao)了解九(jiu)華(hua)山(shan)最著(zhu)名(ming)的(de)寺廟(miao)(miao)能有所幫助。如有疑問(wen),歡迎在(zai)末尾評論(lun)/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wei)注冊用戶(hu)提供(gong)信(xin)息(xi)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由于更(geng)新時間(jian)(jian)等問(wen)題(ti),可能存在信(xin)息(xi)錯誤(wu)的(de)情況,本站不保證(zheng)所提供(gong)信(xin)息(xi)的(de)準確性、完整性、合法(fa)性和真實性,如有侵(qin)權、錯誤(wu)信(xin)息(xi)或(huo)任(ren)何(he)問(wen)題(ti),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yi)時間(jian)(jian)刪除或(huo)更(geng)正。 版權申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息(xi)(xi)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包括(kuo)但不限于文字(zi)、圖片、圖表、著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yong)戶提供的商業信息(xi)(xi)等(deng)),非經(jing)許(xu)可(ke)不得抄(chao)襲或(huo)使用(yong)。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4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664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6443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