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
登錄 |    

北京十大古橋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一邊旅行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盧溝(gou)橋(包(bao)括宛平(ping)縣城)
盧溝橋(包括宛平縣城),位于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為國家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02
玉帶橋(北京(jing))
全國各地有許多橋梁名曰“玉帶橋”。其中最著名的一座位于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該橋單孔凈跨11.38米,矢高約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制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其它的如江西省信豐縣玉帶橋,等等。玉帶橋在西堤六橋中是最令人喜愛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橋,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
03
北(bei)京市十七孔(kong)橋
十七孔橋是古代漢族橋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頤和園內,是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清乾隆時(1736一1795)建,是園內較大的石橋。 橋由17個橋洞組成,長150米,飛跨于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臥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額北面書“靈獸偃月”,南面書“修煉凌波”,蘊涵著深厚的漢族文化底蘊, 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
04
朝宗橋
朝宗橋又名北河沙橋。位于昌平縣城南10公里、沙河鎮北0.5公里,鞏華城旁,跨北沙河水(溫榆河),與橫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濟橋”相對,相距2.5公里。明朝遷都北京,在天壽山建陵墓,先后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拆掉南北沙河水上的木橋建石橋,北曰“朝宗”,南曰“安濟”。朝宗橋為七孔石橋。全長130米,寬13.3米,中間高7.5米,七孔聯拱結構,橋兩旁有石欄柱53對。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與盧溝橋、永通橋(俗稱八里橋),并稱為“拱衛京師三大橋梁”。
05
琉璃河大橋
琉璃河大橋位于房山區琉璃河,的京石公路上。是房山區境內最大的石拱橋,其規模僅次于盧溝橋。琉璃河又名大石河,古稱圣水,流經這里東行,匯入拒馬河,每到汛期,原建木橋常被沖毀。嘉靖二十五年建成。石橋南北向,橫跨琉璃河上,全長165.5米,寬10.3米,高8余米,共11孔,中孔最大。拱券正中雕有精美的獸頭。橋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砌筑,橋上建有實心欄板和望柱,其上均雕有海棠線等紋飾。堤面鋪以巨型條石。為傳說中的五里長街。從修橋到路堤建成,前后20余年。琉璃河石橋,是北京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石橋之一。
06
通運橋
通運橋位于北京通州張家灣鎮。因橫跨蕭大后河上,又俗稱蕭太后橋,原為木橋,明神宗時建石橋。萬歷三十三年(1605)十月建成,名“通運”。清咸豐元年曾重修。橋南北向,全長13丈,寬3丈。兩邊設石欄,一色青砂巖,每邊各有雕獅望柱22根,神態各異,浮雕寶瓶欄板21塊,瓶紋有別。長方塊花崗巖橫砌金剛墻。僅存石橋與殘垣一段。通運橋為南北走向,全長十三丈,寬三丈,乃三券平面石橋。兩側護以石欄,一色青砂巖,各有二十二根海棠望柱,柱頭雕獅,神態各異;獅下雕為須彌座,束腰飾以連珠紋,上下浮雕仰覆蓮瓣,整齊劃一;兩柱間嵌以欄板,每塊內外兩面各浮雕二只寶瓶,大小一般,紋飾有別,煞為別致。
07
榆河橋
榆河橋在北京市海淀區永豐鄉西玉河村北約500米處的榆河河道上。又名水福橋。早在元代即已建有橋梁,原橋為木制。清康熙年間,因大學士明珠葬于附近,其家人遂重修此橋,易木為石,名永福橋。橋呈東西走向,為五孔花崗巖石板橋。橋長22米,寬5.75米,橋面高出今河床約2.5米。橋墩南面皆有迎水角,橋面中段略高于兩端,微成拱形,兩側有0.45米高的素面石護欄,今石欄多已佚失。兩巖橋頭處砌有石駁岸。橋東有西玉河漢墓群。
08
高粱橋
北京高梁橋位于海淀區西直門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北京西郊歷史上一座名橋。為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義門(今西直門)外所建石橋。明清之時,這里古剎林立,水清見底。當時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兩岸綠蔭下,橋頭酒肆、茶館,游客盈門,為京師郊外一勝景。高亮為北京城保住了水源,北京的人為了紀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橋,取名“高亮橋”。后音轉為“高梁橋”。
09
后門橋
后門橋原稱萬寧橋,位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在地安門以北,鼓樓以南的位置。由于與前門南北相對,京城百姓俗稱地安門為后門,因而此橋也叫后門橋。后門橋位于地安門外大街。橋跨什剎海入玉河處。始建于元代。初名萬寧橋,木結構,后改為石筑,俗稱海子橋。又因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亦稱后門,故稱后門橋。為單孔石拱橋。橋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軸線的北部,為元大都城內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運的標志。
10
永通橋
永通橋是通惠河上的重要橋梁,史稱它是“陸運京儲之通道”。永通橋是北京四大名橋之一。坐落在古老的通惠河上,因距通縣城西八里,故俗稱“八里橋”或“八里莊橋”,而其原名卻鮮為人知了。河北趙縣也有橋名永通橋。石橋的前身是座木橋,因通惠河坡度較大、河水湍急。常將這里原建的木橋沖毀,影響交通,因此有內宮太監李德奏于明英宗,建議于此地建石橋,英宗準奏,正統十一年十二月石橋竣工,英宗賜名“永通橋”。石橋的建成,不僅解決了交通,控制了洪水,還為古老的通惠河增加了一個美麗壯觀的景點。所謂“長橋映月”正是通州八景之一。
加載更多

北京十大古橋排行榜,主要依據地區的古橋進行選擇,通過對比古橋的歷史、知名度、結構、長度等條件,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希望對您想要了解北京有哪些古橋能有所幫助,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zhan)為注冊(ce)用戶(hu)提供信息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冊(ce)用戶(hu)自主發(fa)布上傳(chuan),不代(dai)表本站(zhan)(zhan)觀點(dian),版(ban)權歸原(yuan)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cuo)誤(wu)信息或(huo)任何問題,請及(ji)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jiang)在第一時(shi)間(jian)(jian)刪除(chu)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ye)上相關(guan)信息的知識產權(quan)歸網站方所有(you)(包(bao)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zhu)作權(quan)、商標權(quan)、為用戶(hu)提供(gong)的商業信息等),非(fei)經許(xu)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13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820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