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fen)類(lei)
登錄 |    
寧夏十大著名國家非遺名錄
01
寧(ning)夏山(shan)花兒
“花兒”是一種民歌,廣泛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的廣大地區,被譽為大西北之魂。而寧夏花兒主要指寧夏回族山花兒,俗稱干花兒、山曲子、野花兒,是廣泛傳唱于寧夏回族聚居區的一種代表性民歌體裁,繼承了隴山地區古代山歌(徒歌、相和歌、立唱歌)的某些特征。寧夏回族山花兒帶有濃厚的回族民俗文化特征,在繼承古隴山民歌“三句一疊”的基礎上多以單套短歌的形式即興填詞演唱,多用五聲音階式迂回進行。寧夏回族花兒的代表曲目有《黃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兒本是心上的話》等。寧夏山花兒于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青海花兒、甘肅蓮花山花兒會、新疆花兒等一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
寧(ning)夏回族(zu)剪(jian)紙
寧夏回族剪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著名的傳統手工藝,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海原、同心和隆德等地,屬于中國剪紙“北方派”,也是寧夏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回族剪紙受到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影響,其作品明顯表現出宗教性特征,伊斯蘭風格的裝飾紋樣特色突出,多用幾何紋樣、植物紋樣和文字裝飾紋樣。傳統回族剪紙主要是通過紋樣表現單一形象,如湯瓶、拜氈、清真寺等十分常見的反映回族人民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的造型。寧夏回族剪紙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蔚縣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等一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3
賀蘭硯(yan)制作技(ji)藝
賀蘭石與寧夏枸杞、甘草、灘羊皮、發菜并稱為“寧夏五寶”,賀蘭石名滿天下,被譽為寧夏的“藍寶”,而用賀蘭石制作的賀蘭硯,素有“存墨過三天”之譽,與天下第一的端硯齊名,是中國十大名硯之一。賀蘭石結構均勻,質地細膩,剛柔相宜,色澤清雅瑩潤,形態美妙多姿,是一種難得的雕刻石料,用其刻制的賀蘭硯,具有發墨、存墨、護毫、耐用的優點。賀蘭硯制作技藝于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4
寧夏小(xiao)曲
寧夏小曲,民間稱小曲子,一種傳統說唱藝術。流行于寧夏銀川、永寧、賀蘭、中寧、同心、平羅、惠農等地。現已瀕臨失傳。寧夏小曲子形成年代不詳,方志上無文字記載。據老藝人的回憶,清朝中后期寧夏境內已有民間小曲藝人活動。清光緒年間,寧夏小曲的演唱廣為流行。此時期,寧夏小曲的賣唱藝人也漸多起來,銀川、永寧、吳忠、石嘴山等地已有賣唱班社,這些班社對寧夏小曲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寧夏小曲是寧夏坐唱這種藝術形式的前身。2014年11月11日,寧夏小曲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5
寧(ning)夏手抓羊(yang)肉(rou)制作技藝
手抓羊肉是我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喜愛的傳統美食小吃,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廣泛流傳于寧夏、甘肅等地。手抓羊肉在寧夏簡稱“手抓”,由于寧夏羊肉味鮮、肉嫩、不膻,因此寧夏的手抓羊肉選用散養灘羊,連肉帶骨一起啃,非常過癮。寧夏手抓羊肉在寧夏區內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吳忠手抓羊肉和銀川手抓羊肉最為出名,尤其是吳忠特色小吃手抓羊肉曾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六集《秘境》亮相,聞名全國。寧夏手抓羊肉制作技藝于2021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6
固原磚雕
固原磚雕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傳統美術,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培植的一種藝術,主要流行于隆德和西吉民間,也是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固原磚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其作品具有立意新穎、構圖嚴謹、造型生動、雕工精細的特點,大多作為建筑物上某一部分的裝飾品,鑲嵌在磚木結構房屋的廳堂,正房外的正墻、側墻以及庭院的影壁、門樓和券門之上。固原磚雕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7
隆德楊氏家族泥塑
隆德民間雕塑藝術起源于唐宋時期,成熟于明清兩代,早在宋代紹興年間,已譽滿四方,其中隆德楊氏家族的泥塑藝術最為著名。楊氏家庭泥塑起源于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創始人經多方拜師求教,吸收借鑒各種民間藝術之長,融會貫通,集泥塑、繪畫、木刻、章雕、剪紙、燙花于一體,初步形成楊氏泥塑的基本藝術風格。楊氏家庭泥塑制作過程較為復雜,有配料、釀泥、造像、敷彩等二十多道工序,其間需使用圓雕、浮雕、透雕等多種方法。成品以精美取勝,色澤鮮艷,造型夸張,成為隆德地區民間藝術的首要代表。楊氏家族泥塑于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8
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是流傳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的佛教音樂,與天寧寺梵唄唱誦、魚山梵唄、大相國寺梵樂、直孔噶舉派音樂、拉卜楞寺佛殿音樂“道得爾”、青海藏族唱經調一起作為佛教音樂,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寧夏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北武當廟寺廟音樂一方面具有南國音樂的委婉之風,一方面又不失北國黨項、蒙、藏等民族音樂的高亢。其唱詞以多種語言文字構成,其中既有梵文、巴利文、藏文,又有漢語。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有文樂和武樂之分,其中文樂即唱譜,用工尺譜加以記錄;武樂又名“渣渣子”,用豎行式的記譜方法記錄。兩者結合,形成管樂與打擊樂并奏的寺廟音樂。
09
回族醫(yi)藥
回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學與阿拉伯-伊斯蘭醫學“東西合璧”的產物。當歐洲其他各國尚未脫離神學統治之回族醫藥時,阿拉伯人開始發展科學文化。他們開辦大學、建立圖書館,培養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達到較高水平,在所有科目中,醫學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6月7日,回族醫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吳忠老醋釀(niang)制技藝
吳忠老醋在寧夏經過百年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了一套與現代科學相匹配的、以手工技藝為基礎的傳統老醋釀造技藝,風味獨特,別具特色,這套釀制技藝在中國釀醋史上獨樹一幟。吳忠老醋是飲食中必備的調味品,這里獨特的地理位置、甘甜的黃河水孕育的多種優質雜糧,盛產的水稻、小麥及副產品麩皮、稻殼都是釀醋的最佳主原料。吳忠老醋釀制技藝于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1
寧夏(xia)刺繡
民間繡活是中國傳統手工藝,是集傳統民間美術、民俗知識和傳統手工技藝于一身,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實用價值及收藏價值。其中,寧夏刺繡屬于民間繡活一種,是寧夏回族的一種刺繡工藝,簡稱“回繡”,華貴艷麗、質感厚重,因融入鮮明的西北文化和回族特色而得名。刺繡花草圖案和幾何圖形,是回族婦女刺繡的絕技。回族婦女的刺繡,不僅表現自然美、生活美,而且還藝術地表現其宗教信仰。寧夏刺繡于2021年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冊用戶提供信(xin)息(xi)(xi)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wu),由于更新時(shi)間(jian)(jian)等問(wen)題,可能存在(zai)(zai)信(xin)息(xi)(xi)錯誤的情況,本站不保證所提供信(xin)息(xi)(xi)的準確性(xing)、完整性(xing)、合法性(xing)和(he)真(zhen)實性(xing),如有侵(qin)權、錯誤信(xin)息(xi)(xi)或任何(he)問(wen)題,請及時(shi)聯系(xi)我(wo)們(men),我(wo)們(men)將在(zai)(zai)第一時(shi)間(jian)(jian)刪除(chu)或更正。 版權申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xiang)關信息(xi)的(de)知識(shi)產權歸網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wen)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wei)用戶提(ti)供(gong)的(de)商(shang)業(ye)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7957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044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88728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184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