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zhan)分類
登錄 |    
★★★

梨園戲十大經典劇目

梨園戲十大傳統劇目 梨園戲經典曲目排名 梨園戲代表劇目盤點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4-04-10 評論 0
梨園戲發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以閩南語泉州腔演唱,其保存了宋元南戲的諸多劇作、唱腔和演出規制,分大梨園的上路、下南和小梨園(七子班)三個流派。梨園戲不但以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更以保存著大量的南戲劇目而贏得“活化石”之美譽。本文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梨園戲十大傳統劇目,上榜的有陳三五娘、董生與李氏、節婦吟、呂蒙正、朱文、朱買臣等,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 01
    陳三五娘 梨園戲最具代表性劇目文化部優秀劇目獎
    綜(zong)合(he)指(zhi)數(shu):92.0
    02
    董生與李氏 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綜合指數:91.2
    03
    節婦吟(yin) 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本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綜合(he)指數:90.7
    04
    呂(lv)蒙(meng)正 梨園戲下南/小梨園流派優秀傳統劇目
    綜合(he)指數:89.9
    05
    朱文(wen) 梨園戲上路流派的代表作
    綜合(he)指數:89.2
    06
    朱買臣 梨園戲上路流派的傳統劇目
    綜合指數(shu):88.7
    07
    高文舉 梨園戲小梨園流派“十八棚頭”之一
    綜(zong)合(he)指數:87.9
    08
    蘇秦 梨園戲上路/下南流派優秀傳統劇目
    綜合指數(shu):87.6
    09
    郭(guo)華
    綜合指數:87.2
    10
    商輅
    綜(zong)合指數:86.5

梨園戲10大代表劇目榜(bang)(bang)中榜(bang)(bang),CNPP小編(bian)主要依據作品知(zhi)名(ming)度/影響力/所獲(huo)榮譽,并綜合(he)參考互聯(lian)網(wang)相關排(pai)行榜(bang)(bang)/榜(bang)(bang)單進行推薦(jian),榜(bang)(bang)單僅(jin)供參考,數據截止(zhi)至2023年4月(yue)3日,如有疑(yi)問,歡(huan)迎在末尾評(ping)(ping)論/批評(ping)(ping)指(zhi)正。

本榜單僅供參考使用,如果對于該榜單您有更好的建議,請

梨園戲十大經典劇目
1、陳三五娘
梨園戲最具代表性劇目文化部優秀劇目獎
梨園戲有著許多廣為人知的劇目,其中明代創作的《荔枝記》,作為梨園戲發展的里程碑,標志著梨園戲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荔枝記》在流傳過程中出現字多差訛,曲文減少的現象,后增加"顏臣勾欄詩詞北曲",并改名為《荔鏡記》。《荔鏡記》以輕喜劇的手法,描寫抒情的愛情故事,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而數百年來盛演不衰,傳唱不絕。由于故事出自閩粵兩地,所以《荔鏡記》分別以泉、潮方言、聲腔演出。新編梨園戲《陳三五娘》是根據傳統劇目《荔枝記》改編,戲文增加了不少精彩情節,一些后來被刪節的戲文,則成為民間故事。隨著陳三五娘傳說不斷充實,后來又衍生了曲藝、舞劇、話劇、長篇小說以及電影戲曲片、故事片等文藝形式。
2、董生與李氏
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梨園戲《董生與李氏》,取材自尤鳳偉的現代農村題材短篇小說《烏鴉》,講述了窮塾師董生受彭員外臨終囑托,監視彭之寡妻李氏,以防其再嫁,不料卻因此與李氏產生愛情,進而“監守自盜”的故事。在梨園戲傳統結構的框架下,全劇故事富于傳奇色彩,情節發展如行云流水,人物性格鮮活生動,語言詼諧幽默,音樂優美動聽,表演細膩典雅,十分生動地描寫了古代社會生活及下層人物追求合理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該劇曾獲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并榮膺2003—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文化部第二屆優秀保留劇目大獎。
3、節婦吟
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本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梨園戲經典劇目《節婦吟》,取材于清入沈起鳳筆記《諧鐸》之《兩指題旌》,是著名劇作家王仁杰創作的作品,曾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本獎、第四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以及入選2005至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本劇講述了寡婦顏氏愛慕塾師沈蓉,借送盤纏之名夜奔沈蓉,不料卻遭到無情拒絕,顏氏悔恨難當,斷指自戒;十年后,其子陸郊金榜題名,為母請旌,牽出當年往事;一方“晚節可風”的匾額,最終將顏氏推入深淵。本劇自上演以來,多年來一直備受梨園戲觀眾的歡迎。
4、呂蒙正
梨園戲下南/小梨園流派優秀傳統劇目
梨園戲《呂蒙正》是小梨園流派傳統“十八棚頭”之一,為宋元南戲劇目,但劇本無存。根據相關資料,其與明傳奇舊抄本《彩樓記》在文本上存在繼承關系,可能受現存明末南管選本《呂蒙正》的直接影響,也可能受元代王實甫的雜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一定的影響。現在搬演版本為串折,傳統折目循小梨園流派,部分為下南路子。戲分兩場七折,分別為《打趕》《過橋入窯》《送銀米》《煮糜》《辨腳跡》《探窯》《辭窯》。這部戲文辭古樸典雅又不失活潑,演員表演自然細膩又生動有趣,深受觀眾喜愛。
5、朱文
梨園戲上路流派的代表作
梨園戲劇目大全必有《朱文》,即《朱文太平錢》。《朱文》作為梨園戲上路流派傳統劇目,包括“贈繡篋”、“認真容”、“走鬼”三折,是明代《永樂大典》中記載的“宋元遺篇,海內孤本”改編的,所述是傳統戲曲常見的一見鐘情、失物誤會、人鬼相戀故事,也是梨園戲一直在演的保留劇目,得到戲曲專家的高度評價,贏得“宋元南戲活化石”、“活文物”稱號,具有極高的文化遺產價值。
6、朱買臣
梨園戲上路流派的傳統劇目
梨園戲有哪些?《朱買臣》就是其中之一,為梨園戲“上路”流派的傳統劇目。《朱買臣》劇本經老藝人加以口述后修復而成,包括《逼寫》、《勸董》、《掃街》、《托公》及《說合》五出。雖是殘本,但能完整地呈現《朱買臣》的劇情。劇團在復排之時并未對殘本進行添加修改,盡量保留其原始風貌,同時亦可完整呈現整體劇情。此劇對白、唱詞中含有豐富的閩南古語和俚語,且又保留了許多閩南民間文化元素,故此劇被譽為具有高度文化及研究價值的珍貴劇作。
7、高文舉
梨園戲小梨園流派“十八棚頭”之一
梨園戲《高文舉》為“小梨園”流派“十八棚頭”之一。本劇講述了高文舉得中狀元,太師溫炯強招為婿;發妻王玉真遠路尋夫,陷溫府受盡磨難;兩人不變其心,后終得團聚。該劇保留了元末明初南戲最初的藝術風貌,保留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曲,如《嶺路》《夫為功名》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戲迷,并以“玉真行”之梨園科步動作聞名于世。其中《玉真行》《過溫府》皆為梨園戲經典名段。
8、蘇秦
梨園戲上路/下南流派優秀傳統劇目
梨園古典喜劇《蘇秦》,是梨園戲上路、下南流派優秀傳統劇目,以亦莊亦諧的風格,演繹古代社會的人情冷暖,雅俗共賞,歷來為廣大觀眾所喜愛,是梨園戲盛演不衰、百看不厭的梨園戲經典劇目。該劇目在梨園戲的口傳身授中列為“開坊戲”,有“自君去后”、“特來報”、“當初貧”等名曲,是閩南地區家喻戶曉的一出優秀劇目,多次前往菲律賓、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演出。
9、郭華
小梨園傳統劇目《郭華》,又名《胭脂記》,現存老藝人蔡尤本口述記錄本六出。本劇講述了書生郭華上京赴試,與胭脂鋪女子王月英相愛;郭華因酒誤約,醒后,吞月英留下鞋而亡,幸為土地神救活,遂成就美事。1955年起,先后經林任生、尤世贊、吳捷秋整理,由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演出。1959年,由中國新聞社與香港華文電影制片公司聯合拍成彩色舞臺藝術片,改名《胭脂記》,現已成為梨園戲代表曲目之一。
10、商輅
梨園戲《商輅》,是根據梨園戲小梨園流派傳統折子戲《雪梅教子》和梨園戲老藝人許志仁口述的下南流派傳統劇目《商輅》整理改編而成,整編后的梨園戲《商輅》以大團圓結局。本劇講述了商輅幼年時頑皮逃學忤逆,其寡母秦雪梅堅貞守節,斷杼教子,商輅知錯立志奮發。數年后,商輅連中三元,為其母秦雪梅奏請筑守節烈女牌坊。權臣李文希設計陷害,欲使秦雪梅失節而告商輅欺君之罪,丞相吳文基舍命力保商輅,經一番周折,真相大白后李文希害人反誤己。

其他經典梨園戲劇目:

《鄭(zheng)元和/李亞(ya)仙》《王魁(kui)/王魁(kui)負桂(gui)英》《趙(zhao)貞(zhen)女(nv)/趙(zhao)貞(zhen)女(nv)蔡(cai)二郎/蔡(cai)伯嘴/蔡(cai)伯喈》《劉(liu)智遠/白兔記》《雪梅教(jiao)子(zi)/斷(duan)機教(jiao)子(zi)/雪梅》《倪氏教(jiao)子(zi)》《朱(zhu)弁》《王十朋》《昭(zhao)君和番》《劉(liu)文龍》《冷(leng)溫亭(ting)》《士久弄》《公主別》《韓(han)國華》《朱(zhu)壽(shou)昌》《江中立》《田淑培(pei)》《宋祁(qi)》《姜明道》《劉(liu)永》《尹弘義(yi)》《劉(liu)阮》《杜牧》《梁(liang)意娘》《蘇盼(pan)奴》《顏臣富》《梁(liang)灝》《范雎(ju)》《文武生》《岳霖(lin)》《劉(liu)秀》《劉(liu)大本》《周(zhou)德武》《周(zhou)懷魯》《百里(li)奚》《蘇英》《程鵬舉》《曹彬》《楊六使》《王祥》《趙(zhao)盾》《孫榮》《劉(liu)知(zhi)遠》《蔣(jiang)世隆》《葛(ge)希亮(liang)》《楊文廣》《西祁(qi)山(shan)》《王昭(zhao)君》《崔杼》《高(gao)文興》《八仙賀(he)壽(shou)》《贈繡篋》《認真容》《走(zou)鬼》《林招(zhao)得(de)/林招(zhao)得(de)三負心》《孟(meng)姜女(nv)》《范睢》《促織記》《御碑亭(ting)》《眼藥酸》《打(da)銅鑼》《董永》《楓林晚(wan)》《燕南飛》《那年明月》《團圓宴》《柳暗(an)花明》《采蓮女(nv)進宮》《刺(ci)桐舟》《英雄虎(hu)膽》《裁(cai)衣(yi)》《張協狀元》

更多相關榜單
  • 01
    春草闖堂
  • 02
    團圓之后
  • 03
    狀元與乞丐
  • 04
    江上行
  • 05
    踏傘行
  • 06
    目連救母
  • 07
    秋風辭
  • 08
    江梅妃
  • 09
    海神媽祖
  • 10
    張協狀元
  • 01
    張春郎削發
  • 02
    荔鏡記
  • 03
    楊令婆辯本
  • 04
    辭郎洲
  • 05
    掃窗會
  • 06
    鬧釵
  • 07
    金花女
  • 08
    告親夫
  • 09
    蘇六娘
  • 10
    琵琶記
經典戲曲劇目推薦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注明(ming)“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de)所有(you)(you)作(zuo)(zuo)品(pin),均為MAIGOO網(wang)原創、合法擁有(you)(you)版權(quan)或(huo)有(you)(you)權(quan)使(shi)用(yong)(yong)的(de)作(zuo)(zuo)品(pin),未(wei)經本(ben)網(wang)授權(quan)不得轉載、摘編或(huo)利用(yong)(yong)其它方式使(shi)用(yong)(yong)上述作(zuo)(zuo)品(pin)。已經本(ben)網(wang)授權(quan)使(shi)用(yong)(yong)作(zuo)(zuo)品(pin)的(de),應(ying)在授權(quan)范圍內(nei)使(shi)用(yong)(yong),并(bing)注明(ming)“來源:MAIGOO網(wang)”。違反上述聲明(ming)者,網(wang)站會(hui)追責到底。 推薦入榜>> 糾錯>> 投訴侵權>>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