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臺北故宮博物館 中山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0
贊數: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較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臺北故(gu)宮博(bo)物院基本信息(xi)
  • 開放時間: 08:30-18:30
  • 適宜季節: 全(quan)年
  • 建議游玩時間: 1天
  • 所在地/隸屬: 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臺北故宮博物院怎么樣

臺北(bei)故(gu)宮(gong)(gong)博物(wu)院內收藏(zang)(zang)(zang)有自(zi)南京中央博物(wu)院籌備處、北(bei)平故(gu)宮(gong)(gong)博物(wu)院和(he)北(bei)平圖(tu)書館(guan)等(deng)所(suo)藏(zang)(zang)(zang)來自(zi)北(bei)京故(gu)宮(gong)(gong)、沈陽故(gu)宮(gong)(gong)、避暑山(shan)莊、頤和(he)園、靜宜(yi)園和(he)國(guo)子監等(deng)處的皇家舊藏(zang)(zang)(zang)。所(suo)藏(zang)(zang)(zang)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tao)瓷、古籍文(wen)獻、名畫碑帖(tie)等(deng)皆為稀世之珍。展館(guan)每三個月更(geng)換一次展品。截至(zhi)2014年底,館(guan)藏(zang)(zang)(zang)文(wen)物(wu)達(da)69.6萬余件文(wen)物(wu)。

2015年10月,臺北故宮(gong)為慶祝故宮(gong)博物院90華誕(dan),恰逢意大利(li)傳(chuan)教士(shi)郎世(shi)寧來華300年,向北京故宮(gong)博物院等商(shang)借11件郎世(shi)寧畫作,全面展(zhan)現(xian)18世(shi)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與貢獻,該(gai)展(zhan)至2016年1月6日結束。

2019年8月12日凌晨,臺北故(gu)宮(gong)南院發生3樓(lou)空調機房冒煙事故(gu),所(suo)幸文(wen)物未受(shou)到影響。

發展歷史

北平成立

1911年(nian),清(qing)(qing)帝溥儀(yi)(yi)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之(zhi)初,溥儀(yi)(yi)與中華民國政(zheng)府簽訂《清(qing)(qing)室(shi)優待條件》,清(qing)(qing)帝尊(zun)號仍存不廢(fei),待以各(ge)外國君主之(zhi),清(qing)(qing)帝暫(zan)居紫禁城(cheng),日后移居頤和(he)園。

1914年中華(hua)民國(guo)政府將熱河避暑山莊和沈(shen)陽故(gu)宮(gong)的(de)文物遷移至紫禁城的(de)外廷(ting),設立“古物陳列所”開放參觀。

1924年11月(yue),清(qing)遜帝溥儀被馮玉(yu)祥逐(zhu)出紫(zi)禁城,溥儀居住紫(zi)禁城這段期間,因賞賜、故臣(chen)借觀、拍(pai)賣(mai)點押(ya)、竊取盜賣(mai),使1200多件書畫精品、古籍(ji)善本(ben)和大量珍(zhen)(zhen)寶流失。隨(sui)后(hou)于紫(zi)禁城成立清(qing)室善后(hou)委員(yuan)會,整理宮(gong)內(nei)珍(zhen)(zhen)藏文物。

1925年9月,成立(li)清室(shi)古物(wu)(wu)保管委(wei)員(yuan)(yuan)會(hui)(hui),由李石曾出(chu)任委(wei)員(yuan)(yuan)長。清室(shi)善(shan)后委(wei)員(yuan)(yuan)會(hui)(hui)制定《故宮博物(wu)(wu)院臨(lin)(lin)時(shi)組織(zhi)大綱(gang)》、《故宮博物(wu)(wu)院臨(lin)(lin)時(shi)董事會(hui)(hui)組織(zhi)章程》及《故宮博物(wu)(wu)院臨(lin)(lin)時(shi)理事會(hui)(hui)章程》。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建立(li)“故宮博物(wu)(wu)院”(此時(shi)尚無設置院長)。

1928年(nian)6月,國民(min)政府委(wei)員會(hui)委(wei)員經亨頤(yi)提案廢除故宮(gong)(gong)博(bo)物(wu)院(yuan)、成立逆產(chan)處(chu)理(li)(li)委(wei)員會(hui)處(chu)理(li)(li)并(bing)變賣(mai)故宮(gong)(gong)文物(wu)、建(jian)議(yi)在南(nan)京另設“中(zhong)央博(bo)物(wu)院(yuan)”,后來在古物(wu)保(bao)管委(wei)員會(hui)委(wei)員長張繼的(de)(de)反對下,使經亨頤(yi)的(de)(de)前兩項計劃無法(fa)成功。同一時(shi)間派(pai)易培基接收(shou)故宮(gong)(gong)博(bo)物(wu)院(yuan),公布《故宮(gong)(gong)博(bo)物(wu)院(yuan)組織法(fa)》與《故宮(gong)(gong)博(bo)物(wu)院(yuan)理(li)(li)事會(hui)條例》,隔年(nian)2月接任(ren)(ren)第(di)一任(ren)(ren)院(yuan)長。

抗戰南遷

故宮博物(wu)院于(yu)抗日(ri)戰爭的(de)前夕,選擇重要文(wen)物(wu)南遷。

1931年,日本(ben)發(fa)動九一八事變侵(qin)占東北后,國民(min)政府(fu)開始計(ji)劃(hua)將(jiang)博物(wu)院文物(wu)南運。隔(ge)年,日軍(jun)攻(gong)占熱河、進逼北平,故(gu)宮理(li)事會要求博物(wu)院選(xuan)擇(ze)院藏文物(wu)菁華裝箱(xiang)儲置(zhi),開始南運。

1933年2月(yue)6日,北平戒嚴(yan),華(hua)北情勢告急,第(di)一批南(nan)遷文(wen)物抵達上海,期間南(nan)遷文(wen)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等單(dan)位文(wen)物的6,066箱。隔年2月(yue),故宮改隸行政(zheng)院(yuan),命馬衡為(wei)院(yuan)長(chang)。

1936年(nian)12月(yue),南(nan)遷文物由上(shang)海轉(zhuan)運首都南(nan)京。

1937年(nian)1月,故宮博(bo)(bo)物院(yuan)南(nan)京分院(yuan),即中央博(bo)(bo)物院(yuan)正式成立。8月,上海(hai)爆發淞(song)滬(hu)會戰,南(nan)遷文物再(zai)由莊(zhuang)尚嚴(yan)等人第一(yi)批80箱南(nan)京文物遷至長沙;隔年(nian)11月再(zai)轉運至貴陽安(an)順暫置(1944年(nian)再(zai)運往(wang)四川巴(ba)縣)。

1937年(nian)(nian)(nian)11月,第二批(pi)9369箱(xiang)以水(shui)路,經由長江至(zhi)(zhi)漢口;1939年(nian)(nian)(nian)5月再移往(wang)宜昌、重慶至(zhi)(zhi)四川樂山。第三批(pi)7286箱(xiang)文(wen)物(wu)(wu)由那志(zhi)良走隴海鐵路運(yun)(yun)至(zhi)(zhi)陜西(xi)寶雞(ji);1939年(nian)(nian)(nian)7月,再轉卡車經漢中運(yun)(yun)抵成都(dou),隨后又運(yun)(yun)往(wang)峨(e)眉(mei)古廟安置,成立故宮(gong)博物(wu)(wu)院峨(e)眉(mei)辦事處。最后南(nan)遷至(zhi)(zhi)南(nan)京的文(wen)物(wu)(wu),約2900箱(xiang)文(wen)物(wu)(wu)因來不及運(yun)(yun)送,滯(zhi)留在南(nan)京。北平淪(lun)陷(xian)后,北平故宮(gong)仍留有許多文(wen)物(wu)(wu),淪(lun)陷(xian)期間還在繼(ji)續(xu)清(qing)點未(wei)曾登記(ji)的文(wen)物(wu)(wu),并又廣泛征(zheng)集了一批(pi)珍貴文(wen)物(wu)(wu)。

文物遷臺

抗戰結束后(hou)(hou),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許多珍貴的圖(tu)書(shu)(shu)和(he)藝(yi)術(shu)品,隨后(hou)(hou)運(yun)往臺灣(wan)的精品文物之(zhi)中(zhong)就(jiu)有(you)這部(bu)分圖(tu)書(shu)(shu)和(he)藝(yi)術(shu)品。包(bao)含了北(bei)平故(gu)宮博(bo)物院(yuan)2,972箱(xiang),中(zhong)央博(bo)物院(yuan)852箱(xiang)書(shu)(shu)畫(hua)、瓷器、玉器,另外加上北(bei)平圖(tu)書(shu)(shu)館的善本圖(tu)書(shu)(shu)和(he)外交部(bu)條約(yue)檔(dang)案(an)等(deng)共(gong)5,422箱(xiang)。國共(gong)內戰后(hou)(hou)期,杭立武負(fu)責搶運(yun)這批(pi)故(gu)宮國寶至臺灣(wan),中(zhong)華民國政府遷運(yun)臺灣(wan)的文物本來計劃共(gong)運(yun)送五次,但因戰爭形勢(shi)突(tu)變一共(gong)只運(yun)了三次。

1945年(nian),抗日戰爭勝利后,南遷文物先集(ji)中運至重慶(qing)。

1947年(nian)6月(yue),南(nan)遷(qian)文(wen)物由重慶循(xun)水路運回南(nan)京,至12月(yue)全數運抵(di)。

1948年(nian)人民(min)解放戰爭勝利在即(ji),國(guo)民(min)政府(fu)(fu)令故(gu)(gu)宮博物(wu)(wu)(wu)(wu)(wu)院(yuan)挑選貴(gui)重(zhong)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以軍艦(jian)轉(zhuan)運臺灣(wan)(wan)。國(guo)民(min)政府(fu)(fu)將故(gu)(gu)宮博物(wu)(wu)(wu)(wu)(wu)院(yuan)南遷(qian)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中(zhong)(zhong)(zhong)央博物(wu)(wu)(wu)(wu)(wu)院(yuan)籌備(bei)處(chu)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中(zhong)(zhong)(zhong)央圖(tu)書(shu)館善(shan)本圖(tu)書(shu)、中(zhong)(zhong)(zhong)央研(yan)究(jiu)院(yuan)歷(li)史(shi)語(yu)言研(yan)究(jiu)所考古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外交部(bu)檔案開始運往臺灣(wan)(wan),成立(li)“中(zhong)(zhong)(zhong)央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聯(lian)合保管處(chu)”。12月27日,第一批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772箱(xiang)(xiang)(xiang)(包括故(gu)(gu)宮博物(wu)(wu)(wu)(wu)(wu)院(yuan)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320箱(xiang)(xiang)(xiang)、中(zhong)(zhong)(zhong)央博物(wu)(wu)(wu)(wu)(wu)院(yuan)籌備(bei)處(chu)212箱(xiang)(xiang)(xiang)、中(zhong)(zhong)(zhong)央研(yan)究(jiu)院(yuan)歷(li)史(shi)語(yu)言研(yan)究(jiu)所120箱(xiang)(xiang)(xiang)、中(zhong)(zhong)(zhong)央圖(tu)書(shu)館60箱(xiang)(xiang)(xiang)、外交部(bu)重(zhong)要(yao)檔案60箱(xiang)(xiang)(xiang))由中(zhong)(zhong)(zhong)鼎艦(jian)運抵基隆港。南京國(guo)民(min)政府(fu)(fu)還下令留在北平(ping)的故(gu)(gu)宮博物(wu)(wu)(wu)(wu)(wu)院(yuan)院(yuan)長(chang)馬衡(heng)將留在北平(ping)的文(wen)(wen)(wen)物(wu)(wu)(wu)(wu)(wu)菁華裝箱(xiang)(xiang)(xiang),分批空(kong)運南京,馬院(yuan)長(chang)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xiang)(xiang)(xiang),以致于后來一箱(xiang)(xiang)(xiang)也未運走(zou)。

1949年(nian),1月(yue)6日(ri)(ri)(ri)第二批由招商局(ju)海(hai)滬(hu)輪(lun)于(yu)1月(yue)6日(ri)(ri)(ri)運(yun)(yun)(yun)出,1月(yue)9日(ri)(ri)(ri)到達(da)基隆,共(gong)計3502箱(xiang)(xiang)(xiang)(xiang)(包(bao)括(kuo)故宮(gong)博(bo)物(wu)(wu)院(yuan)1680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博(bo)物(wu)(wu)院(yuan)籌(chou)備處(chu)(chu)486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研究院(yuan)歷史語言研究所856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圖(tu)(tu)書(shu)(shu)館(guan)462箱(xiang)(xiang)(xiang)(xiang)、北(bei)平圖(tu)(tu)書(shu)(shu)館(guan)明(ming)清(qing)輿(yu)圖(tu)(tu)18箱(xiang)(xiang)(xiang)(xiang))。第三(san)批文物(wu)(wu)由昆(kun)侖(lun)號軍艦(jian)(jian)于(yu)1月(yue)29日(ri)(ri)(ri)運(yun)(yun)(yun)出,2月(yue)22日(ri)(ri)(ri)運(yun)(yun)(yun)抵(di)基隆港,共(gong)1244箱(xiang)(xiang)(xiang)(xiang);第三(san)次原本計劃搬(ban)運(yun)(yun)(yun)2000箱(xiang)(xiang)(xiang)(xiang)(包(bao)括(kuo)故宮(gong)博(bo)物(wu)(wu)院(yuan)1700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博(bo)物(wu)(wu)院(yuan)籌(chou)備處(chu)(chu)150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圖(tu)(tu)書(shu)(shu)館(guan)150箱(xiang)(xiang)(xiang)(xiang)),但軍艦(jian)(jian)一到海(hai)軍部(bu)眷屬就搶先上(shang)船,杭(hang)立武只好(hao)找海(hai)軍司令桂(gui)永清(qing)解(jie)決,最(zui)后下(xia)令拆除(chu)辦公桌,但由于(yu)運(yun)(yun)(yun)輸(shu)艦(jian)(jian)艙(cang)位有限,最(zui)后只能運(yun)(yun)(yun)出1244箱(xiang)(xiang)(xiang)(xiang)(包(bao)括(kuo)故宮(gong)博(bo)物(wu)(wu)院(yuan)972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博(bo)物(wu)(wu)院(yuan)籌(chou)備處(chu)(chu)150箱(xiang)(xiang)(xiang)(xiang)、中(zhong)央(yang)圖(tu)(tu)書(shu)(shu)館(guan)28箱(xiang)(xiang)(xiang)(xiang)),剩下(xia)的故宮(gong)博(bo)物(wu)(wu)院(yuan)728箱(xiang)(xiang)(xiang)(xiang)和中(zhong)央(yang)圖(tu)(tu)書(shu)(shu)館(guan)28箱(xiang)(xiang)(xiang)(xiang)被(bei)迫留在(zai)南(nan)京。至(zhi)此(ci),總共(gong)有2972箱(xiang)(xiang)(xiang)(xiang)故宮(gong)博(bo)物(wu)(wu)院(yuan)文物(wu)(wu)運(yun)(yun)(yun)臺,南(nan)京還剩11178箱(xiang)(xiang)(xiang)(xiang)故宮(gong)文物(wu)(wu),其(qi)中(zhong)大部(bu)分(fen)在(zai)五(wu)十(shi)年(nian)代運(yun)(yun)(yun)回北(bei)京故宮(gong),剩下(xia)兩千多箱(xiang)(xiang)(xiang)(xiang)暫(zan)存南(nan)京至(zhi)今(jin)。為(wei)阻(zu)止(zhi)文物(wu)(wu)遷臺,南(nan)京中(zhong)央(yang)博(bo)物(wu)(wu)院(yuan)共(gong)產黨員陶孟和曾發動群眾阻(zu)止(zhi),但未成功。

1949年8月(yue)23日,文(wen)物遷入臺中(zhong)縣霧峰鄉(xiang)吉峰村,并成立“中(zhong)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隸屬于教育部,由(you)杭立武部長(chang)兼任主任委員,并于臺中(zhong)縣霧峰鄉(xiang)北溝覓地建筑庫房(隔年4月(yue)落(luo)成,文(wen)物隨(sui)即遷入)。11月(yue),戰(zhan)時河南省存放(fang)在重慶中(zhong)央大(da)學柏溪分(fen)校(xiao)的68箱(xiang)出土文(wen)物,亦搶運到臺灣并存放(fang)在臺中(zhong)市糖(tang)廠倉庫。

1950年4月,臺中郊外(wai)霧峰(feng)鄉吉(ji)峰(feng)村(cun)倉庫(ku)落成,運(yun)臺文物(wu)隨(sui)即(ji)遷入(ru)新庫(ku)存(cun)貯。

1951年(nian)6月,成(cheng)(cheng)立(li)兩(liang)院存(cun)臺文物(wu)(wu)清(qing)點委員會(hui),延聘(pin)學者、專家為委員,進行重編箱(xiang)號、抽(chou)查箱(xiang)內文物(wu)(wu),直(zhi)到(dao)1954年(nian)才完成(cheng)(cheng)。這(zhe)次清(qing)點也編制(zhi)了(le)《點查清(qing)冊》,成(cheng)(cheng)為存(cun)臺兩(liang)院文物(wu)(wu)的原始(shi)清(qing)冊。

1954年,“中央圖書(shu)館(guan)”在(zai)臺北復館(guan),聯管處改組,并(bing)開始(shi)出版(ban)重要資料(liao)。

1956年,“北溝文(wen)物(wu)陳列室”正(zheng)式(shi)開放(后毀于九二一地(di)震)。

1956年(nian),早于臺北故宮博(bo)物(wu)(wu)院,國民黨當局在臺灣建立第(di)一座(zuo)博(bo)物(wu)(wu)館“文(wen)物(wu)(wu)美(mei)術館”,收藏來自(zi)河南(nan)的(de)38箱文(wen)物(wu)(wu),加上日本歸還掠奪(duo)的(de)文(wen)物(wu)(wu)51箱,奠定了史博(bo)館的(de)“家底(di)”。

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zhu)下,在庫房(fang)之外又(you)建一(yi)小型陳列室,公開(kai)展覽所(suo)藏文物(wu)(wu)。蔣介(jie)石巡視“文物(wu)(wu)美術館(guan)”,并改(gai)館(guan)名(ming)為“歷史博物(wu)(wu)館(guan)”。

臺北建館

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xin)館。新(xin)址為紀念孫中(zhong)山(shan)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zhong)山(shan)博物院。后(hou)中(zhong)央博物院歸并故宮博物院后(hou),故宮博物院全(quan)部文(wen)物由臺中(zhong)運(yun)(yun)至臺北中(zhong)山(shan)博物院,以此(ci)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至此(ci),運(yun)(yun)臺文(wen)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de)保(bao)存環境。

1969年(nian)(nian),制定相關征集辦法,在臺灣展(zhan)開增加藏品(pin)的行動。1967年(nian)(nian)-2008年(nian)(nian)8月期間,透過其(qi)它機關移交(jiao)1,651件(jian),受贈32,326件(jian)冊(ce),收購12,751件(jian)冊(ce),合計(ji)46,728件(jian)冊(ce)。

進入20世紀80年代,臺灣博(bo)物館(guan)業迅(xun)速(su)發(fa)展(zhan),各主題博(bo)物館(guan)突出特色,吸引人(ren)們的視線。史博(bo)館(guan)沒有固步自封落后(hou)于時代,其品位和實力仍(reng)穩居前(qian)列。上世紀80年代末(mo),臺灣當局開放老兵赴大陸探(tan)親,史博(bo)館(guan)適(shi)時推(tui)出大陸探(tan)親攝影展(zhan),轟(hong)動全島(dao)。隨著兩岸交流的深(shen)入,又(you)陸繼推(tui)出林風(feng)眠九十回顧展(zhan)、李可染書畫展(zhan)、傅抱石畫展(zhan)。

1989年(nian),聘請社會學者、專家四(si)十(shi)余(yu)人組(zu)成委員小組(zu),再次(ci)進行全院藏(zang)品(pin)文(wen)(wen)物(wu)的(de)清點檢驗(yan),至1991年(nian)5月完成。此次(ci)完成了藏(zang)品(pin)文(wen)(wen)物(wu)登錄號簽(qian)張貼,文(wen)(wen)物(wu)建卡(ka)照片攝照以及(ji)文(wen)(wen)物(wu)保存狀況的(de)了解。

2000年臺(tai)灣地區(qu)政黨輪(lun)替后,臺(tai)灣“中央研究(jiu)院”院士杜(du)正勝接任院長,館(guan)藏(zang)方向朝擴大至東南亞、南太平洋文物的(de)趨勢,以呼應(ying)臺(tai)灣原(yuan)住民與南島文化的(de)傳承(cheng)關系(xi)。

2002年,臺灣(wan)當(dang)局“行政院”通過改建(jian)案。

2006年,改建(jian)(jian)后故宮(gong)隨建(jian)(jian)筑更新(xin)推出(chu)“Old is New”概念(nian),以行銷方(fang)式推廣(guang)典藏(zang)。參考法(fa)(fa)國(guo)國(guo)際(ji)博(bo)物聯合會影像授權(quan)(quan)辦(ban)法(fa)(fa),援用文資法(fa)(fa)第六(liu)十九條規定,制定影像授權(quan)(quan)收(shou)費規定。

2007年,臺灣當(dang)局“行政院(yuan)”提出修正故宮組(zu)織(zhi)條例,將收藏“中國”文(wen)物改為“國內(nei)外文(wen)物”,被立(li)法院(yuan)否決。

2009年(nian)2月(yue)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帶團赴中國(guo)大陸訪問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度開啟兩(liang)岸故宮交(jiao)流,而北京故宮也將在3月(yue)份訪臺。10月(yue)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辦(ban)的(de)“雍正大展”,將成為(wei)兩(liang)岸故宮合(he)作(zuo)的(de)試金石(shi)。

2009年3月1日,北(bei)京(jing)(jing)故(gu)宮(gong)博物(wu)(wu)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長(chang)鄭欣淼(miao)率團抵(di)達臺(tai)北(bei),他們此行將專程(cheng)訪(fang)問臺(tai)北(bei)故(gu)宮(gong)博物(wu)(wu)院(yuan)(yuan)(yuan),這也是對半(ban)個月前周功鑫以臺(tai)北(bei)故(gu)宮(gong)博物(wu)(wu)院(yuan)(yuan)(yuan)院(yuan)(yuan)(yuan)長(chang)身份首訪(fang)北(bei)京(jing)(jing)故(gu)宮(gong)的回訪(fang)。

博館擴建

1964年(nian),臺北故宮博(bo)物院正館(guan)開始興建。1966年(nian),第一期新館(guan)左右(you)兩翼擴建工程完竣。

1971年,第二(er)期擴建(jian)工程從(cong)新(xin)館(guan)兩翼向前擴建(jian)完(wan)竣,陳列室面積(ji)達到8,777.41平(ping)方米(mi)。

1983年10月,成(cheng)立“張(zhang)大千(qian)先生(sheng)紀念館”。

1984年(nian),第(di)三期擴建工(gong)程(cheng)故宮新建行政(zheng)大樓啟(qi)用。庫房(fang)和展場建立(li)恒(heng)溫恒(heng)濕、防(fang)(fang)火防(fang)(fang)潮、防(fang)(fang)震防(fang)(fang)盜等措施保(bao)護,又仿乾隆養心(xin)殿西室書齋于正館設“三希堂”。隔年(nian),仿宋明庭園(yuan)設“至(zhi)善(shan)園(yuan)”。

1994年,臺(tai)北故(gu)宮(gong)博(bo)物院院長秦孝儀提出改建(jian)構想(xiang)。隔年,第四期擴(kuo)建(jian)工程圖(tu)書文獻大樓竣工使(shi)用,同年又增設“至德園”。

2000年,杜(du)正勝(sheng)接任院(yuan)長(chang),計劃進行第(di)五期正館擴(kuo)充整建,并推動故宮南部院(yuan)區之(zhi)規劃設立(li)。

2007年2月,正(zheng)館擴(kuo)充整建(jian)(jian)(jian)工(gong)程完工(gong),展覽(lan)空(kong)間達到9,613.91平方米(mi)、非專業展覽(lan)用之公(gong)共空(kong)間則增加(jia)至10,656.98平方米(mi)、行政空(kong)間增至8,852.69平方米(mi)。同年,檢調偵(zhen)辦(ban)故(gu)宮(gong)(gong)博物院改建(jian)(jian)(jian)擴(kuo)建(jian)(jian)(jian)工(gong)程弊案,故(gu)宮(gong)(gong)先(xian)后任院長、官員涉入其(qi)中,總共15人遭起訴。

館藏文物

在臺北(bei)故宮博物院收藏的(de)(de)珍品中(zhong),有(you)甲骨(gu)檔案2萬(wan)多(duo)片;陶瓷器(qi)2萬(wan)多(duo)件,包(bao)括(kuo)從(cong)原始陶器(qi)到明(ming)清(qing)(qing)(qing)瓷器(qi);銅器(qi)1萬(wan)多(duo)件,包(bao)括(kuo)歷(li)(li)代錢幣,其(qi)(qi)中(zhong)有(you)商周到春秋戰國時(shi)(shi)期的(de)(de)青銅器(qi)4300多(duo)件,其(qi)(qi)中(zhong)有(you)著(zhu)名的(de)(de)新石(shi)器(qi)時(shi)(shi)代的(de)(de)玉(yu)(yu)璧、玉(yu)(yu)圭(gui)、玉(yu)(yu)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de)(de)清(qing)(qing)(qing)代玉(yu)(yu)雕“翠(cui)玉(yu)(yu)白菜”、“避邪(xie)雕刻(ke)”、“三(san)鑲玉(yu)(yu)如意”等;古(gu)(gu)代書畫近1萬(wan)件,其(qi)(qi)中(zhong)有(you)從(cong)唐至(zhi)清(qing)(qing)(qing)歷(li)(li)代名家的(de)(de)代表作,如三(san)稀之(zhi)(zhi)一的(de)(de)王羲之(zhi)(zhi)《快雪時(shi)(shi)晴帖(tie)(tie)》,黃公(gong)望的(de)(de)《富春山居圖(tu)》后部長(chang)卷,懷素的(de)(de)《自(zi)敘帖(tie)(tie)》,顏真卿的(de)(de)《劉中(zhong)使帖(tie)(tie)》,蘇東坡的(de)(de)《寒(han)食帖(tie)(tie)》,張宏的(de)(de)《華子岡圖(tu)》等;善(shan)本(ben)古(gu)(gu)籍有(you)近20萬(wan)冊,包(bao)括(kuo)中(zhong)國僅有(you)四部的(de)(de)《四庫全書》較完整的(de)(de)一部;明(ming)清(qing)(qing)(qing)檔案文獻近40萬(wan)件,其(qi)(qi)中(zhong)有(you)清(qing)(qing)(qing)朝歷(li)(li)代皇帝朱批奏折(zhe)、軍(jun)機處檔案、清(qing)(qing)(qing)史館檔、實錄(lu)、起(qi)居注等,以及世界(jie)罕見的(de)(de)滿文老檔40巨(ju)冊。

銅(tong)器-6,044件 繪畫-5,287件

瓷器-25,423件(jian) 書法-3,046件(jian)

玉器-12,104件(jian) 法(fa)帖-474件(jian)

漆器-707件(jian) 絲繡-306件(jian)

琺(fa)瑯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1件 善本(ben)書籍-198,459冊

文具-2,379件(jian) 清宮檔案文獻-386,729冊件(jian)

錢(qian)幣-6,953件 滿蒙(meng)藏文文獻-11,501件

織品-138件(jian) 拓片-895件(jian)

雜(za)項(xiang)-12,347件

以上總計677,609件(jian)冊,是(shi)到(dao)2009年11月(yue)底全院(yuan)(yuan)的典藏量。瓷器(qi)(qi)2萬(wan)多(duo)(duo)件(jian),包括(kuo)原始陶器(qi)(qi)到(dao)明(ming)清瓷器(qi)(qi),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該(gai)院(yuan)(yuan)是(shi)收藏中國古代瓷器(qi)(qi)最精、最多(duo)(duo)的機構之一;藏有銅(tong)器(qi)(qi)1萬(wan)多(duo)(duo)件(jian),包括(kuo)歷代錢(qian)幣,有商周到(dao)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tong)器(qi)(qi)4300多(duo)(duo)件(jian),如商代蟠龍(long)紋(wen)盤、獸面紋(wen)壺、西周毛公(gong)鼎、戰國犧尊(zun)等;玉器(qi)(qi)1萬(wan)多(duo)(duo)件(jian)。

臺(tai)北故(gu)宮(gong)博(bo)物院(yuan)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nian)來宋至清(qing)歷朝(chao)皇(huang)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de)稀世(shi)珍(zhen)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bo)物館(院(yuan))的(de)收藏都不能(neng)比的(de)。價值連(lian)城的(de)極品更是數以千(qian)計,如銅器(qi)(qi)中的(de)西周毛公鼎、散氏盤;玉器(qi)(qi)中的(de)翠玉白菜(cai)、辟邪雕刻(六朝(chao)古墓出土);書法中的(de)王羲(xi)之《快雪時(shi)晴帖(tie)》;顏真卿、宋徽(hui)宗(趙佶)書法手跡;畫卷中的(de)張宏《華(hua)子岡圖》;以及中唐至清(qing)歷代名家的(de)代表(biao)作(zuo);瓷器(qi)(qi)中的(de)宋、明(ming)、清(qing)名窯(yao)名家親制(zhi)品,官窯(yao)制(zhi)御用藝瓷等,國寶級(ji)文物。

臺北(bei)故宮博物院70萬(wan)件藏(zang)品(包括近40萬(wan)件明清檔案)堪稱中國文(wen)化藝術之(zhi)寶庫,北(bei)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le)180萬(wan)件的(de)珍藏(zang)(另有800萬(wan)件明清檔案撥交(jiao)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guan))同樣無人(ren)匹敵。

金石:遷臺(tai)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shi)(shi)最重要的,鼎是(shi)(shi)國家的象(xiang)征,所以拿走了(le)不少(shao)(2382件)青銅(tong)器去臺(tai)北。

書畫:文(wen)人(ren)重視書(shu)(shu)(shu)(shu)畫(hua),書(shu)(shu)(shu)(shu)畫(hua)本身(shen)也好運載(zai),能拿(na)的(de)盡可能拿(na),共拿(na)走了5424件去臺北(bei)(bei),其(qi)中僅宋畫(hua)即達(da)943(實(shi)際上,臺北(bei)(bei)故(gu)宮(gong)(gong)博物院元以前(qian)繪畫(hua)和書(shu)(shu)(shu)(shu)法(fa)分(fen)別為574件(不包(bao)括南(nan)薰殿宋以前(qian)帝后像)和155件,被清(qing)宮(gong)(gong)歸為宋畫(hua)的(de)作(zuo)(zuo)品(pin)中有(you)相當部分(fen)屬后世作(zuo)(zuo)品(pin)。臺北(bei)(bei)故(gu)宮(gong)(gong)博物院在(zai)鑒定(ding)(ding)方(fang)面較為松散,以沿用清(qing)宮(gong)(gong)舊定(ding)(ding)結論為主(zhu),宋元山(shan)水畫(hua)系列(lie)可構(gou)成臺灣故(gu)宮(gong)(gong)博物院的(de)極(ji)品(pin)特展(zhan);北(bei)(bei)京故(gu)宮(gong)(gong)則追(zhui)回370件被溥(pu)儀(yi)私帶(dai)出宮(gong)(gong)的(de)絕品(pin)書(shu)(shu)(shu)(shu)畫(hua)(溥(pu)儀(yi)共帶(dai)走1300余(yu)件書(shu)(shu)(shu)(shu)畫(hua)精品(pin),其(qi)中大部分(fen)回到大陸各博物館(guan),又接受大量民間捐贈,共藏(zang)(zang)有(you)繪畫(hua)、壁畫(hua)、版畫(hua)、書(shu)(shu)(shu)(shu)法(fa)、尺牘(du)、碑帖約14萬件,占世界公(gong)立博物館(guan)所藏(zang)(zang)中國(guo)古代書(shu)(shu)(shu)(shu)畫(hua)總(zong)量的(de)四分(fen)之一左右,其(qi)中早期書(shu)(shu)(shu)(shu)畫(hua)(尤其(qi)人(ren)物畫(hua))和元代書(shu)(shu)(shu)(shu)畫(hua)品(pin)質極(ji)佳,明清(qing)收藏(zang)(zang)極(ji)其(qi)豐富、全面。

玉器:中國有君子佩玉(yu)之說,故玉(yu)器也拿走不(bu)少,現有1萬件;但也留(liu)下(xia)2.3萬件精品。

陶瓷: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

宮廷:臺北故宮(gong)博物院收藏(zang)有(you)比較完(wan)備的宋元以及明代的帝(di)后(hou)畫(hua)像,多為故宮(gong)南熏殿舊藏(zang),但沒有(you)清代帝(di)后(hou)畫(hua)像。

書畫藏品:共(gong)計約有9120件,以(yi)元朝(chao)(chao)作為劃分點,著名的(de)展品包含郭熙(xi)《早春(chun)圖》、范寬《溪山行旅圖》以(yi)及蘇軾《寒(han)食(shi)帖》等;陶器(qi)展品以(yi)宋代五大名窯(yao)瓷器(qi)、明代官(guan)窯(yao)瓷器(qi)和清宮舊藏瓷器(qi)為大宗,著名的(de)康雍乾(qian)三朝(chao)(chao)琺瑯彩(cai)瓷器(qi)即(ji)為代表;圖書典籍部分以(yi)宋朝(chao)(chao)、元朝(chao)(chao)和明朝(chao)(chao)的(de)版本(ben)較多且完(wan)整(zheng)度高,如文淵閣(ge)《四(si)庫全(quan)書》、摛藻(zao)堂(tang)《四(si)庫全(quan)書薈要(yao)》、《宛委(wei)別藏》等,都是展品特色(se)所在。

出版作品

該院(yuan)出(chu)版(ban)有《中華(hua)五千年(nian)文(wen)(wen)(wen)明集刊(kan)(kan)》、《國之(zhi)重寶(bao)》、《惠風和暢》、《文(wen)(wen)(wen)物光華(hua)》、《故宮(gong)寶(bao)藏》、《元(yuan)四(si)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hua)皴(cun)法點苔之(zhi)研究》、《清代通鑒長(chang)編》等著作,并影印出(chu)版(ban)了文(wen)(wen)(wen)淵(yuan)閣(ge)《四(si)庫(ku)全(quan)書》。院(yuan)內還有定期刊(kan)(kan)物《故宮(gong)文(wen)(wen)(wen)物月刊(kan)(kan)》和《故宮(gong)學術季刊(kan)(kan)》。

重要活動

先后舉辦“商周青銅禮器展(zhan)(zhan)”、“我國(guo)瓷器的(de)發(fa)展(zhan)(zhan)”、“書畫精華(hua)特展(zhan)(zhan)”、“故宮藏(zang)玉”、“中華(hua)民國(guo)開(kai)國(guo)史料展(zhan)(zhan)”等展(zhan)(zhan)覽。在建院60周年之際(ji),舉辦了(le)(le)大(da)型綜合陳列“華(hua)夏(xia)文化(hua)與世界(jie)文化(hua)之關系(xi)特展(zhan)(zhan)”。還(huan)在院內開(kai)辟了(le)(le)“三希(xi)堂古典茶藝(yi)雅座(zuo)”和(he)仿宋、明庭(ting)園“至善園”。為了(le)(le)方(fang)便外地民眾參(can)觀,還(huan)舉辦了(le)(le)巡(xun)回文物(wu)展(zhan)(zhan)覽,深(shen)入許多市(shi)縣展(zhan)(zhan)出。

機構設置

院長(chang)(chang)、副(fu)院長(chang)(chang)、主任秘書(shu)、參事

器物處(chu)(chu)(chu)、書(shu)畫處(chu)(chu)(chu)、圖書(shu)文獻處(chu)(chu)(chu)、文創營(ying)銷處(chu)(chu)(chu)、教(jiao)育展資處(chu)(chu)(chu)、南院處(chu)(chu)(chu)、安(an)全管理(li)室、秘書(shu)室、人事室、主計室、政風室

歷任領導

蔣復璁(1965年9月-1983年1月)

秦孝儀(1983年-2000年)

杜(du)正勝(sheng)(2000年(nian)-2004年(nian))

石守謙(2004年(nian)-2006年(nian))

林(lin)曼麗(li)(2006年-2008年)

周功鑫(2008年(nian)-2012年(nian))

馮明珠(2012年-2016年)

林正儀(2016年-)

旅游信息

門票信息

1、普通票新臺(tai)幣350元;

2、團體參觀票(10人(ren)以上)新臺幣320元;

3、臺灣身份證件,持國際學生證者新臺幣150元;

4、至善園:新臺幣20元;

5、至德園(yuan):免費參觀;

6、兒童學藝中心:免票參觀。

開放時間

展覽館一區(正館):8:30——18:30;周五、周六夜間開放18:30——21:00,全年無(wu)休。

圖書文(wen)獻館(guan):9:00——17:00,周日、假日休(xiu)館(guan)。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周二到周日開放,周一、張大千先生的忌日(4月2日(ri))及假日(ri)休館(guan),需(xu)提前一周在(zai)臺北故宮博物院官方網(wang)站(zhan)申請(qing)預約,并于參觀前三日(ri),到官網(wang)查詢(xun)是否申請(qing)成功。

至善(shan)園:9:00——19:00,周(zhou)二至周(zhou)日開放,周(zhou)一休園。

兒童(tong)學(xue)藝中心(xin):8:30——18:30,周五、周六(liu)延長至21:00,周三(san)下(xia)午(wu)13:00以后閉館。需申(shen)請預約,5-12歲學(xue)童(tong)為主。

旅游時間

四季(ji)皆宜(yi)。書法、古(gu)畫、碑帖、銅(tong)器、玉器、陶瓷、文(wen)房(fang)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tu)書、文(wen)獻等各類文(wen)化精品四季(ji)前往皆宜(yi)。

餐飲

故宮博(bo)物院中能用餐(can)的地方共有三(san)個,較大的故宮晶華(hua)位于第一(yi)(yi)(yi)展覽區(qu)外部西(xi)側,三(san)希堂位于第一(yi)(yi)(yi)展覽區(qu)四樓,富春居(ju)位于第二展覽區(qu),都提供(gong)中式餐(can)飲及(ji)茶點,還有第一(yi)(yi)(yi)展覽區(qu)一(yi)(yi)(yi)樓東(dong)側的間居(ju)賦(fu)售賣西(xi)式茶點。

交通信息

公交

搭乘(cheng)捷運淡水信義線至(zhi)士林站下(xia)車(che),由(you)1號出口出站后,至(zhi)中正(zheng)路轉乘(cheng)紅30(低地板公(gong)交(jiao)(jiao)車(che))往故宮博(bo)物(wu)院(yuan)至(zhi)本(ben)院(yuan)正(zheng)館門口下(xia)車(che)。或轉乘(cheng)公(gong)交(jiao)(jiao)車(che)255、304、815(三(san)重-故宮博(bo)物(wu)院(yuan))、小(xiao)18、小(xiao)19于本(ben)院(yuan)正(zheng)面(mian)廣場前下(xia)車(che)。

搭乘捷運文(wen)湖(hu)線至大直站(zhan)(zhan)下(xia)車(che),轉乘棕13往故宮(gong)博物院(yuan)(yuan)至本(ben)院(yuan)(yuan)正面廣場前下(xia)車(che)。或搭乘捷運文(wen)湖(hu)線至劍南(nan)路站(zhan)(zhan)下(xia)車(che),轉乘棕20往故宮(gong)博物院(yuan)(yuan)至本(ben)院(yuan)(yuan)正館門口(kou)下(xia)車(che)。

自駕

1、高速(su)公(gong)路北上(shang)路段,由臺北濱(bin)江(jiang)交流道下,走(zou)濱(bin)江(jiang)街,左轉上(shang)大(da)直(zhi)橋,下大(da)直(zhi)橋后,走(zou)北安路,進(jin)自(zi)強隧道,于故宮路與至善路口右轉即(ji)可(ke)抵達。

2、高速公(gong)路(lu)由基隆方向南下,由內(nei)湖交流道下,左轉快(kuai)速道路(lu),至內(nei)湖路(lu)一(yi)段,過自強隧道,于故(gu)宮路(lu)與至善路(lu)口(kou)轉即(ji)可抵達。

3、臺北市東區(qu)(基隆(long)路),經正(zheng)氣(qi)橋,堤頂大道(dao),過(guo)自(zi)強(qiang)隧(sui)道(dao)即可到達。

4、臺(tai)北市南港,經環東,堤頂大(da)道,過自強隧道即可到達(da)。

5、臺北(bei)市北(bei)區(士(shi)林、北(bei)投等)經中山北(bei)路或文(wen)林路,至(zhi)中正(zheng)路往外(wai)雙溪(中影文(wen)化城)方(fang)向即可抵(di)達。

美圖欣賞
更多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ce)用戶(hu)【 CN101654 】編輯(ji)上傳提供,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shao)涉(she)及宣傳內容(rong)(rong)屬(shu)于(yu)注冊用(yong)戶個人編輯(ji)行為,網站不(bu)完全保證內容(rong)(rong)信息(xi)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bu)代(dai)表本站立場。
相關知識文章
國內十大博物館陳列館種類 好玩值得去的博物館盤點
博物館具有重要的欣賞和教育意義,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種類也是多樣,比如恐龍博物館、昆蟲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博物館、自然博物館、書法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博物館、科學技術館等等,那么哪種博物館值得去呢?那種博物館好玩?哪種博物館適合帶孩子去?下面MAIgoo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十大值得去的博物館陳列館種類,一起來看看吧!
最值得去的十大博物館 中國最有名的博物館 十大省級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種以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并向公眾開放的一種公共設施場所,具有重要的欣賞和教育意義,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博物館排名,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等,帶你了解值得去的博物館。
國內最值得去的十大博物院 中國最有名的博物院
博物院和博物館等級不同,博物院規模大、屬性高、藏品珍貴、文化深厚,所以國內能稱得上“博物院”的,可以說名氣都很大。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博物院排行,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帶你了解值得去的博物院。
中國十大恐龍化石博物館 十大著名恐龍遺跡園 中國看恐龍的地方推薦
恐龍遺跡承載著遠古時代生命科學的重要信息,期待著人類去破解恐龍滅亡之謎。六千多萬年過去了,在我國境內也有遺留著許多的恐龍遺址,那么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恐龍博物館是哪里嗎?中國有哪些恐龍博物館?今天MAIGOO旅游編輯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十大恐龍博物館和遺址園,包括中國西峽恐龍遺址園、世界恐龍谷、諸城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河源市恐龍博物館、二連浩特市恐龍地質公園、昌吉恐龍館、廣東南雄恐龍博物館等,一起來看看吧。
國內外十大博物館盤點 國家級博物館名單 中國各地博物館匯總
一部搞笑又神奇的《博物館奇妙夜》讓所有人對博物館開始有了期盼和想象,那么你知道國內有哪些博物館嗎?博物館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中國著名博物館(博物院)包括北京故宮、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等都屬于國家一級博物館。世界著名博物館包括了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那么各省市還有哪些博物館呢?下面MAIgoo編輯將為您介紹國內博物館分級、國家級博物館名單、國內外著名博物館以及各省市博物館,一起來看看吧!
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最新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全覽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并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你知道我國一級博物館有哪些嗎?本文整理了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快來看看國家一級博物館有哪些吧!
最新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 國家級博物館一覽
博物館,一般是為社會服務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它主要研究、收藏、保護、闡釋和展示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向社會公眾開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促進多樣性和可持續性。通過以符合道德且專業的方式進行運營和交流,并在社區的參與下,為教育、欣賞、深思和知識共享提供多種體驗。我國國家級博物館,分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和國家三級博物館,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國家級博物館名單(名單不分先后)。
西安出名的博物館排行榜 西安的博物館有哪些 西安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中國歷史文化最為濃厚的城市之一,其博物館的數量自然不在少數。截止至2020年,陜西的9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就有7座位于西安市,可見西安博物館的底蘊。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西安十大著名博物館,包括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陜西自然博物館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上海十大著名博物館 上海十大最出名的博物館 上海有名的博物館
上海是公認的國際大都市,除了城市發展經濟繁榮之外,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你知道在上海著名的博物館有哪些嗎?下面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上海十大博物館,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中共一大紀念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嘉定博物館等,一起去上海的博物館漲知識吧!
中國十大軍事博物館 中國戰爭紀念館有哪些 值得一去的軍事博物院
新中國是重生于革命、抗戰、解放中的國家,在成立后建設了許多紀念戰爭事跡或是英雄人物的紀念館。這些軍事博物館的主題,或是某次戰役、或是某個歷史性事件,也可以是軍事相關紀念物品、歷史物品的展覽。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軍事博物館,包括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鴉片戰爭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海軍博物館、甲午戰爭博物院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規模最大的十大博物館 中國最大的博物館是哪個 國內博物館規模排行榜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以及現代化強國,國內涉及歷史、科技、藝術等主題的博物館數量眾多,截止至2020年,共備案有5788家博物館。那么,你知道中國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是哪個嗎?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規模最大的十大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等,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國十大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十大古化石景區 著名動物古化石-植物化石景區
化石可能夠幫助我們去了解古代生物或者植物的特點和樣貌,以及它們的生活特征及進化歷史。想要看到這些古化石,可以去一些遺址或者是一些古化石自然博物館。那么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古化石博物館嗎?著名動物古化石、植物化石景區又有哪些?接下來MAIGOO編輯將盤點中國十大古化石景區博物館,包括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北京中國古動物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等,一起來了解一下。
中國十大著名遺址博物館 在博物館里了解中國歷史
遺址博物館,是依托考古遺址為主體,在遺址附近建立的博物館,同時也是針對該遺址文化進行發掘、保護、研究、陳列的專門性博物館,用于陳列展示遺址所發掘出來的大多出藏品。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遺址博物館,包括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芮國遺址博物館等,帶你了解中國有名的遺址博物館。
中國昆蟲博物館排行榜 中國十大值得去的昆蟲博物館
喜愛觀察昆蟲,是許多孩子們好奇單純的表現。每個地區都建有自然博物館、或昆蟲博物館等。在周末或是節假日時期,不妨帶孩子們去這些“昆蟲王國”,讓熱愛昆蟲的孩子大飽眼福。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昆蟲博物館,包括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上海昆蟲博物館、周堯昆蟲博物館新館、諶安明蝴蝶博物館等,帶你了解中國著名的昆蟲博物館。
中國十大藝術博物館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藝術博物館 中國藝術博物館排行榜
藝術,通常是大型博物館下的一個大類,包含了繪畫、雕塑、瓷器、玉器、書法、攝影、電影等等。因此以“藝術”為主題的藝術博物館,在主題及藏品范圍上同樣不小,有囊括了多種藝術類型的、也有單一藝術主題的博物館。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藝術博物館,包括廣州藝術博物院、香港藝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等,帶你了解國內著名藝術博物館。
北京十大著名博物館 北京十大最出名的博物館 北京有名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一個城市發展變遷的記憶,作為首都的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博物館得天獨厚發展的基礎。從1912年6月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到今天,北京博物館的發展走過百年之久,如今隨著北京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北京地區的博物館也逐年遞增,專題特色增多,更加專業化和國際化。下面本文為大家盤點了北京十大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一起去看看詳細內容吧!
中國十大著名歷史博物館 國內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以提供歷史、動態、文物藏品、文物照片和專業書籍介紹為主,主題可以是一座城市的歷史、一個國家的歷史或是一段歲月的歷史等等,旨在讓后人通過實物展覽及文字介紹,從中感悟歷史的深厚。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歷史博物館,包括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香港歷史博物館等,帶你了解中國有名的歷史博物館。
中國十大書法博物館-書法館 中國值得去的書法館書畫院盤點
書法,是獨屬于中國漢字的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形式多種多樣,以某類書法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有許多。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書法博物館,包括蘭亭書法博物館、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尚志碑林、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等,帶你了解中國值得去的書法博物館。
中國十大自然博物館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自然博物館 中國自然博物館排行榜
自然博物館,以收藏、制作和陳列有關天文、地質、植物、動物、古生物和人類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標本為主,是宣傳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國內的自然博物館主要以收藏動物標本為主,本期MaiGoo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十大自然博物館,包括天津自然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等,帶你了解值得去的自然博物館。
中國十大動物博物館-動物標本博物館 國內必去動物博物館排行
動物博物館、動物標本館是專門介紹動物知識和展示動物實物的博物館,其展示了動物標本、骨骼、標本制品等,還有關于動物的生態、行為、形態、進化等方面的信息,是更直觀、真切地了解和認識各種動物的好去處。那么國內著名的動物博物館有哪些呢?有哪些動物標本館值得去?下面MAIgoo旅游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國內十大動物博物館-標本館,包括國家動物博物館、青島濱海學院世界動物自然生態博物館、成都大熊貓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博物館等等,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