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無錫龍光塔
0 票數:0 #古塔#
無錫龍光塔位于無錫的錫惠公園內。早在明初,錫山即有石塔,后毀。靖元年(1522),顧懋章父子復建石塔;至萬歷二年(1574)七月,改建成八角七層磚塔,由常州知府施觀民題名“龍光塔”,王仲山書額,屬振興文風的風水塔。游人登臨古塔,沿廊環視,無錫全市面貌一望無遺,新運河像條銀色巨龍,在塔下由北賂南蜿蜒而過。運河中川流不息的船只和大橋上來往奔馳的車輛,相互交織,使為眼花繚亂。
  • 所在地/隸屬: 江蘇省無錫市梁(liang)溪區惠山(shan)聽松坊53-1號
附近有 79 個景點: 惠山古鎮水上樂園(1km)    無錫二泉書院(1km)    惠山古鎮(1km)    無錫惠山寺經幢(1km)    惠山鎮祠堂(1km)    寄暢園(1km)    惠山寺經幢(1km)    無錫市吟苑公園(1km)    無錫市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1km)    無錫市惠山寺(1km)    無錫市泥人博物館(1km)    三里橋天主堂(2km)    無錫市文化館(2km)    無錫市革命烈士陵園(2km)    無錫運河公園(2km)    茂新面粉廠舊址(2km)    何振梁與奧林匹克陳列館(2km)    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2km)    無錫濱湖萬達廣場(3km)    無錫市保利廣場(3km)    無錫縣革命運動紀念館(3km)    無錫恒隆廣場(3km)    無錫蘇寧廣場(3km)    無錫錢鐘書紀念館(3km)    無錫市秦邦憲故居(3km)    無錫市崇安寺景區(3km)    江蘇惠山國家森林公園(3km)    無錫市白云觀(3km)    無錫錫劇博物館(3km)    無錫美術館(3km)    無錫市錢鐘書故居(3km)    無錫市薛福成故居(3km)    顧毓琇紀念館(3km)    無錫碑刻陳列館(3km)    妙光塔(4km)    無錫跨塘橋(4km)    南禪寺美食街(4km)    無錫動物園·太湖歡樂園(4km)    無錫市南禪寺(4km)    無錫市東林書院(4km)    天目湖蓓茗山莊(5km)    清名橋(5km)    太湖廣場(5km)    梁溪區文化館(5km)    無錫海洋館(5km)    榮巷古鎮(5km)    南長街(無錫老街)(5km)    無錫市太湖花卉園(5km)    無錫市清名橋古運河景區(5km)    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5km)    無錫絲業博物館(5km)    無錫博物院(5km)    無錫蠡湖摩天輪(6km)    榮氏梅園(6km)    大窯路窯群遺址(6km)    無錫市梅園橫山風景區(6km)    無錫市南長區水仙道院(6km)    無錫市開原寺(6km)    無錫市民間藍印花布博物館(6km)    無錫海底世界(7km)    金城灣公園(7km)    蠡湖中央公園(7km)    無錫市蠡園公園(7km)    無錫信利博物館(7km)    錫山(8km)    無錫華潤萬象城(8km)    江蘇無錫蠡湖國家濕地公園(8km)    無錫大劇院(8km)    無錫市太湖三山道院(8km)    無錫市永興寺佛教文化園(8km)    程及美術館(8km)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8km)    無錫寶龍城市廣場(9km)    無錫歡樂水世界(9km)    寶界山林公園(9km)    無錫市廣福寺(9km)    東亭街道阿炳故居(9km)    金匱公園(10km)    無錫帥元紫砂博物館(10km)   
詳細介紹 PROFILE +

基本介紹

位于(yu)無錫(xi)的錫(xi)惠(hui)公園內。早在明初,錫(xi)山即有(you)石塔(ta),后毀。靖元年(1522),顧懋(mao)章(zhang)父子復建(jian)石塔(ta);至(zhi)萬歷二(er)年(1574)七月,改(gai)建(jian)成八角七層磚塔(ta),由(you)常州知府施觀民題(ti)名“龍光(guang)塔(ta)”,王仲(zhong)山書額,屬振興文風(feng)的風(feng)水(shui)塔(ta)。

龍(long)光塔(ta)(ta)自1574年(nian)建(jian)成(cheng)后,歷盡滄桑,興廢(fei)幾度(du),破損(sun)隨(sui)著時(shi)間的(de)推移加重(zhong),上(shang)(shang)一次修繕(shan)是(shi)上(shang)(shang)世紀的(de)80年(nian)代末,當(dang)(dang)時(shi)龍(long)光塔(ta)(ta)身外(wai)(wai)墻(qiang)涂料(liao)采用赫(he)紅色。長期的(de)風吹雨(yu)淋,使塔(ta)(ta)體外(wai)(wai)墻(qiang)的(de)墻(qiang)面粉刷層大多已(yi)脫落。2018年(nian)10月17日開始重(zhong)修,無(wu)錫榮氏后人(ren)、旅居香港的(de)無(wu)錫籍(ji)實業家榮智健先(xian)生(sheng)專程趕回家鄉,為龍(long)光塔(ta)(ta)修繕(shan)捐資495萬。施工(gong)期間,施工(gong)人(ren)員(yuan)在清除塔(ta)(ta)尖的(de)銅(tong)葫(hu)蘆(lu)上(shang)(shang)覆蓋的(de)舊材(cai)料(liao)時(shi),發現了露出(chu)來的(de)當(dang)(dang)年(nian)建(jian)造(zao)這個(ge)銅(tong)葫(hu)蘆(lu)絲的(de)銅(tong)刻,上(shang)(shang)面清楚地刻著民國(guo)13年(nian)(1924年(nian)),鑄造(zao)這個(ge)銅(tong)葫(hu)蘆(lu)時(shi)的(de)出(chu)資人(ren),有祝大椿、薛南溟(ming)、楊(yang)干(gan)卿、蔡兼山(shan)、楊(yang)翰西、楊(yang)石漁、孫(sun)鶴卿、高映川等社會紳(shen)商、名(ming)流和普通市(shi)民。經勘查,這次發現的(de)文(wen)字(zi)(zi)約600多字(zi)(zi),大多數是(shi)人(ren)名(ming),共有200余人(ren),其中(zhong)118人(ren)名(ming)字(zi)(zi)是(shi)用陽文(wen)直接鑄造(zao)在銅(tong)葫(hu)蘆(lu)上(shang)(shang),排列有序。

2019年5月(yue)21日,歷經(jing)9個多月(yue),坐落在(zai)錫山之巔的(de)無錫地標——龍光(guang)塔(ta)修繕一新,在(zai)龍光(guang)塔(ta)前(qian)舉行了隆重的(de)竣工儀式。

歷史沿革

古代

清(qing)康熙、雍正、道光間,三次重修;同治四年(nian)(1865)十(shi)月十(shi)五日晚,塔頂(ding)毀于(yu)火。

近代

民國時(shi),龍光(guang)寺僧于1921一1924年向祝蘭舫夫婦募銀重修(xiu),塔剎以鐵制套座(zuo)承載重1、5噸的鑄銅葫蘆,今存;1930年榮德生等再(zai)度捐資重修(xiu),部(bu)分構件(jian)改用混凝上。

現代

建(jian)(jian)國(guo)初,該塔(ta)曾遭雷擊(ji),先后于1952年(nian)(nian)、1954年(nian)(nian)、1975年(nian)(nian)、1995年(nian)(nian)由政(zheng)府撥(bo)款重修。現建(jian)(jian)筑高32、3米,墻厚(hou)1.8米,仍為樓閣式,八角七層(ceng),磚混結構。1983年(nian)(nian)11月21日(ri)由無錫(xi)市人(ren)民政(zheng)府公布為市級文(wen)物保護(hu)單位。

榮譽及其他

旅游特色

龍光塔(ta)(ta)(ta)(ta)(ta)從建造以來(lai)(lai),歷經(jing)滄桑,特別是清代同治四年(nian)秋,有為打著燈籠,登(deng)塔(ta)(ta)(ta)(ta)(ta)捕雀,引(yin)起了(le)火災,據說一連燒了(le)三天(tian),古(gu)(gu)塔(ta)(ta)(ta)(ta)(ta)遭(zao)到嚴(yan)重毀壞,雖經(jing)幾次(ci)修(xiu)(xiu)理,未能恢復舊貌。直到1924年(nian)那次(ci)重修(xiu)(xiu),把(ba)塔(ta)(ta)(ta)(ta)(ta)的(de)主要結構(gou)改(gai)成(cheng)鋼筋混凝土(tu),并(bing)在(zai)塔(ta)(ta)(ta)(ta)(ta)頂上(shang)專門鑄了(le)重1.5噸、高2.85米(mi)的(de)銅剎(cha),塔(ta)(ta)(ta)(ta)(ta)的(de)高度(du)增(zeng)加到32.3米(mi),使古(gu)(gu)塔(ta)(ta)(ta)(ta)(ta)更加穩固(gu)、壯觀。1952年(nian)以來(lai)(lai),古(gu)(gu)塔(ta)(ta)(ta)(ta)(ta)又進行了(le)幾次(ci)修(xiu)(xiu)理。特別是1992年(nian)在(zai)大修(xiu)(xiu)中,加固(gu)了(le)飛檐和欄干,對塔(ta)(ta)(ta)(ta)(ta)的(de)傾斜度(du)也作了(le)糾正,并(bing)對塔(ta)(ta)(ta)(ta)(ta)剎(cha)的(de)避(bi)雷裝置(zhi)進行了(le)整理測定(ding),加強(qiang)了(le)塔(ta)(ta)(ta)(ta)(ta)的(de)避(bi)雷功能,對塔(ta)(ta)(ta)(ta)(ta)身的(de)墻面色(se)彩也作了(le)調整,由原來(lai)(lai)的(de)杏黃色(se)改(gai)成(cheng)深(shen)紅色(se),使塔(ta)(ta)(ta)(ta)(ta)的(de)形象(xiang)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fa)。

游人登臨古(gu)塔(ta),沿(yan)廊環(huan)視,無(wu)錫(xi)全市面貌一(yi)望(wang)無(wu)遺,新運河(he)像條(tiao)銀色(se)巨龍,在塔(ta)下由北賂南蜿蜒而過。運河(he)中川流不息的船只(zhi)和大橋(qiao)上來往奔馳的車輛,相互(hu)交(jiao)織,使為(wei)眼(yan)花(hua)繚(liao)亂。遙望(wang)各方(fang)面天,古(gu)老的梁溪像條(tiao)玉鏈,曲曲彎(wan)彎(wan)伸(shen)向茫茫太湖,方(fang)方(fang)整(zheng)(zheng)整(zheng)(zheng)的魚塘,如(ru)一(yi)塊塊明鏡,沿(yan)著梁溪兩岸(an),相連幾十里。西邊九龍山(shan)崗(gang),高(gao)(gao)低起伏,如(ru)綠色(se)的波濤,浪(lang)尖冒出一(yi)座(zuo)(zuo)直(zhi)指(zhi)天空的電(dian)視鐵塔(ta),和古(gu)塔(ta)遙相呼(hu)應,所以龍光塔(ta)不愧(kui)為(wei)觀賞(shang)無(wu)錫(xi)風貌的最佳(jia)點。每逢炎夏和節日之夜,塔(ta)上彩燈(deng)齊明,遠遠望(wang)去,酷似(si)一(yi)座(zuo)(zuo)珍珠塔(ta),懸于(yu)高(gao)(gao)空,使為(wei)增添無(wu)限(xian)遐想(xiang)。

龍(long)光塔(ta)(ta)旁原為龍(long)光寺。這是因塔(ta)(ta)建造(zao)的(de)廟宇。以后一(yi)部分(fen)翻建成樓(lou),在(zai)(zai)這些樓(lou)閣的(de)烘托下,使古塔(ta)(ta)更顯端莊。樓(lou)中大廳(ting)懸(xuan)有“湖山迎爽”匾(bian)額(e),廳(ting)中設茶座,供(gong)游(you)為品茗休息。在(zai)(zai)這里可以領略晚唐詩(shi)為皮日休“歷山居處(chu)當天半,夏(xia)里松(song)風盡(jin)足聽”的(de)詩(shi)意。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給生活一把琴 】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無錫龍光塔】的所屬企業/所有人/主體無關,網站不完全保證內容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場,各項數據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僅供參考,請以官方發布為準。如果頁面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可點擊“反饋”在線向網站提出修改,網站將核實后進行更正。 反饋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ben)站(zhan)(zhan)為(wei)注冊用戶提供(gong)(gong)信息存儲(chu)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ji)上傳提供(gong)(gong)”的文(wen)章/文(wen)字均是注冊用戶自主(zhu)發布上傳,不代表本(ben)站(zhan)(zhan)觀點,更不表示(shi)本(ben)站(zhan)(zhan)支持購買(mai)和交(jiao)易,本(ben)站(zhan)(zhan)對網(wang)頁中(zhong)內容的合法(fa)性(xing)、準確性(xing)、真實性(xing)、適(shi)用性(xing)、安全性(xing)等概(gai)不負責(ze)。版(ban)權(quan)歸原(yuan)作(zuo)者所有,如有侵(qin)權(quan)、虛(xu)假(jia)信息、錯(cuo)誤(wu)信息或(huo)任何(he)問題,請及時(shi)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shi)間刪除(chu)或(huo)更正。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shuo)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233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245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0901個代理需求 已有1356809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