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本文章由 MAIGOO編(bian)輯 上傳提供 2022-07-02 ★★★ 發布 反饋 0
01
清明(ming)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宮之寶、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屬國寶級文物。千余年來,此畫聲名顯赫,廣受青睞,相對著名且認可度較高的版本是宋本、明本、清院本。故宮藏本為宋本。經過眾多學者、專家的研究,最終意見一致,認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為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后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02
千里江山圖
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為北京故宮博物院10大鎮館之寶之一,截至2017年,百年來只展出過4次。此圖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杰構。在設色和用筆上,其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此種表現方法是我國山水畫技法中發展較早的一種,在隋唐時期如展子虔、李思訓、李昭道等許多畫家均擅長青綠山水畫。縱觀宋代畫壇,雖然也有一些畫家用此法創作,但從目前存世作品看,尚無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圖》。
03
五牛圖
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故宮的寶物《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是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畫中《五牛圖》中所繪五頭神態各異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動態十足。可貴的是,畫面上幾乎沒有背景襯托,完全以牛為表現對象,對牛的造型描繪有精彩的表現,每頭牛可獨立成章,形神畢具。
04
掐(qia)絲琺瑯纏枝蓮(lian)紋象耳爐
元末明初文物,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10大鎮館之寶之一;爐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通高13.9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13.5厘米;爐頸部在淺藍釉地上,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十二朵;腹部在寶藍釉地上,飾紅、白、黃三色纏枝蓮花六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此器釉質瑩潤,部分呈玻璃般的半透明狀,琺瑯色澤搭配和諧,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作品。
05
黑漆彩(cai)繪樓(lou)閣群仙祝壽鐘
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御用鐘表,乾隆時期的代表作,堪稱北京故宮鎮館之寶,高185厘米,面寬102厘米,側寬70厘米。此鐘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準。同時其造型莊重大方,外飾華麗,玻璃透明,有著較高的觀賞性,是故宮鐘表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科學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
06
青玉大禹治水圖山子
清乾隆時期的宮廷玉器,重5000千克,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玉山用料產自我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為致密堅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嶺疊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蒼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結隊的勞動者在開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作為北京故宮的鎮宮之寶,此物曾由乾隆帝欽定,安放在寧壽宮樂壽堂內,是中國耗時最久、運路最長、雕琢最精、費用最高、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
07
各種(zhong)釉彩大瓶
清乾隆年間景德鎮御窯燒造,高86.4厘米,口徑27.4厘米,足徑33厘米,取名“各種釉彩大瓶”,素有“瓷母”之美稱,為“十大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官窯瓷器中裝飾層次最多、釉彩用料最考究、設計復雜、制作難度極高的瓷器,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08
金甌永(yong)固杯
清乾隆時期的故宮金器,共有4只,其中一只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是皇帝專用的酒杯,設計及加工皆屬上乘。杯金質,鼎式,圓形,直口。口沿鏨回紋一周,一面中部鏨篆書“金甌永固”,一面鏨“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滿鏨寶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紅、藍寶石為主。三足皆為象首式,象耳略小,長牙卷鼻,額頂及雙目間亦嵌珠寶。杯身兩側各有一變形龍耳,龍頭上有珠。
09
石鼓
央視著名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曾對“石鼓”做了深入解讀。石鼓為10塊質地為花崗巖的大石頭,因石形似鼓,后人稱為石鼓。其中最高者高95厘米,最矮者高60多厘米。石鼓之所以被稱為“國之重器”“北京故宮鎮館之寶”主要有五大原因:石鼓為“中華第一古物”,世稱“石刻之祖”;石鼓文是一種獨特的漢字字體;石鼓文被歷代書家視為習篆書的重要范本,有“書家第一法則”之稱譽;石鼓文為最早的詩歌作品之一;石鼓受歷代皇帝所鐘愛。
10
玉云龍紋(wen)爐
玉云龍紋爐是宋代的一件仿古玉器,高7.9厘米,口徑12.8厘米,為爐青玉質,被乾隆定名為“舊玉飛龍彝爐”,北京故宮博物院定名為“玉云龍紋爐”。作為宋代仿古玉器的典范,玉云龍紋爐是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為北京故宮鎮館之寶。此爐體圓形,侈口,無頸,垂腹,圈足外撇,兩側對稱飾獸首吞耳。通體以“工”字紋為地,上飾游龍、祥云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
11
平復帖
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陸機寫給一個身體多病、難以痊愈的友人的一封信札。此物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現存年代最早并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于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此物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12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這是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創燒的陶瓷,是故宮極具代表性的陶瓷作品,為故宮的鎮宮之寶、故宮的寶物,該器之所以選擇紅顏色,主要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傳統文化里,紅色一直被視為是一種表示喜慶的正色,寓意著莊嚴、幸福、吉祥。此瓶底部還鐫刻有乾隆御制詩,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13
亞酗方尊
商代晚期銅器,清宮舊藏,重21.5千克,高45.5厘米,寬38厘米,口徑33.6厘米×33.4厘米。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飾一象首,象首間夾飾獸頭,頸、腹、足均飾八條棱脊。獸面紋和夔紋是其主體紋飾,以雷紋作地。亞酗方尊是商代青锏禮器組合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器,被鑒定為國家級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鎮宮之寶、故宮的寶物。
14
“張成造”剔犀云紋(wen)盤
元代文物,高3.3厘米,口徑19.2厘米。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云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斷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飾錄》中所謂“烏間朱線”的做法。盤底黑漆浮躁,正中署楷書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為后髹底漆時所加刻。近足邊緣處有針劃“張成造”三字細款,此為張成慣用的署款方法。此盤漆色和刀工均與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的“張成造”剔犀云紋盒如出一轍,是張成作品無疑,原款應為后髹底漆時所覆蓋。
15
伯遠帖
東晉書法名家王珣創作的行書作品,是行書早期的典范之作。《伯遠帖》北宋時曾入宣和內府,清代經安岐等人收藏,后在乾隆十一年進入清內府,經乾隆品題并藏在養心殿西暖閣內。1924年溥儀出宮之時,敬懿皇貴妃將此帖帶出宮,后流散在外,輾轉為郭葆昌收藏。1950年周恩來總理指示將《伯遠帖》在香港購回,后一直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16
韓熙(xi)載夜(ye)宴(yan)圖
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有哪些,《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名作,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是MAIGoo小編最喜歡的古畫之一。該畫共分為五個段落,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艷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羈、沉郁寡歡的復雜性格。整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水平,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稱珍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宮之寶排排榜,是依據知名(ming)度(du)(du)、歷史沿革、市場價(jia)值(稀有度(du)(du))、研究價(jia)值(歷史/藝術/科學(xue)/文學(xue)等方面)、保護級別、媒(mei)體(ti)報(bao)道(dao)頻(pin)率、網絡關注熱度(du)(du)等因素,并結合(he)互聯網相(xiang)關排行榜綜合(he)得出。本文僅(jin)供參(can)考,買購小編歡(huan)迎在(zai)末尾評論/交(jiao)流。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ce)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fu)務,非“MAIGOO編輯上傳(chuan)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shi)注(zhu)冊(ce)用戶自主發布上傳(chuan),不(bu)代(dai)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wu)信息或任(ren)何問(wen)題,請及時(shi)(shi)聯系(xi)我們,我們將在第一(yi)時(shi)(shi)間刪除或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頁上相關信(xin)息的知識產權歸網站方(fang)所(suo)有(包括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圖表、著作權、商(shang)標權、為用戶提(ti)供(gong)的商(shang)業信(xin)息等),非經許(xu)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929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67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509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6721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