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lei)
登錄 |    

云南十大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云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2-03-18 ★★★ 發布 反饋 0
導語
云南作為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以外,還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個少數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樣性,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那么云南非物質文化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云南十大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傣族孔雀舞、傣族潑水節、貝葉經制作技藝、傣族織錦技藝、阿詩瑪、彝族海菜腔、傣劇、白族扎染技藝等非遺項目,下面maigoo小編還盤點了云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起來看看吧。
云南十大(da)著名(ming)非物質文化(hua)遺(yi)產
云南十大著(zhu)名非(fei)物質(zhi)文化遺產
傣族孔雀舞是云南省瑞麗市民間傳統舞蹈,主要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潞西及西雙版納、孟定、孟達、景谷、滄源等傣族聚居區。傣族孔雀舞風格輕盈靈秀,情感表達細膩,舞姿婀娜優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較高的審美價值。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是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據MaiGoo小編了解,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后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貝葉經是指刻寫在經過處理的熱帶植物貝葉棕上的佛經,貝葉經過多道傳統特殊工藝處理后,能防蟲、防水、防變形,用貝葉抄寫的經書,能夠千百年流傳下來。作為云南非遺項目,貝葉經是傣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重要的史學、民族學研究價值,被稱為“刻在樹葉上的傣族文化”,是中國所獨有,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瑰寶之一。貝葉經制作技藝是云南西雙版納地方傳統技藝,2008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傣族織錦技藝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地方傳統手工織錦技藝之一,其圖案的設計是通過熟練的紡織技巧創造出來的,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傣錦反映了傣族農耕社會的面貌,在許多其他民族農耕社會相關的手工藝都消亡的時候,傣錦就顯得特別珍罕。2008年6月7日,傣族織錦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阿詩瑪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地方傳統民間文學,使用口傳詩體語言,講述或演唱阿詩瑪的故事,主要流傳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彝族撒尼人聚居區。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2006年5月20日,阿詩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彝族海菜腔,歌唱歷史悠久,在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深受明清時期漢族移民所帶來的漢族文化影響,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地方傳統音樂。一首完整的海菜腔曲調通常由拘腔、空腔、正七腔及白話腔等部分組成,結構復雜,篇幅宏大,是一種由多樂段組合,集獨唱、對唱、領唱、齊唱、合唱等形式于一體的大型聲樂套曲。彝族海菜腔代表性曲目有《哥唱小曲妹來學》、《石屏橄欖菜》等。2006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傣劇是集傣族文學、傣族音樂、傣族舞蹈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具有鮮明的傣族特色,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地方傳統戲劇,在傣族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傣劇發源于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后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2006年5月20日,傣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白族扎染技藝是云南省大理市地方傳統紡織品染色技藝,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藍靛(云南民間俗稱板蘭根)。大理白族扎染顯示出濃郁的民間藝術風格,一千多種紋樣是千百年來白族歷史文化的縮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風俗與審美情趣,與各種工藝手段一起構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織染文化。2006年5月20日,白族扎染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流行于云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2006年5月20日,彝族火把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格薩(斯)爾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內蒙古、新疆地區地方傳統民間文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格薩爾主要描寫了雄獅國王格薩爾以大無畏的精神率領嶺國軍隊南征北戰,降伏妖魔,抑強扶弱,救護生靈,使百姓過上安寧日子,晚年重返天國。史詩熔鑄了神話、傳統民歌、格言俚語,具有雄渾壯麗、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2006年5月20日,格薩(斯)爾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斯)爾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詳細>>】
云南省國(guo)家級(ji)非物(wu)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名稱 遺產項目編號
傣族孔雀舞 Ⅲ-27
傣族潑水節 Ⅹ-8
貝葉經制作技藝 Ⅷ-142
傣族織錦技藝 Ⅷ-106
阿詩瑪 Ⅰ-28
彝族海菜腔 Ⅱ-31
傣劇 Ⅳ-86
扎染技藝 Ⅷ-26
火把節 Ⅹ-10
傣族服飾(花腰傣服飾) Ⅹ-183
闊時節 Ⅹ-168
普米族拈達則封山儀式 Ⅹ-167
三多節 Ⅹ-166
特懋克節 Ⅹ-165
矻扎扎節 Ⅹ-164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 Ⅷ-268
云南圍棋子(云子、永子)制作技藝 Ⅷ-263
銀胎掐絲琺瑯器制作技藝(永勝琺瑯銀器制作技藝) Ⅷ-253
佤族織錦技藝 Ⅷ-249
打陀螺 Ⅵ-105
更多相關榜單(dan)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注明(ming)“MAIGOO編輯(ji)上傳提(ti)供”的(de)所有作(zuo)(zuo)(zuo)品(pin),均為(wei)MAIGOO網(wang)原創、合法(fa)擁有版權或有權使(shi)用(yong)(yong)的(de)作(zuo)(zuo)(zuo)品(pin),未經本網(wang)授權不得轉(zhuan)載、摘編或利用(yong)(yong)其它方式使(shi)用(yong)(yong)上述(shu)作(zuo)(zuo)(zuo)品(pin)。已(yi)經本網(wang)授權使(shi)用(yong)(yong)作(zuo)(zuo)(zuo)品(pin)的(de),應在(zai)授權范(fan)圍內使(shi)用(yong)(yong),并注明(ming)“來(lai)源:MAIGOO網(wang)”。違(wei)反上述(shu)聲明(ming)者,網(wang)站(zhan)會追責到底。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89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76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450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265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