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zhan)分(fen)類
登錄 |    

廣西十大著名國家非遺名錄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2022-03-19 ★★★ 發布 反饋 0
01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其內容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話傳說、歲時農事、日常生活、倫理道德、戀愛婚姻等各個方面。作為廣西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劉三姐歌謠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活態文化的魅力,具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2006年5月20日,劉三姐歌謠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2
壯族歌圩(wei)
壯族歌圩是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傳統民俗活動,既是壯族人民進行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說愛的地方。“歌圩”是壯族群眾在特定時間、地點舉行的節日性聚會歌唱活動形式,凡是壯族較大的聚居區都有歌圩,舉辦歌圩的時間主要在春秋兩季。春季歌圩以三四月間為最盛,農歷三月初三舉辦的次數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農歷八九月,尤以中秋節為最佳日期。2006年5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申報的壯族歌圩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3
桂劇
桂劇,俗稱桂戲、桂班戲,是廣西地方傳統戲劇,主要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寧等城市。桂劇做工細膩貼切、生動活潑,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態傳情,注重以細膩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代表劇目有《打金枝》、《烤火下山》、《斷橋會》、《搶傘》、《穆桂英》、《鬧嚴府》等。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4
那坡壯族民歌
那坡壯族民歌是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地區的傳統音樂,歌曲調多變,旋律跳動大,裝飾音較多,富于抒情,藝術魅力更是獨特。據MaiGoo小編了解,那坡壯族民歌具有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它是壯族遠古歌謠文化的遺存。2006年5月20日,那坡壯族民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5
彩調
彩調俗稱調子、彩調劇、彩燈、哪嗬嗨等,廣西地方傳統戲劇。彩調劇目多以勞動、愛情、家庭生活等為主題,有大量的口傳和手抄本在民間流傳。表演時采用桂柳方言,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載歌載舞的表現形式為主,其中丑角和旦角的步法、轉身、亮相、扇花、手花富有特色,其中尤以步法最為突出。2006年,彩調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6
桂南采茶戲
桂南采茶戲于清代中葉從江西贛南經粵北傳入桂南,距今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地方傳統戲劇,廣泛流傳于廣西東南部的玉林各縣以及欽州、梧州和南寧等市的部分縣區。桂南采茶戲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為主要內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開荒、點茶、探茶、采茶、炒茶、賣茶等情節,形成一整套反映茶農勞動和愛情生活的歌舞。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7
壯(zhuang)劇(ju)
壯劇,又叫“壯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傳統戲劇。壯劇是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和說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因方言、音樂唱腔、表演風格和流行地區不同而分為廣西壯劇(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壯師劇)、云南壯劇(富寧壯劇、廣南壯劇)。其多用當地壯族方言演出,唱腔曲調豐富,代表劇目有《布伯》、《儂智高》、《張四姐下凡》、《寶葫蘆》、《紅銅鼓》、《金花和銀花》等。2006年5月20日,壯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8
侗族木構建(jian)筑營(ying)造(zao)技藝(yi)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始于魏唐的干欄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樓)、鼓樓、風雨橋、寨門、井亭、涼亭等,種類繁多,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欄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地方傳統建筑技藝,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不僅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是侗族民間文化的杰出代表。2006年5月20日,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9
布(bu)洛陀
布洛陀是廣西百色敢壯山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其內容主要包括了布洛陀創造天地、創造人類、創造世間萬物、創造土皇帝、創造文字歷書和創造倫理道德六個方面,從中反映出了人類從最開始的蒙昧時代走向了農耕時代的歷史,以及壯族先民各個部落的社會生活情況,這對歷史學、文學、宗教學、音韻學和音樂學研究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2006年5月20日,布洛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壯(zhuang)族(zu)織錦技藝
壯錦作為工藝美術織品,是壯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它不僅可為中國少數民族紡織技藝的研究提供生動的實物材料,還可以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紡織史增添活態的例證,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起到積極的作用。壯族織錦技藝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地方傳統手工技藝,2006年5月20日,壯族織錦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wei)注(zhu)冊用(yong)戶提(ti)供(gong)(gong)信息存(cun)儲空間服務(wu),非“MAIGOO編輯上(shang)傳提(ti)供(gong)(gong)”的(de)文章(zhang)/文字均是注(zhu)冊用(yong)戶自主發布(bu)上(shang)傳,不(bu)代(dai)表本站(zhan)觀點(dian),版權(quan)(quan)歸原作者所有,如(ru)有侵權(quan)(quan)、虛(xu)假信息、錯誤信息或(huo)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men),我們(men)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ye)上(shang)相關信息(xi)的知識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kuo)但不(bu)限于文字、圖(tu)片、圖(tu)表、著作權、商標權、為用戶提(ti)供的商業信息(xi)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xi)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1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2519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142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