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肇慶市十大著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本文章由注冊用戶 發現地標 上傳提供 發布 反饋 0
01
端硯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出產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于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02
汶(wen)朗蜜柚
汶朗蜜柚保持一般柚子的基本特征,外觀和風味又具有獨特之處,果形呈葫蘆或近梨形,果頂略平坦或微凹,常有古銅錢狀印環,俗稱“金錢印”,蒂部狹窄而延長呈頸狀;外觀色澤黃色或金黃色,果肉甜脆無渣,可食率高,汁多,香蜜味濃,瓢襄10-15或多至19瓣,汁胞白色或乳黃色。汶朗人種植“汶朗蜜柚”歷史悠久。據民間傳說,清康熙年間在現汶朗鎮的汶塘、草朗等地已有蜜柚種植;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清康熙戊子年間,汶朗人鄧尊德高中舉人,赴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任知縣,攜“汶朗蜜柚”拜會良師益友的故事。
03
封(feng)開油栗
封開油栗是封開聞名已久的水果特產,1988年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水果品種。油栗主產于封開縣的長崗鎮、羅董鎮和杏花鎮,其中以長崗鎮馬歐管理區生產的油栗品質最優,產量最大,栽培歷史有500年之久。油栗樹冠開張,果實總包刺短而疏、殼薄、飽滿,內有種子一至三粒 ,以二粒為多。種子皮薄,栗褐色或紅褐色,光澤明亮,極少絨毛,平均單粒重15克左右;肉色蛋黃,糯性中等,果味香甜,含淀粉、原糖、蔗糖、粗蛋白等物質。果實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種在八月下旬成熟。
04
德慶貢柑
德慶貢柑,廣東省德慶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德慶縣的傳統名優農產品,有“中國柑王”的美譽。據史書記載,早在唐代開元年間在縣境內尤其是當今馬圩、官圩、新圩等鎮一帶,就大量種植貢柑、沙糖桔。德慶貢柑的特點是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它集中了橙類外形美和柑桔肉質細嫩、易剝皮。每年11月份到12月是德慶貢柑成熟上市的時間,在市場上銷售的時間一直能持續到次年的1月到2月。
05
文(wen)慶鯇
文慶鯇主要以在塱塘生長的芡實、茆草、野生馬蹄、稻草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且塱塘的水為山泉水,礦物質豐富,文?鯇吸食了植物的根莖和果實,因而具有肉質嫩滑、甘香可口、久煮不爛、魚味濃郁等特色。由于捕撈上市的文?鯇個體較大,為了滿足客人多種口味及吃法需要,經常采用“一魚五味”的吃法,魚頭魚尾做湯,湯味鮮甜;魚皮清蒸,爽脆嫩滑;魚肉做肉丸或用柴火燜,肉丸甘香彈牙,魚肉清香嫩滑,久煮不老;魚腸煎蛋,魚排香煎,味道濃香,非常入味。
06
懷集(ji)茶稈竹
懷集茶稈竹以其通直、壁厚、環細、堅韌、光滑、彈 性強、耐腐蝕、不易蟲蛀等特點馳名中外,被國外行家譽為“鋼竹”、“竹中之王”,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茶稈竹又名厘竹。懷集茶稈竹以其通直、壁厚、環細、堅韌、光滑、彈性強、耐腐蝕、不易蟲蛀等特點馳名中外,被國外行家譽為“鋼竹”、“竹中之王”,其用途廣泛,可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制作樂器、釣魚竿、滑雪竿、鳥籠、畫屏、竹簾、竹簽、家具、竹工藝品等等。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開始進入國際市場。
07
譚(tan)脈西瓜
譚脈西瓜產地范圍為: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梁村鎮、崗坪鎮、馬寧鎮、冷坑鎮、大崗鎮現轄區域。譚脈西瓜產于梁村圩內的譚脈片區域內,一年三造,個頭小,約1000克左右,因產地在譚脈,因而得名譚脈西瓜。譚脈西瓜外表青綠、柔滑細嫩,皮薄籽少,果瓤鮮紅多汁,清甜、蜜香、無渣,被喻為“瓜中之王”。2013年的種植面積約240畝,產量735噸,產值220多萬元。譚脈西瓜叫“小紅寶”,果型小巧,單瓜重1.5-3公斤,皮薄,果肉鮮紅甜爽,一年可種三造,無須輪作。
08
封(feng)開杏花雞
封開杏花雞,廣東省封開縣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封開杏花雞其體型小、體質結實、結構均勻、被毛緊湊、前軀窄、后軀寬、體形似“沙田柚”。它骨細皮薄、肌肉豐滿、脂肪分布均勻,吃起來有清、鮮、甜、爽、骨香之感。2018年3月,封開杏花雞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09
活道粉葛(ge)
活道粉葛個頭適中。外形如飽滿的橄欖,表皮光滑少皺褶,皮色乳黃。肉質呈乳白色,纖維少,粉葛鮮品氣味清香。烹熟后香味濃郁,帶粘性,味道天然甘甜,少渣,口感細嫩。活道粉葛除了暢銷肇慶、高要地區外,還遠銷廣州、珠海、深圳等珠三角地區。從2009年開始,成為供港蔬菜基地,由占國內供應香港蔬菜份額40%的東莞市潤豐果菜有限公司直銷港澳地區,在港澳、東南亞等地區享有盛譽。活道粉葛的名稱也漸為人們所熟悉,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適用于逢年過節作為親友往來相送的珍貴禮品。
10
高要巴戟天
巴戟天,又名“雞腸風”,常被簡稱為“巴戟”,《本草綱目》注:巴戟天根氣味辛、甘、微溫、無毒,主治風濕、腳氣、腎虛、陽痿。巴戟天,在河臺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高要巴戟天為扁圓柱形,略彎曲,肉質根較長、粗壯、肥厚、連珠狀;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和橫裂紋;肉質韌,斷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無臭,味甘甜而微澀。高要巴戟天中多糖含量很高,尤其是耐斯糖且具有明顯的補腎壯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巴戟天藥效的物質基礎。高要巴戟天耐斯糖含量高,且浸出物含量也高于一般巴戟天,大大提高了其藥用價值。
肇慶(qing)市十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本榜單主要依據關部門公布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單,結合地標產品在線下和網絡上的口碑評價,質量聲譽,公眾知名度等情況,并根據地標產品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及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幫助您了解當地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名單整理于網絡,排名不分先后,如有疑問,歡迎在末尾評論/批評指正。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用戶(hu)提供信(xin)(xin)息存儲空間(jian)(jian)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wen)章/文(wen)字均(jun)是注(zhu)冊用戶(hu)自(zi)主發(fa)布(bu)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gui)原(yuan)作(zuo)者所有,如有侵權、虛假(jia)信(xin)(xin)息、錯誤(wu)信(xin)(xin)息或(huo)任(ren)何問題,請(qing)及(ji)時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在(zai)第(di)一時間(jian)(jian)刪除或(huo)更正。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相關信(xin)息的(de)知識(shi)產權歸網(wang)站(zhan)方所有(包括(kuo)但不(bu)限于文字、圖片(pian)、圖表(biao)、著作權、商標權、為用(yong)戶提供的(de)商業信(xin)息等),非經許可不(bu)得抄襲或使用(yong)。
相關榜單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7877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9458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93103個代理需求 已有1361795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