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站分類
登錄 |    
長沙簡牘博物館
0 票數:0 #博物館#
長沙簡牘博物館位于長沙市天心區白沙路92號,成立于2002年,是國內一家集簡牘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于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館。長沙簡牘博物館占地30畝,主體建筑面積14100平方米,綠化廣場8000余平米,館內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藏品主要為1996年長沙走馬樓出土的14萬余枚三國孫吳時期紀年簡牘和2003年發現的2萬余枚西漢初年紀年簡牘,另外,青銅、漆木、書畫、金銀等其它藏品約3500件。2009年長沙簡牘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地址: 湖南省長沙市天(tian)心(xin)區(qu)白(bai)沙路92號(hao)
  • 門票: 免費(fei)
  • 開放時間: 9:00~17:00
  • 博物館等級: 國家一級(文物)
附近有 115 個景點: 南屏觀音廟(1km)    白沙古井(1km)    長沙賀龍體育場(1km)    長沙摩天輪(1km)    金滿地地下商業步行街(1km)    黃興南路步行街(1km)    長沙天心閣(1km)    長沙德思勤城市廣場(2km)    長沙國際金融中心(2km)    坡子街(2km)    望麓園(2km)    八路軍駐湘辦事處(2km)    船山學社(2km)    湖南大劇院(2km)    田漢大劇院(2km)    杜甫江閣(2km)    長沙解放西路酒吧街(2km)    長沙賀龍體育中心(2km)    中山亭(2km)    長沙芙蓉廣場(2km)    長沙太平街美食街(2km)    長沙坡子街(2km)    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2km)    長沙國金街(2km)    長沙王府井百貨(2km)    友誼春天百貨(2km)    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2km)    賈誼故居(2km)    橘洲沙灘樂園(3km)    曉園公園(3km)    長沙市圖書館(3km)    橘子洲風景區(3km)    泊富國際廣場(3km)    阿波羅商業廣場(3km)    長沙萬達廣場(3km)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3km)    湖南省開元博物館(3km)    長沙市基督教城北堂(4km)    湖南省美術館(4km)    天池百花谷(4km)    長沙火車站(4km)    長沙烈士公園(4km)    神州鳥園(4km)    湖南大學早期建筑群(4km)    玉泉寺(湖南省長沙市)(4km)    東岳宮(湖南省長沙市)(4km)    新民學會舊址(4km)    湖南湘繡博物館(4km)    湖南省博物館(4km)    湖南大學(4km)    芙蓉古村(5km)    長沙王陵公園(5km)    長沙西湖公園(5km)    長沙火車頭公園(5km)    長沙華夏歷史文明傳承主題園(5km)    岳麓書院(5km)    漢代長沙王陵墓群(5km)    黃興故居、墓(5km)    愛晚亭(5km)    禹王碑(5km)    馬王堆漢墓(5km)    麓山寺(5km)    開福寺(湖南省長沙市)(5km)    云麓宮(湖南省長沙市)(5km)    湖南·中國書院博物館(5km)    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區(5km)    長沙南郊公園(6km)    長沙漁人碼頭(6km)    長沙集夢園度假村(6km)    天心閣古城墻(6km)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6km)    中南大學(6km)    長沙融城歡動世界游樂園(7km)    長沙音樂廳(7km)    鵝形山(7km)    中共湘鄂贛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7km)    培榮書屋(7km)    止間書店(7km)    長沙方特東方神畫(7km)    長沙市群眾藝術館(7km)    炭河古城(7km)    灰湯溫泉旅游度假區(7km)    長沙濱江文化園(7km)    杜浦江閣(7km)    谷山森林公園(7km)    長沙市瀏陽河婚慶文化園(7km)    長沙市博物館(7km)    湖南師范大學(7km)    隆平水稻博物館(8km)    德思勤24小時書店(8km)    李自健美術館(8km)    長沙月湖公園(8km)    長沙海立方海洋公園(8km)    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8km)    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9km)    桃花嶺公園(9km)    湖南省科學技術館(9km)    山鷹潭度假山莊(9km)    湖南省文化館(9km)    長沙樂民水上樂園(9km)    樂民水上樂園(9km)    梅溪湖公園(9km)    湖南長沙洋湖國家濕地公園(9km)    長沙園林生態園(9km)    長沙市洋湖濕地景區(9km)    長沙海底世界(9km)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9km)    湖南雨花非遺館(10km)    火宮殿廟會(10km)    火宮殿(10km)    長沙南站(10km)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10km)    長沙世界之窗(10km)    洪山寺(湖南省長沙市)(10km)    湖南農業大學(10km)   
本百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給生活一把琴"編輯上傳提供,詞條屬于開放詞條,當前頁面所展示的百科詞條介紹涉及宣傳內容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與長沙簡牘博物館的所屬企業/主題/所有人主體無關,詞條主體可以提供資料認證申請管理本詞條權限免費更新資料,也可以因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快速在線向網站提出反饋修改! 反饋
詳細介紹(shao) PROFILE +

博物館簡介

長沙(sha)簡牘(du)(du)博(bo)物館成(cheng)立于(yu)2002年,位于(yu)長沙(sha)市(shi)天心(xin)(xin)區白沙(sha)路92號,西倚(yi)天心(xin)(xin)閣,東(dong)臨白沙(sha)井,占地30畝,主(zhu)體建筑面積14100平(ping)方米(mi),配(pei)套(tao)的簡牘(du)(du)綠化廣場8000平(ping)方米(mi),現為全國優秀社(she)會科學普及(ji)基(ji)地、湖南省愛國主(zhu)義教(jiao)育基(ji)地、長沙(sha)市(shi)文(wen)明標兵單位。

長(chang)(chang)沙(sha)簡(jian)(jian)牘(du)博(bo)(bo)物館是集簡(jian)(jian)牘(du)收藏、保護、整理、研究和(he)陳列(lie)展示為一體(ti)的(de)現代化專(zhuan)題博(bo)(bo)物館,主要(yao)藏品為1996年(nian)(nian)長(chang)(chang)沙(sha)走馬樓J22號(hao)古井(jing)中(zhong)發(fa)(fa)現的(de)10萬余枚(mei)三國孫吳紀年(nian)(nian)簡(jian)(jian)牘(du),1997年(nian)(nian)在(zai)五一廣場西(xi)(xi)北角發(fa)(fa)掘的(de)數(shu)百(bai)枚(mei)東漢(han)(han)早期簡(jian)(jian)牘(du),2003年(nian)(nian)長(chang)(chang)沙(sha)走馬樓J8井(jing)出土的(de)2000余枚(mei)西(xi)(xi)漢(han)(han)早期簡(jian)(jian)牘(du),1993年(nian)(nian)發(fa)(fa)掘的(de)西(xi)(xi)漢(han)(han)長(chang)(chang)沙(sha)王(wang)后“漁陽”墓簽牌、封檢(jian)和(he)其他文物3500余件(jian)以及少量近(jin)年(nian)(nian)來征集入(ru)藏的(de)歷代文物和(he)現代書畫藝術品。

長沙簡(jian)牘(du)博物館從2007年(nian)11月8日正式對(dui)外開放,2008年(nian)10月28日起實行免費(fei)開放,年(nian)均接(jie)(jie)待觀眾(zhong)70多萬人次(ci),其(qi)中未成年(nian)人約(yue)占30%,港澳臺及海(hai)外游(you)客約(yue)占10%,年(nian)均接(jie)(jie)待學(xue)術(shu)團(tuan)體200多個(ge)。長沙簡(jian)牘(du)博物館利用5000余平方米的(de)展陳面積傾力打(da)造的(de)《文明(ming)之路(lu)》簡(jian)牘(du)基本陳列(lie)展,利用簡(jian)牘(du)這種具有中國特色(se)文字載體的(de)發展歷程折射出中華文明(ming)的(de)燦爛輝煌,被評選(xuan)為“湖南省十年(nian)博物館精品陳列(lie)展覽”。

2009年長沙簡牘(du)博(bo)物(wu)(wu)館被國家文物(wu)(wu)局評為國家二級(ji)博(bo)物(wu)(wu)館,2016年晉升(sheng)為國家一級(ji)博(bo)物(wu)(wu)館。

展出內容

長(chang)沙(sha)簡牘博物館(guan)館(guan)內展(zhan)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fen)(fen)為上下兩層,展(zhan)廳一(yi)層為《文(wen)明之路——長(chang)沙(sha)簡牘博物館(guan)基本(ben)陳(chen)列》,該陳(chen)列由(you)四(si)個部分(fen)(fen)組(zu)成,《三國(guo)吳簡》、《中國(guo)簡牘》、《世界文(wen)字載體(ti)》和《中國(guo)簡牘書(shu)法》,二層為《長(chang)沙(sha)出土文(wen)物精華展(zhan)》,由(you)《青銅神韻》、《湘楚(chu)瑰寶》、《兩漢遺珍》、《瓷(ci)釉(you)華彩》四(si)個部分(fen)(fen)組(zu)成。

三國吳簡

三國(guo)吳(wu)簡(jian)(jian)系統介紹三國(guo)吳(wu)簡(jian)(jian)的形制、內容及學術界對該(gai)批簡(jian)(jian)牘的研究(jiu)成果(guo),重點(dian)展(zhan)示吳(wu)簡(jian)(jian)中關于(yu)賦(fu)稅、籍薄、司法(fa)、戶籍、職官、紀年(nian)等主要(yao)內容。

中國簡牘

中(zhong)國簡牘主要通過(guo)圖文和實物相結合(he)的(de)形(xing)式按時(shi)代(dai)序(xu)列介紹了戰(zhan)國至魏晉時(shi)期各(ge)地(di)區簡牘發現與研究的(de)主要成果,使(shi)觀眾能能清晰了解中(zhong)國簡帛學(xue)發展歷程。

世界文字載體

世界(jie)(jie)文(wen)字(zi)(zi)載(zai)(zai)體主(zhu)要(yao)(yao)介紹世界(jie)(jie)各地(di)自古(gu)以來文(wen)字(zi)(zi)書寫載(zai)(zai)體的基本情況(kuang),使觀眾充分(fen)認識作為文(wen)明基本要(yao)(yao)素的文(wen)字(zi)(zi)在世界(jie)(jie)各地(di)的承(cheng)載(zai)(zai)與傳播(bo)。

中國簡牘書法

中國簡牘(du)書(shu)法主要(yao)以圖版形式介(jie)紹中國簡牘(du)書(shu)法的(de)演變、發展和成熟過程。

輔助陳列

青銅神韻

青(qing)銅神韻(yun)介紹長沙寧鄉(xiang)(xiang)地區出(chu)土的(de)商(shang)周時(shi)期(qi)青(qing)銅器,向(xiang)觀眾展現(xian)(xian)了商(shang)周時(shi)期(qi)中(zhong)國三(san)大青(qing)銅器主要出(chu)土地點之(zhi)一的(de)寧鄉(xiang)(xiang)青(qing)銅器的(de)重要發現(xian)(xian)和歷史地位。

湘楚瑰寶

湘楚瑰寶介(jie)紹(shao)春秋(qiu)晚期以來,長沙作為楚文化的又一個(ge)政治、軍事中心,歷年(nian)來出土大(da)量該時期的精(jing)美(mei)文物,著重介(jie)紹(shao)成套銅陶禮器、手工業制(zhi)品和祭祀用器。

兩漢遺珍

兩漢遺珍(zhen)介紹長沙(sha)地區出(chu)土的兩漢時期長沙(sha)國的精美(mei)文物(wu),該部分展品以吳姓(xing)和劉姓(xing)長沙(sha)國王室墓地出(chu)土的玉器、漆木器、簽(qian)牌、印章等為主。

瓷釉華彩

瓷釉華(hua)彩介紹長沙(sha)銅官窯的情況。

館藏文物

長沙簡(jian)(jian)牘(du)博物館藏品主(zhu)要(yao)為1996年(nian)(nian)10月(yue)長沙走(zou)馬(ma)樓J22號古(gu)井(jing)出土(tu)(tu)的14萬枚(mei)三國孫吳時期紀年(nian)(nian)簡(jian)(jian)牘(du)、1997年(nian)(nian)5月(yue)長沙五一(yi)廣場西北側科文大廈工地出土(tu)(tu)的數(shu)百枚(mei)東(dong)漢簡(jian)(jian)牘(du)和2003年(nian)(nian)10月(yue)長沙走(zou)馬(ma)樓J8井(jing)出土(tu)(tu)的2千余枚(mei)西漢初年(nian)(nian)紀年(nian)(nian)簡(jian)(jian)牘(du),以及1993年(nian)(nian)發(fa)掘的西漢長沙王(wang)后“漁(yu)陽”墓簡(jian)(jian)牘(du)、青銅、漆木、書畫、玉石、金銀等(deng)文物約3500件。

嘉禾吏民田家莂

長(chang)47.5—49.8厘(li)米(mi) 寬2.6—3.5厘(li)米(mi) 厚0.5—0.7厘(li)米(mi)走(zou)馬樓吳簡大木簡亦稱“嘉禾吏民田家莂”。于1996年在長(chang)沙(sha)市(shi)走(zou)馬樓22號古井中發現。均為杉木質地,保存情況較好。

“陛下贈物”木楬

長(chang)17厘米、 寬(kuan)5厘米、 厚0.3厘米。1993年在長(chang)沙望城坡古墳(fen)垸一(yi)(yi)號漢墓(mu)中發掘(jue)出土(tu)。選取長(chang)方(fang)形杉木薄板制作(zuo)而成。掛于(yu)竹笥之外,說明(ming)內盛之物(wu)。此件墨寫隸書四(si)行,共(gong)計十八個字。“陛下所以贈物(wu):青璧三、紺繒(zeng)十一(yi)(yi)匹、薰繒(zeng)九匹。”就是(shi)作(zuo)為當時(shi)西漢皇帝賜予(yu)墓(mu)主長(chang)沙國王后的隨葬品(pin)衣衾的清單。

“君教”文書木牘

長24.2厘(li)米(mi)、寬4.8厘(li)米(mi)、 厚0.5厘(li)米(mi)。1996年(nian)長沙走馬樓(lou)22號古井內(nei)發掘出土。木質類,屬于孫吳(wu)時期的地方行政文書。

黑漆坐具

長34.6厘米,寬14.8厘米,高(gao)12厘米。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po)古(gu)墳垸一號漢墓中發(fa)掘出土。

該件器物質地為木胎(tai),通體(ti)黑漆。其上部(bu)表面(mian)為扁(bian)長的橢圓狀,中(zhong)間較厚,向邊沿延伸逐漸變薄(bo),正(zheng)中(zhong)心存有(you)一(yi)方(fang)孔,與下(xia)底(di)的支(zhi)座相互(hu)榫(sun)卯連(lian)接,有(you)如T字(zi)形(xing)。支(zhi)座部(bu)分為束(shu)腰的圓柱體(ti),底(di)為喇叭形(xing)。

云鳥紋漆盤

高3.5厘(li)米(mi)(mi)、口(kou)徑22厘(li)米(mi)(mi)。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古墳垸一號漢墓中發掘出土。該(gai)件器物質地為(wei)木胎,是由整木制(zhi)作而成。寬(kuan)沿(yan),淺腹,平底。外髹黑漆(qi),內髹朱(zhu)漆(qi),盤心與(yu)口(kou)沿(yan)處以黑漆(qi)作地。盤心處朱(zhu)繪鳥(niao)頭紋(wen)(wen)和云氣紋(wen)(wen),口(kou)沿(yan)及內壁(bi)飾水波紋(wen)(wen)、B紋(wen)(wen)、點紋(wen)(wen)和弦(xian)紋(wen)(wen)。

龍紋五弦筑

長93.5厘米、 寬(kuan)8.4厘米、 通(tong)高13厘米。1993年在長沙望(wang)城坡(po)古墳(fen)垸一號漢(han)墓中發掘出土。木胎,由整(zheng)木剜制,其(qi)大頭細(xi)頸形如棒槌。大頭部(bu)分為共(gong)鳴箱,長條形,中空,底(di)部(bu)鑲嵌一薄板(ban),箱面皆平整(zheng),箱體兩(liang)側呈(cheng)弧(hu)形微鼓,寬(kuan)于面板(ban)。首岳上有五道弦槽(cao),外側一方(fang)孔,插立一蘑(mo)菇狀弦枘。細(xi)頸部(bu)為持握的筑柄,呈(cheng)上棱(leng)下圓狀,尾(wei)端呈(cheng)桃(tao)形,尾(wei)岳嵌其(qi)上。共(gong)鳴箱兩(liang)側淺(qian)刻盤曲的飛(fei)龍,龍體全身繪飾(shi)朱色。

博局盤

邊長(chang)43.2厘(li)米,高4厘(li)米。1993年(nian)長(chang)沙望城(cheng)坡西漢漁(yu)陽墓出(chu)土。方(fang)形。中央方(fang)框,四周有曲(qu)道,皆刻淺槽。底(di)座(zuo)與局盤用竹(zhu)釘連接。通體髹(xiu)黑(hei)漆(qi),曲(qu)尺行底(di)座(zuo)裝飾云氣(qi)紋。

“漁陽”三角紋漆耳杯

長17.8厘(li)米、寬14厘(li)米、高5.8厘(li)米。1993年長沙望城坡西漢漁(yu)陽王后墓中出土。木胎,橢圓(yuan)形(xing),曲腹,平底。外(wai)髹黑漆,內髹紅漆。耳部與外(wai)部口沿朱繪三角(jiao)紋(wen)波(bo)折紋(wen),外(wai)底錐(zhui)刻“漁(yu)陽”二字。

龍紋漆木瑟

長124.4厘(li)(li)米(mi),寬41.6厘(li)(li)米(mi),通高(gao)11.6厘(li)(li)米(mi)。1993年在長沙望城坡(po)古墳垸一號漢墓中發掘(jue)出土。

該件器物(wu)為長方形,木胎質地(di),瑟(se)(se)面(mian)兩(liang)端(duan)髹黑漆。首岳(yue)外(wai)側(ce)可見一排二十五弦孔(kong)(kong),尾岳(yue)分外(wai)、中(zhong)、內三(san)段,中(zhong)岳(yue)七弦孔(kong)(kong),外(wai)內岳(yue)各九弦孔(kong)(kong)。瑟(se)(se)尾處置立四枘。瑟(se)(se)面(mian)四周鑲嵌著硬木鏤空的(de)各種動物(wu)圖案,另外(wai)在其兩(liang)側(ce)也鑲嵌有三(san)角和曲折紋飾,瑟(se)(se)的(de)中(zhong)間用碎(sui)細綠松石鑲嵌一盤繞的(de)飛(fei)龍。

云紋漆幾

長63厘(li)米(mi)(mi) 寬11.2厘(li)米(mi)(mi) 高(gao)36.5厘(li)米(mi)(mi)1993年長沙(sha)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內出土。質地為木胎。幾面兩端凸起(qi),中央(yang)下凹,兩個束腰細(xi)方足(zu),足(zu)下安平底座(zuo)。通體髹黑漆,朱繪云氣紋,幾面朱繪細(xi)長三角紋。

場館特色

長沙簡牘博物(wu)館是國內首(shou)座集簡牘收藏、保(bao)護、整理、研究和陳列展示于一體的現代化專題博物(wu)館。長沙簡牘博物(wu)館各功能區(qu)設計完善、布(bu)局合理。有獨立(li)中央空調(diao)系(xi)統(tong),雙向配、供電(dian)系(xi)統(tong),完善的消(xiao)防(fang)安(an)全系(xi)統(tong)。

長沙(sha)簡牘博(bo)物館為(wei)漢(han)代設(she)計風格,借鑒(jian)了魏晉時期盛行的(de)高臺建(jian)筑形式,建(jian)筑采用鋼筋混凝土(tu)框架(jia)—剪力墻(qiang)結構(gou),采用中國(guo)傳(chuan)統園林營造空(kong)(kong)(kong)間的(de)手法。第一重(zhong)水庭著重(zhong)表現簡潔的(de)建(jian)筑界面在深度上(shang)的(de)幻覺,利用黑墻(qiang)巨大(da)景框后(hou)的(de)疏竹(zhu)粉墻(qiang)光影來形成立(li)面特(te)色;第二重(zhong)榮枯庭,通(tong)過密植(zhi)迎春花、玉蘭(lan)樹(shu)(shu)與(yu)下沉空(kong)(kong)(kong)間空(kong)(kong)(kong)無一物、只余(yu)斷(duan)層來表現歷史的(de)滄桑與(yu)無常;第三重(zhong)下沉竹(zhu)蔭(yin)院落,利用密植(zhi)竹(zhu)林來烘托空(kong)(kong)(kong)間的(de)幽(you)遠,而游人徑(jing)由(you)玻璃甬道(dao)從竹(zhu)梢處(chu)穿行,則平添一層融入自(zi)然(ran)的(de)意(yi)味。參觀序列強調中國(guo)傳(chuan)統建(jian)筑中的(de)“轉”字(zi),并在榮枯庭邊保(bao)留一棵基地原有(you)大(da)樹(shu)(shu),通(tong)過精心(xin)安排對景引導參觀路線。

交通路線

旅2路(lu)(lu)(lu)(lu)、122路(lu)(lu)(lu)(lu)、202路(lu)(lu)(lu)(lu)、314路(lu)(lu)(lu)(lu)、406路(lu)(lu)(lu)(lu)、803路(lu)(lu)(lu)(lu)、東線至城(cheng)南路(lu)(lu)(lu)(lu)口(kou)站(zhan)下(xia)車(che),或者坐124路(lu)(lu)(lu)(lu)、901路(lu)(lu)(lu)(lu)天心(xin)閣西(xi)門(men)下(xia)車(che)。

地圖坐(zuo)標+
發表評論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zui)新評論
暫無評論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為注冊用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非(fei)“MAIGOO編輯上傳提供”的文章(zhang)/文字(zi)均(jun)是注冊用戶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biao)(biao)本站(zhan)觀(guan)點,更不表(biao)(biao)示本站(zhan)支持(chi)購買(mai)和交易,本站(zhan)對網頁中內容的合法(fa)性(xing)(xing)、準確性(xing)(xing)、真實性(xing)(xing)、適(shi)用性(xing)(xing)、安(an)全性(xing)(xing)等概不負責(ze)。版權歸原作(zuo)者(zhe)所有(you),如有(you)侵(qin)權、虛(xu)假信息、錯(cuo)誤信息或任(ren)何問題(ti),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zai)第一時間刪除或更正(zheng)。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提交說明: 查看提交幫助>> 注冊登錄>>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2928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447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1288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0337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