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zhan)分類
登錄 |    

十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集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 上傳提供 ★★★ 評論 發布 反饋 0
導語 / INTRODUCTION
對于諾貝爾獎大家都不陌生,當莫言成為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中國人后,人們對于諾貝爾文學獎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和了解,你還知道哪些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對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又有哪些了解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十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并附上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起來看看吧。
十大(da)諾貝爾(er)文學獎(jiang)得主
  • TOP榜
  • 關注榜
  • 投票榜
十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本榜單是小編主要依據了作家成就、作品受歡迎程度、文學界影響力、網友投票、網絡關注指數以及與榜單主題的契合度等情況,并綜合參考互聯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名單僅供參考娛樂,歡迎在末尾交流探討。 為我喜歡的投票>>

十(shi)大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男,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詳細>>】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只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后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識流寫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因寫《伊豆舞女》而成名。【 詳細>>】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家,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詳細>>】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 詳細>>】
辛克萊·劉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美國作家。1914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們的雷恩先生》問世。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辛克萊·劉易斯是美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獲獲得者,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920年以前以寫通俗小說為主,1920-1929年是其“黃金時期”,他創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國風格,最早反映出女權主義意識。第三個時期是1929年之后,是劉易斯創作的衰退時期。【 詳細>>】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 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詳細>>】
塞爾瑪·拉格洛夫,又譯名塞爾瑪·拉格洛芙。女作家,瑞典人。1909年因為“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饒的想象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她是瑞典第一位得到這一榮譽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獲得這一文學獎的女性。【 詳細>>】
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國第一個以詩歌著稱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內·弗朗索瓦·普呂多姆。蘇利·普呂多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普呂多姆從抒情詩轉而創作哲理詩又最終轉向散文,他認為自己是在轉向更有意義的工作。【 詳細>>】
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大學時期即開始寫作,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的覆滅和早期基督教興起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詳細>>】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英國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和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1907年吉卜林憑借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當時年僅42歲,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詳細>>】
威廉·巴特勒·葉芝,亦譯“葉慈”、“耶茨”,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曾于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理由是“用鼓舞人心的詩篇,以高度的藝術形式表達了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被詩人艾略特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詩人”。【 詳細>>】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現代杰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同時他還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他支持婦女的權利,呼吁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倡導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 詳細>>】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瑞典詩人。1931年憑借作品《荒原和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由于他在詩作的藝術價值上,從沒有人懷疑過”。諾貝爾文學獎只授給活著的作家,而瑞典詩人卡爾費爾德是其中一個例外。他身為該獎評委和終身秘書,幾次提名頒獎給他,他都因為避嫌而推辭,直至他退休后去世半年才獲得該獎。【 詳細>>】
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通稱T·S·艾略特),英國詩人、劇作家和文學批評家,詩歌現代派運動領袖。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代表作品有《荒原》、《四個四重奏》等。1922年發表的《荒原》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被評論界看作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1927年,艾略特加入英國國籍。1943年結集出版的《四個四重奏》使他獲得了194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詳細>>】
高行健(1940- ),法籍華裔劇作家、小說家、翻譯家、畫家、導演、評論家。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于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并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圣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 詳細>>】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時間 獲獎者 作品 獲獎理由
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法國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命運》,散文《詩之遺囑》、《孤獨與深思》等。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1902年 克里斯蒂安?馬蒂亞斯?特奧多爾?蒙森(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 主要作品有五卷本《羅馬史》等,并主編16卷《拉丁銘文大全》。 獲獎理由: “今世最偉大的纂史巨匠,此點于其巨著《羅馬史》中表露無疑。”
1903年 比昂斯滕?比昂松(Bj?rnstjerne Martinus Bj?rnson,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劇作《皇帝》、《挑戰的手套》,詩集《詩與歌》等。 獲獎理由:“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
1904年(2位)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Frédéric Mistral,1830~1914),法國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作《金島》、《普羅旺斯》、《米洛依》等。 獲獎理由:“他的詩作蘊涵之清新創造性與真正的感召力,忠實地反映了民族的質樸精神。”
何塞?埃切加賴?伊?埃伊薩吉雷(José Echegaray ? Eizaguirre,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 主要作品有《偉大的牽線人》、《不是瘋狂,就是神圣》等。 獲獎理由:“由于它那獨特和原始風格的豐富又杰出,作品恢復了西班牙喜劇的偉大傳統。”
1905年 亨利克?顯克維支(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波蘭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第三個女人》、《十字軍騎士》、《你往何處去》等。 獲獎理由: “因為其歷史小說的寫作極為出色。”
1906年 喬祖埃?卡爾杜齊(Giosuè Carducci,1835~1907),意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青春詩》、長詩《撒旦頌》、專著《意大利民族文學的發展》等。 獲獎理由:“不僅是由于他精深的學識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為了頌揚他詩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創作氣勢,清新的風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年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營房謠》、《七海》,小說集《生命的阻力》、動物故事《叢林之書》等。 獲獎理由:“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觀察入微、想象獨特、氣概雄渾、敘述卓越見長。”
1908年 魯道夫?克里斯托弗?歐肯(Rudolf Christoph Eucken,1846~1926),德國哲學家。 主要作品有《人生的主義與價值》、《人與世界——生命的哲學》、《精神生活漫筆》等。 獲獎理由:“他對真理的熱切追求、他對思想的貫通能力、他廣闊的觀察,以及他在無數作品中,辯解并闡釋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哲學時,所流露的熱誠與力量。”
1909年 塞爾瑪?拉格洛夫(Selma Ottilia Lovisa Lagerl?f,1858~1940),女,瑞典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耶路撒冷》、《騎鵝旅行記》等。 獲獎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貴的理想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平易而優美的風格。”
1910年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海澤(Paul Johann Ludwig Heyse,1830~1914),德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劇本《拜爾堡》,小說《驕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 獲獎理由:“表揚這位抒情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以及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家,在他漫長而多產的創作生涯中,所達到的充滿理想主義精神之藝術至境。”
1911年 莫里斯?瑪麗?伯恩哈德?梅特林克(Maurice Polidore Marie Bernhard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劇作《盲人》、《青鳥》、散文集《雙重的花園》、《死亡》、《螞蟻的生活》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文學上多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不但想象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有時雖以神話的面貌出現,還是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這種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并且激發了他們的想象。”
1912年 杰哈特?約翰?羅伯特?豪普特曼(Gerhart Johann Robert Hauptmann,1862~1946),德國劇作家、詩人。 主要作品有劇作《日出之前》、《沉鐘》、《群鼠》等。 獲獎理由:“欲以表揚他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
1913年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小說《兩畝地》、《沉船》、《饑餓的石頭》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1915年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傳記作品《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等。 獲獎理由:“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1916年 卡爾?古斯塔夫?魏爾納?馮?海登斯塔姆(C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朝圣年代》,小說《查理士國王的人馬》等。 獲獎理由: “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917年(2位) 卡爾?阿道夫?吉勒魯普(Karl Adolph Gjellerup,1857~1919),丹麥作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我的愛情之卷》,小說《明娜》、《磨房血案》、《已為生命而熱》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多樣而豐富的作品——它們蘊含了崇高的理想。”
亨利克?彭托皮丹(Henrik Pontoppidan,1857~1943),丹麥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老亞當》、《圣歌》、《霍克市長和夫人》,“樂土”三部曲:《希望之鄉》、《幸運兒彼爾》、《死亡之國》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真實描繪了當代丹麥的生活。”
1919年 卡爾?弗里德里希?喬治?施皮特勒(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1845~1924),瑞士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史詩《奧林匹斯的春天》、《受難者普羅米修斯》,小說《康拉德少尉》、《伊瑪果》等。 獲獎理由:“特別表彰他在史詩《奧林匹斯的春天》的優異表現。”
1920年 克努特?佩德森?漢姆生(Knut Pedersen Hamsun,1859~1952),挪威小說家、戲劇家、詩人。 主要作品有小說《饑餓》、《牧羊神》、《大地碩果》等。獲諾貝爾文學獎 。 獲獎理由:“為了他劃時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長》。”
1921年 阿納托爾?法郎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苔依絲》、《企鵝島》、《諸神渴了》等。 獲獎理由:“他輝煌的文學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體、憐憫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個真正法國性情所形成的特質。”
1922年 哈辛特?貝納文特(Jacinto Benavente,1866~1954),西班牙作家。 主要作品有劇本《別人的窩》、《利害關系》、《熱情之花》、《不吉利的姑娘》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
1923年 威廉?勃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 主要作品有詩作《風中蘆葦》、《在七座樹林里》、《布滿陰影的水》、8卷本《葉芝詩選》,詩論集《幻象》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那永遠充滿著靈感的詩,它們透過精美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整個民族的精神。”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Wladyslaw Stanislaw Reymont,1868~1925),波蘭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福地》和四卷本長篇小說《農民》等。 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民》寫得很出色。”
1925年 喬治?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國劇作家。共創作51個劇本。 主要作品有《華倫夫人的職業》、《匹克梅梁》、《人與超人》、《圣女貞德》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的作品表現了理想主義和博愛,其中發人深思的諷刺時常充滿了富有詩意的新奇之美。”
1926年 格拉齊亞?黛萊達(Grazia Deledda,1871~1936),女,意大利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鴿子與老鷹》、《橄欖園的火災》、《母親》、《孤獨者的秘密》、《飛往埃及》、《邪惡之路》等。 獲獎理由:“為了表揚她由理想主義所激發的作品,以渾柔的透徹描繪了她所生長的島嶼上的生活;在洞察人類一般問題上,表現的深度與憐憫。”
1927年 亨利?博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國哲學家。 主要作品有《時間與自由意志》、《創造進化論》、《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那豐富的且充滿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光輝燦爛的技巧。”
1928年 西格里德?溫塞特(Sigrid Undset,1882~1949),女,挪威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珍妮》、三部曲《勞倫斯之女克里斯丁》等。 獲獎理由: “主要是由于她對中世紀北國生活之有力描繪。”
1929年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那在當代文學中具有日益鞏固的經典地位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年 辛克萊?劉易斯(Sinclair Lewis,1885~1951),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動人的敘述藝術,和他以機智幽默去開創新風格的才華。”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Erik Axel Karlfeldt,1864~1931),瑞典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荒原與愛情》、《秋天的號角》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詩作的藝術價值上,從沒有人懷疑過。”
1932年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1867~1933),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主要作品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三部曲、《現代喜劇》三部曲和劇本《銀匣》等。 獲獎理由:“為其描述的卓越藝術——這種藝術在《福爾賽世家》中達到高峰。”
1933年 伊凡?亞歷克塞耶維奇?布寧(Ivan Alekseyevich Bunin,1870~1953),俄國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落葉》,短篇小說集《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
1934年 路伊吉?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意大利劇作家、小說家。 一生創作了40多部劇本,主要劇作有《誠實的快樂》、《六個尋找劇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尋找自我》等。 獲獎理由:“他果敢而靈巧地復興了戲劇藝術和舞臺藝術。”
1936年 尤金?格拉德斯通?奧尼爾(Eugene Gladstone O'Neill,1888~1953),美國劇作家。 主要劇作有《天邊外》、《安娜?克里斯蒂》、《無窮的歲月》和自傳性劇作《長夜漫漫路迢迢》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劇作中所表現的力量、熱忱與深摯的感情——它們完全符合悲劇的原始概念。”
1937年 羅杰?馬丹?杜伽爾(Roger Martin du Gard,1881~1958),法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蒂博一家》8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長篇小說《蒂博一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魅力和真實性,這是對人類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1938年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巴克)(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1973),女,美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大地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小說《母親》、《愛國者》、《龍種》等。 獲獎理由:“她對于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和真正史詩般的描述,以及她自傳性的杰作。”
1939年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Frans Eemil Sillanp??,1888~1964),芬蘭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神圣的貧困》、《少女西麗亞》、《夏夜的人們》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描繪兩樣互相影響的東西——他祖國的本質,以及該國農民的生活時——所表現的深刻了解與細膩藝術。”
1944年 約翰內斯?威廉?揚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 主要作品有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國》、《諾尼亞?葛斯特》、《奇姆利人遠征》和《哥倫布》,詩集《世界的光明》、《日德蘭之風》等。 獲獎理由:“憑借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新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
1945年 加布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1889~1957),女,智利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死的十四行詩》、《絕望》、《柔情》、《有刺的樹》、《葡萄區榨機》等。 獲獎理由:“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年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瑞士作家,原籍德國。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克努爾普》、《德米爾》、《席特哈爾塔》、《荒原狼》、《玻璃球游戲》等。 獲獎理由:“他那些靈思盎然的作品——它們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創意和深刻的洞見,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與高尚的風格。”
1947年 安德烈?保羅?紀堯姆?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1951),法國作家、評論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梵蒂岡地窖》、《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制造者》等。 獲獎理由:“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并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1948年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國詩人、劇作家、批評家。 主要作品有詩作《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個四重奏》,評論《傳統與個人才能》、《批評的功能》、《詩與批評的效用》等。 獲獎理由:“對于現代詩之先鋒性的卓越貢獻。”
1949年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圣殿》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1950年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數學家。 主要作品有《數理哲學導論》、《數學原理》、《哲學問題》、《自由之路》、《社會重建原理》等。 獲獎理由:“表彰他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1951年 帕爾?費邊?拉格奎斯特(P?r Fabian Lagerkvist,1891~1974),瑞典詩人、戲劇家、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天才》,劇本《瘋人院里的仲夏夜之夢》,小說《侏儒》、《大盜巴拉巴》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為人類面臨的永恒的疑難尋求解答所表現出的藝術活力和真正獨立的見解。”
1952年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ois Mauriac,1885~1970),法國作家。 小說:《黛萊絲?苔斯蓋魯》、《愛的荒漠》、《昔日一少年》,劇本《阿斯摩泰》、《不為人愛的人們》、《地上的火焰》,回憶錄《內心回憶錄》、《內心回憶新錄》和《政治回憶錄》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在他的小說中剖析了人生的戲劇,對心靈的深刻觀察和緊湊的藝術。”
1953年 溫斯頓?倫納德?斯潘塞?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曾任英國首相。 主要作品有《馬拉坎德遠征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的造詣,同時由于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1954年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死在午后》、《老人與海》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精通于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1955年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司內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1902~1998),冰島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莎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長篇歷史小說3卷《冰島鐘聲》等。 獲獎理由:“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動、史詩般的力量,使冰島原已十分優秀的敘述文學技巧更加瑰麗多姿。”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Juan Ramón Jiménez,1881~1958),西班牙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詩韻集》、《悲哀的詠嘆調》,散文集《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長詩《空間》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詩,成了高度精神和純粹藝術的最佳典范。”
1957年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劇本《誤會》、《正義》,小說《局外人》、《鼠疫》,論文集《西西弗斯的神話》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熱切的眼光照亮了我們這時代人類良心的種種問題。”
1958年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1890~1960),俄蘇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題與變奏》,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等。 獲獎理由:“在當代抒情詩和俄國的史詩傳統上,他都獲得了極為重大的成就。”
1959年 薩瓦多爾?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1968),意大利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水與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間是夜晚》、《日復一日》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的抒情詩,以古典的火焰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中,生命的悲劇性體驗。”
1960年 圣-瓊?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1975),法國詩人。 作品有《歌頌童年》、《遠征》、《流亡》、《海標》、《紀年詩》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高超的飛越與豐盈的想象,表達了一種關于目前這個時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1961年 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c,1892~1975),南斯拉夫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波斯尼亞三部曲”《德里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作品中史詩般的力量——他憑借它在祖國的歷史中追尋主題,并描繪人的命運。”
1962年 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煩惱的冬天》和《人鼠之間》等。 獲獎理由:“通過現實主義的、寓于想象的創作,表現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
1963年 喬治?塞菲里斯(Giorgos Seferis,1900~1971),希臘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轉折點》、《神話和歷史》、《航海日志》和《“畫眉鳥”號》。 獲獎理由:“他的卓越的抒情詩作,是對希臘文化的深刻感受的產物。”
1964年 讓-保爾?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國哲學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辯證理性批判》,小說《惡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劇本《蒼蠅》和《禁閉》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對我們時代發生了深遠影響。”
1965年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Mikhail Aleksandrovich Sholokhov,1905~1984),俄蘇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和長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等。 獲獎理由:“由于這位作家在那部關于頓河流域農村之史詩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與藝術熱忱——他以這兩者在小說里描繪了俄羅斯民族生活之某一歷史層面。”
1966年(2位) 薩姆爾?約瑟夫?阿格農(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猶太人,以色列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婚禮華蓋》、《大海深處》、《過夜的客人》、《訂婚記》等。 獲獎理由:“他的敘述技巧深刻而獨特,并從猶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題。”
奈莉?薩克斯(Nelly Sachs,1891~1970),女,瑞典詩人、劇作家,原籍德國。 主要作品有詩集《逃亡與蛻變》、《進入無塵之境》、《死亡歡慶生命》,詩劇《伊萊》、《沙中的記號》等。 獲獎理由:“因為她杰出的抒情詩與戲劇作品,以感人的力量表現了以色列的命運。”
1967年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1899~1974),危地馬拉詩人、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危地馬拉傳說》、《總統先生》、《玉米人》等。 獲獎理由:“因為他的作品落實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傳統,而顯得鮮明生動。”
1968年 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1899~1972),日本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雪國》、《古都》、《千只鶴》、《淺草紅團》、《山之音》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質。”
1969年 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愛爾蘭劇作家。 主要作品有三部曲《馬洛伊》、《馬洛伊之死》、《無名的人》和劇本《等待戈多》、《哦,美好的日子》等。 獲獎理由:“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奮。”
1970年 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 1918~2008),俄羅斯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島》、《癌病房》、《第一圈》、《紅輪》等。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全球性的藝術魅力,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象征性地表達了自己對俄羅斯母親的摯愛。”
1971年 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智利詩人。 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西班牙在我心中》、《船長的詩》、《黑島紀事》、《詩歌總集》等。 獲獎理由:“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蘇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1972年 海因里希?伯爾(Heinrich B?ll,1917~1985),德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列車正點到達》、《女士及眾生相》、《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等。 獲獎理由:“為了表揚他的作品,這些作品兼具有對時代廣闊的透視和塑造人物的細膩技巧,并有助于德國文學的振興。”
1973年 帕特里克?懷特(Patrick White,1912~1990),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生者和死者》、《人之樹》、《風暴眼》、《樹葉裙》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史詩與心理敘述藝術,并將一個嶄新的大陸帶進文學中。”
1974年(2位) 埃溫特?約翰遜(Eyvind Johnson,1900~1976),瑞典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烏洛夫的故事》等。 獲獎理由:“以自由為目的,而致力于歷史的、現代的廣闊觀點之敘述藝術。”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Harry Martinson,1904~1978),瑞典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作《游牧民族》、《自然》、《海風之路》、《蟬》、《草之山》、《阿尼亞拉》等。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捕捉了一滴露珠而映射出整個世界。”
1975年 尤杰尼奧?蒙塔萊(Eugenio Montale,1896~1981),意大利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烏賊骨》、《守岸人的石屋》、《生活之惡》等。 獲獎理由:“獨樹一幟的詩歌創作,以巨大的藝術敏感性,排除謬誤與幻想的生活洞察力,詮釋了人類的真正價值。”
1976年 索爾?貝婁(Saul Bellow,1915~1995),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奧吉?瑪琪歷險記》、《赫索格》、《洪堡的禮物》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對人性的了解,以及對當代文化的敏銳透視。”
1977年 維森特?阿萊桑德雷(Vicente Aleixandre,1898~1984),西班牙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天堂的影子》、《毀滅或愛情》、《終極的詩》、《知識的對白》等。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現代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1978年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盧布林的魔術師》、《原野王》等。 獲獎理由:“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藝術既扎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1979年 奧迪塞烏斯?埃里蒂斯(Odysseus Elytis,1911~1996),希臘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初生的太陽》、《英雄挽歌》、《理所當然》等。 獲獎理由:“他的詩以希臘傳統為背景,用感覺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銳,描寫現代人為自由和創新而奮斗。”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1911~2004),波蘭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冰封的日子》、《三個季節》、《冬日鐘聲》、《白晝之光》、《日出日落之處》,日記《獵人的一年》,論著《被奴役的心靈》等。 獲獎理由:“不妥協的敏銳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沖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狀態。”
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英國德語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迷惘》,劇作《婚禮》、《虛榮的喜劇》,自傳《獲救之舌》、《耳中火炬》、《眼睛游戲》等。 獲獎理由:“極其尖銳地向我們這個時代不健康傾向進攻的豐富多彩的作品。”
1982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8~2015),哥倫比亞記者、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家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苦妓追憶錄》等。 獲獎理由:“由于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于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1983年 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1911~1994),英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蠅王》、《繼承者》、《金字塔》、《自由墮落》、《看得見的黑暗》、《紙人》等。 獲獎理由:“具有清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以及虛構故事的多樣性與普遍性,闡述了今日世界人類的狀況。”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Jaroslav Seifert,1901~1986),捷克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作《裙兜里的蘋果》、《紫羅蘭》、《鑄鐘》、《媽媽》、《哈雷彗星》和回憶錄《世界美如斯》等。 獲獎理由:“他的詩富于獨創性、新穎、栩栩如生,表現了人的不屈不撓精神和多才多藝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1985年 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1913~2005),法國小說家。“新小說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弗蘭德公路》、《歷史》、《農事詩》等。 獲獎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詩人和畫家的豐富想象與深刻的時間意識融為一體,對人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描寫。”
1986年 沃萊?索因卡(Wole Soyinka,1934~),尼日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主要作品有《沼澤地的居民》、《獅子與寶石》、《路》、《解釋者》等,詩集《伊當洛及其它》。 獲獎理由:“他以廣博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于人生的戲劇。”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俄裔美籍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言辭片段》、《山丘和其它》、《悼約翰?鄧恩及其它》、《駐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 獲獎理由:“因為一種以思想敏銳和詩意強烈為特色的包羅萬象的寫作。”
1988年 納吉布?馬哈福茲(Naguib Mahfouz,1911~2006),埃及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開羅三部曲《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小說《小偷與狗》、《乞丐》、《我們街區的孩子們》(《街魂》)、《新開羅》 、《梅達格胡同》、《平民史詩》等。 獲獎理由:“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信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
1989年 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1916~2002),西班牙作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踏著白日猶豫的光芒》、《修道院與語言》,小說《蜂房》、《黃頭發姑娘》、《為亡靈彈奏瑪祖卡》。 獲獎理由:“帶有濃郁情感的豐富而精簡的描寫,對人類弱點達到的令人難以企及的想象力。”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墨西哥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太陽石》、《假釋的自由》、《向下生長的樹》,散文集《孤獨的迷官》、《人在他的世紀中》、《印度紀行》等。 獲獎理由:“因為一種帶有廣闊多重的地平線的寫作,其特征是感性的睿智和人文主義的氣節構成。”
1991年 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女,南非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縹緲歲月》、《陌生人的世界》、《戀愛時節》、《貴賓》、《伯格的女兒》、《朱利的族人》、《七月的人民》等。 獲獎理由:“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復雜的人際與社會關系,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1930~),圣盧西亞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在綠夜里》、《放逐及其它》、《海葡萄》、《海灣及其它》、《仲夏》、《歐莫如斯》等;劇作《猴山之夢》、《最后的狂歡節》等。 獲獎理由:“因為一種具有巨大光能的詩歌寫作,而這種光能是用一種多元文化和介入產生出的歷史眼光維系的。”
1993年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女,美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 獲獎理由:“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1994年 大江健三郎(Kenzaburo Oe,1935~),日本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死者的奢華》、《個人的體檢》、《萬延元年的足球隊》、《洪水涌上我的靈魂》、《致令人眷念的年代的信》,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 獲獎理由:“通過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繪了現代人的蕓蕓眾生相。”
1995年 希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愛爾蘭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幻覺》等。 獲獎理由:“由于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現實歷史的奇跡。”
1996年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 ,1923~2012),女,波蘭詩人。 主要作品有詩集《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等。 獲獎理由:“由于其在詩歌藝術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現實生活背后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1997年 達里奧?福(Dario Fo,1926~2016),意大利劇作家。 主要作品有劇作《滑稽神秘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不付錢!不付錢!》、《他有兩把手槍》、《該扔掉的夫人》等。 獲獎理由:“他繼承中世紀流浪藝人的傳統,抨擊權威,恢復了受屈辱者的尊嚴。”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1922~2010),葡萄牙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里斯本圍困史》、《失明癥漫記》、《修道院紀事》等。 獲獎理由: “由于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復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1999年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德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詩集《風信雞之優點》、《三角軌道》等,小說“但澤三部曲”《鐵皮鼓》、《貓與鼠》、《狗年月》,長篇小說《母鼠》、《鈴蟾的叫聲》,回憶錄《剝洋蔥》等。 獲獎理由:“他在詼諧幽默的黑色寓言中描摹出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劇作家、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劇作《絕對丨信號》、《野丨人》、《車站》,長篇小說《靈丨山》、《一個人的圣丨經》、《給我老爺買魚竿》等。 獲獎理由:“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辟了新的道路。”
2001年 維迪亞達爾?蘇瑞提普拉薩德?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靈異推拿師》、《米格爾大街》、《河灣》 、《島上的旗幟》、《自由國度》、《浮生》等。 獲獎理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2002年 凱爾泰斯?伊姆雷(Kertész Imre,1929~2016),匈牙利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船夫日記》 、《命運無常》、《慘敗》、《給未出生的孩子的安息禱告》等。 獲獎理由:“表彰他對脆弱的個人在對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痛苦經歷的深刻刻畫以及他獨特的自傳體文學風格。”
2003年 約翰?M.庫切(John M. Coetzee,1940~),南非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說《等待野蠻人》、《幽暗之地》、《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內陸深處》、《恥》、《兇年紀事》等。 獲獎理由:“在眾多假面具下描繪了局外人令人驚訝的人性本質。”
2004年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1943~),女,奧地利作家。 主要作品有《鋼琴教師》、《米夏埃爾》、《我們是騙子,寶貝》、《死亡與少女》、《情欲》等。 獲獎理由:“因為她的小說和戲劇具有音樂般的韻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揭示了社會上的陳腐現象及其禁錮力的荒誕不經。”
2005年 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英國劇作家。 主要作品:《生日派對》、《看門人》、《回鄉》、《送菜升降機》、《無人之地》、《塵歸塵》等。 獲獎理由:“在其戲劇中揭示了日常閑談掩蓋下的危局,直闖壓抑的密室。”
2006年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土耳其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雪》、《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純真博物館》等。 獲獎理由:“在尋找故鄉的憂郁靈魂時,發現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2007年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4),女,英國小說家。 代表作有《金色筆記》、《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們》、《黑暗前的夏天》、《第五個孩子》、《簡?薩默斯日記》等。 獲獎理由:“她以懷疑主義、激情和想象力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女性體驗的史詩巔峰。”
2008年 讓-瑪麗?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法國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戰爭》、《烏拉尼亞》。 獲獎理由:“有新起點、詩意冒險和感官迷幻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于人性的探索者。”
2009年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女,羅馬尼亞裔德國小說家、詩人。1987年后流亡至德國。 主要作品有《心獸》、《那時候狐貍就是獵人》、《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光年之外》、《國王鞠躬,國王殺人》、《呼吸秋千》等。 獲獎理由:“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被剝奪者、一無所有者的境況。”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1936~),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小說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城市與狗》,、《綠房子》、《胡莉婭姨媽與作家》、《世界末日之戰》《誰殺死了帕洛米諾?莫雷羅》、《公羊的節日》等。 獲獎理由:“他不僅繪制出了權力的結構,也犀利地刻畫出了個人的抵制、反抗和失敗。”
2011年 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Tomas Transtromer,1931~2015),瑞典詩人,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杰出的象征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 主要作品有詩集《詩十七首》、《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小路》、《真理之盾》、《給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巨大的謎》、《畫廊》等。 獲獎理由:“他用凝練、透徹的意象,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
2012年 莫言(1955~),中國小說家,山東省高密縣人,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 主要代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懷抱鮮花的女人》等,長篇小說 《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食草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四十一炮》、《酒國》、《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 獲獎理由:“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 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1931~),女,加拿大小說家。1968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并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后來共創作14部作品并多次獲獎。 主要作品有《少女們和婦人們的生活》、《你以為你是誰?》、《愛的進程》、《公開的秘密》、《一個善良女子的愛》、《憎恨、友誼、求愛、愛戀、婚姻》、《逃離》、《石城遠望》等。 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2014年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1945~),法國小說家。 1968年,他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獲得當年的羅歇·尼米埃獎。嗣后他接連發表《夜巡》、《環城大道》、《凄涼別墅》、《暗店街》、《一度青春》、《往事如煙》等。 獲獎理由:“以重塑記憶的藝術方式,他喚醒了最無可捉摸的人類命運,展示了占領時期的人間百態。”
2015年 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ksijevitj,1948~),女,白俄羅斯記者,紀實文學作家。 作品有:《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證人》、《鋅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二手時間》等。 獲獎理由:“因為她豐富多元的寫作,為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樹立了豐碑。”
2016年 鮑勃?迪倫(Bob Dylan,1941~)美國民謠歌手兼詞作家。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他自學口琴、吉他和鋼琴成才,從1961年發布首張專輯至今。 代表作包括《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時代在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暴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以及《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等。 獲獎理由:“在美國歌曲的偉大傳統里創造了新的詩意表現手法。”
2017年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著名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民英國。獲英國及愛爾蘭圖書協會頒發的“惠特布萊德”年度最佳小說獎和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的提名。 代表作包括《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無法安慰》、《我輩孤雛》、《別讓我走》。 獲獎理由:“有強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類與世界虛幻聯系下的黑洞”
加載更多

【注】1914、1918、1935、1940、1941、1942、1943年因戰爭未授獎;

1907、1917、1966、1974年各有兩位作家獲獎。

更多相關榜(bang)單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zhan)注明(ming)(ming)“MAIGOO編(bian)輯(ji)上傳提(ti)供(gong)”的所(suo)有作(zuo)品,均為MAIGOO網原創、合法擁有版(ban)權(quan)或有權(quan)使(shi)用(yong)的作(zuo)品,未(wei)經本網授(shou)(shou)權(quan)不得轉(zhuan)載(zai)、摘編(bian)或利用(yong)其它方式(shi)使(shi)用(yong)上述作(zuo)品。已(yi)經本網授(shou)(shou)權(quan)使(shi)用(yong)作(zuo)品的,應(ying)在(zai)授(shou)(shou)權(quan)范圍(wei)內使(shi)用(yong),并注明(ming)(ming)“來源:MAIGOO網”。違反上述聲明(ming)(ming)者(zhe),網站(zhan)會追責到底(di)。 申請刪除>> 糾錯>> 投訴侵權>>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1643022個品牌入駐 更新517601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574044個加盟需求 已有1308564條品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