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文(wen)化部(bu)命名為“中(zhong)(zhong)國草(cao)柳(liu)編之鄉”的(de)博興(xing)縣(xian),毗鄰(lin)魯(lu)北平原最大的(de)淡水湖——麻大湖,小(xiao)清(qing)河、支脈河縱貫(guan)其中(zhong)(zhong),濕地(di)眾(zhong)多,蘆葦、蒲(pu)草(cao)叢生,位于博興(xing)縣(xian)灣頭村的(de)村民自清(qing)代起就(jiu)有草(cao)柳(liu)編織(zhi)的(de)傳統。
1、實用價值
柳編技藝創造的(de)各種(zhong)使用價值不(bu)(bu)同(tong)的(de)產品,滿(man)足了不(bu)(bu)同(tong)層次人民群眾(zhong)的(de)生(sheng)產和生(sheng)活需要(yao),已(yi)成為(wei)社會生(sheng)活的(de)不(bu)(bu)可(ke)缺少的(de)一(yi)部分(fen)。
2、審美價值
柳編產品從視覺和感觀上給人們的美的享受,以展現地方民(min)間藝術形式(shi)的載體進入社(she)會各個層面,被群眾作為藝術品收藏。
3、社會價值
柳編技藝的傳承壯大了一個(ge)產業,為當(dang)地(di)經濟(ji)發(fa)展起(qi)到了較大的促(cu)進作用(yong)。特別是進入二十世(shi)紀七十年代以來,博興柳編技藝在國內外享有盛(sheng)譽,產品銷往美國、日本、西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群眾喜(xi)愛(ai),年出口創(chuang)匯額(e)達(da)800萬美(mei)元,成(cheng)為當地人民群眾發家致富和經濟收(shou)入的(de)主要來源。
1、選料
原料為(wei)(wei)柳(liu)條,柳(liu)條種類有旱柳(liu)、垂(chui)柳(liu)、劈柳(liu)、杞柳(liu)、紅柳(liu)等,要根據編織(zhi)的物品選(xuan)擇(ze)不同的柳(liu)條,選(xuan)柳(liu)條一(yi)般在伏天,這(zhe)時的柳(liu)條較(jiao)為(wei)(wei)成熟(shu),剝皮容易,顏色白,直徑為(wei)(wei)1毫(hao)米到5毫米之(zhi)間,長度(du)60厘(li)米(mi)左右(you),然后(hou)脫皮。
2、上色
根(gen)據設計(ji)要求,將所需要的各種顏色均勻(yun)地涂在所用柳條上,并(bing)曬干。
3、浸泡
將涂(tu)有顏色(se)的柳條浸入水中,粗柳條需浸泡(pao)20分鐘,細柳條浸(jin)泡10分(fen)鐘,目(mu)的在于使其變軟,易(yi)于彎曲,加強其韌性,便于編織(zhi)。
4、編織
按照一(yi)定的(de)形狀(zhuang)和(he)規格尺寸,使用鐵(tie)簽、果枝(zhi)剪、尺等工具進(jin)行編(bian)織。這(zhe)是能體現技(ji)藝的(de)工序,主要有平(ping)編(bian)、絞編(bian)、勒(le)編(bian)、砌(qi)編(bian)、纏編(bian)等五種技(ji)法。
5、熏蒸
編(bian)織出的成(cheng)品要進行擦洗,然(ran)后放入熏(xun)室內,點燃硫黃熏(xun)蒸2小(xiao)時。
6、晾曬
從熏(xun)室取出后(hou)及(ji)時晾曬,以防(fang)產(chan)品發霉(mei)和(he)變(bian)形。
7、刷漆
曬干之后,刷(shua)上清漆,起(qi)到經久(jiu)耐(nai)用(yong)、不易褪(tun)色、增加(jia)亮度(du)的(de)作用(yong),使之更(geng)加(jia)美(mei)觀(guan)。
2019年11月,《國(guo)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代表(biao)性(xing)項目保護(hu)單位(wei)名單》公(gong)布(bu),山東博(bo)興天龍工藝(yi)制品(集團)有(you)限公(gong)司獲得“柳(liu)編(博(bo)興柳(liu)編)”項目保護(hu)單位(wei)資格(ge)。
關于博興編織(zhi)業(ye)的(de)起源,尚未發(fa)(fa)現(xian)考(kao)古實物標本或明確的(de)文(wen)字記述,這大概與其材質及其在歷史(shi)上所處的(de)社會經(jing)濟地位(wei)有關。但從黃河三(san)角洲一帶出土的(de)一些陶(tao)(tao)器上的(de)印紋和(he)陶(tao)(tao)囂的(de)把柄形(xing)狀可(ke)以(yi)看(kan)出,柳編這類條編工藝(yi)早在遠古時代已得到人(ren)們的(de)廣泛重視,并影(ying)響和(he)促進了制陶(tao)(tao)業(ye)的(de)發(fa)(fa)展。
早在(zai)北魏(wei)時期(qi),賈思勰在(zai)《齊(qi)民要(yao)求》中曾對黃河下(xia)游桑柳(liu)的種植做過描述:“人們(men)在地邊、路旁閑(xian)散地種(zhong)植桑柳(liu)。婦女養蠶作繭抽絲織(zhi)布;男子在農(nong)閑(xian)之際,利(li)用(yong)采(cai)集的桑柳(liu)條,編織(zhi)一些生(sheng)活用(yong)品(pin)和簡(jian)單的農(nong)具,除了滿足自己的使用(yong)以外,余(yu)者可售于集市”。
據《博興縣(xian)志》記(ji)載,博興柳編技(ji)藝已有(you)800多年的歷史,它發(fa)祥于縣內(nei)興福(fu)鎮一帶。早年有一王(wang)姓青年,他用柳(liu)條(tiao)編制的筐、簍(lou)、籠等(deng)器具巧奪(duo)天(tian)工,人稱“王(wang)編”,人們仍塑其(qi)像、燃香(xiang)火紀(ji)念(nian)這位巧匠(jiang)。
明清(qing)時期,柳編(bian)(bian)技術在博興縣的興福鎮一帶傳開,編(bian)(bian)織的柳箱、筐、籃、升、斗、簸箕、夡、籮等精巧(qiao)美觀,樣式考(kao)究大方,結(jie)實(shi)耐(nai)用,遠銷(xiao)京、津、蘇、浙等地的一些大商(shang)埠。
民國時(shi)期,柳編技(ji)藝(yi)逐漸(jian)在全縣(xian)推廣,形成產業,從(cong)業人(ren)員(yuan)達15000多人。
1931年,博興縣(xian)各區(qu)柳(liu)貨工會代表在興福鎮成(cheng)立了柳(liu)業工會,附設貸款(kuan)所,創設柳(liu)編(bian)工場,隨(sui)著時(shi)代的發展和技(ji)(ji)藝的不斷創新,柳(liu)編(bian)技(ji)(ji)藝進(jin)一步(bu)完善和提高(gao),在編(bian)織結構和制(zhi)品形(xing)式上創造出許許多多不同類型的產品,其(qi)產品既有實用價(jia)值,又(you)有審(shen)美意味。
1、傳承價值
博興柳編的產品(pin)除了滿足國(guo)(guo)內需求(qiu)之外,還曾遠銷(xiao)新(xin)加坡、韓國(guo)(guo)、日(ri)本、美國(guo)(guo)、法國(guo)(guo)等多個(ge)國(guo)(guo)家和中國(guo)(guo)香港地區(qu)、中國(guo)(guo)臺灣地區(qu),年銷(xiao)售(shou)收(shou)入達五千多萬美元。博興柳編的產品(pin)手感柔軟,經濟環保,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風格(ge)特征,是山東省的傳統工藝(yi)品(pin),理應受到保護(hu)。
2、社會活動
2013年11月(yue)7日(ri)—9日,山東省(sheng)工藝美術(shu)協會(hui)(hui)、山東省(sheng)工藝美術(shu)學(xue)會(hui)(hui)、博(bo)(bo)(bo)興(xing)縣人民政府舉辦首屆中國(博(bo)(bo)(bo)興(xing))天然(ran)纖維編織(zhi)(草柳(liu)編)暨工藝品(pin)創新(xin)博(bo)(bo)(bo)覽(lan)會(hui)(hui)。展會(hui)(hui)上展出了柳(liu)編(博(bo)(bo)(bo)興(xing)柳(liu)編)作品(pin)。
2018年10月11日,博興“青(qing)春版”草柳(liu)編亮相(xiang)第七(qi)屆省文博會(hui),展會(hui)上展出了許多柳(liu)編(博興柳(liu)編)工(gong)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