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大興善寺
西安大興善寺
0
贊數:
大興善寺,始建于晉,初稱遵善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城南約2.5公里的小寨興善寺西街,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玄宗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到此寺傳授密宗,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唐武宗會昌年間和清同治年間,大興善寺被拆毀,僅存鐘、鼓樓和前門。現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內供彌勒菩薩;大雄寶殿。
西安大興善寺旅(lv)游攻略
  • 門票參考: 免費
  • 開放時間: 08:00~17:00
  • 適宜季節: 四季(ji)皆宜
  • 建議游玩時間: 2~3小時
  • 旅游景區級別: 3A
  • 文物保護單位: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bao)護單位(wei)
  • 所在地/隸屬: 陜西省 西安市雁塔區興善寺西街55號

西安大興善寺怎么樣

大興善寺是隋唐皇家寺院,中國“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位于長安城東靖善坊內(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是一座具(ju)有(you)中外影(ying)響的古(gu)剎。

大(da)興善(shan)寺(si)(si)(si)始(shi)建于晉武(wu)帝(di)泰始(shi)二年(nian)(nian)(226年(nian)(nian)),原名(ming)(ming)“遵善(shan)寺(si)(si)(si)”,距今已1700余年(nian)(nian),是西安現(xian)存歷(li)史最(zui)悠久的佛(fo)寺(si)(si)(si)之一。隋文帝(di)開皇年(nian)(nian)間擴(kuo)建西安城為大(da)興城,寺(si)(si)(si)占(zhan)城內靖善(shan)坊(fang)一坊(fang)之地,取城名(ming)(ming)“大(da)興”二字,取坊(fang)名(ming)(ming)“善(shan)”字,賜名(ming)(ming)大(da)興善(shan)寺(si)(si)(si)至今。

隋開皇年間(jian),印度(du)僧人(ren)阇那崛(jue)多、達摩笈多等先(xian)后(hou)來長安,在大(da)(da)興善(shan)寺(si)譯(yi)經(jing)弘(hong)法。唐開元(yuan)年間(jian)印度(du)僧人(ren)善(shan)無畏、金剛智、不空先(xian)后(hou)駐錫本(ben)寺(si),翻譯(yi)經(jing)典,設壇傳密(mi),再經(jing)一行、惠果傳承弘(hong)揚,形成博大(da)(da)精深的佛教文化寶庫――唐密(mi),后(hou)來又經(jing)空海、最澄等傳之日(ri)本(ben)、韓國,再傳馬來西亞(ya)、印度(du)尼(ni)西亞(ya)等地,流(liu)布廣泛,影響久遠,大(da)(da)興善(shan)寺(si)成為(wei)舉世公認的中(zhong)國佛教唐密(mi)祖庭。

隋唐時代,長安佛(fo)教(jiao)(jiao)盛行(xing),由(you)印度來長安傳(chuan)教(jiao)(jiao)及留學(xue)的僧侶在寺(si)內翻(fan)譯(yi)佛(fo)經和傳(chuan)授密宗,大興善寺(si)因(yin)此成為當時長安翻(fan)譯(yi)佛(fo)經的三大譯(yi)場之一(yi)。

西安大興善寺景區介紹

山門

現存(cun)山(shan)門為明代建造,造型奇(qi)特,為二層歇山(shan)式(shi)建筑。山(shan)門南題(ti)寫“大(da)興善寺”四(si)(si)字(zi)。東側鐫有(you)(you)“莊嚴(yan)國土(tu)”四(si)(si)字(zi),西(xi)側鐫有(you)(you)“利樂有(you)(you)情”四(si)(si)字(zi)。山(shan)門北(bei)題(ti)寫“五岡唐(tang)鎮”四(si)(si)字(zi),保存(cun)完好。

天王殿

天(tian)(tian)(tian)王(wang)殿(dian)是山(shan)門后南北中軸線上的第(di)一重(zhong)殿(dian)宇,內(nei)部正面供奉有大肚彌勒佛(fo),為(wei)(wei)明代托紗金裝(zhuang)。匾(bian)額“天(tian)(tian)(tian)王(wang)殿(dian)”為(wei)(wei)趙樸(pu)初題寫。廊柱懸掛(gua)兩幅楹聯(lian)。天(tian)(tian)(tian)王(wang)殿(dian)內(nei)東(dong)西(xi)兩側(ce)(ce)塑有四大天(tian)(tian)(tian)王(wang)像(xiang),南方為(wei)(wei)增(zeng)長天(tian)(tian)(tian)王(wang),身青色(se),持(chi)劍(jian),職(zhi)風;東(dong)方為(wei)(wei)持(chi)國天(tian)(tian)(tian)王(wang),身白色(se),抱琵琶,職(zhi)調;北方為(wei)(wei)多(duo)聞天(tian)(tian)(tian)王(wang),身綠色(se),執傘,職(zhi)雨(yu);西(xi)方為(wei)(wei)廣目天(tian)(tian)(tian)王(wang),身紅色(se),握蛇,職(zhi)順。在彌勒菩薩(sa)(sa)造(zao)像(xiang)后方則(ze)為(wei)(wei)佛(fo)教寺院的守護(hu)神韋馱尊天(tian)(tian)(tian)菩薩(sa)(sa),現存造(zao)像(xiang)為(wei)(wei)明代木(mu)雕。天(tian)(tian)(tian)王(wang)殿(dian)東(dong)西(xi)兩側(ce)(ce)各(ge)開(kai)一門,東(dong)側(ce)(ce)門懸掛(gua)“金剛”牌匾(bian),西(xi)側(ce)(ce)門懸掛(gua)“悉地”牌匾(bian)。

平安地藏殿

平(ping)安地(di)(di)(di)藏殿(dian)位(wei)于(yu)天王殿(dian)后東側,內奉(feng)地(di)(di)(di)藏王菩薩。門楣上懸“平(ping)安地(di)(di)(di)藏殿(dian)”五字(zi)牌匾(bian),為(wei)大興善寺已故方(fang)丈界明法師題(ti)寫。地(di)(di)(di)藏菩薩右(you)(you)手(shou)持(chi)九環錫杖,左手(shou)持(chi)明珠(zhu),左右(you)(you)兩側為(wei)大型整體群雕(diao)。平(ping)安地(di)(di)(di)藏殿(dian)整體雕(diao)塑群所表現的是(shi)陰曹地(di)(di)(di)府第(di)(di)一(yi)殿(dian)閣君(jun)至第(di)(di)五殿(dian)閣君(jun),由第(di)(di)一(yi)殿(dian)秦廣王殿(dian)、第(di)(di)二殿(dian)楚江王殿(dian)、第(di)(di)三殿(dian)宋帝(di)王殿(dian)、第(di)(di)四殿(dian)五官王殿(dian)、第(di)(di)五殿(dian)閻羅王殿(dian)部分內容(rong)組(zu)成。

救苦地藏殿

救(jiu)苦(ku)地(di)藏(zang)殿(dian)(dian)位(wei)于(yu)天(tian)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后西側(ce),內(nei)奉地(di)藏(zang)王(wang)(wang)(wang)菩薩。門楣上懸(xuan)“救(jiu)苦(ku)地(di)藏(zang)殿(dian)(dian)”五字牌匾(bian),為大興(xing)善(shan)寺已故方丈界(jie)明(ming)法師題寫。救(jiu)苦(ku)地(di)藏(zang)殿(dian)(dian)的整體雕塑群所表(biao)(biao)現的是(shi)陰(yin)曹(cao)地(di)府第(di)(di)(di)(di)六殿(dian)(dian)閣君至第(di)(di)(di)(di)十(shi)殿(dian)(dian)閣君,由第(di)(di)(di)(di)六殿(dian)(dian)卞城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第(di)(di)(di)(di)七殿(dian)(dian)泰山(shan)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第(di)(di)(di)(di)八殿(dian)(dian)都市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第(di)(di)(di)(di)九殿(dian)(dian)平等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第(di)(di)(di)(di)十(shi)殿(dian)(dian)轉輪王(wang)(wang)(wang)殿(dian)(dian)部分內(nei)容組成。向大眾表(biao)(biao)明(ming)佛教因(yin)果關系,揭示人(ren)們(men)(men)行為的真善(shan)美與假丑惡啟(qi)迪人(ren)們(men)(men)的理智和(he)善(shan)心(xin)。

鐘、鼓樓

鐘、鼓(gu)樓(lou)位(wei)于(yu)大(da)雄寶殿(dian)前廣場(chang)東西兩(liang)側。東為鐘樓(lou),上(shang)懸“天聲(sheng)”牌匾。西為鼓(gu)樓(lou),上(shang)懸“地音”牌匾。鼓(gu)樓(lou)內有寺僧(seng)監(jian)制(zhi)的(de)直徑1.5米大(da)鼓(gu)。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dian)內(nei)供(gong)奉(feng)(feng)五方佛(fo)(fo)造像,東西(xi)兩側供(gong)奉(feng)(feng)二(er)十四諸天,后側供(gong)奉(feng)(feng)海島(dao)觀音、善財童子和(he)龍(long)女。殿(dian)內(nei)梁柱(zhu)懸掛五副(fu)楹聯(lian)。大興善寺(si)為(wei)中國(guo)漢傳佛(fo)(fo)教密(mi)宗(zong)祖(zu)庭,在(zai)密(mi)宗(zong)里,供(gong)奉(feng)(feng)的主尊佛(fo)(fo)是“五方佛(fo)(fo)”。“五方佛(fo)(fo)”又稱“五智佛(fo)(fo)”、“五智如(ru)來”,代表(biao)中、南、東、西(xi)、北正方。

觀音殿

觀(guan)音(yin)殿(dian)(dian)內供(gong)奉明雕檀香千(qian)(qian)手千(qian)(qian)眼(yan)菩薩一(yi)尊。大興(xing)善寺(si)的觀(guan)音(yin)殿(dian)(dian)建筑南北中軸(zhou)線上,這樣的格局(ju)在其他(ta)寺(si)院很(hen)少見。據宋人(ren)記載,認(ren)為(wei)佛教寺(si)院塑立觀(guan)音(yin)像即始于(yu)大興(xing)善寺(si)。觀(guan)音(yin)殿(dian)(dian)兩側各有配殿(dian)(dian)五(wu)楹,西邊(bian)(bian)是(shi)十王(wang)殿(dian)(dian),東(dong)邊(bian)(bian)為(wei)地(di)藏(zang)殿(dian)(dian)、與觀(guan)音(yin)殿(dian)(dian)組成一(yi)院落(luo),成為(wei)陜西省(sheng)佛協和(he)寺(si)內僧(seng)人(ren)居住的所在地(di)。

文殊殿

殿內奉(feng)文(wen)(wen)殊菩薩(sa)圣像。文(wen)(wen)殊殿前的(de)對聯為:“法鏡慈(ci)云(yun)觀秋月春花含將妙諦(di),智燈懸空(kong)聽(ting)晨鐘(zhong)暮鼓悟(wu)徹禪機。”

普賢殿

殿內奉普賢(xian)菩薩圣像。普賢(xian)殿前的(de)對(dui)聯:“蓮座擁祥云名(ming)剎宏開登(deng)凈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露天地藏殿

地藏菩薩銅像是日(ri)本(ben)真(zhen)言(yan)宗(zong)信徒為(wei)緬懷(huai)祖庭,追思昔日(ri)中日(ri)友好交流而贈(zeng)送的(de)。大興善寺與日(ri)本(ben)佛教的(de)關系源遠(yuan)流長,佛教于六世紀初,由中國、朝鮮傳入日(ri)本(ben)。這尊地藏菩薩是1985年由日(ri)本(ben)“真(zhen)言(yan)宗(zong)空(kong)海(hai)大師同志會”贈(zeng)送的(de),“同志會”亦屬于密宗(zong)法系。

法堂

法堂殿內供奉(feng)密宗(zong)的大(da)日如來,藏有唐代(dai)銅佛(fo)(fo)像和宋代(dai)造像,形(xing)態(tai)各異,獨具風格(ge)。法堂為(wei)寺院講經、傳法的地方。大(da)興善(shan)(shan)寺法堂為(wei)大(da)興善(shan)(shan)寺正中(zhong)最北的一(yi)座(zuo)大(da)殿,面(mian)闊七間(jian),進深兩(liang)間(jian),正門上懸掛以匾額,題曰(yue)“覺(jue)悟眾(zhong)生”,為(wei)清末(mo)光緒(xu)皇(huang)帝御筆(bi)。字跡雍容大(da)度,豐腴(yu)自(zi)如。法堂與南邊的觀音殿以及(ji)東(dong)西兩(liang)邊的玉(yu)佛(fo)(fo)殿、臥佛(fo)(fo)殿組成的四合院,是大(da)興善(shan)(shan)寺最為(wei)幽(you)靜的處所(suo)。庭院中(zhong)有古(gu)柏十余株,濃蔭森森,遮天蔽(bi)日。還(huan)有一(yi)株紫藤,為(wei)明(ming)代(dai)所(suo)植,有三百多年的樹齡。

寺院格局

隋朝擴造的(de)大(da)興善(shan)(shan)寺在(zai)大(da)興城靖善(shan)(shan)坊內,與玄都觀(guan)隔街相(xiang)對,氣勢宏偉。《長安志》卷七(qi)載:(大(da)興善(shan)(shan)寺)“寺殿崇廣為(wei)京之最。號曰大(da)興佛殿,制度(du)與太廟同(tong)。”《辯正論》卷三(san)詳細地描繪了大(da)興善(shan)(shan)寺的(de)碧瓦飛甍,金殿巍峨的(de)氣派。

根(gen)據《續高僧傳》中(zhong)記錄的(de)(de)大興(xing)善(shan)(shan)寺大殿(dian)“鋪基十畝(mu)”的(de)(de)描述,并以其平(ping)面尺度為基礎,參考唐(tang)代文獻中(zhong)描述的(de)(de)與大興(xing)善(shan)(shan)寺對應(ying)的(de)(de)皇家道觀玄都觀中(zhong)有“百(bai)畝(mu)中(zhong)庭”,推測大興(xing)善(shan)(shan)寺大殿(dian)中(zhong)心庭院(yuan),亦有接(jie)近百(bai)畝(mu)的(de)(de)規模。

大(da)興善寺(si)整個寺(si)院(yuan)占地約120余畝,殿(dian)堂、僧舍243間,總體規劃突出(chu)了佛(fo)教寺(si)院(yuan)的(de)(de)特點,以佛(fo)教建(jian)筑為中心,形成南(nan)北(bei)平行的(de)(de)三條軸線(xian)。主要建(jian)筑沿正南(nan)正北(bei)方向呈一字形排(pai)列在中軸線(xian)上,依次是天王殿(dian),大(da)雄寶(bao)殿(dian),觀音殿(dian),東(dong)西(xi)禪(chan)堂,法堂等。另外,在寺(si)院(yuan)的(de)(de)西(xi)側(ce)修一佛(fo)塔,以紀念為大(da)興善寺(si)的(de)(de)繁榮作(zuo)出(chu)貢獻的(de)(de)僧侶。

歷史沿革

大興善(shan)寺始建于晉武帝司(si)馬炎泰始至泰康年(nian)間(jian)(265—289年(nian)),初(chu)稱遵善(shan)寺。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詔建大(da)(da)興城,敕令遷(qian)寺(si)于(yu)(yu)新都,命為國寺(si)。因(yin)隋文帝在(zai)北(bei)周時(shi)原(yuan)為大(da)(da)興郡公,而寺(si)址位于(yu)(yu)靖善坊內,故取(qu)“大(da)(da)興”二字(zi)和“靖善坊”的“善”字(zi)命名。

開皇(huang)(huang)七年(nian)(587年(nian)),召(zhao)慧遠(yuan)、慧藏、僧(seng)休、寶(bao)鎮、洪(hong)遵、曇(tan)遷入(ru)(ru)京為“六(liu)大德”,并(bing)有僧(seng)眾300余(yu)人入(ru)(ru)寺供養,令(ling)其(qi)為國(guo)行道。寺又(you)創(chuang)設譯場(chang),隋開皇(huang)(huang)時先后有那(nei)連提(ti)黎耶(ye)舍、阇那(nei)崛多、達摩笈多、彥琮(cong)等(deng)譯經(jing)于此。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太宗令以波頗(po)主(zhu)寺(si)內(nei)譯場。

唐(tang)中宗神(shen)龍年間(jian),韋后追(zhui)賜(si)其父為(wei)酆王,改大興善寺為(wei)酆國寺,唐(tang)睿宗景云元(yuan)年,復舊。

唐玄(xuan)宗(zong)開元(yuan)四(si)年至(zhi)(zhi)八年(716—720年),密(mi)(mi)教(jiao)僧人“開元(yuan)三大(da)士”善(shan)無畏(wei)、金剛智(zhi)、不空在大(da)興善(shan)寺(si)(si)翻(fan)譯密(mi)(mi)籍500余部(bu),大(da)興善(shan)寺(si)(si)為長(chang)安三大(da)譯場(chang)之一,也成為中國(guo)佛教(jiao)密(mi)(mi)宗(zong)圣地。日僧多有來(lai)此寺(si)(si)中住(zhu)學者,圓(yuan)仁、圓(yuan)珍等人即于本寺(si)(si)受傳密(mi)(mi)教(jiao),將密(mi)(mi)宗(zong)傳播至(zhi)(zhi)海(hai)外。

唐玄宗(zong)天寶十五(wu)載(756年),著名密教高(gao)僧不空(kong)住(zhu)(zhu)持本(ben)寺(si)(si)。不空(kong)為(wei)玄宗(zong)、肅宗(zong)、代宗(zong)三朝帝(di)師,又曾與寺(si)(si)內行(xing)息災咒(zhou)法(fa),設(she)灌頂(ding)道場與戒壇,在華(hua)夏(xia)首開灌頂(ding)之風。此后大興善(shan)寺(si)(si)與青龍(long)寺(si)(si)并稱(cheng)為(wei)密教之中心(xin)道場,一行(xing)和尚(shang)也(ye)住(zhu)(zhu)寺(si)(si)中研(yan)習天文數(shu)學并密法(fa)。

唐(tang)武宗會昌滅佛時,寺(si)院(yuan)損毀,至五(wu)代時,僧(seng)人被勒(le)令還俗(su),從此(ci)一蹶不振,世幾(ji)不聞(wen)寺(si)名。

宋(song)元時期,大興善寺一直很(hen)冷寂,直到(dao)明(ming)清德滿禪師才在此“鼎新梵(fan)剎”。

明永(yong)樂年間(jian)(1403—1424年),云峰(feng)禪師(shi)居大興(xing)善寺(si),脩造了殿堂和鐘樓(lou),弘(hong)揚禪宗。

清朝時經過三次(ci)較大(da)規莫的脩(xiu)葺,第一次(ci)是清順治(zhi)五年(1648年),僧人(ren)麩齋脩(xiu)建(jian)了住持室、大(da)雄寶殿(dian)以及禪堂(tang)廊庶(shu),面貌一新。第二次(ci)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川(chuan)陜(shan)總督筆(bi)貼式(shi)、平安納等集資,先後(hou)脩(xiu)建(jian)前(qian)殿(dian)、鐘鼓二樓、大(da)殿(dian)、十王祖堂(tang)、彌勒殿(dian)等建(jian)筑,前(qian)後(hou)約十年才完(wan)工。

清同治年間,寺院建筑再次被毀,僅存鐘、鼓樓(lou)和前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太(tai)虛法師(shi)和于(yu)斌(bin)、馮玉祥等(deng)人組(zu)織(zhi)了(le)(le)中國宗(zong)教徒聯誼會,并於1945年在大(da)興善寺創設了(le)(le)“世界佛學苑巴(ba)利學院”。

1955年,政府(fu)撥款全面大修。有殿堂五進(jin),配以廊(lang)廡僧寮,規模為西安(an)今存眾剎(cha)之首。

1956年為保護佛教名勝(sheng)古剎,政府撥款(kuan)對(dui)大(da)興善(shan)寺進行了大(da)規(gui)模整脩。由臥龍(long)住持朗照任(ren)(ren)住持,慧雨(yu)任(ren)(ren)監(jian)皖。他們(men)與臥龍(long)、慈恩、莊嚴四(si)寺合(he)并,祖成了農業(ye)社,十多名僧人擁有(you)四(si)十多畝(mu)土地。


1983年被國(guo)務院列為全(quan)國(guo)重點開放(fang)寺院之一(yi)。

1984年(nian)4月,陜(shan)西(xi)省佛教協會接(jie)管大興(xing)善寺,用(yong)半年(nian)時(shi)間(jian)修復殿堂、僧房41間(jian),并重塑破毀佛像,翻整了(le)(le)二十余畝荒地,修剪綠籬一(yi)千余米,增(zeng)加盆(pen)花六百余盆(pen),植(zhi)黃楊(yang)、冬青(qing)、刺(ci)伯等三萬株美(mei)化環境,并新建(jian)了(le)(le)一(yi)百二十平方米的服務部,購置(zhi)了(le)(le)一(yi)批接(jie)待用(yong)品(pin),使大興(xing)善寺面貌大為改觀。


1985年,大興善寺成為西安市佛教協會的(de)會址所(suo)在地。

文物遺存

大(da)興善寺現存(cun)唐(tang)刻青石獅(shi)和歷代整修寺院的(de)碑碣、香木千手(shou)千眼觀(guan)音菩(pu)薩佛(fo)像(xiang)、清(qing)康熙(xi)年間西藏喇嘛(ma)向(xiang)朝(chao)廷進貢(gong)的(de)二十(shi)一度母像(xiang)、明代如來佛(fo)像(xiang)及很多宗教藝術品。

舍利塔

是為紀(ji)念歷代為大興善寺的建設和弘揚(yang)佛(fo)法(fa)作出貢獻的高僧所建,坐(zuo)落于大興善寺西側(ce)。

舍利塔為六邊五層閣樓式,原位于陜西省軍區大院(隋唐大興善寺界內),1992年遷建至今址。舍利(li)塔(ta)為(wei)(wei)土層(ceng)(ceng)(ceng)單體建筑,下層(ceng)(ceng)(ceng)為(wei)(wei)方(fang)形塔(ta)基,其上六層(ceng)(ceng)(ceng)為(wei)(wei)正六角形,每一(yi)層(ceng)(ceng)(ceng)的正面均有佛(fo)龕,龕內(nei)有坐(zuo)式佛(fo)像(xiang)。一(yi)層(ceng)(ceng)(ceng)南開(kai)一(yi)門(men),門(men)楣磚雕“舍利(li)塔(ta)”三(san)字。

《唐大興善寺大辨正廣智三藏國師之碑》

位于觀音殿東南。不空和尚(705—774年),“開元三大士”之一。唐代宗大歷九年(774年)圓寂,代宗輟朝三日,敕贈“司空”號,謚“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和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敕準不空弟子慧郎在大興善寺為不空立碑。銀青光祿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國馮翊縣開國公嚴郢撰,銀青光祿大夫彭王傅上柱國會稽縣開國公徐浩書。建(jian)(jian)中二年(781年)歲次辛酉十一月乙卯(mao)朔十五日己巳建(jian)(jian)。

碑(bei)文記述了佛教(jiao)密(mi)宗的傳承(cheng)歷史,以及榮任(ren)唐(tang)王(wang)朝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國(guo)師(shi)不空(kong)和尚的業績(ji)。對于(yu)研究(jiu)佛教(jiao)密(mi)宗傳播,中日(ri)、中印文化交流史,都具有(you)重要的價值。

轉法輪殿遺址

礎(chu)石二十八(ba)個,為(wei)唐代遺物。唐轉(zhuan)(zhuan)(zhuan)輪(lun)藏(zang)經殿遺址處在大(da)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jian)。轉(zhuan)(zhuan)(zhuan)輪(lun)藏(zang)經殿始建于唐代,用以收藏(zang)經書(shu)。“轉(zhuan)(zhuan)(zhuan)輪(lun)”意為(wei)佛法如車(che)輪(lun)常轉(zhuan)(zhuan)(zhuan)。該殿在唐武(wu)宗時期被毀,清乾(qian)隆五十年(1785年)重建,后又毀于戰火。舊址為(wei)高1米(mi)(mi)的方形(xing)土(tu)臺,邊長15米(mi)(mi),有礎(chu)石二十余個,沿地表可見。轉(zhuan)(zhuan)(zhuan)輪(lun)藏(zang)經殿遺址在舊址的基礎(chu)上進行(xing)了(le)恢復。

《重修隋唐敕建大興善禪寺來源碑記》

位于觀音殿(dian)前右,清康(kang)熙二年(nian)(1663年(nian))刻(ke),碑(bei)文(wen)部分上下七尺(明(ming)清營造尺:1尺=32.03厘米(mi),1寸=3.2厘米(mi)),廣二尺七寸,為南(nan)禪(chan)曹溪門下第二十六(liu)世易庵和尚撰文(wen)并(bing)書(shu)寫,咸寧黃璟篆額。碑(bei)文(wen)分上下五段,每段楷書(shu)二十四(si)行,行十四(si)字(zi)。

《大興善寺法派碑記》

位于觀音殿前左,清(qing)(qing)咸(xian)豐(feng)元年(1851年)刻,碑(bei)底及額(e)通高六(liu)尺(chi)六(liu)寸(cun)(明清(qing)(qing)營造尺(chi):1尺(chi)=32.03厘米,1寸(cun)=3.2厘米),廣二(er)尺(chi)五寸(cun)五,楷書十二(er)行,行四十七(qi)字,為(wei)南禪宗臨濟門下(xia)第三十七(qi)世了信和尚撰(zhuan)文,翰林院庶吉(ji)士武廷珍書,國仁和尚篆額(e)。

《隋唐敕建大興善寺祖庭重記》

位于內院庭西,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碑文上下(xia)八尺(chi)(明清營造尺(chi):1尺(chi)=32.03厘(li)米,1寸=3.2厘(li)米),廣三(san)尺(chi),行楷(kai)二十八行,行七(qi)十二字(zi)。兵部(bu)右(you)侍郎(lang)王新(xin)命撰(zhuan)文,平原董訥篆額(e),翰林院修(xiu)撰(zhuan)沈文秀書。

《重修大興善寺碑記》

位于內院庭(ting)東,清康(kang)熙十五年(1706年)刻。碑文部分上下八尺二寸五(明(ming)清營造尺:1尺=32.03厘米,1寸=3.2厘米),寬三尺。陜西巡撫鄂海撰文,晉江黃明(ming)篆額,平安納書。楷書十二行,行五十八字。

《康有為七絕詩墨跡刻石》

法堂前東側寮房墻壁上的康有為七絕詩墨跡刻石。民(min)國十三年(nian)(1924年(nian)),康有為(wei)來(lai)西(xi)安曾到寺內一游,遂留一絕:晉隋(sui)舊剎暢宗風,翻譯經文殿閣(ge)雄。惆悵千房今盡毀(hui),斜陽讀偈證(zheng)真(zhen)空。此外,法堂前西(xi)側寮房墻壁上的(de)康有為(wei)“應(ying)無所住(zhu)”墨跡刻石。

交通指南

乘(cheng)坐2、26、215、323、521、K605、701、704、716、720、721、722、游(you)6、游(you)8(610)等公(gong)交(jiao)在“小寨”站或“長(chang)安立交(jiao)”站下車即到。

或乘坐地(di)鐵2號線”小寨(zhai)“站下車(che)。

附近有 114 個景點: 陜西省圖書館(1km)    西安歌舞劇院(1km)    陜西廣電大劇院(2km)    圜丘遺址(2km)    杜陵(2km)    小雁塔(2km)    西安大漢上林苑(杜陵)生態景區(2km)    西安市雅觀陶瓷藝術博物館(2km)    長安古錢幣博物館(2km)    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2km)    西安博物院(2km)    陜西歷史博物館(2km)    西安大唐不夜城(3km)    書院門(3km)    西安烈士陵園(3km)    西安市群眾藝術館(3km)    中國唐苑(3km)    陜西大劇院(3km)    順城巷(3km)    大雁塔(3km)    西安城墻景區(3km)    大慈恩寺(3km)    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3km)    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3k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史館(3km)    西北大學博物館(3km)    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3km)    首義碑林(4km)    大唐芙蓉園(4km)    西安臥龍寺(4km)    開元商城(4km)    西安電視塔(4km)    西安鐘鼓樓廣場(4km)    西安高家大院(4km)    西安回民街(4km)    大學習巷清真寺(4km)    易俗社劇場(4km)    西安城隍廟(4km)    西安清真寺(4km)    西安碑林(4km)    西安大唐西市文化景區(4km)    曲江海洋極地公園(4km)    西安市臥龍禪寺(4km)    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飾博物館(4km)    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4km)    西安源浩華藏博物館(4km)    陜西錢幣博物館(4km)    陜西自然博物館(4km)    西安市鐘鼓樓博物館(4km)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4km)    西安碑林博物館(4km)    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4km)    曲江池遺址公園(5km)    西安民樂園萬達廣場(5km)    西安人民大廈(5km)    渼陂湖(5km)    豐慶公園(5km)    西安兒童公園(5km)    曲江樂園(5km)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5km)    興慶宮公園(5km)    西安人民劇院(5km)    西安雁鳴湖濕地公園(5km)    永興坊景區(5km)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5km)    西安事變舊址(5km)    西安青龍寺遺址景區(5km)    罔極寺(5km)    陜西萬達博物院(5km)    陜西科學技術館(5km)    西安事變紀念館(5km)    沉香亭(6km)    西安牡丹苑(6km)    西安城墻-碑林歷史文化景區(6km)    止園(6km)    西安革命公園(6km)    陜西省藝術館(6km)    陜西省西安汽車站(6km)    西安站(6km)    曲江寒窯遺址公園(6km)    西安唐城墻遺址公園(6km)    興慶宮(6km)    明秦王墓(6km)    大禹廟景區(6km)    曲江秦二世陵遺址公園景區(6km)    西安石羊農莊生態休閑觀光園(6km)    西安廣仁寺(6km)    西安市萬壽八仙宮(6km)    陜西漢唐石刻博物館(6km)    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6km)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6km)    長樂公園(7km)    國瑞·西安金融中心(7km)    西安綠地中心(7km)    陜西體育博物館(7km)    絲綢群雕(8km)    西安幻太奇海洋館(8km)    魚化寨遺址(8km)    長安圣壽寺塔(8km)    西安鐘鼓樓(8km)    姜寨遺址(8km)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8km)    西安綠葉莊園(8km)    西安毛澤東敬覽館(8km)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8km)    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9km)    西安植物園(9km)    西安城西客運站(9km)    西安東站(9km)    西安城北客運站(10km)    楊虎城將軍陵園(10km)    牛頭禪寺(10km)    西安市長安區杜甫紀念館(10km)    豐鎬遺址車馬坑陳列館(10km)   
本百(bai)科詞條由網站注冊用戶【 CN103729 】編輯上傳(chuan)提供(gong),當前頁面所展示的詞條介紹涉及宣傳(chuan)內(nei)容(rong)屬于注冊用戶個人編輯行為,網(wang)站(zhan)不完全保證(zheng)內(nei)容(rong)信(xin)息的準確(que)性(xing)、真實性(xing),也不代表本站(zhan)立場。
您還未登錄,依《網絡安全法》相關要求,請您登錄賬戶后再提交發布信息。點擊登錄>>如您還未注冊,可點擊注冊>>,感謝您的理解及支持!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暫無評論
相關知識文章
西安十大著名佛寺 西安香火最旺的寺院 西安佛教寺院排行
西安是中國13朝古都,幾千年的歲月給西安留下了無數的歷史遺址,見證了西安曾經有過的輝煌。寺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有寺廟,西安作為古都,寺廟數量非常多。下面MAIGOO小編整理了西安十大寺廟,其中包括大興善寺、大慈恩、華嚴寺、廣仁寺、香積寺、凈業寺、草堂寺、臥龍禪寺、青龍寺、興教寺,下面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世界十大佛教寺院 世界最不可思議的十座佛教寺院排行 世界上最出名佛教寺院
世界最不可思議的寺廟是哪些?世界十大佛教寺廟,分別有白龍寺(泰國)、虎穴寺、雪達根大金寺、波羅浮屠、知恩院、雙龍寺(泰國)、拉薩布達拉宮、金閣寺、玉佛寺(泰國)、黎明寺(泰國)等。下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世界最出名的佛教寺廟,一起來看看吧!
世界十大值得一去的寺院群 最值得去的十個佛寺群 除了吳哥窟你還知道哪些?
吳哥窟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筑群,但是除了吳哥窟還有哪些值得去的寺廟群你知道嗎?本文MAIGOO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世界十大廟宇群,有吳哥窟寺廟群、普蘭巴南寺廟群、婆羅浮屠寺廟群、阿布山迪爾瓦拉寺廟群、斯里蘭甘納薩斯瓦米寺廟群、卡杰拉霍寺廟群、亞美尼亞廟宇群、帕塔達卡爾建筑群、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等等,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中國佛教寺院名單 國內十大佛寺排行榜 全國各地寺院匯總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征。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么你知道國內有哪些寺廟嗎?接下來本文就從華北、東北、西北、華中、華東、西南、華南這七大地域來為大家盤點了全國各地佛教寺廟名單,告訴大家各地有哪些著名寺廟。
【佛教建筑景觀】著名廟宇_佛教名山_佛塔_重點寺院_名山佛寺
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西漢末、東漢初傳入中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佛教在中國發展的2000多年的歷史中,留下了許多的寺廟、佛塔、名山等等建筑,比如少林寺、法門寺、塔爾寺、靈隱寺、寒山寺、普濟寺等名寺古剎,還有崇圣寺三塔、大雁塔、釋迦塔等佛教名塔,還有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等佛教名山。下面為您盤點一下佛教著名寺廟、佛教名山、佛教名塔等佛教建筑,一起來看看詳細介紹。
泰國十大最值得去的佛寺 泰國必去的佛教圣地 世界獨一無二的白廟位列第一
泰國,一個宗教色彩濃重的國家,這個國家到處都是宏偉的佛寺,有的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有的還很年輕。本文MAIGOO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泰國十個最值得去的寺廟,有靈光寺(泰國清萊府靈光寺)、清邁雙龍寺、臥佛寺、玉佛寺、法身寺、云石寺、大佛塔寺、藍廟、鄭王廟、真理寺。下面和小編一起從頂級寺廟,了解泰國傳統文化吧!
上海十大著名佛寺排行榜 上海香火最旺的寺院 來上海的佛教寺院祈福吧
大約在三國時期(238~280年)佛教就已經在上海這片土地上傳播了,龍華寺和靜安寺就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的。現在的上海佛教寺廟眾多,有哪些寺廟香火比較旺呢?下面本文盤點了上海十大寺廟,包括上海靜安寺、上海東林寺、上海龍華古寺、上海玉佛禪寺、上海真如寺、法善庵、萬佛閣、碧云凈院、蟠龍庵、洪福禪寺等,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廣東十大著名佛寺 廣東香火最旺盛十大寺院 廣東佛教寺院排行榜
寺院是一個培福修慧的地方,燒香拜佛的意思在于可以表達對佛陀的敬意、感激和懷念,可以達到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境界。那么,你知道廣東有哪些寺廟嗎?廣東著名的寺廟有禪宗六祖惠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南華寺;以唐玄宗開元盛世年間的連號“開元”命名的寺廟開元寺;嶺南歷史悠久、影響深廣、規模宏大的寺院光孝寺等。下面本文還盤點了其他廣東省著名寺廟,一起來了解下這些廣東香火最旺的寺廟吧!
安徽十大著名佛寺 安徽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 安徽佛教寺院排行榜
安徽省地處南北要沖地帶,連接中原和沿海,各種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自古就是文化活躍之地,佛教文化在這里也非常活躍。那么,你知道安徽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安徽十大著名寺廟,包括弘愿寺、明教寺、化城寺、西廬寺、祇園寺、甘露寺、天臺寺、迎江寺、三祖禪寺、實際禪寺等,下面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臺灣十大著名佛寺 臺灣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 臺灣有哪些有名的佛教寺院
臺灣寺廟特別多,香火鼎盛。與大陸相比,其一大特點就是進廟不需要買門票,這使寺廟真正發揮了承載民眾信仰的功能。臺灣寺廟講求的是自動自發,若信徒有心,不用廟方千方百計地讓他們掏錢,他們也會樂于捐獻。那么,你知道臺灣還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臺灣十大著名寺廟,包括龍山寺、中臺禪寺、臺灣佛光寺、凌云禪寺、大岡山超峰寺、法鼓山農禪寺、基隆市靈泉禪寺、苗栗縣大湖法云寺、臺南竹溪寺、慈濟精舍等。
浙江十大著名佛寺 浙江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 浙江佛教寺院排行榜
浙江省佛教歷史悠久,大約在1800多年前,佛教就開始在浙江這片土地上傳播了,其中天臺山的國清寺被日本、韓國佛教奉為天臺宗祖庭,寧波天童寺被日本佛教尊為曹洞宗祖庭,可見浙江在佛教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那么浙江有哪些寺廟呢?下面本文盤點了浙江十大寺廟,包括杭州靈隱寺、國清寺(天臺縣)、寧波天童寺、杭州凈慈寺、寧波鄞州阿育王寺、新昌大佛寺、七塔禪寺、法喜寺、徑山萬壽禪寺、普濟寺等。
河北十大著名佛寺 河北香火最旺的10大寺院 河北佛教寺院排行榜
寺院是一個培福修慧的地方,燒香拜佛的意思在于可以表達對佛陀的敬意、感激和懷念,可以達到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的境界。那么,你知道河北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河北十大著名寺廟,包括避暑山莊外八廟、柏林禪寺、隆興寺、鐵佛寺、臨濟寺、普寧寺、毗盧寺、開元寺、玉泉寺、鳳凰山佛光寺、開善寺等,下面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江西十大著名佛寺 江西香火旺盛的寺院 江西佛教寺院排行榜
江西是中國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歷史上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的說法。佛教凈土宗始于晉代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對唐代以后佛教影響很大的南禪,主要根據地在江西。禪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那么你知道江西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江西十大著名寺廟,包括廬山東林寺、南昌市佑民寺、靖安縣寶峰寺、廬山黃龍寺、青原山凈居寺、末山九峰禪寺、信州區古巖寺、寧都縣永寧寺、奉新縣百丈寺、真如禪寺等。
陜西十大著名佛寺 陜西香火旺盛的寺院 陜西名寺古剎排行
陜西以悠久的歷史著稱,千年文化的積淀,讓佛教文化也在這里根深蒂固。枝葉繁茂的菩提樹下,是隨處可見的寺廟。佛教文化的璀璨也令陜西的寺廟景點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來訪,那么你知道陜西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陜西十大著名寺廟,包括法門寺、西安大興善寺、大慈恩寺、華嚴寺、廣仁寺、香積寺、凈業寺、草堂寺、韓城普照寺、消災寺等,下面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北京10大寺院排行 北京佛教寺院哪里香火最旺 北京最有名的佛教寺院
北京是元明清三代大一統王朝的首都,由于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有著全國獨一無二的佛教資源,不僅有漢傳佛教的寺廟,也有很多西藏和蒙古寺廟。那么你知道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廟在哪里嗎?下面MAIGOO網小編整理了北京10大寺院,包括潭柘寺、雍和宮、紅螺寺、法源寺、戒臺寺、云居寺等,一起去看看詳細內容吧!
浙江佛教寺院名錄 浙江著名的名剎古寺盤點 浙江寺院有哪些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譽,浙江寺院在全國有重要地位的。其中佛教、道教傳入浙江有1800余年歷史。那么在浙江著名的寺廟都有哪些呢?浙江著名的寺廟包括杭州靈隱寺、國清寺(天臺縣)、寧波天童寺、鳳凰寺(浙江省杭州市)、法喜寺等。下面本文收集了浙江寺廟的名單,告訴你浙江都有哪些寺廟。下面請看正文了解下吧!
福建十大著名佛寺 福建香火最旺的寺院 福建佛教寺院排行榜
福建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對外交流歷史悠久,同時也擁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寺廟。那你知道福建十大著名寺廟有哪些?下面maigoo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福建寺廟排行榜,分別是泉州開元寺、南普陀寺、怡山西禪寺、涌泉寺、林陽寺、晉江安海龍山寺等等,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佛教寺院名錄 北京著名的名剎古寺盤點 北京寺院有哪些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舉世聞名的都會城市。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自然成為宗教發展的勝地。在其歷史文化的長卷中,北京的寺廟文化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那么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寺廟嗎?北京著名的寺廟就有雍和宮、潭柘寺、大覺寺、戒臺寺、廣濟寺等。下面本文整理了北京寺廟名單,來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下北京還有哪些寺廟吧!
河南十大著名佛寺 河南香火最旺的十大寺院 河南省有名的佛教寺院
佛教于東漢初傳入我國。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在洛陽修建了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一一白馬寺,被尊稱為“釋源”和“祖庭”。那么你知道河南有哪些寺廟嗎?本文盤點了河南十大著名寺廟,包括白馬寺、嵩山少林寺、大相國寺、洛陽靈山寺、云臺禪寺、圓融寺、月山寺、風穴寺、靈泉寺、白兔寺等,下面一起去看下詳細內容吧!
江西佛教寺院名錄 江西著名的名剎古寺盤點 江西寺院有哪些
據梁代慧皎所著的《高僧傳》記載,東漢末年(約公元188年前后),就有西域高僧來到江西弘揚佛法。到了東晉時期,慧遠禪師駐錫廬山,倡導彌陀凈土,聲名遠播,使廬山成為與長安(今陜西西安)遙相呼應的南方佛教交流中心。你知道江西有哪些寺廟嗎?著名的寺廟就有廬山東林寺、南昌市佑民寺、靖安縣寶峰寺、廬山黃龍寺、青原山凈居寺等。下面本文整理了江西寺廟名錄,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