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龍寺,西安賞櫻勝地,曾是日本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之中六家學習之地。青龍寺以它傳奇的歷史角色和美麗的靜謐風景,吸引著眾多中外游客慕名而來。寺內種有從日本引進的千余株櫻花樹,每到(dao)陽春三(san)月,是古城西安春暖花開的(de)日(ri)子。說(shuo)到西安賞櫻(ying)(ying)花之處,不得(de)不提青龍寺(si),里有(you)最(zui)齊全的(de)櫻(ying)(ying)花品(pin)種,最(zui)悠久的(de)櫻(ying)(ying)花種植歷史,最(zui)珍貴的(de)櫻(ying)(ying)花文(wen)化,院內櫻花相(xiang)繼(ji)盛開,春(chun)色(se)滿圓(yuan),姹(cha)紫嫣紅,吸(xi)引了(le)許多國內外游(you)客(ke)前來觀賞(shang),感受春(chun)的氣(qi)息。景區在寺廟(miao)的(de)基礎上建成的(de)樂(le)游原遺(yi)址公園,集遺(yi)址、寺廟(miao)、公園、博物(wu)館、茶社等于一體,是西安著名的(de)歷史文化景(jing)區(qu)。
建于隋文帝楊堅(jian)開皇二年的青龍寺前身,在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遭到廢毀,地(di)面建筑蕩然無存,殿宇(yu)遺(yi)址被埋沒地(di)下。1973年,中國(guo)考古(gu)工作者對(dui)青龍寺遺(yi)址進行(xing)發掘,成(cheng)果頗豐。
樂游(you)原是(shi)古代著名的風景勝(sheng)地,漢宣帝曾多次出(chu)游(you)至(zhi)此樂不思(si)歸,后又吸引著長(chang)安城(cheng)的達官貴(gui)族、市井百(bai)姓來(lai)此踏青游(you)玩,登(deng)高(gao)賞景。如今的遺(yi)址公園是(shi)在青龍寺遺(yi)址的基礎上,于2012年建成(cheng),成(cheng)為(wei)西(xi)安古城(cheng)又一處遺(yi)址類文化景觀。
古原樓(lou)為仿唐式建(jian)筑(zhu),由主(zhu)樓(lou)、東西配樓(lou)組(zu)成,并作為博物館使用。
惠果、空海紀(ji)念(nian)堂是(shi)日本(ben)真(zhen)言(yan)宗各派(pai)總(zong)大本(ben)山會、日中友(you)好(hao)真(zhen)言(yan)宗協會與西(xi)安市(shi)共同修建的紀(ji)念(nian)性建筑。紀(ji)念(nian)堂選址在(zai)考古(gu)發掘的四號殿堂遺(yi)址以北六米(mi)的地段。平面布局采(cai)用早期舊殿遺(yi)存,為(wei)面寬五(wu)間,進深五(wu)間的大方(fang)殿。復原后的方(fang)殿體積(ji)高大,氣(qi)魄(po)雄偉,具有唐代建筑風格,是(shi)西(xi)安第(di)一座(zuo)復原建筑。
1982年,西(xi)安市同(tong)日本國香川、德島(dao)、高知(zhi)、愛(ai)媛四(si)縣協(xie)議在青龍寺遺址共(gong)同(tong)修建的空海紀念碑落成。
公交:
31路(lu)(lu)(lu)(lu)、33路(lu)(lu)(lu)(lu)、252路(lu)(lu)(lu)(lu)、612路(lu)(lu)(lu)(lu),到鐵一中東校區(qu)或青龍路(lu)(lu)(lu)(lu)東口/青龍北路(lu)(lu)(lu)(lu)東口下(xia)車;19路(lu)(lu)(lu)(lu)、25路(lu)(lu)(lu)(lu)、41路(lu)(lu)(lu)(lu)、45路(lu)(lu)(lu)(lu)、48路(lu)(lu)(lu)(lu)、118路(lu)(lu)(lu)(lu)、237路(lu)(lu)(lu)(lu)、242路(lu)(lu)(lu)(lu)、400路(lu)(lu)(lu)(lu)、521路(lu)(lu)(lu)(lu)、525路(lu)(lu)(lu)(lu)、526路(lu)(lu)(lu)(lu)、606路(lu)(lu)(lu)(lu),到青龍寺下(xia)車,沿雁(yan)翔路(lu)(lu)(lu)(lu)步行500米。
地鐵:
乘(cheng)坐西安地(di)鐵3號線在“青(qing)龍寺”地(di)鐵站A出(chu)口沿雁翔路向北300米即到青(qing)龍寺東門。
市區走經九路(lu)、二環南路(lu)、興慶(qing)路(lu),轉入(ru)雁翔路(lu)/青龍路(lu)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