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视频下载

網(wang)站分類
登錄 |    

中國流失海外的十大頂級文物

本文章由 MAIGOO編輯(ji) 上傳提供 2022-07-02 ★★★ 發布 反饋 0
01
圓明(ming)園十二生(sheng)肖獸(shou)首(shou)銅像
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截至2021年,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馬首已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剩余五尊獸首仍下落不明。圓明園獸首銅像由中國宮廷匠師制造,采用的銅材料是專門為宮廷所煉制的合金銅,歷經風雨而不銹蝕,堪稱一絕。
02
女史箴圖(tu)
《女史箴圖》是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失,現存的唐代摹本至今流失海外。唐代摹本于1900年被英軍士兵盜往英國,原有12段,現存僅剩9段,為絹本設色,現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館,為鎮館之寶。Maigoo小編還了解到,我國故宮博物院里還保存著一份宋人摹本,雖然水平稍遜,但內容上多出了樊姬、衛女兩段,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03
歷(li)代帝王圖(tu)
流失海外的文物盤點之一。《歷代帝王圖》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現存的后人摹本收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歷代帝王圖》有別于魏晉時“秀骨清像”的類型化表現,而使人物肖像畫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它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04
唐昭陵六駿石刻
李世民陵墓六幅浮雕石刻,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在1914年時被盜,輾轉于文物商之手,最后流失海外,收藏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塊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此組石刻是為紀念六匹隨唐太宗征戰疆場的戰馬而刻制的,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了馳騁疆場的情景。
05
喪亂帖
《喪亂帖》是書法家王羲之的行草書書法作品,收藏于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喪亂帖》流落日本一千多年,一直藏于深宮之內。直到2006年,才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展覽中展出。這是《喪亂帖》時隔1300年后首次回到祖國。《喪亂帖》擺脫了隸書和章草的殘余,成為十分純粹的行草體。它的珍貴之處在于其書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現過程。
06
曜變(bian)天(tian)目茶碗(wan)
海外流失的國寶文物,為宋代黑釉的建盞,是宋人斗茶用的。眾所周知,南宋文人的閑情雅趣中有一樣活動就是斗茶。當年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夫婿趙明誠就非常喜歡閑來無事時猜猜謎,斗斗茶。《曜變天目茶碗》乃南宋的傳世孤品,后流失到了日本,收藏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中。此碗因自然窯變而產生紋樣,其耀斑在黑暗中會閃出光芒,顏色變幻,高深莫測。
07
帝后(hou)禮佛圖(tu)
《帝后禮佛圖》原刻于龍門石窟賓陽中洞內,是中國石窟中唯一等身高的帝后禮佛圖浮雕,也是北魏石刻中等級和藝術水平最高的浮雕作品,于上世紀30年代流失海外。《帝后禮佛圖》由《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后禮佛圖》兩幅浮雕組成,其中《北魏孝文帝禮佛圖》藏于美國紐約市藝術博物館,《文昭皇后禮佛圖》藏于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08
五色鸚鵡圖
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收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趙佶癡迷于藝術,并且把自己的愛好推廣到社會中,造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使北宋文化在宋徽宗時期創造了一段輝煌,尤其是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古代花鳥畫歷史的頂峰,并開創了花鳥畫創作的新時代,對后世的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色鸚鵡圖》就是一幅典型的花鳥畫。
09
雙羊尊
失傳的國寶級文物,來自中國商周時期,收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這件雙羊尊造型獨特,由兩只背部相連的小羊組成,兩只羊各探向一方,方向截然相反卻又無法分離。兩只羊共用四只腳,展現出寫實又浪漫的藝術風格。凡是來大英博物館參觀的世界各地游客,都會情不自禁地在雙羊尊前駐足,它有著青銅器的莊嚴與厚重,但又展現著動物的親和與活力。
10
虎食人卣
遺失的國寶《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兩件,相傳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寧鄉交界處,后來都流落國外,一件收藏在法國,另一件收藏在日本。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館所藏較為著名。日本學者將其定名為“乳虎卣”。“卣”作為中國古代的禮器,它是貴族階層的標志,商代以虎作為該器物的表面紋飾,是試圖顯示貴族權勢的威嚴。
11
瀟湘臥(wo)游圖(tu)
流失海外的文物有哪些?海外流失的國寶文物《瀟湘臥游圖》,是南宋時期李姓畫家為隱居禪僧云谷圓照而作的紙本墨筆山水畫,收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瀟湘臥游圖》存于日本已經超過一個世紀,即使作者并非有名的畫家,實際身份背景也不明確,但它為十二世紀末,從北宋邁入南宋,富有融合與轉型意義的“瀟湘”主題山水畫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術史學者的重視。
12
青銅鎏金(jin)佛塔
流失海外的文物盤點之一。《青銅鎏金佛塔》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陳設,與故宮現存佛塔基本相似,真品收藏于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銅鎏金佛塔于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后被掠奪并流失海外,這是為數不多的后世保存下來的鎏金器物,顯得彌足珍貴,是中國遺失的國寶。
13
遼(liao)代·彩繪木(mu)雕水月觀音菩薩像
流失海外的文物有哪些?失傳的國寶級文物《彩繪木雕水月觀音菩薩像》源于中國遼代時期,是海外流失文物中極著名的一座佛像,現由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此像曾被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前主管稱贊為“是現存的中國最壯觀的雕像,是中國之外最好的雕像”,是“宗教和美學的勝利”,同時媒體亦稱贊:“三十件在美國公共機構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14
螺鈿紫(zi)檀五(wu)弦琵(pi)琶
日本奈良時代的第45代天皇是圣武天皇。日本自隋唐以來,一直以中國為文化母國。圣武天皇即位后,虛心學習大唐的文化。圣武天皇喜歡收藏藝術品,他的藏品“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被視為日本皇家收藏中的最珍貴寶物。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如今世界上現存的能表現大唐盛世繁華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這件中國遺失的國寶《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15
漢倭奴國王金印(yin)
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大盤點之一。《后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后漢書·東夷傳》中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這枚金印后來不知所蹤,直到1784年才在日本福岡發現。金印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清晰的說明了倭國是漢朝的附屬,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貴的文物。金印流入日本的時間在中國東漢時期,現收藏于日本福岡市博物館。

流失(shi)海(hai)外的(de)文物盤點榜(bang)中榜(bang),篩選了知名度相對(dui)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de)遺(yi)失(shi)的(de)國寶,是依據歷史沿革、市場價值(稀有度)、研究價值(歷史/藝(yi)術/科學(xue)/文學(xue)等方面)、保護級(ji)別、媒體報道頻率、網(wang)絡關注(zhu)熱(re)度等因素,并結(jie)合互聯網(wang)相關排行榜(bang)綜合得出。本文僅(jin)供(gong)參考(kao),MAIGOO編輯歡迎大家在末尾評論/交流。

網站提醒和聲明
本站為注(zhu)冊(ce)用戶提(ti)供信息(xi)(xi)存(cun)儲空間服務,非“MAIGOO編輯上傳提(ti)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zhu)冊(ce)用戶自主(zhu)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quan)(quan)歸原(yuan)作者所有(you),如有(you)侵權(quan)(quan)、虛(xu)假信息(xi)(xi)、錯誤信息(xi)(xi)或(huo)任何問題(ti),請(qing)及(ji)時(shi)聯系我(wo)們,我(wo)們將(jiang)在第一時(shi)間刪除或(huo)更正(zheng)。 版權聲明>> 糾錯>> 申請刪除>> 投訴侵權>> 網(wang)頁上(shang)相關信(xin)(xin)息(xi)的知(zhi)識產權歸網(wang)站方所有(包括但不(bu)(bu)限于(yu)文(wen)字、圖(tu)片(pian)、圖(tu)表(biao)、著作權、商標(biao)權、為(wei)用戶提供的商業(ye)信(xin)(xin)息(xi)等(deng)),非經許可不(bu)(bu)得抄襲或使用。
頁面相關分類
熱門模塊
已有4083127個品牌入駐 更新521332個招商信息 已發布1607637個代理需求 已有1390633條品牌點贊